一些香港底層人士為什麼非要待在香港?

手機用戶6240415889


香港的底層人士如果真的想改善生活,完全是可以離開香港的。不想離開的很多是因為習慣了,不願意改變,畢竟香港政府也不會讓他們餓死。他們怕其他的環境下的難,其實就是不想拼了。

加拿大很多從香港來的,很多人非常努力在這裡工作學習。大部分也不想回香港的。香港適合旅遊確不適合他們生活。但是其實也就是房子問題。如果香港房價正常點。很多在加拿大的香港人都願意回去的。畢竟加拿大是個鳥不拉屎地方。而香港就方便多了。

懶人哪裡都有,加拿大很多人吃政府福利吃上癮了,也不找工作,拿著點錢,沒啥資產混吃等死。提問說的這部分香港人估計也是這種人。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當然解決香港房屋問題,還香港人一個正常的家應該是政府的長期目標。


加拿大最冷


大家好,我是90後香港小胖。我作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一名90後,出生於香港,現在馬上30了,我分享一下對於這個標題的一些看法。其實香港並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麼完美,甚至很多人想方設法都想去,其實香港很多人活在貧窮線下,每年都會公佈每年的生活指數,其實只要你低於就屬於貧窮線下的人。在香港每月的開支並不低,以一家三口來說,租房7000,吃飯三口人每頓100,每天3頓,那就是9000,再加交通費每人每月1200,那就是3600,光這一算下來也只是解決了住跟吃的問題。在香港底層人士為什麼仍然留在香港,並非他們想留下,更多的是他們沒法去選擇自己的方向。如果有關注香港的失業率,香港已經算是非常的低,只要你願意都能養活自己。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沒發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我相信在別的地方更難找到他們的容身之點。再二政府會給予底層人士支援,每個月大概給3000左右,按人頭再加補貼房租,此外達到65歲也會有差不多3000的水果金補助,也許這就是他們留下的最後希望。以上都是我個人的見解,喜歡的可以留言交流。其實香港也是很美好,很人性化的一個城市,有機會相約香港。


90後香港小胖


關於香港,相信每個國人心裡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愫,或因那東方之珠的魅力,或因TVB裡的經典場景,那麼,對於香港人來說,一些底層人士為什麼非要待在香港呢?有書君認為,以下幾方面或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

一、故土難離。

中國有老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句話聽起來""粗俗"",實際上道理都蘊含其中。

著名愛國詩人艾青曾說過: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每一個人的不離開,都是對故土的難以分離,雖然底層人士生活艱辛,但是有家的地方總是在感情上給予人慰藉,儘管外面狂風暴雨、不盡人意,但好在總有溫暖港灣得以靠近,精神上的支撐勝過物質上的匱乏。

二、健全的福利體系。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如果一個地區能保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麼它就是好地方。

香港作為發達地區,其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相對完善,分別在衣、食、住、行、教方面都有保障,香港實行的也是九年義務教育,並且中英文雙軌教學。

公立醫院也對廣大市民開放,門診和住院費全免。

香港居民享有的失業救濟金相對內地,或其它地方高出很多。這樣的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們的後顧之憂。

三、離開不如留下。

設想一下,如果香港的底層人士不呆在香港,去移民別的國家或者來內地,成為“被漂”一族,是不是就可以擺脫底層生活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既然是底層人士,說明所受教育有限,自身掌握的技能也有限,且不說人到了新的地方要一切從頭開始,就是語言方面的障礙,加上“入鄉隨俗”的生存規則,也會額外消耗你大量的時間精力,讓你寸步難行,如此看來,離開香港不如就待在原地努力奮鬥。

有書君認為,所謂底層人士跟地域的關係不大,與自身因素緊密相連,在天時地利人和中,中國人更注重""人和"",如今在如此好的社會大環境下,有書君相信,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香港生活有困難只要符合相關規定,是可以向政府申請綜援的。老年人沒有工作或退休沒有收入了,只要你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銀行存款)沒有超過規定,那怕你住在自己的房子是價值千萬元;那怕你的子女個個收入千萬元,一樣可以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香港每天有150名限額給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他們中有不少是退休人士來港與子女團聚。他們可以一邊拿內地退休金;合符規定的在香港一邊可享受綜援長者津貼傷殘津貼等、有的可住免費公屋。

香港的高地價高樓價,年青人想置業很多都是靠父母或首期父母提供。向上流是青年人最大的問題,不同以前了,從大學畢業努力幾年可以供樓,成為有樓一族,打下基礎不斷努力成家創業向中上流階層進發。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向上流對現在很多青年人來說機會少了,不留在香港就是說想移民嗎?移民首先就是錢!移民是需要大把錢的。


MAN730


題目裡的“香港底層人士”,很不應該出現在公開媒體上,它表明,我們對人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比較愚昧野蠻的狀態,也就是黑暗的封建社會、奴役社會里的核心意識,同一個社會里的人是分層而是分高低。在黑暗年代,為了奴役人、盤剝欺詐甚至屠殺,將命名為底層,以便找到欺壓的合法性,優越感,完全可以理解,文明社會和文明人正是鄙視和不滿才推翻和終止這種黑暗的社會制度和意識。當代繼續使用,很難理解,我們早已經不處於黑暗社會里。

至於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為什麼要留在香港,其實也是個無知和荒唐的問題。相信稍微具備認識能力,不難回答和理解。


胡氏口語文


不是他們非要待在香港,而是沒有本事離開,離開生我養我的地方,去別的城市立足打拼,不是一句說走就走的旅行。

後面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比留在本地還要艱辛,沒有真本事,從這個城市流落到另一個城市紮根,往往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和實力,首先如何解決生存,其次如何面對孤獨感,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並不是他們想要離開,就可以離開,他們不願意離開香港,是因為自身沒有硬實力,當今誰不知道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很多高素質,高文憑的香港人回國內就業或創業,也是基於有資本離開,沒有資本離開的,就只有待在原地一動不動,他們也是很無奈。

香港近幾年出現的社會問題,也是因為很多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高房價已經令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一輩子只能望樓興嘆。不離開熟悉的地方,還可以蝸居,沒有硬實力強行離開,就變得流離失所了,離開和不離開,不是他們自由選擇的問題,而是實力的問題。


女人說愛


最主要的問題,不是人們常說的所謂 思鄉 或 故土難離 這方面情感,而是一個底層人民的固有頑疾: 缺乏勇氣改變現狀。

這類人缺乏勇氣,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著最底層最不需要技術知識的工作。 他們會覺得,在固有環境生活著,起碼保證兩餐溫飽,起碼可以苟延殘喘,要踏出這一步去改變現狀,去探索一個未知的領域,在一個新的環境適應新生活,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別說香港,就看看你身邊那些渾渾噩噩毫無規劃的中年人,他們想的只是安於現狀,反正餓不死,為什麼要去改變。自我價值增值-這樣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天馬行空,不是不敢想,而是從來不想。 也正是這樣,他們一直混在這個階層。

這類人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又不肯去改變,所以,他們不是腳踏實地,而是故步自封。

為什麼我會對這類人有這種認知?

樓主我在國外留學,知道很多出來賣的女孩,他們有些是家境不好、要買名牌等正常原因,但還有一些令人無言的原因 : 住在市中心等高物價地區(學校在周邊地區),不夠生活費出來賣!!!?!? 你搬去周邊地區就那麼困難? 這些人。跟那些死活不走的香港底層人民有什麼區別?


員村下山豹


且不考慮香港人是否有本身的優越感或社會福利等問題。不離開的原因“故土難離”四個字吧。

想想你本就出生在這片土地,你的成長經歷,過往回憶,父母親戚朋友……要決定一個人拋棄過去,去掉另一個陌生的城市地方,從新面對周圍的一起,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畢竟能保障自己的基礎生活需求,沒有到無法滿足生存基本需求的那步,大部分香港人便出於一動不動一靜的心態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道路選擇權在自己,有人願意奮鬥上進出去闖,也有人願意原地踏步、得過且過。

當然我們不是他們,體會不到他們的內心,也許每個人都各自的理由離不開那片故土。



遇見設計師


我有一個香港朋友,中、重度糖尿病不能工作,離異帶女兒生活。政府分配二房一廳(大約35平方)免租公屋,父女兩人每月領綜援金港幣一萬左右,所有醫療,讀書費用全免,交通費每次2元。女兒讀民間慈善機構辦理的學校,有中歺和電腦學習、上網費用補貼,駐公屋議員辦事處和各慈善組織辦事處經常有人員上門探望,解決實際困難,還有李嘉誠,邵逸夫,成龍慈善基金每年大約一萬二港幣助學金。請問為什麼要去其他地方生活呢?


一襲布衣君


去過香港幾次。看到一奇葩現象,旺角一路口,一乞丐,在高聲要錢(沒有其它行為)。路人也匆匆,不以為怪。香港,對窮人的待遇還是可以的。

香港人,有的人,為什麼會仇視大陸?房價太高了,大學生,九成不能靠自己能力買房。

曾經,這是一個,經過奮鬥,就能創造傳奇的香港,沒落了。

沒落在高房價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