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是靠什么成为省会的?

追忆的八零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清楚,省会城市的设立并不是单独经济发展好这一项,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引领,自身文化底蕴的厚度,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都会成为省会的考察方面。纵观我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基本上地理位置还都算偏向省内中心,并且自身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而在山东,济南绝对是底蕴深厚的城市。

同样,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处在省内中部偏西,周边汇集的城市非常多,德州、东营、淄博、聊城、泰安、东营等城市都分布在济南周边,济南在这一地区绝对是中心城市。虽然山东省内胶东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更好,但是山东省地图并不是规则的几何图形,沿海城市更多处在省内边缘,单独发展经济比较不错,但是成为省会引领的概率不大。

或许山东省内青岛的经济以及知名度都要高于山东,周边内陆省份去往山东旅游,更多是去青岛,并且一度认为青岛是山东的省会。但是青岛并不具备成为省会城市的可能性,除非单独划分出一个胶东省。未来山东的经济发展还会是青岛作为经济排头兵,但是济南绝对是省会老大哥的形象。

当前,山东省整体在实行新的政策改革,提高省会济南的首位度也提上了日程,并且在逐步实施相关策略。当前省会济南在省内占有的资源或许不大,在我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名也不是十分靠前,但是山东省作为经济第三省份,未来肯定会使济南的省会形象更加提升,当前济南逐步打造金融、互联网等服务型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我讲一个例子。不一定全是,我是说概率。不要对号入座。我讨厌杠精。

通过我这十几年和青岛,大连,沈阳,郑州,福州,厦门的客户的交往我发现的问题。

我是济南人。我去青岛。我给青岛人说,济南不行,不如你们青岛。青岛人就接嘴说,是呀,你们济南就是不如我们青岛。青岛人来济南,我还是会说,济南不如你们青岛,青岛人会说,确实不如我们青岛。我去沈阳。我也说这话,沈阳人说。不行。我们沈阳不如大连。济南也比沈阳强。大连人说,大连经济还行。但是真打起仗来,沈阳比大连强。济南不如大连是真的。去福州,也说济南比福州差远了。福州人说,福州也就没感觉出哪里好,还是厦门好。济南不错,泉城吧,青岛也不错。经济厉害。我去厦门,还是同样的话,济南不错,山东人实在,青岛还行吧,海水太脏,比我们厦门差远了。

我出差如果太多地方,确实,省份越远,济南的影响力越小,很多南方人不知道济南,但是知道青岛,还有人认为山东省省会是青岛,就和我媳妇一直认为河南省省会是洛阳一样。青岛在国际上比济南强,我承认,大多数济南人也承认。

但是,我去外地,我说济南不如哪里好,那是客气话,基本的礼貌,大多数人,即便不知道济南,也会哦哦哦,对,济南不错。很多青岛人不是,直接接话说,对,你们济南就是不如我们青岛。我是济南人不假,我出差在外,你说我家不好,和骂我有什么区别。

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说的是,其他省份,对谁是省会不算太介意,唯独青岛很多人都认为济南经济就是不如青岛,所以就应该青岛做省会。我和几个青岛朋友不能谈省会的事,一说就吵架,现在我们都避开这个话题。我想如果我是青岛人的话,我也会这么想吧。可惜,我是济南人。

国家是个大家庭,每个省就是一个小家庭,山东省十七地市就是十七个兄弟,就和家族争族长一样。青岛兄弟们的意思呢,就是我有钱我就是老大。但是,一个家族里谁做老大,可不是仅仅因为你有钱,要有人脉,有关系,能办事,会办事,还能办好事的人才能做族长,为什么一个家族里面一般做族长的都是老人呢,不是因为他老,而是因为他最能压住场子,有事都要去找他。

综上所述,没有贬低青岛兄弟的意思青岛确实经济很厉害,这是事实。只是说,大度能容人,别整天省会呀省会的,能不能是省会,上面说了算。济南毕竟已经几千年的城市了,当省会都六百多年了,要说憋屈,青州人更憋屈,人家原来是省会的,济南现在经济拍老三了,可是政治这个改不了,上下通南北,左右通东西。战略要冲的位置是改不了的。如果论经济,北京能赶上上海吗,按照青岛的理论,上海才是首都。

所以,别争来争去,没意思。再争济南也是省会,再挣,第一经济城市也是青岛。你安下心来赚钱,我安心追赶你的多好的事。再说,是不是省会,你我说了也不算,操那心干嘛,现在自己安心过好日子才是王道。

都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哈喽笨笨猪


济南在山东的经济排名已经下降到第三,屈居在青岛、烟台之后,但省会城市的确立并不只是看经济数据而已。

在山东能满足战略安全、辐射能力、国内交通区位以及经济地位这些综合条件的,其实全省之内唯有济南一城而已。

从地缘上来看,山东被泰沂山脉分割成了四大板块,即胶东、鲁西北、鲁东南和鲁西南,在明朝之前,山东地区的中心城市被定在青州(今日潍坊),这是因为当时青州作为鲁西北跟胶东板块的交接点,同时也对于鲁西南和鲁东南也具备辐射能力,是在几何意义上山东最靠近中心的城市。

但随着元代以来的倭寇之乱,过于近海的青州就不再适合作为一省省会,毕竟轻易被敌围攻省城,对于一省防务过于被动,这也是坐落在泰沂山脉之间,背带黄河的济南能够在山东诸城之中崛起的原因。

因为山东在遭遇突袭的方向,只能是来自于海上之敌,而若想要进攻作为省会的济南,除非来犯之敌先攻破沿海各城,然后还要逾越泰沂山脉的诸多天险,横穿半个山东才能做到。

所以济南作为省会,无疑极大的保障了山东的在省内机动上的灵活性。

同时山东虽然地处近鲁西北,但俯瞰山东,济南其实还是较为靠近山东几何中心的,同时依靠黄河以及附属河网,能够将省枢与其他地方较为均衡的联系起来。

而在经济方面,济南虽然不是港口城市,但却是全国铁路干道网的主要枢纽,如今经济规模虽然只排全省第三位,但对于省会而言,并非需要冠绝一省才是最好的。

山东省内有三大四小一共七大港口,而山东正是凭借省内的诸多良港,依靠东北亚和北中国的航线,才使得山东在北国诸省之中一枝独秀,2018年在全国各省经济体之中排名第三,整体规模达76469亿人民币,只屈居坐拥珠江经济圈的广东、坐拥长江经济圈的江苏一筹而已。

但七大良港虽然构成了山东如今的经济地位,但同样也决定了这个省会城市只能由深处内陆,而且均衡联系七大港口的济南来做。
因为唯有济南势必不会跟海洋底色的诸港口城市产生冲突,反而会能持中公允的根据各城的优势而予以分配省内资源,反观如果由青岛或者烟台来作为省会城市的话,很大可能山东就会重蹈川鄂的覆辙——将省内贸易资源集约于一城或者附属经济区内,最终就可能形成一城独大,而“全省皆输”的局面。

所以说山东省如今经济规模高居全国第三,济南可以说是居功甚伟,这也是济南稳坐山东省会的理由。

- END -

看见我们,发现世界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真实星球


真实星球


酸不酸的就不说了。从山东的历史发展来说,青岛和烟台就从来没有成为过政治中心,在济南之前,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其实是在临淄到青州一带,对,就是那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作为齐国都的临淄。

济南成为省会,实际上是也不算久远,比较公认的是1376年朱元璋将山东省会定为济南,从此确立了济南在山东地区政治中心的地位,在那之后没多久的朱棣起兵,济南曾经是建文帝阻击朱棣的桥头堡。

为什么会选择济南?其实很简单,地理因素占据了绝对上风。都知道,自从五代十国尤其是两宋之后,定都北方的朝代都面临着老百姓吃不饱、要靠江南漕米接济的窘境,尤其是朱棣迁都北京,明清两代600年,北京始终是政治中心。那古代海运风险太大、陆地运输成本太高,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就成了帝国的生命线。

与我们所熟知的,德州、临清、济宁都因为运河而繁荣一样,济南的发展,跟漕运也息息相关。五代和北宋都城大都放在开封,柴荣下令疏浚汴水,沟通梁山泊与大运河,从此这段到漕运之道也就此打开,俗称为五丈河,北宋时改名为广济河。 而济南就位于北清河的边上;金朝统治时期,又在济南开凿了小清河(北清河因此改名大清河),再加上附近不远的济水(后来被黄河夺道),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就此不可动摇。再次加强了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

而从元朝开始,又开凿了从山东到北京的大运河北段,不再经过河南,虽然不直接经过济南,但距离济南却非常之近,而且济南还有水系链接临淄、青州和胶莱,比当时的山东地区政治中心青州要更靠近。尤其是伴随着大运河,台儿庄、聊城、济宁、临清、德州等地的崛起,运河沿岸成为山东最富庶的地区,山东经济中心西移,进而带动了政治中心的西移。

同时相比于德州或者济宁,济南的独特地形,也是它成了北京与江南之间的重要枢纽,北边是开阔的平原,那边则是泰山山脉,对于政治中心一直在北京的元明清三朝,济南成了应对南方局面变化的战略枢纽:毕竟徐州太远;河南则是过于平坦,济南就成了最佳的战略支点,南可以抑制南方来兵,东可以估计到淄青胶莱,西也可以与开封洛阳相呼应。自此,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已经是不二之选。

近代,随着运河漕运的凋落,加上黄河夺道对山东省内水系的毁灭性打击,反倒是海运逐渐兴盛,胶莱尤其是烟威青岛迅速崛起,但是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中有远离大海的趋向,政治中心一向不大愿意放在海边,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广州之外,诸省省会靠海的几乎没有,更别忘了,海边是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首选,清政府自然会避之不及。比如说上海开埠,但当时的上海县好像是放到松江去了。所以青岛和烟威始终就没有进入过省会的候选系列之中。

19世纪末,铁路兴盛,尤其是津浦线(就是后来的京沪线)从济南开过,济南的地位从那会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当然,进入如今的海洋经济时代,尤其是跟青岛、烟台相比,济南的GDP已经沦为第三,多少有点尴尬。但这可不代表青岛和烟台就比济南更应该做省会。

济南对山东腹地的影响力和交通优势,都是青岛所远不及。更何况如今的青岛贵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已经完全没必要再跟济南来争省会了,人家看到的是直辖,话说回来,你把高密寿光诸城海阳这些地方给青岛,人家乐意,你真要给菏泽聊城那些贫困地带给人家管,人家还不想要呢。

所以,没必要为青岛叫屈了,人家济南还委屈呢,都说是省会,咋一点优惠也没有啊,想要齐河,喊了多少年,省里也不给啊……


搬不动的小强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在近些年,济南的GDP相继被青岛、烟台超越,青岛甚至已经成为了山东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大涨,所以才会产生“济南凭什么是山东省会”,“ 为何青岛不是山东省会”之类的问题。

济南的经济地位被取代大约是近二十年内的事情,在之前的600多年里,济南一直都是山东绝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中心。而且,济南的地理位置,使得济南在山东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战争中曾成为战略争夺的重心。

明朝洪武九年,山东省治由青州移至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取代青州成为了山东的行政中心。而且,济南南边还有承担着皇家封禅祭祀之用的泰山。京杭运河和泰山都常年需要政府经费来维持运行,而济南的经济对朝廷作用极大。

在很长的时间内,济南既是商业中心也为政治支柱。在明清时期全国中心城市集中在江南一带的情况下,只有济南与北京保持了北方地区的城市荣耀。清末民初,天津、奉天(沈阳)挤掉了杭州、福州,才得以与济南并驾齐驱。1904年,济南开埠。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后,津浦铁路也延伸更名为京沪铁路。


在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政协、济南军区等重要的军政机构均设驻于济南,而当时山东境内并没有任何可以与济南比肩的城市,所以,济南之所以成为山东省会,是顺理成章的,不要割裂了历史看这个问题。

因为答主的ID,总容易被解读出一个“酸”字,历史不需多言,而作为在济南和青岛都生活过的个体,对于济南前些年的滞后,也的确怒其不争。但值得肯定的是,济南这三年多已大为改观,而且正在改观。


济南时报


从地理角度来说,山东被泰山山脉分成了三部分,鲁西北 鲁西南和胶东。济南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但历史上长期以来比济南出名的城市有不少,比如淄博,春秋战国时就是都城了。


山东现在的版图大概是在明朝时固定的,而济南在山东的地位也差不多就是那时候确立的,距今6 7百年是有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经济命脉可不是什么沿海地区,而是京杭运河,按这个逻辑,当时的兖州也就是今天的济宁应该是最适合发展经济的,但是兖州处在全省西南,无法辐射整个山东,这时候济南就被推上了历史前线。刚才说了泰山山脉是山东地理分划的中心,而济南的位置紧靠泰山北,鲁西北鲁西南都能辐射到,离胶东的距离也不是特别远(那时候离青岛的兴起至少还有500年,根本没人考虑这个渔村),明朝到了朱棣皇帝就定都北京了,设济南府离着直隶近好办事,也是当时的一个考虑。



到了清末,青岛沦为殖民地,而济南是全国罕见的在没有被列强入侵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开埠通商的城市,而且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所以济南的经济虽然比不上青岛,但当时在经济发展上也是有进取精神的,关键青岛一直是殖民地,德国走了又被日本殖民,济南在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一直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在民族感情上是差距极大的。

同时在交通上,大家都知道石家庄,以前它真的只是个庄,就因为两条铁路交汇就慢慢发展成了省会,济南在近代后也成为了胶济线、津浦线好几条铁路交汇的枢纽,在铁路交通上的重要性不比石家庄差,石家庄因为铁路就能从村庄变省会,济南本来就有底蕴有历史地位有经济基础,怎么就不能当省会了?一个省会起码在交通上应该能辐射全省,青岛的火车站虽然修的不错,但位于铁路的尽头,再开就进大海了,这怎么往外辐射?



退一步讲,就算济南让出省会的位置,青岛还真未必愿意接,青岛人的心气很高,不屑于带着土不拉几的山东省玩,它追求的可不是省会地位,而是独立直辖。在这里我也给青岛泼一盆凉水,你们民国时直辖是占了被殖民的光,49年以后就不许成精了,刚建国时全国有12个直辖市,鞍山、抚顺、本溪这些今天你都听不到的城市都是直辖,可惜也没有青岛,今天的深圳比你强出8条街,宁波厦门大连苏州都不比你差,也都没直辖,还是别做梦了。


兵长171


忍不住叨叨几句。

青岛的发展,得益于海运和工业。也就是最近两百年的事,时间再放得久,一点,回到农业时代,你就会发现青岛的地理优势完全没有了

在工业时代,青岛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加上青岛发达的海运,所以青岛的工业非常发达,

但是当你工业升级,你生产的不带是成吨成吨的货物,而是一些核心的零部件,这时候最大的问题,就不是运输而是人才,像是计算机,电影,电视剧制作,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等,目前国家比较重视的这些行业,更是几乎没有什么货物,所以在青岛这些行业是非常不发达的

高铁,极大的降低了人员流动的时间成本,所以你会发现,郑州,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地域中心,这几年发展很快。

济南,是有机会的,在未来的发展上也比青岛有优势。但是也仅仅是有机会,就像工业时代一样,能够发展的好的港口城市也就只有那么几个,相信内陆城市也不会有很多。

希望济南是其中一个,不然山东真的就越来越落后了。

我并不是要表达青岛不好,青岛的优势依然在。

懒得打字,语音输入,多多包涵


丑八怪lu


许多人都扯多了。主题是济南靠什么成为省会的。在此,谈点个人看法:

第一、当初成为省会,得问问当时的主政者。这应当是最靠谱的答案。就像深圳为何发展这么快,因为领导人在那里画了一个圈。为何人人都去北京发展,因为那是首都。那么谁定的首都,为何不定在十三古都的西安。所以,许多人扯了经济、军事、政治、历史等中心,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不是省会确定之前的事情。

第二、得不到确切的理由,只能猜测。当初之所以成为省会,应当与军事要塞、经贸等有关。后来成为省会后,自然成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尽管目前青岛、烟台比济南发展超前,但省会也不会说搬就搬的。它的实际功能,其他城市还难以取代。当然,有一个更合适的省会出现,济南退出省会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至于济南与青岛、烟台之间的比学赶帮超,还是很有必要的。各个城市之间都有缺点和优点。从经济意识来看,我个人看,山东的东部比西部强,南部比北部强。具体如何形成的,各市市民尤其是领导层需要反思。总起来说,尽管山东经济全国排第三,但思想、思维、理念等,与南方还有很大的差距或还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年省领导决心满满,但结果拭目以待。


刘俊利


济南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必然有着青岛、烟台以及省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价值。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治国理政、造福百姓的过程中,不会也不允许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出现经济影响政治的情况。省会城市,作为一个省的政治中心,固然要把政治地位放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所以,定义一个省会城市,政治地位必然比经济实力更有说服力。青岛和烟台,是山东经济排名靠前的城市,但是也仅仅是经济实力靠前而已,在政治地位、军事地位、人文素质、文化底蕴等其他各个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省会济南的。在官本位制度的大环境下,济南的政治、人文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青岛占了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的优势,仅仅得到了计划单列市的称号,烟台由于经济是万年老二,而当地的治安问题频频发生,也就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连副省级城市的指标也达不到。

另外,济南的地理位置位于鲁中地区,相比起沿海的青岛和烟台来说,距离海岸线更远,所以,一旦太平洋地区发生战争,优先遭殃的必将是青岛和烟台,济南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会安全很多,更适合藏匿和安置军事据点和国防工事。因此,在全国军区改革之前,济南军区是全国七大军区之一,就连常驻青岛的北海舰队,也在济南军区管辖之下。

综上所述,济南在山东省有着绝对优势的政治地位,青岛和烟台无法与济南相比。再加上济南人的综合素质在全国排名中名列前茅,形成了更加安定稳固得政治气候,所以,济南才会被定为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


我真的很行


一省省会,不是经济中心,而是综合中心。

经济不用提,青岛烟台都在头里,当然,济南也不是穷的垫底。

那这样济南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非也。

中华民族在东夷建立统治时,首设齐鲁,自那时起,济南(古称历城)就是齐鲁争斗,齐楚争霸的要害部位,逐渐成长为军事重镇。秦朝时,在此设济南郡,取济水之南的意思。也是从这时起,济南奠定了山东地区核心的地位。

还有,虞舜在历城山上被启用,济南也因此在东夷地区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现在济南的历山(有说法历山即千佛山),历下区,历城区,舜耕路等,都与此有所关联。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济南一直是默认的山东地区核心重镇,到了新中国,自然而然也是省会。

下面说点个人观点。

烟台,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算高,栖霞苹果莱阳梨,都没怎么让人去联想烟台。鲁花公司,很有名的中国企业,不说外地人,有多少山东人知道它是莱阳的呢?

青岛,近代靠德国和日本得意发展成为城市,个人觉得,用一座靠侵略者建设的城市代表一个省,有失理智。况且,它还没像上海一样成长为“十里洋场”,难以忽视其经济地位。

所以,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