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应当由谁说了算?

新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一大亮点就是选考科目,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真正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取消文理分科,实行六选三,打破无法跨越文理兼选的困境。不过,其中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选择权,真的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真的能彻底放飞自我吗?究竟六选三是学生说了算还是要高校说了算呢?

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应当由谁说了算?

如果从先行地区,上海,浙江的试点来看,如果六选三都是学生说了算,把考生放在第一位,他们想报名什么就报名什么啊,那很可能物理无人选考的问题会再次出现,进而导致进入大学阶段无法听懂专业课,高中学习课程无法跟大学的专业,有效衔接起来的严重后果。例如,机械工程专业,学习的课程跟物理关系非常紧密,而考生六选三时,不选物理,高中的基本知识没有学,到大学肯定是跟不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高考改革这个赋予学生的选择权,还不是绝对的放飞自我。也就是说新高考改革这个学生的选择权,有一部分还是要回归到高校上面。学校在专业规划,设置,课程上面有更加详细的要求,更需要盘点这个专业需要具备的基础学科知识有哪些?也就是高校要公布这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如果有些学校没办法做到如此,那至少应当用专业组的形式,来要求这几门专业需要哪个科目。

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应当由谁说了算?

当然现在教育部要求高校应当公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了,很多专业也都把物理列为必选,之前新高考改革地区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但是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有些还不是非常细致跟规范,甚至有些就是直接复制一些其他学校的要求。专业分类应当尽量详细,特别是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水平的科目占比要多一点,这样才可能更公平一点。也就是学科跟赋分这个要根据合理公平一点。

新高考改革学生的选择权,还是不能说真正的满足学生的愿望,认为哪个科目好学就选哪个科目,对吧。特别是咱们的生涯老师,在平时的引导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让学生脱离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做选择,而是综合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实成才。尽管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学生更加个性化的成长,但如果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他们的角度为主导,那么整个社会的人才知识结构,势必受到影响。

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应当由谁说了算?

综上,在高校选考科目要求这个方面来看,学生真正的自由随心的选择其实是不存在的。学生要多样的发展,还是要非常依赖整个的高中教学,把高考升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的高中教学,先注重多样性发展,再焦点化,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为了应付专业大学选择的教学。所以,终极来看,选考科目还是高校说了算,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