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詳解後,人人都能看個明白!

樵夫上一篇文章《道德經原文第一二句斷句斷錯了,導致千百年來晦澀難懂!》在頭條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和反響,看來如何合理斷句,才是我們讀懂古文及經藏的關鍵和基礎,今天剛有空閒,再接著乾脆把《道德經》第一章詳細解個明白,尤其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深意奧妙也詳細探過清楚,爭取讓普通大眾都能豁達明瞭!認可正確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以後再分享更多經藏的詳解,不認可的朋友也歡迎提出批評,拋磚引玉以期大家彼此共同進步!

《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詳解後,人人都能看個明白!

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合理斷句)樵夫解:道,是可以說的,但不是尋常的言語能夠說的明白;形容,也是可以形容的,但不是一般的形狀能夠描繪清楚。注:後面半句承前面半句來闡述氣理相連較容易理解,割裂或並列則與意失真不好理解!(如此解釋是簡單明瞭的,與眾多學者道不可說論相反,若真不可說為何一下又說了五千言?顯然是可以說的,老子只是強調不能用尋常的言語告訴你,怕你修為境界不達聽不明白?所以才對關令尹喜說了這麼一句開場白,因此第一句並無玄妙所在,原文第二句才是《道德經》全文的總囊括,句沒斷準也同樣說不清楚)。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合理斷句)樵夫解:無,稱作整個天地起始;有,稱作自然萬物的由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物之成形稱作有,物之混沌稱作無。(此句如果無名、有名二字連在一起,其意無論如何都是不通透的,也與後面“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氣理銜接不上,因為無和有都是可以自然化育的,應合眾妙之玄,與名相連則生硬哲學難以化育了。)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樵夫解:因此,要時常保持恬淡虛無的心性,去洞察這個道的玄妙;若達不到虛無的境地,就只能窺察到這個道的皮毛。(無有二字均與上句承氣,徼字應活解,硬套則失真,如此解讀淺顯明瞭,普通大眾都能夠一眼洞穿!)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樵夫解:無和有這兩者(承第二句),都是同出於道(承第一句),只是名字有別,都是很幽深的道理,幽深得無窮無盡,囊括了自然宇宙所有萬事萬物的無窮奧妙。(古文要活解才淺顯明瞭,大眾都能看懂,生搬硬套則失真失深。)

如上解讀,整個第一章的氣理脈絡就貫通連接了,有如現代電路圖和線路板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普通大眾都能一探究竟,不再晦澀難懂!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八個字,上面仍然只是說了個大概,不算詳解,樵夫就再試著跟大夥道個清楚說個明白:

《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詳解後,人人都能看個明白!

1、無和有二者囊括了整個天地和萬物,是整個宇宙的起始和由來,其包羅萬象,無可窮盡,所以稱為眾妙之門;

2、無和有都出於道,這個道其實就是個玲瓏體,它無處不在,道在日用而不知,見之草木,見之百花,仙見仙道,兵見兵道,商見商道,民見民道……又寂然不動,空空如也,你所見到的一切,都不過是道的一個載體;

3、無和有,即是陰和陽,即是剛和柔,即是女和男……它無時無刻都在不停化育,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眾妙之門也!

4、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家修真的玄關一竅(玄牝),也是無和有的化育形式,仙家脫胎換骨白日飛昇,也囊括在這個眾妙之門裡面,真是玄之又玄,無法窮盡。

5、銀河系圖案,颱風形成,黑洞,量子科技,暗能量,等等等等,都包藏在這個無和有的眾妙之門裡,都是這個始和母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不單單隻侷限在陰和陽的認知層面上,二者可以無限化育,沒法窮盡,始母與眾妙皆為一理,萬象同源,萬物均在道中……道在日用而不知,從不須臾離也,只是我們自身沒有用心去認識和發現罷了,事實上,任何人,都是道的一個載體,人身即宇宙,宇宙即人身,你,也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當中的一個奧妙,同樣可與道合真,一覽玄門,處處留心入自然,自然探得真玄理,大道至簡,玄理向來簡單,只是一向被想複雜了而已!明白了嗎?

《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詳解後,人人都能看個明白!

樵夫曰:道本自然,見之草木,見之百花,若得未得,無得自得,有合無合,無合自合,寂然不動,空空如也,雲開霧散,迷盡障消……

樵夫又閒來無事,作此無聊獨解,自娛自樂,就是希望讓普通大眾都能看個明白,一窺道境禪境,多讀經藏,豐富談資,活躍文化,最後祝願大家個個早日開悟,迴歸自然,把書讀活。。。

我有一支筆,帶您品古今;

百卷輕靈過,三教筆尖尋;

更有世間象,談笑似風雲;

天生山野漢,娓娓道經綸。

言有不足處,歡迎指與評!

——關注樵夫,帶您遨遊不一樣的文化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