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這一代人生活的常態

1979年,29歲的村上春樹憑藉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得群像新人獎,從此登上日本文壇。

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我”在21歲的夏天從東京回到家鄉,和朋友“鼠”度過了一個百無聊賴的假期。一天,“我”在酒吧撿到一個醉倒的“少了一根手指的女孩”,在她的家中度過了醉意朦朧的一夜。醒來後,他們開始了一段若有若無的感情。然而傷感的往事還沒訴說清楚,她卻已經消失不見。短短十八天的戀情,結束得沒頭沒腦,又似乎包含無限。

於此同時,“鼠”也經歷著感情上的困頓。然而無論是刻骨銘心,還是短暫的相互依偎,最終都漸漸地隱入時間的長河,成為過眼煙雲。小說中的“我”反覆地感嘆著時光的飛逝:“一切都將一去杳然,任何人都無法將其捕獲。我們便是這樣活著。”

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這一代人生活的常態

作品的基調是感傷的,村上春樹在小說中回味著自己的青春歲月,整部作品中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情節,其中邊邊角角都是一個二十九歲男子對自己二十一歲青春歲月的回想,懷念與朋友“鼠”在爵士酒吧喝酒的時光,回憶傑士酒吧所遇到的那個沒有小指的少女,回憶那往昔的夏日。在敘述過程中,很多情節是零碎的,缺失的,彷彿是“我”想到哪說到哪,始終給人一種遊離的狀態。但細細讀過之後,又有清晰而真切的感受,滲透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感傷、對逝去的留戀和對生命的理解與同情。

《且聽風吟》問世時,村上春樹正和妻子經營著一間爵士樂酒吧。在沒有客人的深夜,他把自己的社會生活經歷融入其間,寫得很慢,篇幅也比較短小,除了主線故事之外,還穿插了一些其他較為鬆散的故事。不過即便如此,小說在發表後,仍然以其獨特的板塊式故事結構以及頗為歐化的敘述,引起了當時一些評論家的關注,有評委認為這部作品“每一行都沒有多費筆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

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這一代人生活的常態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對於時光流逝的獨特闡釋,為讀者呈現了一種“無法忘卻的回憶”。作品的主要敘述時間是清晰的,“我”講述了自己在21歲和29歲兩個時間段裡的生活狀態,兩者呈現出一定的距離感。村上春樹通過內在的心智性操作將這種距離感升級為一種孤獨的格調。

日本小說大多喜歡錶述孤獨,《且聽風吟》也不例外。小說中有多處孤獨的片段:九根手指的唱片店女孩,斷了的手指已經離開身體;“鼠”談起他要寫的故事,在海難中逃生,一個向島,一個向陸地游去;寒假“我”再也沒有見過本可以發展戀情的唱片店女孩。村上說過:“人生基本是孤獨的,但同時又能通過孤獨這一頻道與他人溝通。人們總要進入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在進得最深的地方就會產生連帶感。”可見,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在《且聽風吟》中,村上春樹大量使用隱喻的手法,具體表現為動物的登場。比如與“我”關係最密切的朋友“鼠”,一生悲哀、孤單,與社會格格不入。這與動物中的老鼠很形象很契合。動物老鼠就是一個被社會排擠的形象,因此,這位朋友以“鼠”來命名,是很逼真而又準確的。

“我”在小說中化身的動物就是“貓”。實際上,村上春樹本人對貓的喜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貓給他帶來了很多創作靈感。曾經有記者問他:“為何您的作品總能讓人感到溫暖?”村上春樹回答說:“也許這應該歸功於陪我寫作的貓咪吧。”

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這一代人生活的常態

村上春樹和貓

除了隱喻,死亡與愛情、短暫與永恆,也是這部作品的主題。

全書始終瀰漫著一種寂寞的氣味,這種味道一直影響著村上春樹所有的作品,包括《挪威的森林》。愛情與死亡,便成為寂寞的愛情和寂寞的死亡,愛情便在死亡的身後開始跳起舞來。“愛情就像是在捉弄自己,不停地失去你想要的東西。”

村上春樹曾經說:“人就是不停地磨損、不停地失去。”而這樣的認識正是基於死亡的認識。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稱得上“磨損”與“失去”。在《且聽風吟》中,“我”不停地在回憶中去尋找希望,同時不斷地失望。這種失望來自於不斷面對的死亡:哈特菲爾德跳樓而死,兩個叔叔一個被自己埋下的地雷炸死,一個因患直腸癌病死,祖母壽終正寢,第三個女友上吊自殺,肯尼迪總統被刺殺,哈特菲爾德的小說《火星的井》裡的年輕人用手槍自我了斷等等。

對於這些情節,村上春樹只是輕描淡寫,就像吃喝拉撒一樣平常。而“我”在哈特菲爾德墓前,沐浴著五月溫存的陽光,感覺生和死同樣閒適而平和。這感覺不僅沒一絲恐怖,反而讓人體會到一種通達的美感。這大概源於日本根深蒂固的“無常觀”——宇宙萬物、人間百事流轉不居,這種無常和消亡恰恰是生命的本質。消亡不是美的終結,而是美的體現。

活著的魅力與榮耀,財富與歡樂,當死亡到來時全部歸零,那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村上春樹用書名回答了我們:且聽風吟。意思是,我們在時間之中彷徨,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只有靜靜地聽著風的聲音。

醉酒、寂寞、性和死亡,是這一代人生活的常態

《且聽風吟》劇照

關於性,村上春樹的不少作品都有涉及,他對性的描寫往往帶有水到渠成的浪漫氛圍,不談愛情,無關淫慾,更不涉及道德問題,僅僅是孤寂無聊的青年排解困惑和壓抑情緒的一種方式。在《且聽風吟》中,他把性當成生活的常態,感覺很自然。在逐一介紹和“我”睡過覺的三個女孩時,娓娓道來,毫無忸怩作態之感。而對因在酒吧醉酒被我送回家的左手指有4根手指的女孩,面的她的裸體,村上的描寫很直接,卻沒有一絲猥褻感,倒是有幾分俏皮。

《且聽風吟》是一部回憶式的青春小說,讀者跟隨村上春樹的腳步從過往的歲月中走過來,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焦灼疲憊的城市人可以通過放鬆神經,釋放鄉愁,暫時遠離現實,獲得靈魂的救贖。在村上春樹的筆下,處處都隱藏了救贖,孤獨並沒有讓主人公走向絕望,反而是在孤獨的最深處看到了一點光亮,並由此重生。

“人人都是孤獨的,但不能因為孤獨而切斷同眾人的聯繫,徹底把自己孤立起來。而應該深深挖洞,只要一個勁兒地往下深挖,就會在某處同別人連在一起。”在一眾引導人們走向墮落或放棄的誘惑面前,村上春樹始終在善意地提醒人們,除了忙碌於物質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滋潤。

當下人追求的是“一直在路上”。就算始終無法尋找到完全的自由,但至少能看到一絲希望。這種溫暖人心的人情味,正是村上春樹小說溝通人心的秘密武器,也是他得以暢銷的最大原因。他筆下的人物,不是自暴自棄的墮落,也不是支離破碎的放縱,反倒總是帶給讀者一種深入人心的溫暖。看他那些故事,總是泛著淡淡的惆悵,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一種無法挽回的憂傷。這憂傷是壓抑的,是一點點流淌出來的,淡到極致的感傷。對於生命的理解與無奈,村上春樹的表達是多方面的,一些文字在筆下劃過,看似漫不經心,卻能引發我們各種各樣的感受與思索,讓我們的心為之顫動。

《且聽風吟》以簡潔而從容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傷感的故事。這樣的事情是平凡的,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或許只是一件件根本不能稱之為故事的事情。但村上春樹筆下的,又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而純粹的現實世界,一切都顯得淡然,也理所當然。他想說的遠遠多於一個故事,他以漫不經心的方式碰觸到人的心裡最柔軟的地方,向我們揭示:生命裡最驚心動魄的,不是命運的大起大落,而是以逝去為代價的可感的一件件小事,正是它們構成了生命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