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考古的魅力並不在於找到多少寶貝,而是從疑慮重重的地下古老建造裡解開層層的迷霧,尋找和還原歷史的真相。

洛陽鏟探出的地下世界

一直以來洛陽鏟都是用以探明地下古墓的常見工具,它直接而且便捷。淺的可以探測幾米深,深的可以進入地下幾十米的地方,從它帶上來的土質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地下是否有過人為擾動的痕跡。比如帶出來的是生土,那就說明土層之下沒有經歷過土壤的變化,也就代表著沒有地下建造或古墓。然而如果洛陽鏟帶出來的是熟土或石灰渣渣、碎磚屑等,那就說明下面有人為擾動的痕跡。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因為這工具的便捷,無論是盜墓賊還是古墓保護的考古工作者都會選擇它,這個以“洛陽”命名的鏟子。本篇的故事當然也跟古墓有關,打頭陣的依然是用洛陽鏟探墓。故事要從前些年位於我國北京房山區長溝鎮的墳莊村說起,“墳莊村”,想必是有許多的墳冢的而得此名。同時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墳莊村的坡下面埋藏著一個古老的帝王王陵,叫做韃墓墳。據村民輩輩口口相傳;那陣子下墓時,棺木都是用鐵梁吊起來,修建墓室的下面還有排氣孔,磚砌的孔道,以及萬年燈什麼的。村民補充說到,這些都是老輩傳說下來的,我們也跟著說。

那麼這裡面真有墳莊村民說的那麼玄乎嗎?或者說裡頭到底有沒有墓呢,如果有,真的是帝王陵墓嗎?帶著這些疑問,當地文物部門研究所派出一支考古隊開始對墳莊村進行探勘,每一個人都希望見到傳說中的帝王陵寢。

繼近代以來,盜墓賊開始使用洛陽鏟屢次得手之後,凡考古需要,洛陽鏟成了不可替代的探墓工具。當地的考古專家們經過一番拉網式的排查,果然有了大發現。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組合式洛陽鏟深入到地下數米之深,輕鬆就帶出了石灰質和碎磚屑等熟土。

村民傳說中的大墓果然存在

難道說它就是墳莊村村民世代傳說的帝王陵墓嗎?專家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因為在北京地區很少發現這樣大型的墓葬,經估測古墓面積長約35米,寬處達到18米左右,比一個籃球場還要大,這只是古墓底部的大概佔地面積,如果要算上建造時開挖的面積,那將更大。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在旁邊的土溝裡找到一個殘破的石像生,也更證明了這一發現。

所謂石像生,就是在陵墓前擺放的石人石獸等,依此證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級。根據中國古代禮制,一般石像生都是帝王或者王侯一級的古墓才擺放石像生,像河南鞏義的北宋“七帝八陵”,雖然遭到異族損毀,但那些鎮守皇陵的石像生依然威儀莊嚴,象徵著永恆的皇權和不滅的帝王龍象。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石像生的出現就意味著大墓主人很可能是帝王級的人物,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意味這墓中會出現龐大的地宮和諸多奢華的陪葬品。在經過上級文物部門(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後,考古隊期待滿滿的對這座墓進行了發掘。雖然挖掘工作辛苦,但工作人員都飽脹熱情,不多日的發掘,突然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傳開了。

從上到下,一層層剝去夯土,考古隊員的心也跟著一截截的變涼。不斷的往下清理,盜洞也比肩接踵的出現,千瘡百孔。用專家的話說,整個墓都是被盜的,從盜墓手法看,幾乎被歷朝歷代的盜墓賊都光顧過。再從眼前被盜得一片狼瘡的表層看,往下發掘已經意義不大,不消說裡面的陪葬品,極有可能連證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也蕩然無存了。什麼墓誌銘,墓詰,各種墓碣匣子都可能被搬光了。

其實說到墓主人的身份,如果這要是放在西安或是洛陽,估計還真是難以斷代。但在北京,這個猜測的範圍就小得多了。公元1153年,金代皇帝完顏亮把國都從哈爾濱的上京會寧府遷到了北京,稱為金中都,算是揭開了北京作為國都的序幕。所以北京有帝王陵墓,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元、明以及清四個朝代的君王。那麼這個大墓的墓主人會是這四朝哪個朝代的帝王呢?

村民口中的“韃”字基本上鎖定了墓葬的朝代

同時前面墳莊村民也說過這個大墓叫韃墓墳,“韃”是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俗稱。而在金、元、明、清四個朝代當中,於北京稱帝的少數民族有金代的女真族、元代的蒙古族、清代的滿族。在這當中清代的皇帝都安葬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而元代蒙古族是遊牧民族,葬俗比較特殊,去世後不起墳冢,更不設地上建築。由此看來,那就只有金代皇陵跟這座大墓的規制比較相符。

金代皇陵,那又會是哪一位皇帝呢?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根據史料記載,金代一共有十八位皇帝,還確實有一位皇帝的陵墓不知去向。金代皇陵的位置就在北京房山區雲峰山下,這裡安葬了十七位金代皇帝,唯獨少了金代第四位皇帝,就是把國都從哈爾濱遷到北京的完顏亮。歷史上的完顏亮其身份還比較特殊的,也頗具爭議。《金史》記載中有這麼一段形容完顏亮的文字:“多猜忌、殘忍任數”。

儘管是他把國都移到了北京,可是在他死後,被金代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完顏雍貶為了庶人,屍骨也被從金代皇陵當中遷了出去,改葬別處。

改葬別處,“別處”會是哪裡呢?《金史》中雖然記載不多,只有聊聊幾筆,但已經給足了考古專家判斷的方向:“金陵西南四十里之地”,也既是房山區長溝鎮墳莊村附近。從地理位置上判斷,眼前的大墓它應該是完顏亮的墓。但考古是要嚴謹,有實打實的證據才行。眼下古墓已經清理過半,它的規制已經明顯的裸露出來,但能從裡面看出是完顏亮的墓葬嗎?

大墓“五室一廳”,坐北朝南,有點像皇帝的感覺,面南稱帝面被稱臣。從南到北依次是甬道、壁龕、前室、主室、左右耳室等等。儘管古墓如此講究,可裡面依然沒有什麼收穫,就像前面說的,不僅沒有發現大量的陪葬品,連證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也一樣不落被盜墓賊帶走了。留下的就是一些七零八落的碎物件。可是就在大夥徹底失去信心的時候,一個物件的出現,重新燃起了大夥的希望。同時它的出現也令專家重新陷入更大的疑惑。

就在墓室一側,一位專家發現了一塊再平常不過的板磚。

一塊板磚令人困惑,金墓裡怎麼有唐代墓葬的風格

這塊板磚非常“平凡”,但它裡頭的信息量很大。在這塊板磚上刻畫的都是繩紋,繩紋一下子把古墓的信息指向了唐朝。繩紋並不單純是為了美觀,它主要是為了增大建築的摩擦力,更為牢固。其次專家還發現了漢白玉材質的棺床,在棺床的四角也刻畫著“異樣”的圖案。牡丹花紋,相互纏繞互生,代表著生生不息,以及瑞獸圖案等等,似乎再一次將古墓信息指向唐代。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但是光從棺床的整體形制看並不能斷定它是唐代還是金代的,在棺床的前兩層,上面刻著相當精妙的花紋,但在底部的束腰上卻是一些未及雕刻而已經描墨的紋路、墨線和祥雲的圖案也很潦草。可以看出墓主人下葬經過了一個倉促急切的過程,難道跟完顏亮被迫遷墳有關嗎?就在專家們繼續推測的時候,新的線索又出現了。“大定通寶”,一枚小小的銅錢。大定通寶是金世宗完顏雍鑄造的錢幣,在後室一共發現了六枚這樣的銅幣。

據史料記載;公元1178年,完顏雍發行了“大定通寶”錢幣,到了1180年,完顏雍把完顏亮遷葬到金陵西南40裡的地方。這個時候剛好是大定通寶已經廣泛使用過三年,專家推測很可能是在下葬時人們把大定通寶作為陪葬品放到了墓葬當中。

說到這,似乎墓主人身份又“回”到了金代皇帝完顏雍。

可是為什麼完顏雍會葬在一座有唐代特徵的大墓當中呢?種種謎團也讓考古專家們一時間也摸不著頭腦。找不到答案就一直探索,這是考古工作者的職業特點。工作人員和專家相互配合繼續勘探,在接下來的發掘中,他們找著了墓誌銘。一開始它隱藏在土層裡,只露出一個角。再接著清理,墓誌的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

墓誌的四岔是四個文吏,文吏抱著十二生肖,四角還是牡丹圖形,整個墓誌一週都是高浮雕的彩繪圖案。字跡填金,異常精美,分為蓋和底。“蓋”通常會記錄墓主人生平、功業和當時人們對他的一些評價。那麼眼前這個大墓到底是哪個朝代,它的主人會不會是完顏亮呢?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墓誌蓋上赫然寫作:唐故季國太夫人,贈燕國太夫人,清河張夫人附志銘

唐代墓,繞來繞去它是唐代的。此刻它完全將金代墓的可能性徹底推翻了。而此墓的墓主人是唐代的張氏,也即是一個女性的墓葬。其次這只是一個附志銘,所謂“附”指合葬。那麼另一個和她合葬的男墓主人會是誰呢?順著這個線索,專家們似乎手握著答案般熱血沸騰的繼續發掘。果不其然就在土層之下找到了第二塊墓誌銘,可令人困惑的事情也再一次出現。這個墓誌銘很明顯有些寒酸,而作為男墓主人他怎麼能比夫人的墓誌銘還要小呢?

男墓主人的墓誌會有可靠信息嗎

廢話少說,趕緊看看這充滿疑惑的另一塊墓誌上都寫的什麼吧。墓誌雖然較夫人的素雅了些,但上面卻刻著這樣的話: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唐故幽州盧龍節度觀察等使,中書令贈太師劉公墓誌之銘

由此可知,墓主人是一個姓劉的節度使,但跟夫人的墓誌比起來還是遜色了許多。既沒有鑲金字,也沒有大面積浮雕,只是寥寥草草刻些人物圖像,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實在是太罕見了。難道說這裡面隱藏著什麼?不管是什麼吧,打開墓誌蓋,對著墓誌銘一看便知。

話不多說,等工作人員把這兩塊重達一噸多重的墓誌銘吊起,經過初步的清理與研究,考古專家們確定了這座千年古墓的“身份”信息。這是唐代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和他夫人的合葬墓,也是迄今為止北京出土面積最大,規格最高的一座唐墓。

接下來你或許要問了,這盧龍節度使到底是個什麼官呢?為什麼他的墓誌還沒有夫人的豪華呢?

大唐幽州節度使的前世今生

首先在唐代,幽州盧龍節度使的轄區,相當於於包括今天的京、津以及遼寧西南部,河北北部的地方。專家說;節度使是古代一種官職,形成於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為了能加強邊疆的軍事部署和抵禦外侵的軍事能力,就在邊陲增設了很多駐軍,統一聽從地方軍事長官的調遣,而這個地方軍事長官的職位就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固定的官職,就叫節度使。作為幽州盧龍節度使,他既掌握當地土地,控制著一方土地的人民,還掌握著轄區裡的所有軍隊,所以他也是唐代東北地區最高的行政長官兼軍事長官。

另外熟知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唐代最有名的幽州節度使是安祿山,史思明。公元755年他們聯合發動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從此終結了盛唐的光輝歲月。那個時候幽州節度使擁有軍隊近20萬人,相當於大唐邊塞四分之一的軍力。節度使的權利也可想而知,但這也更讓人想不明白了,堂堂大唐節度使的墓誌為什麼還遠遠比不上自己的夫人呢?專家結合墓葬內容和查閱一些史料後發現,這背後竟然藏著一個驚天的大陰謀。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專家們在劉濟的墓誌上得知,他疾薨於莫州,說明劉濟因病在莫州去世。而史書中記載劉濟是被他的二兒子劉總毒死的。也就是說,史書和墓誌記載的劉濟死因不一致,那到底哪一個說法是真的呢?考古專家經過一番考量與論斷,決定採用史書上的說法,因為劉濟的墓是他兒子劉總建的。劉總即便弒父,他也不可能昭告世人或者就自己把它刻在墓誌銘上。不僅如此,考古專家通過研究了劉濟的死因之後,也解開了合葬墓裡尊卑關係的謎團。

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被二兒子暗害

公元810年劉濟帶著二兒子劉總出兵討伐叛軍,把大兒子節度副大使劉緄留在了幽州看守。作為劉濟的二兒子英勇善戰的劉總,他的軍事能力也很突出,劉濟的大軍去討伐不聽朝廷指揮的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時遇到了一些困難,然劉總自帶八千士卒衝鋒陷陣,最後將成德軍城門攻克。可是在這次戰役當中,年過半百的劉濟病倒了,無奈只好將軍隊駐紮在離幽州不遠的河北衡水一代。此時,二兒子劉總看到“機會”來了,他就先派人散佈謠言;朝廷認為劉濟逗留不前,有意讓其長子劉緄提前接班。

此謠言一出,劉濟緊張起來,思前想後還是輕信了謠言。他發出指令將常年跟隨劉緄的數十名大將全部處死,且讓劉緄立刻從幽州趕過來見他。此時的劉濟心亂如麻,想不到自己的兒子竟和自己作對。心裡難受不吃不喝,但人總得喝水啊,於是劉總就派人在他的茶水裡放了毒,就這樣將劉濟毒殺了。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劉總的陰謀終於得逞了,他不僅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劉濟,還把自己的大哥劉緄也給杖殺了。為了掩人耳目,劉總為自己的父母建造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大墓,龐大的面積,多室的結構,帝王級別的棺床,當然還有無數的精美奢華的陪葬品,不過除了盜墓賊,已經無人可以欣賞到了。

而這個古墓從開始建造規劃到完工也才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所以裡面諸多倉促和粗糙的地方也沒有來得及修補。另外一個問題,劉總為什麼在墓中把母親的墓誌做得比父親劉濟要豪華呢?考古專家也從墓誌銘和史料當中找到了答案;劉總的母親張夫人身份顯貴,一生三次受封,包括季國夫人、季國太夫人、燕國太夫人。其次就是她的兒子劉總對母親極其孝順。

父親劉濟去世以後,兒子劉總如願以償的接任了幽州的盧龍節度使,可大權在握的感覺並沒有給劉總帶來想象當中的快樂,相反有的是羞愧和恐懼。試想一個弒父殺兄之人怎麼能好過呢,據傳劉總在日後的生活中時常做噩夢,最後終於忍受不住愧疚的情緒和揮之不去的陰影。公元821年劉總主動向朝廷辭官,常言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劉總準備去長安落髮為僧,沒想到卻在半路上就死了,前幽州盧龍節度使劉總也算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唐墓裡為什麼有金代的錢幣

此刻這座千年大墓的謎團基本上也算都解開了,但還有一點,你肯定還記得前面專家在墓室裡發現的“大定通寶”金代錢幣。那麼為什麼唐朝墓葬裡有金代的錢幣呢?

這個應該問盜墓賊。

埋藏1200年大型古墓被盜掘一空,盜得連“主人”身份都撲朔迷離

專家解釋說;這可能是劉濟墓在金代的時候就已經被盜了,古人迷信,盜墓賊也一樣。盜墓不僅圖個財氣,同時也不想圖晦氣,於是民間一些盜墓賊常常會在盜掘古墓以後,扔下一些錢幣,求個心裡安慰。

其次專家在一開始推測的金代皇帝完顏亮的墓究呢,它究竟在什麼地方?其實直到現在這都是一個迷。不過小編相信隨著考古技術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找到這個“失聯”了上千年的帝陵。到時候也給被人遺忘的帝王后人一個確切的交代和安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