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

A歡樂谷童裝童鞋0-16歲


讓孩子聽話的核心是孩子對話的認同,通俗的說就是聽到心裡去了。讓孩子聽話的關鍵點在於家長怎麼說。說得好,孩子自然會聽話。

電梯上的小搗蛋

我兒子多數時候懂事聽話,但是男孩子的天性決定了該搗蛋的時候也絕不含糊。特別是去商場裡坐扶梯,手不扶扶手,腳站在電梯邊緣,身體動來動去,眼看要摔倒又被我一把拉住。和所有的媽媽一樣,一上電梯我就緊張,不停地說:站好!別動!快點!但是這三句話根本沒有什麼用,他繼續調皮他的,我擔心我的。

一天,我倆坐電梯之前,我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換個方式呢?

於是我倆一邊往電梯那裡走,我一邊問:坐電梯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兒子愣了以下,顯然有點意外。

兒子回答:要手扶好,站好,不能亂動。

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兒子:因為亂動會掉下去啊!

我:(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是這樣啊!那我要跟你學怎麼坐扶梯。

大概我表情太誇張,把兒子逗笑了,但是他真的很認真地拉著我的手,像他說的那樣做了。

“你該做什麼?”的魅力

事後我認真反思,其實和平時相比,我所做的就是表達上的一些改變。平時我說的最多的是:你必須、你應該。今天我給孩子提出了問題,讓他來告訴我答案。“你該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我想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你該做什麼?”和“你必須”不同,前者是讓孩子想怎樣才對,後者是一種命令和要求。孩子想和回答的過程中其實就是自己對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很多時候,孩子心裡什麼都明白,他只是不想做而已。“你該做什麼?”是一種潛意識的內在動力激發,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從主觀上服從正確的規則。也就是說該做的這件事也是他認同的。

第二,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你該幹什麼?”是在徵求孩子的認識和意見,而不是生硬的強制。這種表達方式避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體現了家長是認可孩子想法的。因為沒有命令,孩子的注意力容易留在問題本身,而不是想怎麼去反抗家長,或者故意搗亂讓家長生氣,來確認自己的價值。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尊重其實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他也會尊重你,聽你的建議。

“你該做什麼”的效果

第一,把要求變成了習慣。

要求變成習慣的時候,就不存在聽不聽話的問題,孩子會非常自覺的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兒子每天會做一些紙張作業,並不是拼音寫字之類的,而是益智遊戲題。做之前,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問:做作業之前我們要幹什麼呢?第一次問的時候,他很茫然,然後我說:首先要寫下你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接著我教他寫名字和日期,但是寫得很糟糕,我不在意;第二次問,他回答寫名字和日期,我們又寫了一遍,不是太好,我也不在意,接著用這種方式堅持了一年。如今,每次拿出作業紙,還沒等我問,他就會說:做作業之前我要先寫名字和日期。期間,他很自然地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並且認識了年月日,這些內容現在不再是要求,而是一種習慣。

第二,把孩子的“球”還給孩子。

家長要求和催促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往往還被孩子嫌棄嘮叨。這是因為家長在和孩子過招的過程中已經把責任轉嫁到自己身上。原本是孩子應該自己操心的事情,結果成了家長的任務和負擔,而且孩子也認為這是家長的事,對家長的關心毫不領情。說法上的改變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暗示,就是說:這件事情是你的,你看怎麼辦?我只能幫助你。

“你該做什麼”不是靈丹妙藥

用“你該做什麼”來回應孩子適用於對孩子長期的教育方式,因為它並不是一次見效的靈丹妙藥,不可能今天看了這篇文章,回去用一次起效,下次不用了可能效果就會減弱。“你該做什麼”更多的是一個引子,引發家長對孩子溝通問題的思考,思考怎樣觸動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去想如何做才是對的。

對於那些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這樣的方式顯然是不起作用的,更多時候,孩子會覺得你這麼說怪怪的,這是因為他已經適應了你原有的方式,潛意識裡也很難接受一種改變。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越小使用越容易起到作用。

最後想說:如果家長想要的是一個你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的乖孩子,除非孩子本身有問題,不然這個目標很難達成。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有思想,能夠用正確是非觀去判斷問題的孩子,只要做的是對的,就談不上乖不乖的問題。這樣想來,再回過頭來看問題,可能更值得每一個疑惑孩子不聽話的家長去思考: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個個體?


幼兒園張老師


怎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小編認為這樣就能讓孩子聽話,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見解吧。

第一,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好朋友。我們要樹立一個好朋友的形象在孩子的心裡,從而孩子就不會排斥我們的做法,從而也會讓孩子更加聽話了。

第二,適當帶孩子去玩耍培養孩子的順從感。我們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旅遊景點或者遊樂園,讓他們去玩,孩子之後就會非常感謝我們這些家長,從而變得聽話了。

以上兩點就是讓孩子聽話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善若水Sdy


為什麼要讓孩子聽話呢?(˶‾᷄ ⁻̫ ‾᷅˵)

如果樓主的意思是:如何讓孩子知道規矩並遵守規矩?

那麼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去引導孩子。即,遵守規矩,會有哪些益處~得到贊成,支持和友誼;不守規矩,會受到何種傷害,或者因為傷害到別人而受到何種懲罰~制度上的,道德上的。

一般說來,解釋引導的好,孩子都能接受,如果孩子表示還是想親身體會一把犯錯誤的滋味,那麼,那些不傷害到別人利益的錯誤、不危及生命安全的錯誤,應該允許孩子去嘗試,去感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身體力行的經驗教訓,會讓人印象深刻,並且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大師,他們會由此及彼,並不會一次犯錯,事事試錯。

相反,過於包辦,反而會容易激發孩子的不滿和逆反。生命在於體驗,成長需要一定的錯誤,愛孩子,不是幫他掃清成長道路上的障礙,而是教會他學習的方法~因為父母的時代總是比孩子的時代落後,父母是不可能掃清孩子人生路上所有的障礙的。

如果樓主標題的原意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對我百依百順呢?

那麼,對不起,您這不是愛孩子,養孩子,您是要培養一個不敢反抗的小奴隸?還是一個人雲亦云的跟屁蟲?

孩子敢於對家長說不,在學校裡,社會上,才能有勇氣對侵犯自己的人說“不”。認識到這一點,樓主應該慶幸自己的孩子現在還有珍貴的 自我,還有寶貴的 攻擊性。

有自我的人,活得都不會差。反過來說,您看一下成功人士,比如馬雲,王菲,瞭解一下他們小時候的故事,那都是堅持自我,敢於說“不”的娃哦!

所以,如果是規矩,制度,守則,教育孩子要遵守。如果是 自我,堅決保護孩子 “不聽話”的權利!d(^_^o)


是胖三三啦


我相信這個標題的真實想法是:父母如何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而不是想培養出一個言聽計從沒有個人主見的乖乖寶。

至於,孩子什麼時候該說“不”,什麼時候該聽話,關鍵是要看家長與子女的具體語境。通過具體的事情經過來判斷。既然有語境,那我們就不得不說親子溝通。

我自己帶孩子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開始的時候總是與孩子起衝突,做什麼都感覺是跟自己擰著勁。瞬間雙方劍拔弩張進入緊急狀態,最後不歡而散。孩子哭著被迫接受的同時,自己也非常的生氣和自責。除了這樣我就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嗎?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帶娃兒經歷中,能夠改善親子溝通的實踐經驗,分享其中四點:

第一點,父母的期望值是否與孩子年齡相符。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他擁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比如,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到哪都會在地上跪著玩,根本不顧急,是否會弄髒衣服。並且,你前腳跟她說了,轉身就忘了。那時每次看到我都非常惱火,有時候難免也會對她發脾氣。其實,後來才知道,這個年齡段是不知道“講道理”的。真正能聽父母講道理的年齡是七八歲。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講道理遠不如換個乾淨玩耍的環境來的簡單有效。

第二點,正確認識孩子的思維模式。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有一種生活時態,就是現在時。他們是不會想以後怎麼樣的,現在想到立馬就要。而父母發脾氣的起因,往往跟這個有莫大的關係。

這時候說真的,與其勸說孩子改變還不如自己先改變。比如,睡懶覺,也是這種行為之一。我們自己怎麼改變呢?買個鬧鐘給他,告訴他,早上起床是你自己的事。實在不行,就故意讓他起晚一次,自食其果。有了經驗教訓,自然就記住了。

第三點,孩子自帶主動性。

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主動性,因為其總是活在現在時裡。所以我們要讓他能第一時間就接受父母的建議,我們要借住孩子本身就有的主動性。找出他們的關聯性,因勢利導肯定可以接受。千萬不要,拿出父母的命令架勢,那樣就會激起孩子應戰的神經——啊,挑戰來了!

第四點,誠懇的換位態度。

無論是傾聽還是溝通,孩子都比較在意父母的認真程度。孩子拒絕或者鬧脾氣,往往是因為父母態度懈怠,讓孩子感覺不被重視。其實,孩子的所有反應都是為了提醒父母:你們要用心認真看著我說。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還是有難度。因為,父母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行為,自己如果不事先關照到,是沒有辦法意識到的。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孩子最不願聽到父母的一句話,答案是“快點”。快點走,快起床等等。說完之後孩子真的如你所說的快起來了嗎?肯定是沒有對不對。既然無效,我們父母為什麼每次還都不厭其煩的說?這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因此,父母遇到問題不是揪住孩子該不該聽的情緒上,而是,要把重點放在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上。

如果能很好的掌握以上四個方面,很多問題都會自然解決,根本不用你去給孩子出主意,他自己就想好辦法了。

做好以上每一點都需要我們父母做一點功課,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孩子改變,我們父母要首先改變。做到這樣,你的家庭氛圍和諧,歡樂。

最後我把自己的帶娃兒座右銘奉上:不問是非發脾氣,只為結果想辦法。






奶爸說帶娃兒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著實讓人難以回答。孩子天性愛動、淘氣、任性、要讓孩子服服帖帖的聽話,談何容易。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首先,你必須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家的主人必須有愛心,耐心和高度的責任心。父母要以身作則,尊老愛幼,在孩子面前,不說謊話,不說假話,言必行。對孩子的承諾要兌現,講誠信。不說粗話,不帶髒字,把孩子當朋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溝通,善於鼓勵,對症下藥。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做人,教育他分辯是非,善、惡、對、錯,獎罰分明。如果,你們在家不是張口就罵,抬手就打,不是吵就是鬧,不做家務,整天除了看電視,就是玩手機,這時,你再教育孩子罵人不對,打人是錯,小孩不能玩手機……他,會聽你嗎?孩子問你4+5=?你只顧低頭玩手機連看都不看就說,“老師沒教你嗎?你自己不會看,這麼長時間了,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啊,煩死了……”如果,你耐心的給他講解,用水果擺成題實例示範,再舉例說明,這樣的言傳身教取得的效果不是更好嗎?不要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要把自己當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溶入到孩子當中,一起遊戲,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嬌子如殺子,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不可取,它只能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世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做人的父母。朋友們,你說呢……


陌路紅顏5879


讓孩子聽話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我們怎麼做到讓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人完全聽自己的話呢?即使他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想要孩子聽自己話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控制孩子的願望,或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無力或無奈,所以我們才想著讓孩子聽話,因為只有孩子聽話了,我們才覺得自己有價值,才覺得自己作為父母的價值感較強,而這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恰恰是不應該發生的,因為這些只是滿足了父母的深層內心需求,而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營養或正確的育兒方式。

比較好的方式是,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做什麼,可以轉化一下方式,委婉的讓孩子去做,如果是比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來做事,把自己想讓孩子做的事,放到遊戲的情境中去,比如孩子晚上不睡覺,我們一直說睡覺睡覺,孩子肯定不去睡覺,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上來就說睡覺,而是和孩子玩一個遊戲,哄著她喜歡的小寶寶睡覺,小寶寶哄睡著了,我們和小寶寶一起睡覺,明早我們起來了在叫寶寶起床,寶寶要做個好榜樣,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睡覺,所以越是小的孩子,越要通過遊戲的方式來達到讓孩子做事的目的。如果是比較大的孩子,可以先通過前期的鋪墊,在加上讓孩子做的事來打到目的,比如先和孩子聊點別的,表揚表揚孩子做這件事做的挺好,讓孩子心理感覺很愉悅,知道你在認可他,然後在說自己的要求,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希望能幫到您,還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雙哥談教育”,裡面有很多關於教育的小視頻,相信您看後會有很大的收穫,或者關注我的抖音號“胖哥談教育”,有問題歡迎留言,我會及時回覆的。


雙哥談教育


首先我覺得不能太主觀,有時候不是孩子都聽自己的話就是對的,不管什麼事情,讓孩子明白,理與禮,因為有時候自己都有可能夾雜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於孩子呢,慢慢的引導,做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好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聽從自己的話,例如孩子上興趣班,要結合孩子自己的意願及愛好,而不是自己主觀的認為哪個興趣好,就必須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去學哪個,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心聲





艾米207225811


共情,就是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他的傷心來安慰理解,再就是陪伴和鼓勵


樂陽1205


每個小孩性格不一樣,找對方法吧!該慣的時候要慣,該罰的時候要罰,不能什麼都依著!大人答應小孩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欺騙!做不到的就告訴他原因這個要求不能答應.他要哭就讓哭會兒,不能讓他覺得我哭你就什麼都能滿足我.


心軟是種病995


往死裡打就聽話了!但是我還是喜歡不太聽話的小孩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