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还是历史?

老家人儿


诚邀,如题。《共工怒触不周山》是记录在中国古代地理集《淮南子》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上古时期,共工和祝融(一说颛顼)相斗,共工失败后恼羞成怒,一头撞上了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按照《山海经》记载,不周山天柱倒塌还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天被撕裂了一个口子,无穷无尽的大洪水自天而来,给了地上的邪魔以力量,大地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和西方神话中上帝降下洪水的记载有着很大的像实行,不过二者的时间是否符合,由于资料的不全,现在还无法得到印证

难道史前真的有一次大洪水肆虐了整个地球吗?

这个可能性很大,因为不同地区的史书都记载了这一过程,在两河流域《季尔加米士史诗》中这样写道:“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淹没了大陆上一切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计。《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描述"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一切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同时,北美地区的玛雅人也在玛雅圣书说"这是毁灭性的大损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据科学家研究,发生在距今8740年至8160年间的北美劳伦太德冰盖融化,造成了近10万年来地球上最大规划的淡水增加,这可能是大洪水的来源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这一神话故事,书中只有一句话: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经有一天啊,共工氏和颛顼为了争夺天帝之位,争着争着,共工氏非常愤怒,便撞在了不周山上,这一撞,直接导致天柱折断、大地颤抖。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有太多的疑问了。为什么共工氏要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因何而愤怒?即便是愤怒了,为什么又会去撞不周山呢?

《山海经》关于颛顼的记载比较多,作为黄帝的孙子,他的童年一点都不幸福,甚至可以用凄苦来形容。他一生下来就没能待在父母身边,而是被打发到少昊之国的大壑。大壑这个地方远离大陆,非常的偏远。

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生活,不仅有颛顼,还有颛顼的叔父少昊。两人都位居五帝之列,按理说不应该来这里,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跑这么远呢?答案只有一个,他们在避难。

又是什么样的灾难,才能让黄帝的儿孙远走他乡呢?炎黄争夺大陆霸权之战。

这是一场规模宏大、历时久远的战争,为了保证后继有人,黄帝将儿孙中最有出息的少昊和颛顼藏在大壑,以备不测。倘若战争胜利,则安然回国;若是战争失败,留下的火种亦可东山再起。

幸运的是,黄帝在阪泉一战,打败了炎帝,成了天下共主。暂时的太平来临时,少昊也带着颛顼回国,直到少昊将死时,大家推举颛顼为君主。

就在这个时候,共工氏终于再次登场了。这货一出场,便自带BGM,直接将目标定在天帝之位上。共工氏为何要针对颛顼呢?这就关系到国耻家仇了,炎黄之战虽然结束,炎帝一脉并未根绝。

共工作为炎帝一脉最有实力的人,当然责无旁贷,他必须与颛顼争斗!即便是失败,也要让颛顼看到自己的斗志!于是,他愤怒的向颛顼发起了攻击。

颛顼又岂是吃干饭的?在大壑修炼了那么久,实力肯定也是超强,加之天下黎民的信仰之力,自然把共工打的没一点儿脾气。

战败的共工氏,无颜再见炎帝一脉的父老,只好一头撞在不周山上。

为何要撞不周山而不是其他的山呢?因为不周山连接天地,乃是帝之下都的所在,把不周山撞断,便是对黄帝一脉最大的不满。

说到底,共工氏怒触不周山,还是炎黄战争的继续。在历史上虽然没有撞断不周山这一回事,可是必定有炎黄之争,要不哪来的炎黄子孙?


祗树


近日有网友提问:看古代神话故事,讲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那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还是历史?共工和诺亚方舟有关系吗?是不是共工此举造成上古大洪水,西方于是出现了诺亚方舟?

共工的故事存在于许多史料上,大体是讲:共工与颛顼争天下失败,发怒撞向不周山,把撑天的柱子弄折,系住大地四角的绳子搞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砍鳌的四肢顶住天边。天的西北方残缺,所以日月西移;地的东南残缺,所以江河东流。

1、共工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对于共工的出身,有的史料这样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这里是说:炎帝的妻子、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居住在江水,生下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祝融的土地,重新住在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

也就是说,共工的先祖是炎帝,父亲是祝融。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说法,其他史书中称共工曾与颛顼结盟,共同对抗祝融……

《史记》对共工的记载是,尧年老后询问谁可继位,有人建议他的儿子丹朱,被尧以“愚顽、凶恶”而否定。有人建议共工“广聚民众,有业绩,可以用”,尧认为“共工言过其实,心术不正,貌似恭敬,却欺骗上天,不能用。”

总之,对于共工的出身各种各样。现代人多数认为,共工是上古时期部落的一个首领,临水而居,熟悉江河湖海的变化,擅长治理水系,这也是他被后世公认为水神的缘故。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早就被质疑

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早在东汉时就被质疑过,质疑者是写《论衡》的王充,他说:共工能把不周山撞倒,如此神力应该天下没有敌手,怎么会败给颛顼?颛顼跟他争天子,就是拿出全天下军队,用尽四海之人也打不过他的。

王充说,天是气还是实体?是气跟云烟没两样,怎会有柱子?砍下鳌腿顶天,兽骨会腐朽,怎么能永久顶住?鳌腿都这么厉害,它的身体会大到天地容不下,拿什么砍杀它……王充最后的结论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纯是一派胡言。

而且因为史书中的描述多有矛盾,后世推测上古的事情全是传说,甚至质疑夏朝之前的历史真实存在过。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认同共工的故事完全是神话,因为透过流传千年的故事,往往可以看到背后的真相。

3、共工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史书上这段记载说的是:大荒时代有漫天大水。鲧偷拿天帝的息壤堵塞洪水,没等到天帝下令。天帝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郊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令禹施行土工制住洪水,从而划定九州。

这就是人们现在熟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包括《史记》在内的各种史书,对这段故事的记载也不乏神秘、神话的色彩,但多数人都认可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同时期的西方,也流传着大洪水的故事,比如诺亚方舟。

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显然不是!如今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人类在上古时期确实遭受过洪水泛滥、暴雨狂风、淹没家园的天灾,以当时人类的能力,无力抗拒也无法解释,只能归结为天塌了、天漏了、地斜了,并把星月转移、江河奔流的自然现象附会其中。

在山东的民间有种流传已久的食品叫煎饼,过去人们喜欢用鏊子露天摊煎饼,名为“熏天”;摊好的煎饼用红线挂在房檐上,名为“补天漏”,也许正是这种上古故事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地球板块漂移说的出现,还有人把上古的大洪水出现跟它联系起来,认为地球板块漂移使大陆发生根本性变化,引发了大洪水等一系列天灾,人类惊恐、慌乱、无助,最终只能用一个个神话来安慰自己。所以,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合情合理的解释如下:

共工因熟知水系,大洪水时期被命令治水,但治水失败,因为人们流离失所,他被颛顼责怪,羞愤中共工撞山而死,并背负了导致洪灾水患的责任。

不过也有人认为,大洪水的始作俑者也许就是共工,在与颛顼争夺天下失败后,他就四处决堤放水,导致了一场洪灾……


指动济南


人说是神话,我看未必。

用我的思维看,我也来编个"故事"。

在某一时期,大地上洪水泛滥。火山爆发,大雨谤沱,天空中还加杂着陨石的抛落。

那时的人们,对这一切还不理解。于是认为凶湧的洪中,有个神。有″聪明"者给他取名叫″共工"。而对喷发的火山中也有个神(因火可融化一切),所以起名叫″祝融氏"。

大洪水不断的冲击火山,火山又不断的喷发,就象两位神在战斗。战斗越来越烈,这时天降大雨又加杂着飞落的陨石。而大洪水突击更猛烈,突然,火山停止了喷发。人们惊叹,是共工用头撞击了不周山,战胜了祝融氏。可天柱被撞断了,天塌了(天边一片阴隌、当时的人认为)。

雨停了,水退了,塌了的天上,突然出现一缕彩色的光,透过浓厚的云层,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天边。在人们的眼中,她是长着蛇身(其实是射到大地上的一缕阳光)的姑娘,人们给她起了名字叫:女娲。人们说她在补天。

天黑了,云开雾散。天上出现了闪闪的是光,人们不知它们叫星星。于是就说是:女娲补天用的石头在发光。而落到地上的陨石,因为含铁,也会发光。于是人们就说:看、那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石头。

这是我用古人的眼光和我的话来描素当时的情景,我的故事编得如何?


眸子8552




是神化了的人类毁灭历史。

共工不是一个人,是2400万年前生活在天山山脉南北的部落国家。这个部落在共工出现以前,叫后土人。

这个后土人才是与颟顸争斗的国家,不是共工。

颛顼与后土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既有对治土、治水的争论,也有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颛顼是天使先知,而后土氏不过是几千年前另一个先知的后裔。论机智和战略,他绝不是颛顼的对手。颛顼利用自己大力推行的单一上天信仰,煽动各个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后土氏。当时天山山脉南北发生剧烈的地质变化,地表整体抬升和连绵不断的地震,使人们不再相信他们过去供奉的各路神仙。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社会情绪对多神信仰已经厌烦至极,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虽然后土部落被打败了,由统治集团变成了被统治阶级,伟大的颛顼为了团结各州部落,还是把后土部落的先知后土先生供奉为主管土地的神仙。这就是苍天后土的来历。

共工,是后土部落的血脉,是先知颛顼去世几千年后的又出世的伟大先知。面对新的地理环境,他负责传授水、农业耕作和农田水利建设的知识,部落分布在环境逐渐艰难的昆仑山西段以北,天山山脉地区。

那时,青藏高远从1000米开始急速上升时,共工部落因为在最遥远西端,很多人没有机会走出昆仑山来到东部现在黄土高原区域而全部灭亡。人类后来传说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不是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是天山山脉地质运动剧烈,部份坍塌,毁灭了共工代表的文明。不周山指天山山脉坍塌部份,缺即不周。

天山也叫天柱山,地质历史显示,2400万年前,天山急剧上升,比古老的昆仑山脉还高。剧烈的地质运动使最高峰附近发生坍塌性地震,形成现在乌鲁木齐北部,天池方向的走廊。因为这次地址运动才形成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格局。这在对共工的史诗描述中都有体现。

《盘古史诗》是这样描述共工的:

当时有臣名共工,

共工出世手段能。

西昆仑中一洞府,

五行精气孕化成。

出逃劫难洪水后,

三番洪水长成人。

养一鳖龙为坐骑,

洪水滔滔任游行。

共工成为帝君后,

作恶无道民怨生。

祝融一家怒火起,

领兵与他来战争。

………

他的具体故事以后再讲。

现代地质学证实:

2400万年前,由于昆仑山脉与天山山脉的地质变化如此之大,地球磁场发生改变,导致自转轴的改变,进而导致天地大灾。原南北极冰盖融化,大洪水暴发,天塌地陷。原来看的见的星座,忽然间被地平线挡住看不见的,生活在今天甘肃和青海地区的古人女娲部落直观地认为,是天塌了一角。另一面的天际猛然出现了原来看不见的星群,女娲部落理解为地陷了。其实,地质科学的角度看,原因是地球自转轴改变了。

女娲部落生活在现在的湟水河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即甘肃兰州的西南。那时黄土高原还没有露出水面。


幻想的野草


共工怒触不周山,确实有其历史渊源。这个历史,就是炎帝与黄帝之间关于中原霸权的争夺战。

我们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炎帝曾为部落联盟之主,后来,黄帝兴起。炎黄大战,结果炎帝战败,黄帝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之主。

在许多上古故事中,大都以此作为故事的终结。仿佛在黄帝的统治下,天下万民从此和睦相处,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实,真实的历史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炎帝战败后,炎帝的部族并未就此屈服。

《山海经》中用了许多篇幅来写蚩尤与黄帝之间的大战。那么,蚩尤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为何他能领导许多部落与黄帝争锋?

炎帝战败之后放弃权力,周游天下。也有人说是被黄帝抓捕,远远流放。炎帝部落由炎帝之子赤帝继承。

不过,炎帝部落中,并非所有人都甘心臣服,蚩尤就是其中不肯臣服的代表!

《路史》云:“蚩尤者,炎帝之苗裔也!”蚩尤其实就是炎帝的后代。据当代神话大师袁珂考证,蚩尤乃炎帝之孙,为炎帝部落重要继承人。
《逸周书·尝麦篇》云:蚩尤驱逐赤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杀蚩尤于中冀。

蚩尤不满伯父赤帝屈辱投敌的主张,愤然反抗。古史号称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铜头铁额,力大无穷,其实是说蚩尤串联起许多部族,共同反抗赤帝。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上古追日一族夸父族。

炎帝部落一分为二,一部分由赤帝领导,归顺黄帝,从此融合,形成华夏部族。蚩尤则率领一部开始反抗黄帝,双方先是在阪泉大战,后来在逐鹿大战。

最终,在黄帝与赤帝联手之下 ,蚩尤战败被杀。

在 上古神话中,蚩尤与炎帝都是牛头人身,以牛为部族图腾,是他们共同的标志。

那么,共工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

《山海经》中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原来,共工也是炎帝一脉!

共工活跃时期,是五帝之中颛顼执政。颛顼是黄帝后裔,共工是炎帝后裔。

与蚩尤不同的是,共工应该是当初归顺黄帝的那一方后人。黄帝执政时代,应该对炎帝部族还比较尊重。随着时间过去,尤其是颛顼继位后,天下一统大位已定,于是开始清算炎帝残存实力。

这一脉势力也不甘心灭亡,在共工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但还是战败。

不过,炎帝部落的反抗还没有结束哦。一直到大禹时代,还有相柳(九头蛇)兴风作浪,那其实还是共工的旧部,即炎帝部族势力。

总之,炎帝与黄帝两大部落之间,绝非是其乐融融,而是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反复融合,反复战斗。炎帝部落为了求存,一直在不断抗争。甚至后来夏商周朝代更替,如果上溯历史,其源头也是炎帝与黄帝!


叶之秋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共工怒撞不周山是历史,准确的表述:“是古代神化了的历史”。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水铭。”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争帝。”

《列子、汤问》:“……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历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撞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是转述《列子、汤问》,除个别字不同外,基本和《列子、汤问》是一致。在这些先秦记神话传说记述中,传达出几个信息。

(第一),古人的宇宙观,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由四根柱子支撑着。上古人类的祖先,创造人类的女娲,砍了鳌的腿,用来支撑天穹。

(第二),共工是古代的水神,又叫水工或水师,相当于水利部长。共工是炎帝的后裔,经冷清先生考证,共工是炎帝的第十三代孙。

(第三),颛顼帝是“象朝”的第七位“帝”,是黄帝的第十二代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是错误的,帝颛顼不在五帝之列,帝颛顼是“后七帝”之首。

(第四),共工因为和帝颛顼争夺“帝位”,发生了一场战争,共工失败以后,愤怒的撞了不周山,天柱因此而被撞折了,日月星辰偏移,因此而发生了大洪水,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水向东流入海。

中国的上古神话,和西方的神话不一样。中国的上古神话,是中国古人宇宙观的体现,是神化了的上古中国历史。西方神话体系,体现的是西方神学宗教概念,基本上和历史没有关系。

共工和帝颛顼,都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上古帝王。由于,先秦典籍史料较少,司马迁又怕麻烦,就把夏以前的历史合写为《五帝本纪》。其实,中国最早的城邦制的国家,并不是夏朝,而是炎黄二帝于公元前二十八世纪,建立的“象朝”。

象朝一共有十三个“帝”,一个摄政,传国大约七百年。“象朝”实行上古民主选举制度,就是后世传说的“禅让制”。南方九黎首领蚩尤,侵占炎帝都城空桑,炎帝年81岁禅位于黄帝。“象朝”的帝位继承人,从炎帝和黄帝的子孙后裔中推选。

帝颛顼之时,炎帝后裔第十三代孙共工,当时是大象王朝的水利部长。他认为,按照炎黄二帝的约定,应该轮到炎帝的后裔为天下共主“帝”,也有一批拥护他的诸侯。帝颛顼坚决不禅让不退位,而支持帝颛顼的诸侯更多,因此共工和帝颛顼进行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山海经》等古典中有所记述。共工失败之后,怒撞不周山,可以理解为被帝颛顼流放到不周山。不周山在西北,具体是指哪座山,至今学术界没有定论。冷清认为,不周山即祁连山。帝尧后期,天下洪水,人们就把洪水和水神共工联系起来,古人迷信就把洪水的原因推给了共工撞不周山。大象朝帝王世系如下。

(1)神农炎帝,都历山、空桑。

(2)轩辕黄帝,都彭城、有熊。

(3)黄帝长子某某,摄政30年未称帝。

(4)某帝,黄帝后裔。

(5)某帝,炎帝后裔。

(6)某帝,黄帝后裔。

(7)某帝,黄帝后裔。

(8)帝颛顼,黄帝第十二代孙,共工炎帝第十三代孙,共工与帝颛顼争帝。

(9)帝喾,帝颛顼侄子。

(10)帝某,黄帝后裔。

(11)帝尧,黄帝后裔。

(12)帝某某,黄帝后裔。

(13)帝舜,黄帝后裔。

(14)帝禹,号大禹,黄帝第二十代孙。

公元前2070年巡幸南方,驾崩于会稽。大禹之子启,继承帝位,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选举制(禅让制),封建社会正式开始。

欲知三皇五帝,大象王朝详细情况,敬请期待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出版发行。


冷清先生


好吧,今天老麦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关于史前文明的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在几千年的追寻中,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几十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巨石阵、金字塔、沉陷海底的亚特兰蒂斯……种种的迹象表明,人类历经过数次甚或是无数次的史前文明,而我们当前的文明相较于这些史前文明,甚至连初期发展阶段都算不上。

今天咱们就先聊一聊这亚特兰蒂斯,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个大胆推断:月球可能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人造卫星。 咱们先说一说这亚特兰蒂斯吧,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一本著作《柯里西亚斯》中,描述了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神奇国度——亚特兰蒂斯。文中描述,在大西洋的深处,有一片神奇的大陆,那里拥有着神祇神祇般的建筑,它被无数的黄金与白银包裹着,阳光下发出闪耀的光芒,那里拥有非常完善的港口、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行的飞行器。 大家注意,这里对建筑的描述:黄金与白银包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相信大家对城市建筑应该都比较熟悉,倘若你城市里恰好有一个叫做“诚基中心”的项目,那么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什么来了。对了,现代建筑物,也就是说早在两万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就有了高度现代化的建筑物。还有“载人飞行器”——这个词汇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下子会联想起飞机等,但是否可以再进一步——飞碟。是的,那时候的亚特兰蒂斯已经拥有了飞碟。拥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几乎可以称霸海上,朝拜者众多。 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放到一万多年前,无疑只有一种可能——外星文明。



我们接着看,亚特兰蒂斯的结局,据说在一万多年前,由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带来了亚特兰蒂斯人的堕落,最终引来众神愤怒,天降大难,地震、海啸、飓风,将亚特兰蒂斯彻底毁灭于大西洋深处。一代文明,葬身海底。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具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在一夜之间葬身海底,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同样一万多年前的,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

在中国的上古传说中,同样有一段引发了天塌地陷,地球几乎毁灭的战争,他的主角是——共工,而引发那场巨大灾难的触发点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为这一撞,导致天塌地陷,引来巨大的灾难。 不周山具体是哪里?



《山海经》中有描述: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但是,具体哪里才是不周山,一直也没有过定论。或者最终的结果是,地球上根本就没有不周山,因为真正的不周山,是月球。而那时月球距离地球的位置和现在不尽相同,那时候应该距离地球距离应该非常近,于是人们看到的月球,只能看到所展现的一面,很难看到月球的全貌,因此: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也就是说,当时共工怒触不周山,是撞击的月球,那么如何撞击?单凭共工一己之力当然很难达到,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那场战役动用了海陆空各种战力,而共工所驾驶的巨大飞船母舰被损坏,最终撞击到了月球上(而现代科技也证实了月球背面有着明显的撞击、凹陷)。


月球被撞击后,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先是潮汐反常,巨大的海水倒灌,紧接着地壳剧烈变化,引来海上陆地分崩离析,女娲不得已对月球进行修补,这也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其实女娲补的不是天,而是月球。而此时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已经不足以让地球重新回到之前的状态,于是女娲将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拉升了,也就是现在的距离(由此可见,月球根本就是一颗人造卫星,当时为什么造出月球,想必最起始的原因,是利用高科技使月球对地球的作用,恰好使地球处于便于生存的气候条件等)。

而撞击月球的共工,能拥有如此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在当时,应该只有一种可能,共工原本就是亚特兰蒂斯之王。


老麦说说


神话都是口传的历史! 饥饿的古人不扯闲淡!

上古时期的传说通常承载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通过人类口口相传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事实上,不仅在我国古代有天塌地陷、洪水滔天的传说,在全世界各民族的传说和早期宗教中均有提及。

《 淮南子 · 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费,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洪兴柱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尚书 · 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山海经 · 海内经》:“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墨西哥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描述说:“天接近了地, 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玛雅圣书》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以上这些记载只是各民族洪水记载的很小的一部份,经研究我们发现,只要是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关且像串通好了一样,不论是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都有惊人的一致性。

在世界上所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几乎都把产生的大洪水的原因归结为与神有关,比如阿拉伯人在描述他们经历的大洪水是提到安拉派人类先知努哈到人类中说教,劝大家只信安拉,抛弃原神,但是没人听,结果安拉一任性就发洪水,淹死了几乎所有人。

圣经中说上帝耶和华看见他造的人在地上罪孽深重,违背了他最初的梦想,结果大神一后悔就干掉了99.9999%的动物和人。

中国的神话虽然没有大神直接出手团灭的传说,但是所给的原因却是:因为神仙打架,殃及小民。说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为争权夺利而大打出手,结果共工被摩擦,哪知战败的水神是一个极有脾气的人,一头向支撑天地的不周山撞去,结果造成天地分离,在天崩地裂的过程中产生了大洪水。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何为天,天地之间为什么有个不周山?

天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在人字上面加一横,释义为:人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怎么可能?! 但是大家只要把中国有关 “天” 的神话联系起来理解就明白了,所谓的 “天”就是一颗巨大的星球,因为离地面太近,感觉不到它是球体,只觉得是一块大地铺在头顶。"天" 在神化传说中曾经离我们很近,天与地之间几乎就是重合的,中间仅隔一座不周山,不周山更像是一个天地往来的 “天梯”。我们正常的思维应该是当共工一头撞断不周山后,“ 天 ” 应该是掉下来,结果竟然是“ 天” 冉冉升起?!好意外啊! 原本以为“ 天 ”和地的无距离亲密接触竟然以“ 天” 的不辞而别收场!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分析整理,我们得到一些结论。

“天” 曾经是个实体,而非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天;天与地之间是通过不周山这个天梯进出往来的;“天” 本身有推动系统。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出一段远古时期的历史事件:远古时期所谓的 “天” 最有可能的就是现在的月球,它是一辆大神们(外星人)的星际交通工具,到达地球后由于某种原因留了下来,利用地球现有的动植物基因创造了人类。但是大神中也存在争权夺势的情况,从骂街逐渐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并且是热核级的对抗,共工和祝融就是双方的首领,结果共工战败,但胜利方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飞船(月球)受损严重,不得不离开地球以达到新的反引力平衡,同时也将反对派永远的留在了地球上,向上升起时因为巨大的引力造成了地球表面的滔天洪水,几乎无人幸免。

神话都是口传的历史! 饥饿的古人不扯闲淡!


弘毅大话国学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不是神话,也不是历史,而是谣言。

古人把大洪水的发生归结为不周山倒塌,古人也只能这么联想,找不到别的合理说辞了。只是把不周山倒塌归结为共工撞到那就是刻意的污蔑了。

犹太文化记载,犹太圣历第八月大洪水来临,脚踝发起了对仇敌的复仇。古埃及神话则是冥神的弟弟因为嫉妒在宴会上毒死了冥神,并且将冥神分尸为十四块,最后冥神的妻子只找回十三块,生殖器被尼罗河的鱼吃了。所以冥神数理为十四,反对者数理为十三。后来冥神儿子 荷鲁斯 给冥神复仇失去了一只眼睛。这只眼后来成了全视之眼。

以上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中国,所谓脚踝复仇是因为,那个叫弃的后稷子孙为报当年被遗弃的仇恨,为自己被遗弃后的悲惨命运而复仇。济公和姜子牙为何都在房梁上,就是因为当年随二郎神族群劈山救母击败了白种人,事成后,七仙女族群分别嫁给了他们兄弟俩。二郎神族群为夏后氏 姒姓,他们为缙云氏、帝鸿氏 姚姓。但是在封立时二郎神听信了女人的话,使得他们没有得到封立,只被说成是哮天犬。所以不服跳上房梁自称自己才是挑大梁的,这一举动,使得他们被集体抛弃了,脱离了九黎,所以成了济公的叫花子形象,过得很惨。兄弟反目的开始,红颜祸水说、鸡督嫉妒说也从此出现。

到了大洪水爆发的月份,他们举办一场鸿门宴,他们在狗肉里下了毒蛊,于是他们的两个仇敌都被毒翻,都被他们割了生殖器,刺瞎了一只眼。并且把发生大洪水的罪责安在了白种共工的头上,因为他们就是七仙女的父系后代,那个红颜祸水的案内人。自此狗肉再也不能上宴席了,白人再也不敢吃狗肉了,共工成了第一代太监。帝尧体系发明了五刑,其中就包括阉刑和流放。沿海支黄白联姻联盟被一分为二分别发配东北和四川。帝尧和其弟弟也叫放勋和放齐了。这次流放也是犹太著名的黎散日,至今黎散标志在犹太文化里还存在,也是犹太圣历第一月黎散月。因为犹太基础文化就是由东北这一支留下部分黄白带领跟随民族后,向西进发所创立的,他们就是含米特人。而闪米特则是若干年后四川这一支大禹击败帝尧后裔后如法炮制,将对方发配西部后向西进发的结果。所以摩西身上存在后稷被遗弃和北三苗发配西部牧羊的经历。



为何谣言与帝尧的语音有关,其实一直都知道是帝尧污蔑共工的罪行。其实就是两派斗争的需要。帝尧体系是脱离九黎的苗蛮和白种以扫族组成的联盟,后来还有黄种老大N系,也就是湖南流行的那个词汇三一如六。老三苗蛮、老大N系和白种六哥以扫族为了一个集团,以扫就是姜子牙老婆扫帚星和牛魔王老婆铁扇公主。就是现代的斯拉夫人,俄罗斯其实是汉语,俄为大鹅,罗斯是螺丝骨,脚踝。正是三苗活动地点江淮地区,槐树也成了国树。苗蛮就是养狼人,吃狗肉的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