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第一次接触到“江猪”这个物种是2013年的春天。

朋友的家乡在江西省的彭泽县,狐狸正好在景德镇游玩,朋友知道后就邀请狐狸到他家乡去玩几天,盛情难却就答应了。

彭泽县古称彭蠡,是一个濒临长江的千年古县。

彭泽县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有中国唯一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自然保护区——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50万亩。

到了朋友家由于吃不太习惯江西土菜,就决定第二天给他们做一顿东北烧烤,毕竟“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才是神仙生活。结果烧炭的时候却不小心把手烫伤了。

这时候朋友的岳母递给我一个白色的小罐子,让我打开盖子涂上,那是一种白色的类似猪油的膏状物,涂抹上之后过了一会就真的不疼了。之后我才知道我涂抹的东西叫“江猪油”。

从朋友的岳母口中得知,在江西安徽临长江和鄱阳湖居住的地区乡下家家都有这么几罐子“江猪油”对烫伤有特效。朋友也说他小时候还能在长江里看见江猪。对着它吹口哨,它就会游过来,然后一棒子打死,在捞上来,肉可以吃,油就可以炼成“江猪油”存起来治疗烫伤了,但是长大以后在长江下游江西安徽段就很难看见“江猪”了。

第二天我们约好去江心洲去看江猪,但是在渔船上像SB一样飘了一天,毛都没看到。但是“江猪”这个物种却深深印在脑子里。2015年的时候终于在江心洲看到了这神奇的“江猪”。

江猪,正式的学名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长江江豚。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

俗称“江猪”, 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 年。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长江江豚,图片来源于ARKive(全球最大的线上生物影像库),可惜的是ARKive由于资金问题将于2019年2月15日关闭。

长江江豚隶属于江豚属。此属共有三种即印度洋江豚、窄脊江豚和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极危物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2017年4月起,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将持续两年 。5月9日,长江江豚被列为一级国家保护动物。

2018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江豚减少,仅剩约1012头.....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这个黑不遛秋的就是印度洋江豚。这个属的特点就是大脑瓜子没有明显的喙,无背鳍

曾经,江豚属被认为只有一个种及三个亚种,即江豚是单属种。但2008年的研究建议将其分为两个物种,即窄脊江豚和印度洋江豚。

新近的证据指出它们虽然在相当广阔的亚洲东部地区中同域生活,但它们却不能互相交配并繁殖下一代,这些证据使它们倾向于分成两个独立的物种。即使是在野生状态下自由放养的个体,也能从其背的外部特征中将两者分辨出来。

此外,即使有几百以至数千条动物尸体已被检验,但从来未有找到两者之间的中间物种,因此有理由相信此两物种在很久以前,如末次冰川期已经开始分离出来至今。另外根据颅骨测量的证据也可看到两者之间的明显分别。此外窄脊江豚也以亚群落的形式在部分地区生活,并可能适用于其广泛的分布中,因此可解释为何过往未有将两种分离的原因。

2018年4月15日,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可以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独立物种。

该论文被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论文指出目前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此前都属于“窄脊江豚”亚种,而经过多年的观察,长江江豚与东亚江豚之间出现了大量的基因差异,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生殖隔离,因此现在可以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独立物种。随着长江江豚“升级”为独立物种,目前鲸豚类物种也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曾经有臭不要脸的专家发表过言论称,长江江豚灭绝了海里不是还有嘛!

毕竟鲸豚类物种有八九十中呢.....但是在白暨豚灭绝后,江豚已经成为长江中最后仅剩的鲸豚类动物了......长江江豚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不过二B毕竟是少数,为了准确掌握南京长江江豚的种群现状,深入了解保护区内江豚的数量、分布、活动规律、栖息地质量,从而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南京市农业委员会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从2017年4月起,开展南京长江江豚的科学考察,通过船只调查、定点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考察研究。

调查将持续两年时间,这也是长江南京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调查最全面的一次区域性鲸豚类科学调查。调查将全面系统地揭示南京段长江江豚的生态学与种群生物学信息,从而为科学地保护该种群提供依据和对策。

2019年农历猪年大年初五,长江入海口,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附近的芦苇荡里,一叶扁舟上的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目不转睛盯着远处,江面的一处波动让他们欣喜若狂,“来啦!来啦!”他们发现了一种弥足珍贵而特殊的“猪”:海江猪。

举起镜头,将这难得一见的画面留存,“一头、两头……”一名大学生嘴里轻轻念叨着,“这五个小时没白‘潜伏’!”

不少崇明人都听过“海江猪”的故事:滚滚江水中,生活着一种和猪差不多的水生动物,它们全身灰白,性格腼腆,极少被人看到。没错,“海江猪”就是长江江豚。


猪年聊聊长江的“猪”


红圈里就是拍摄大的长江江豚

但是长江崇明段真的能够留住长江江豚嘛?真的能够成为长江江豚的最后家园吗???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