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墓碑上都有對墓主人的介紹和評價, 為何女皇武則天的沒有?

武則天14歲時入宮做了唐太宗的才人,這期間她與唐太宗的兒子即後來的唐高宗李治產生了感情。

唐太宗死後,按照規定,武則天和部分沒有生育子女的嬪妃要出家為尼。但新皇帝唐高宗很快就把武則天重新接回宮中,封為昭儀,倍加寵愛。後來,武則天設計讓高宗廢掉了王皇后,而立自己為皇后。

高宗體弱多病,他常將處理軍政奏章的權力交給武則天。隨著高宗身體的每況愈下,繁重的國事逐漸由武則天來決斷,甚至武則天還和高宗一起上朝,當時人稱“二聖”。

歷代墓碑上都有對墓主人的介紹和評價, 為何女皇武則天的沒有?

位於陝西乾縣乾陵的無字碑

高宗病故後,遺命皇太子李顯繼位,即唐中宗,武則天則成了皇太后。但不久武則天就廢了李顯,另立自己的小兒子李旦為皇帝,就是唐睿宗。但睿宗根本就是個傀儡,毫無實權,軍國大事由武則天處理。

690年九月,武則天廢了睿宗,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了武周王朝,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稱帝后的武則天一方面重視農業,採取了很多有利於農民生產的措施。此外,她還加強邊防,改善和周邊各民族的關係。另一方面,她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嚴厲鎮壓唐宗室的反抗,並鼓勵酷刑和告密。她還迷信祥瑞,篤信佛教,興建了不少樓堂廟宇,勞民傷財。特別是其晚年,一批男寵走進了她的生活。在她老病纏身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之時,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並與大臣結怨。

終於,705年,宰相張柬之等趁武則天病重發動兵變,逼迫她退位,迎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唐朝舊制。同年十二月,武則天去世,終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位於今陝西乾縣)。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墓,墓前有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寫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墓碑,上面卻沒有一個字,後世稱為“無字碑”。

無字碑沒有字的原因後人有各種猜測,第一種是說她是為了誇耀自己的功德無法用文字表達;第二種是說她自知罪孽深重,感覺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意思是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第四種說法是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他的母親,武則天本已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而立了這塊無字碑;第五種說法是石碑原計劃刻字,但武則天死後政局動盪,各派勢力始終不能對她作出適當的評價,因此不了了之;第六種是說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大臣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寫。

不管怎樣,武則天留下的無字碑,帶給後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