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晉升員工應該以能力優先?還是績效優先?

關注 “瑤臺心鏡”,與格局對話

很多新領導,甚至公司老闆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有些員工能力很強,但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績效並非很優秀。但與之相反,有些員工平日吊兒郎當,但績效卻很好。晉升能力強的,怕業績不能服眾。晉升績效好的,又怕他不能勝任工作。如何選擇?

1.能力強的員工為什麼績效不好?

在我們的認知裡,能力強的績效自然就好,但在實際的企業運用中,例外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開荒牛”:很多能力強的員工往往會被委派艱難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早期市場開發人員。很多人都聽過馬雲的故事,早前剛創辦阿里的時候,馬雲也上門推銷,幾乎被等同於騙子,展業艱難。因為那時大家都對網絡上做生意持懷疑態度,但現在卻沒有這個問題,隨便一個業務員的績效可能都要比馬雲好,但能力是不是就比馬雲強?

領導:晉升員工應該以能力優先?還是績效優先?

馬雲早前也是業務員

但更多的,能力強員的工績效差,責任出在領導。我們很多領導,招聘員工堪比相親,而任命卻非常隨意。因為員工能說會道,就想當然地,讓他去做採購負責砍價,卻忽略了他對行業產品一無所知的特點。讓菲爾普斯跟劉翔比跨欄,估計還比不過劉翔的候補板凳。讓比爾蓋茨跟瑤臺比說漢語,估計蓋茨也會懷疑人生。人都有各自的長處,並非通才全才。人類五千多年的歷史,最接近全才的恐怕是達芬奇,但縱使強大如達芬奇,也是偏重於繪畫領域。

正如德魯克所言:用人應用所長。領導應該認真評估員工長處,放在合適位置,否則他能力的優勢不能發揮,就不會有績效。

與之延伸的,是我們並沒有給能力強的員工發揮的空間。我們想當然地認為,能力強等於萬能,他應該去解決所有的困難。於是把任務一指派,隨後就不管了。待到績效偏差,又措辭嚴厲,但於事無補。平安集團馬明哲曾說過這麼個觀點:對國際超一流水準的高爾夫人才,我們重金把他請過來。不能因為我們條件差,就給他配個差一點的高爾夫球杆,甚至給他配個羽毛球拍。我們應該給他一支世界標準的球杆,他才能打出世界級的球。不然我們的投入都是在浪費成本。

領導:晉升員工應該以能力優先?還是績效優先?

馬明哲

我們很多領導都很認可能力強的員工,即使是能力差的員工績效稍微好些,也是常常擺出一副不置可否的尷尬嘴臉。瑤臺認為這是非常錯誤的姿態:企業的經營是要有成果的,而管理者的本質目標也是成果。員工可能今天走運,或者人脈資源強,所以績效好。我們或許很讚賞勤勉努力的品格,但忽略員工的價值貢獻卻也並不明智。因此,我們應該按貢獻支付薪水,而不是按能力支付薪水。

任正非曾經以茶壺裡的餃子,來比喻所謂的員工懷才不遇。華為的經營目標是創造客戶價值,茶壺的餃子倒不出來,華為是不承認的。你不單單倒不出來,還白白佔用了一個茶壺的成本。

瑤臺認為:績效或者獎金應該向績效好的員工傾斜。他是這個月績效好,我們就應該這個月給他高工資,他是人脈帶來的還是勤勉工作帶來的都不重要,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手段,我們都應該支持。不能以績效為導向,企業就會被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干擾,從而迷失方向。

3.晉升優先能力還是績效?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就對能力強但績效差的員工視而不見? 華為的選擇,是給能力強的員工更多的機會。就是根據他的特點,安排儘可能適合他的崗位,如果這個不行,就換下一個崗位。通過不同的崗位測試與評估。讓他的才能真正發揮出來,以此來驗證我們對他的能力的判斷。這實際上是公司基於人才培養,所支付的培訓成本。甚至我們還可以把成本再加大些。但如果他沒有取得對應的績效,我們就不該支付他相應的報酬。

對開荒者,我們可以在差旅費用、底薪、甚至保底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但這些的實質都是前期的投入成本。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忍受的成本/收益線,當對某人的投入跨過這條線,就應該果斷終止。

領導:晉升員工應該以能力優先?還是績效優先?

長期沒績效,就該走

瑤臺認為,職位晉升本身並不能當做一種福利,而應該是責任。更多的責任其實能力強的員工可能會更有優勢些。但對於最終的勝任標準,我們都是確定的:就是能力既要強,績效也好。因此,無論是能力強還是績效差的員工,都應該讓他們去嘗試,打出來的才是好漢。

瑤臺這種方法還有個好處:有些領導甚至對員工的能力判斷都是錯誤的,隨個人喜好而被矇騙的。所謂之前能力差的員工,在這種賽馬機制下,往往才是真正的人才。

關注 “瑤臺心鏡”,與格局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