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過其中的“清知府”並不是說清朝的知府,而是指清廉的知府。也就是說古代的知府就算是還算蠻清廉的,3年下來也可以隨便撈上10萬兩銀子。清朝的時候,湖南流傳著一句形容縣令的民諺:不貪不濫,一年三萬。也就是說一個小小的縣令,在任的一年之內,收益都有三萬銀子。若是在朝廷擔任更大的官職,那就更不用說了。而令人諷刺的是,有些真正的好官,卻還要為日常生活發愁。
張浚是南宋時期的宰相,進士出身的他擔任過樞密院編修官、御史等,後來做到了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一職。與他同朝為官的有我們熟知的秦檜,秦檜歷來名聲不太好,被人當做奸邪之人,他們二人自然不是一個派別的。當時張浚多次建議宋高宗北伐金軍,但因與秦檜意見不一,慘遭栽贓貶官,被宋高宗放任永州。
張浚沒有絲毫怨言與不滿,當天就收拾行李,拖上幾口破木箱就上路了。秦檜一派並沒有罷休,繼續狀告皇上說張浚拉著幾大箱財寶離京,同時裡面還藏匿這反叛朝廷的書信。宋高宗聽說後勃然大怒,沒想到他當宰相這些年,居然斂財多大幾箱子。立刻派人將其截下來,並把所有箱子押來親自查看。
張浚卻很淡定,當皇上打開所有的箱子時,沒有見到裡面有任何銀兩和珠寶,居然全都是一些簡單的衣物,而且大多數都很舊很破了。書信倒是有幾封,不過交流的都是一些如何利國利民的事情。皇上看完後愣了半天,不禁的潸然落淚,想不到張浚位居高官多年,非但沒有斂一分財,反而還過的如此的清貧,真是大宋不可多得的好官啊!
宋高宗感動之餘,立刻派人擬旨,給張俊重賞300兩黃金。公元1161年,金軍南下氣勢洶湧,張浚被重新啟用。次年,任命張浚都督兩淮兵馬,負責全面的防禦。宋孝宗繼位後,被封魏國公兼右相。但朝廷內部意見不統一,乞和派與張浚的想法完全相反,他們堅持不該出兵惹金軍。皇上也是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張浚感到無能為力,最終引咎辭官。後來病逝在家,追諡太保,文天祥評價其“卓哉魏公(張浚),相國惟忠。”
閱讀更多 藍色流轉的childhood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