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尔思2019年一季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拓尔思(300229)2019年一季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回顾和展望

报告期内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具体因素 报告期内,受国家政策等正面因素推动,公司具有整体业务优势的融媒体、政务集约化服务门户、网信和舆情等领域市场需求明显转旺,公司经营总体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态势,取得营业总收入20,600.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0.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9.91%。此外,在公安、金融等重点行业市场上,公司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业务拓展打开有利的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前5大供应商的变化情况及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及占采购总额的比例有所增加,是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引起的,公司不存在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情形,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构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前5大客户的变化情况及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销售总额的占比有所增加,主要是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引起的,公司不存在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情形,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构成不利影响。 年度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执行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按照董事会制定的战略目标,围绕2019年度经营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公司各业务单元的目标和任务已经分解落实,从营销到服务均按照相应具体计划开展工作,在技术研发、行业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持续优化公司在重点领域的解决方案,及时跟进和拓展新市场,充分挖掘重点市场潜力,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在融媒体等领域的销售收入保持增长,公司2019年度经营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在报告期内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风险因素、公司经营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1、行业竞争风险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陆续颁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各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持续旺盛,市场参与者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的投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及相关技术人才的储备,跟踪前沿技术不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把握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技术研发面向市场,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保持产品先进性。 2、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战略途径,公司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及管理队伍的持续扩大和经营实体的增加,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有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公司若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公司发展对管理的需要,将可能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为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引进优秀管理人才,优化管理队伍和管理架构,提升公司整体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包括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人才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内的管理体制和措施,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3、应收账款增加风险应收账款较大的原因是公司按照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确认相应的应收账款,结算与回款存在时间差,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和占比均较大,公司按照既定会计政策在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虽然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但公司客户一般是优质运营商、政府部门、资金实力较好的大型企事业等,资金回收保障较高,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但是,随着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并不排除个别项目在未来可能出现坏账金额大于已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4、公司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这些客户的采购普遍在下半年较为集中所致,造成公司产品销售具有上、下半年不均衡的特点。同时,由于软件企业员工工资性支出、固定资产摊销等成本所占比重较高,造成公司净利润的季节性波动更为明显。受销售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公司第一、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少,占全年收入和利润的比重较低,甚至可能出现公司第一季度季节性亏损等情况,投资者不宜以第一季度或半年度的数据推测全年盈利状况。 5、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近年来进行了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及数次股权收购,各项收购之后公司形成了较大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重大资产重组等交易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做减值测试。如果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将有可能出现商誉减值,从而造成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不确定风险,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已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公司在收购前对并对收购对象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行业地位、业绩增长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与评估,同时加强并购方案中对赌与激励机制的运用,强化被并购企业管理团队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商誉减值风险。公司还将加强投后管理,将与子公司加强业务与战略协同,保障子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建立健全集团经营管理体系,保证子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提升,实现公司业务整合的协同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