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咸豐七年,曾國藩患上了心病。

年少得志、意氣風發的他,陷入了同僚排擠,皇帝猜疑的困局,一度心情鬱結。

碧雲觀的醜道長勸他研讀老子之道。曾國藩於是閉門苦讀《道德經》,並最終提煉出八字箴言: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憤世嫉俗的曾國藩開始變得柔軟,他主動緩和與左宗棠的關係,放低姿態向其請教;知人善用,願讓位給李鴻章以讓其施展才能;打敗洪秀全後即解散湘軍,並不邀功。

十年七遷,連升十級,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曾國藩成就一番偉業,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道德經》,這本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銷量已超越《聖經》,登上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尼采曾這樣評價。

司馬遷、歐陽修、尼采、康德、黑格爾等文化名士也都是《道德經》虔誠的讀者。

老子寫《道德經》時正值春秋戰國,戰爭不斷。末世氛圍下,人們殺人或自殺,對生命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到處都有人死,短短几十年活得那麼痛苦,我何必那麼認真呢?”

彼時誕生的《道德經》就像一劑人生處方。有一位網友說:“當我有不開心的時候,都會把這本書拿來看看,也算是一種心理諮詢,每次看到原來天地萬物如此廣大,我人生的煩惱算什麼呢?”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原來國學對人生有非常直接的幫助

81個章節,5000多字,《道德經》談世間萬物,語句卻極為凝練。

解讀它並非易事:翻譯精確,不模稜兩可,註釋獨到,不人云亦云,考驗的是解讀人的功力。解讀者中,傅佩榮先生獨樹一幟。十八歲研讀西方哲學,二十三歲鑽研中國哲學,三十歲攻讀宗教哲學,其後又教了三十多年的書,“我的一生幾乎都在研究哲學。”

他是耶魯大學哲學博士,臺大哲學系資深教授,央視《百家講壇》的主講師,著有《國學的天空》、《哲學與人生》、《向莊子借智慧》、《解讀老子》等專業著作逾百種。2008年他獲21世紀經濟報道評選為年度文化風雲人物,被譽為“影響全球華人的國學導師,身心靈整合導師、哲普大師。“

傅佩榮本無意研究《道德經》這樣的國學,“年輕那會研究西哲還是挺時髦的,國學感覺有點老掉牙,直到去臺大唸書聽了方東美先生的課,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有“東方詩哲”之稱的哲學大師方東美,講課天馬行空,他曾講自己去北京看天壇的經歷,“我在底下繞了幾圈,看不分明。後來天上有大雁飛過,我將注意力轉到雁子的角度,從上往下看,就看到了全貌。”

方東美稱此為“提攜神於太虛而俯之”,當人的視野變高,對人生有全局觀,就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也就更容易放下一時得失。

這激發了傅佩榮對於國學的興趣,“我才知道原來國學對人生有非常直接的幫助,不像西哲有很多抽象概念,有時候可能會忽略全局。”

其後他一直浸淫於國學領域,40歲前研究儒家,40歲後研究道家,重新譯解了《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多部國學經典書籍。

傅佩榮治學嚴謹,講究追本溯源。作家周國平曾評價:“哲學課是可以最令人生厭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勝的,傅先生對於哲學真有心得,而且善於作簡潔清晰的表達。”

同老師方東美一樣,在吸收了西哲、國學、宗教學等知識後,傅佩榮教授打破了中西哲學的邊界。“我學完西哲之後再看老子,才發現老子有充分的資格成為人類的哲學家,而不僅是中國哲學家。”


生活經驗豐富的人、失意的人、聰明人

最適宜學習道家思想

傅佩榮教授踐行《道德經》中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八字,在專業知識上常讀常新,做加法,但在生活上適當放空,做減法。

和大多數人一樣,他也遭遇過中年危機,“34歲到40歲這六年得失心還是很重的。那時我剛拿到博士回臺灣教書,競爭壓力很大,學生會給你打分,系裡會排位。”

教書本身也有困難,“40年前才開始教書講莊子,下禮拜上課就有學生拿莊子的古文來,30年前教莊子,學生拿白話文,20年前教莊子,學生帶漫畫。”他後來理解了學生的難處,他們課業太重,難以在某一門學科全情投入。但當他將課講得更淺顯時,又有學生認為他在“忽悠”,講課不認真。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傅佩榮


從小就是資優生的傅佩榮教授是完美主義者,“容易放大一些負面評價,為什麼自己沒被理解呢?會很想給自己辯護。其實這樣很容易受傷害。”

40歲時,他學習道家的從容,50歲時學“與人無尤”,才真正放下了得失心,“中國那麼大,現代生活節奏那麼快,有時候你會招架不住,其實需要一個比較小的空間,每天留點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安頓下來。”

在傅佩榮教授的書房有一張書桌,兩側都堆滿了書,只在中間留了一點兒空,要查另外一本書,就得把桌面上正在看的書挪開,但他習慣了這種不便利,“我覺得這是我的空間,我完全可以掌握。這會讓你感覺到生命很簡單,你要安定就一定要簡單。”

在傅佩榮教授眼中,有三類人最適宜學習道家思想:

一是生活經驗豐富的人,他們有全局性的視野,可以通過回溯經歷去總結;

二是失意的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當人站在底層時,更容易看到整體;

三是聰明人,少數人有慧根,聽一遍就能理解,之後就能用得上。


曾國藩: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深度好文)


傅佩榮教授常說自己是一座橋樑,“我負責讓這個橋很穩,你可以去跟老子請教,最終理解他的思想,從裡面得到啟發就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