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那些有趣的事兒(2)——國人暴動

周朝建立後,進行了大肆的分封,分封的諸侯國有上千個。扳著手指頭數數也差不多:孟津會盟時跟武王一起造反的諸侯號稱八百,文王有百子,還有立下大功的臣子、名人先賢的後人、商朝的後裔,都要分封。

分封完了,皆大歡喜。就這樣安安生生地過了兩百多年。期間也發生了很多事情,就不一一細說了。到了周厲王的時候,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

實際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分封出去的諸侯有的越來越強大,開始不屌王室的事兒;王室的土地就那麼大,還要繼續不斷分封賞賜,養活越來越多的王公貴族,漸漸地,國家的財政就陷入了困境。周厲王很想有一番作為,改善國家財政狀況,教訓一下不聽話的諸侯和蠻夷。於是就增加稅收,搞壟斷經營,宣佈山林湖澤都是國家的,不準老百姓進去謀生。老百姓們很不滿意,開始議論紛紛。周厲王就殺了很多有不同意見的人,於是大家都不敢再嚷嚷了。周厲王還平定了噩國(在今南陽一帶)的叛亂,打敗了淮夷的入侵騷擾,一度意氣風發。

但高壓政策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抗,搞壟斷經營,斷了老百姓的活路,老百姓就要起來革命。公元前841年,爆發了著名的“國人暴動”。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歷史書上說,國人暴動上一次奴隸起義,是不對的。周朝的社會分四大階層:貴族、國人、野人、奴隸。那時的奴隸數量比較少,主要在貴族家裡從事家庭服務、搞基礎設施建設,不是社會的基礎群體。說周朝屬於奴隸社會,也是不對的。當時社會的基礎群體是國人和野人。國人就是在城市裡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平民,野人就是在農村從事生產勞動的農民。平民和野人都是自由民。那時的農民除了種地交租,不用承擔其他的義務,還經常哼些小曲編排貴族。《詩經·國風》就是他們的編排成果。

起義的國人圍攻王宮,嚷嚷著要殺掉歷王。歷王害怕了,就帶了一群人逃跑了,一直逃到一個叫髭的地方。髭就是豬的意思,在今天的山西霍縣,不知道是不是後人有意腌臢歷王。後來歷王就死在了那裡。

起義軍沒有抓到歷王,就去抓歷王的太子。太子躲到了召公虎的家裡。召公是爵位,世襲的。周公和召公是輔助周王的左膀右臂,一直很忠心。這次,召公把自己的兒子交出來冒充太子,演出了一幕真實版的“趙氏孤兒”。

起義軍鬧騰了一陣子,在周公、召公的勸解下,慢慢地平息下去了。當時太子年幼,歷王還活著,於是周公和召公就共同管理國家,歷史上稱之為“共和行政”。十四年後,也就是公元前828年,歷王死了,太子也長大了,就即位當了周王,是為宣王。宣王在周公和召公的輔助下,抵禦蠻族入侵,平定諸侯叛亂,恢復國家財政,做了不少事情,周王朝暫時恢復了活力,史稱“宣王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