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土牢囚不住民族魂——英雄之死與府學衚衕

通常來說,北京的衚衕都是些小巷子,比起馬路,它們往往要窄得多。不過,有一條衚衕卻差不多跟柏油馬路一樣寬,很難讓人把它看做是小巷子。

就在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邊,靠近南鑼鼓巷南口,有一條相當寬的巷子,叫府學衚衕。它全長681米,寬達7米,不過不是柏油路面,鋪的是瀝青。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為啥叫府學衚衕?

我們知道,古代有個太學,也就是國子監,在國子監街。就因為從前這條衚衕65號,在明清時代有個響噹噹的“順天府學”機構,所以才得名。如果不說說,一般人可能不大清楚啥是府學。這個府學,就是北京的順天府的學堂,屬於市中心的教育機構。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原來,在明清時候,北京城區的政治機構叫順天府,就像今天的北京市政府。順天府學就是市政府搞的官方教育機構,級別自然比國子監低,屬於府學,而不是太學。

不過,據說在更早些,順天府學其實是個寺院。在元朝那會兒,這條衚衕裡還沒有所謂的府學,卻有一座報恩寺。後來,府學才被建在這個報恩寺裡。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位元朝和尚,通過多年的化緣,積了些錢財,在這條衚衕裡好不容易興建了這座報恩寺。公元1358年,寺院剛剛建起來,內部裝潢還沒弄完,佛像也沒來得及安呢,朱元璋和徐達將軍就帶著大隊人馬攻進了元大都。元朝政府很快就滅亡,元大都成了大明王朝的地盤,也被改稱為“北平府”。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朱元璋雖然出身卑微,但對儒學很敬重,他有個規定:如果遇到孔廟,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毀搶奪。

正因為聽到這個消息,這個和尚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招,他趕緊命人整了一個孔夫子像,堂而皇之安在了寺院內。這樣一來,那些闖進衚衕的官兵們,一看是孔老夫子“坐鎮”,也就不敢對這座新寺院動手了。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之後,和尚也不敢擅自把孔夫子像搬走,就只好那樣吧,寺院裡繼續供奉孔老夫子。然而通常,私塾學校裡才供奉孔子像,因而人們就在寺院裡弄了個學堂。

這個學堂就叫大興縣學,比府學低一級。

到了明朝永樂元年,也就是1403年,朱棣將京城北遷,北平變成了大明皇城,北平府也就升為了順天府。原來的北平府學成了國子監,衚衕裡的大興縣學則改為順天府學。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因而,這條衚衕也就成了“府學衚衕”。

就在順天府學的西邊,是學宮和孔廟,東邊則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祠,即衚衕36號。

文天祥的祠堂之所以在這兒,是因為當年這位民族英雄就是在這條衚衕的監獄裡被元人殺害的。直到明朝時,人們才在這兒建了他的祠堂。

這條衚衕既是他的墓地,也是他的紀念堂。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早在元代,這條衚衕裡有一座大都兵馬司監獄。當時,衚衕的西口則是恐怖的刑場,名叫柴市。沒想到,這個地方竟成了南宋丞相文天祥的葬身之地。

1276年,文天祥剛被提拔為右丞相,就碰到蒙古人入侵南宋,直逼南宋京城臨安。軟弱的南宋朝廷知道不是對手,只好派丞相前去議和,看有沒有挽回的餘地。

文天祥一點也沒推辭,就隻身前去蒙古人的駐地皋亭山,前去談判。可惜,蒙古人不是文明人,不懂得圓桌談判,竟直接把丞相文天祥給扣留了。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看來,鐵騎上的蒙古人是不咋講政治原則的,純粹一幫兇悍的土匪。

不過,文天祥算是僥倖,乘機在一次抽空偷偷溜了,一路逃亡,奔到了溫州一帶,終於找到了南宋餘部。這樣,文天祥再次被任命為右丞相,負責都督各路軍馬,與蒙古軍抗戰。

不幸的是,1278年,在廣東五坡嶺一帶,文天祥帶領的軍隊被援軍團團包圍。文天祥始終沒投降,不用說,那場仗相當慘烈。最終,毫無抵抗之力的文天祥被元軍活捉。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這時候,南宋大將張世傑還在死命抵抗,對元軍是個很大威脅。元軍統帥張弘範於是耍了個手段,逼迫文天祥給張世傑些一封勸降信。文天祥是何許人,怎麼能做這等事。他自然嚴詞拒絕,表示說:“我不能保護父母,卻能背叛自己的父母嗎?”同時,他還寫了這首傳揚四海的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就是著名的《過零丁洋》。文天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張弘範沒轍,只好押著文天祥去往元大都。據說,就在途中,文天祥一連八天不肯吃飯,打算絕食而死,然而蒙古人並不讓他死。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元軍之所以不殺文天祥,是希望他能歸順元政府,為元人效力。因而最初,文天祥僅僅被軟禁在館驛中,還享有一定檔次的伙食。

在這期間,忽必烈極為欣賞文天祥的才幹,一心要把他籠絡過來,不斷派人說服,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企圖勸降他。然而,文天祥一次都沒動搖,反而把勸降的漢人痛罵了幾頓。

文天祥絕對是個“犟驢”,誰也沒招兒。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看來,軟的不行,就得來硬的。元人便把他送進了府學衚衕的那座兵馬司監獄裡,而且特意把他關在暗無天日的土牢裡。

他們想通過一天天的折磨,消磨掉文天祥意志,然後他就能乖乖投降。可惜他們的算盤打錯了。

文天祥在這個土牢裡關了長達兩年,儘管遭受了不少嚴刑酷法,但他始終沒有屈服。忽必烈被整得都快沒耐心了。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結果,給了最後一次機會,至元十九年的十二月初八,忽必烈親自面見文天祥,好話說盡,希望他能成為自己帳下的一員,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文天祥早就死心了,對於蒙古人的任何誘惑,都毫不為所動。文天祥翻著白眼丟了一句話:“願賜一死足矣!”

忽必烈大汗算是白費唾沫了。看來,任是神仙都不能讓這個文天祥投降了。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於是乎,就在第二天,文天祥被押到了衚衕西口的刑場——柴市。行刑前,他跟旁邊的人問清了方向,整了整衣服,朝南跪下,叩了三拜,高聲大喊:“我為國家所能做的,而今就此結束了。”就在元人的屠刀下,文天祥凜然就義,死得豪爽。

這年,文天祥47歲。

傳說行刑當天,忽然起了大風,遮天蔽日,白天都成了傍晚,整個大都城門緊閉,一連好幾天,天空晦暗,宮裡的人不得不點著蠟燭前行。也許,這個傳說有些誇張。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元朝滅亡後,到了大明朝,文天祥的忠貞報國備受讚譽。洪武九年(1376年),北平按察使為了紀念他,便在府學衚衕那所監獄舊址地方,建了一座紀念祠——文丞相祠。同時,還在府學衚衕的兩個巷口,各樹立了一座牌坊,東口的叫“教忠坊”,西口的叫“育賢坊”。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據說,教忠坊上的匾額被挪到了祠堂二門之上,後來不知怎麼,竟被人墊成了臺階,直到1937年才被重新嵌到了西壁上。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北平解放後,文丞相祠堂居然一度成了府學衚衕小學學校,直到1979年,它才得到重新修整,恢復了祠堂原貌。

至於原來那所順天府學,它已經不是府學了,淪落為小學了。如今,那裡你會看到的是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小學以及幼兒園了。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再說府學衚衕36號,明末,曾住進了一家皇親國戚,就是崇禎皇帝田貴妃的孃家——田府。不過到了清朝末年,這座田府又變成了兵部尚書志和的府邸,依然是官邸。再到後來,衚衕36號就變成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地盤了。

另外,在民國時期,衚衕東口一度曾是北洋政府段祺瑞總理的府邸,如今成了北京市武警九支隊的軍事駐地。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據說文丞相祠堂裡原來長著兩棵參天古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是槐樹。若干年後,槐樹死了,如今只剩下那棵棗樹了。

那棵棗樹長得很奇特,樹枝一直朝南方歪斜著,時間一長,當地老百姓也就覺著奇了,就紛紛叫它“指南樹”。

京城衚衕----府學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