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土牢囚不住民族魂——英雄之死与府学胡同

通常来说,北京的胡同都是些小巷子,比起马路,它们往往要窄得多。不过,有一条胡同却差不多跟柏油马路一样宽,很难让人把它看做是小巷子。

就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北边,靠近南锣鼓巷南口,有一条相当宽的巷子,叫府学胡同。它全长681米,宽达7米,不过不是柏油路面,铺的是沥青。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为啥叫府学胡同?

我们知道,古代有个太学,也就是国子监,在国子监街。就因为从前这条胡同65号,在明清时代有个响当当的“顺天府学”机构,所以才得名。如果不说说,一般人可能不大清楚啥是府学。这个府学,就是北京的顺天府的学堂,属于市中心的教育机构。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原来,在明清时候,北京城区的政治机构叫顺天府,就像今天的北京市政府。顺天府学就是市政府搞的官方教育机构,级别自然比国子监低,属于府学,而不是太学。

不过,据说在更早些,顺天府学其实是个寺院。在元朝那会儿,这条胡同里还没有所谓的府学,却有一座报恩寺。后来,府学才被建在这个报恩寺里。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位元朝和尚,通过多年的化缘,积了些钱财,在这条胡同里好不容易兴建了这座报恩寺。公元1358年,寺院刚刚建起来,内部装潢还没弄完,佛像也没来得及安呢,朱元璋和徐达将军就带着大队人马攻进了元大都。元朝政府很快就灭亡,元大都成了大明王朝的地盘,也被改称为“北平府”。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但对儒学很敬重,他有个规定:如果遇到孔庙,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毁抢夺。

正因为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招,他赶紧命人整了一个孔夫子像,堂而皇之安在了寺院内。这样一来,那些闯进胡同的官兵们,一看是孔老夫子“坐镇”,也就不敢对这座新寺院动手了。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之后,和尚也不敢擅自把孔夫子像搬走,就只好那样吧,寺院里继续供奉孔老夫子。然而通常,私塾学校里才供奉孔子像,因而人们就在寺院里弄了个学堂。

这个学堂就叫大兴县学,比府学低一级。

到了明朝永乐元年,也就是1403年,朱棣将京城北迁,北平变成了大明皇城,北平府也就升为了顺天府。原来的北平府学成了国子监,胡同里的大兴县学则改为顺天府学。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因而,这条胡同也就成了“府学胡同”。

就在顺天府学的西边,是学宫和孔庙,东边则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祠,即胡同36号。

文天祥的祠堂之所以在这儿,是因为当年这位民族英雄就是在这条胡同的监狱里被元人杀害的。直到明朝时,人们才在这儿建了他的祠堂。

这条胡同既是他的墓地,也是他的纪念堂。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早在元代,这条胡同里有一座大都兵马司监狱。当时,胡同的西口则是恐怖的刑场,名叫柴市。没想到,这个地方竟成了南宋丞相文天祥的葬身之地。

1276年,文天祥刚被提拔为右丞相,就碰到蒙古人入侵南宋,直逼南宋京城临安。软弱的南宋朝廷知道不是对手,只好派丞相前去议和,看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文天祥一点也没推辞,就只身前去蒙古人的驻地皋亭山,前去谈判。可惜,蒙古人不是文明人,不懂得圆桌谈判,竟直接把丞相文天祥给扣留了。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看来,铁骑上的蒙古人是不咋讲政治原则的,纯粹一帮凶悍的土匪。

不过,文天祥算是侥幸,乘机在一次抽空偷偷溜了,一路逃亡,奔到了温州一带,终于找到了南宋余部。这样,文天祥再次被任命为右丞相,负责都督各路军马,与蒙古军抗战。

不幸的是,1278年,在广东五坡岭一带,文天祥带领的军队被援军团团包围。文天祥始终没投降,不用说,那场仗相当惨烈。最终,毫无抵抗之力的文天祥被元军活捉。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这时候,南宋大将张世杰还在死命抵抗,对元军是个很大威胁。元军统帅张弘范于是耍了个手段,逼迫文天祥给张世杰些一封劝降信。文天祥是何许人,怎么能做这等事。他自然严词拒绝,表示说:“我不能保护父母,却能背叛自己的父母吗?”同时,他还写了这首传扬四海的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文天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张弘范没辙,只好押着文天祥去往元大都。据说,就在途中,文天祥一连八天不肯吃饭,打算绝食而死,然而蒙古人并不让他死。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元军之所以不杀文天祥,是希望他能归顺元政府,为元人效力。因而最初,文天祥仅仅被软禁在馆驿中,还享有一定档次的伙食。

在这期间,忽必烈极为欣赏文天祥的才干,一心要把他笼络过来,不断派人说服,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企图劝降他。然而,文天祥一次都没动摇,反而把劝降的汉人痛骂了几顿。

文天祥绝对是个“犟驴”,谁也没招儿。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看来,软的不行,就得来硬的。元人便把他送进了府学胡同的那座兵马司监狱里,而且特意把他关在暗无天日的土牢里。

他们想通过一天天的折磨,消磨掉文天祥意志,然后他就能乖乖投降。可惜他们的算盘打错了。

文天祥在这个土牢里关了长达两年,尽管遭受了不少严刑酷法,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忽必烈被整得都快没耐心了。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结果,给了最后一次机会,至元十九年的十二月初八,忽必烈亲自面见文天祥,好话说尽,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帐下的一员,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文天祥早就死心了,对于蒙古人的任何诱惑,都毫不为所动。文天祥翻着白眼丢了一句话:“愿赐一死足矣!”

忽必烈大汗算是白费唾沫了。看来,任是神仙都不能让这个文天祥投降了。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于是乎,就在第二天,文天祥被押到了胡同西口的刑场——柴市。行刑前,他跟旁边的人问清了方向,整了整衣服,朝南跪下,叩了三拜,高声大喊:“我为国家所能做的,而今就此结束了。”就在元人的屠刀下,文天祥凛然就义,死得豪爽。

这年,文天祥47岁。

传说行刑当天,忽然起了大风,遮天蔽日,白天都成了傍晚,整个大都城门紧闭,一连好几天,天空晦暗,宫里的人不得不点着蜡烛前行。也许,这个传说有些夸张。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元朝灭亡后,到了大明朝,文天祥的忠贞报国备受赞誉。洪武九年(1376年),北平按察使为了纪念他,便在府学胡同那所监狱旧址地方,建了一座纪念祠——文丞相祠。同时,还在府学胡同的两个巷口,各树立了一座牌坊,东口的叫“教忠坊”,西口的叫“育贤坊”。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据说,教忠坊上的匾额被挪到了祠堂二门之上,后来不知怎么,竟被人垫成了台阶,直到1937年才被重新嵌到了西壁上。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北平解放后,文丞相祠堂居然一度成了府学胡同小学学校,直到1979年,它才得到重新修整,恢复了祠堂原貌。

至于原来那所顺天府学,它已经不是府学了,沦落为小学了。如今,那里你会看到的是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及幼儿园了。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再说府学胡同36号,明末,曾住进了一家皇亲国戚,就是崇祯皇帝田贵妃的娘家——田府。不过到了清朝末年,这座田府又变成了兵部尚书志和的府邸,依然是官邸。再到后来,胡同36号就变成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地盘了。

另外,在民国时期,胡同东口一度曾是北洋政府段祺瑞总理的府邸,如今成了北京市武警九支队的军事驻地。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据说文丞相祠堂里原来长着两棵参天古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槐树。若干年后,槐树死了,如今只剩下那棵枣树了。

那棵枣树长得很奇特,树枝一直朝南方歪斜着,时间一长,当地老百姓也就觉着奇了,就纷纷叫它“指南树”。

京城胡同----府学胡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