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Why君 DrWhy 昨天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三三三,五六七,前後十三,會陰一,臀五足七小十三,還有大腿二十一”

放心,這不是讓你對詩詞(主要是我也沒那文采),也不是讓你唱兒歌,而是醫學上治療燒傷時計算表面積的一句“順口溜”。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Google)

想當年,只要考燒傷,這句“順口溜”就成了萬能公式,咋考咋不怕。不過也別看現在什麼“三度四分法”、“燒傷表面積計算”、“燒傷應急處理”你都搞得明明白白的,但要擱在幾千年前呀,估計你就是一愣一愣的了。

那些啼笑皆非的老方法

母乳能用來幹嘛?你可能會說,當然是餵養孩子了,不然還能幹嘛?沒錯,但3500年前的母乳可不止這點用途,它還可以用來治療燒傷,這不是故弄玄虛。古埃及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堅信將布料泡在乳汁裡,然後敷在燒傷部位,就能治好患處。

只是管不管用,我們也不能連線他們,畢竟這做起來也有點不太現實。但Why君猜測效果應該是不咋地,不然多年以後,也不會出現用糞治療燒傷這種看似不靠譜的方法了。

淡定,你沒看錯,就是那種臭臭的fen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不敢想象,這玩意塗到我身上,我會不會瘋掉(圖源:Pixabay.com)

其實,公元前1500年,埃及莎草上記錄了兩種治療燒傷的方法。一種偏“甜”,一種偏“臭”。偏“甜”,主要是因為這種燒傷藥膏中有蜂蜜;偏“臭”,則是因為成分裡有動物糞料[1]。

用糞治療燒傷?這聽起來,多少有點荒誕,也有些大膽。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是仔細想想,應該挺恐怖的,畢竟糞便裡有很多微生物,萬一稍不注意被感染了,豈不適得其反?

雖然,臭臭的方法,Why君不敢肯定,但那種偏“甜”的方法,確是有證可查。在前幾年的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蜂蜜治療的燒傷患者與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燒傷患者,傷口癒合效果很相似[2],這說明古埃及人之前用蜂蜜治療燒傷,確實是管用的。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太甜了,受不了(圖源:Pixabay.com)

說來也怪,怎麼3000年前,就覺得人家的腦子高Why君好幾級呢?哎,除了羨慕,也只能羨慕!不過,在這裡,Why君還是不放心地提醒大家一句,不要隨便效仿,有事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醫學也在進步。到了公元前400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首次提出了用敷料來治療燒傷[3]。先是將敷料浸透在豬的脂肪裡,然後再交替到溫醋裡浸泡,燒哪兒敷哪兒即可。

再後來,人們改用了酒精,因為酒精的揮發可以帶走一定的熱量,這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不過,就在人們治療燒傷小有成就的時候,同一時期出現了一種變態的治療方法,放血[4]!熟悉醫學史的朋友們應該能猜到,這種方法主要歸因於當年蓋倫的“體液學說”。

當“體液學說”統治歐洲世界時,人們一度認為放血可以治療一切疾病,就連燒傷也不在話下。伴隨燒傷而來的發熱,也只不過是一種病態的興奮,放一放血就好了。

怎麼那時候的人那麼大膽呢?大膽到現在光是想想就足夠令人害怕的。要知道燒傷本身是會導低血容量休克的,還要放血來治療,天啦嚕,確定不是提前送人見閻王嗎?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Pixabay.com)

好在,這種方法後來被慢慢廢棄了。但讓人頭疼的是,人們並沒有停止“作妖”。16世紀,人們又興起了“以火治火”的方法來治療燒傷[5],說來有點可笑,不知道靈感是不是來源於“以毒攻毒”?

燒傷了不要害怕,將燒傷部位暴露出來在火旁烤一烤,就能夠把侵入體內的火趕走,減輕疼痛。就是不知道,這樣烤的話,會不會把正常皮膚燒傷。

更可笑的是,還有大量的外科醫生開始使用這種方法,甚至有人還在自己的外科論文裡寫道,將燃燒的熱鐵固定在患處,當體內的火被逼走時,它就成了解藥。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摸著良心說,真的不疼嗎?為啥我隔著屏幕都覺得疼(圖源:Pixabay.com)

雖然充滿了同情,但寫到這裡的時候,Why君還是不厚道地笑了出來,哈哈哈哈哈,估計得疼死吧!(主要是畫面感太強了)

接下來,扯點乾貨

後來,隨著人們對燒傷感染和微生物的瞭解[6],人們在治療燒傷上也終於做出了不同的改變,算是走上了正軌。

包括後來的局部和系統的抗菌治療、早期燒傷面的切除,以及現代燒傷隔離措施中引入的感染控制措施等,都體現了人們對燒傷的正確認識。

燒傷確實會損傷皮膚,受損的皮膚則正好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伴隨嚴重燒傷而來的免疫抑制,是傷口感染、膿毒症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說不定還會導致死亡。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Pixabay.com)

不過,隨著現代燒傷病人復甦方法的進步,因為低血容量和高滲性休克而導致的死亡現在已經不常見了。反而,膿毒症成了現在燒傷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幾乎佔所有燒傷患者死亡的75%至85%[7,8]。

除了致命性的感染外,燒傷面積和燒傷深度也常常跟燒傷致死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我國成人燒傷面積主要採用的是“九分法”,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順口溜”。把我們的體表總面積看作是100%:頭頸部佔9%(9×1)(頭部、面部、頸部各佔3%);雙上肢佔18%(9×2)(雙上臂7%,雙前臂6%,雙手5%);軀幹前後包括會陰占27%(9×3)(前軀13%,後軀13%,會陰1%);雙下肢(含臀部)佔46%(雙臀5%,雙大腿21%,雙小腿13%,雙足7%)(9×5+1),(女性雙足和臀各佔6%)。

由於人體各個部位表面積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齡段有所不同,所以燒傷面積的估算方法也是有所區別對待的,在這裡,Why君就不一一詳說了。

相比於燒傷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說,燒傷深度的分類則相對有點複雜。

首先,我們需要先來認識一下皮膚的分層,從外到內,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從外到內又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真皮分為乳頭層、網狀層。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Google)

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的是“三度四分法”:

Ⅰ度:僅傷及表皮淺層,生髮層(即基底層)健在。表面有紅斑、乾燥,有燒灼感。不過這屬於淺度燒傷,一般3-7天皮膚會脫屑痊癒,不會留下瘢痕。

淺Ⅱ度:傷及表皮的生髮層和真皮乳頭層,局部紅腫明顯,有大小不等的水皰,創面紅潤、潮溼且有較強烈的疼痛感。一般無感染的話,創面1-2周內就會癒合,一般也不留下瘢痕,但有色素沉著。

深Ⅱ度:傷及真皮乳頭層以下,有水皰,去掉皰皮後,創面紅白相間,這種情況下,痛覺比較遲鈍。

Ⅲ度:又稱焦痂型燒傷,可深達肌肉甚至骨骼、內臟器官等。創面一般蠟白或焦黃甚至炭化。有時候還能見到粗大栓塞的樹枝狀血管網(真皮下血管叢栓塞)。這時候創面只能依賴於植皮。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wiki)

千萬不要把燒傷看成是小事,任何程度的燒傷都要引起注意。

小面積的淺度燒傷一般及時給予清創、保護創面,大多都能自行癒合。但大面積的深度燒傷因為全身反應重、併發症多、死亡率和傷殘率高,所以一定要及時搶救,包括早期及時補液,迅速糾正休克,維持呼吸通暢;使用有效抗生素,防治全身性感染;儘早切除燒傷組織,進行皮膚移植;治療嚴重吸入性損傷等。

面對燒傷我們也應該要淡定處理。

首先要儘快去除致傷的原因,撲滅火焰、脫掉著火的衣服,迅速離開密閉的環境,但記住一定不要奔跑呼叫,以免增加頭面部燒傷或吸入性損傷。及時用冷水淋洗,既可以防止創面加深嚴重,也可以減輕疼痛,一定要越早越好。

放血、抹糞、鐵烙,這些看似“作妖”的方法都治過燒傷 | Dr.Why

圖源:pexels.com

不過,相比於出事後積極進行有效的治療,及早進行預防還是來得更安心些。從歷史上看,大約有一半的燒傷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如果能夠提前預防的話,就可以顯著降低嚴重燒傷的發生率。

比如,限制熱水的溫度、設立煙霧報警器、建立完善的噴水滅火系統等。

Why君真心希望有朝一日不再聽到關於燒傷的任何新聞,彼此安好就是世界最溫柔的對待!

參考文獻:

[1].Nagoba B S, Selkar S P, Wadher B J, et al. Acetic acid treatment of pseudomonal wound infections–a review[J].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13, 6(6): 410-415.

[2].Subrahmanyam M.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oney for burn wound treatment-an overview[J]. Annals of Burns and Fire Disasters, 2007, 20(3): 137.

[3].Majno G. The healing hand: man and wound in the ancient world[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Hussain A, Choukairi F. To cool or not to cool: evolu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burns in the 18th centu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13, 11(7): 503-506.

[5].Cockshott W P. The book shelf; the history of the treatment of burns[J]. Surgery, gynecology & obstetrics, 1956, 102(1): 116-124.

[6].Lee K C, Joory K, Moiemen N S. History of burns: The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J]. Burns & trauma, 2014, 2(4): 169.

[7].Church D, Elsayed S, Reid O, et al. Burn wound infections[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6, 19(2): 403-434.]

[8]. Bang R L, Sharma P N, Sanyal S C, et al. Septicaemia after burn injury: a comparative study[J]. Burns, 2002, 28(8): 746-7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