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碧霞元君與泰山神

小說:碧霞元君與泰山神

關於泰山頂上碧霞祠所祀之碧霞元君,與泰山下面岱廟所祀之泰山神,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可與大汶口出土文物相印證,頗有一些意思。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鎮,是我國考古工作者發現的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距今約有5000到7000多年,早期和中期是母系氏族社會,晚期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大汶口文化證明泰山地區,包括黃河下游,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相傳,5000多年前,泰山上住著一個部落聯盟,下屬若干個部落,每個部落又由若干個母系氏族公社組成。在泰山主峰定居的一個部落的首領稱做元君,即後來人們供奉的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元君長得濃眉大眼高鼻樑,非常英俊,佩帶著花形玉翠串飾,手腕帶著彩陶質的手鐲,頭髮上嵌著透雕象牙梳,身穿漂亮的麻布衣,她見了人總是笑咪咪地露出一對潔白的門牙,門牙兩旁一邊一個豁兒,這是那時流行的最時髦最美觀的拔除側門齒的風俗。元君很能幹,她教給大家精工磨製出大批形體扁薄、稜角分明、琢鑽或管鑽著穿孔的石斧、石鏟等生產工具,領導大家在山上放牧豬、羊、鹿、狗等動物,栽植栗子、核桃、柿子、大棗等山果,也到山下種植糧麻,物質生活較有保障,並逐漸有所剩餘。元君先後找過十幾個丈夫,其中一個名叫太父,即後來人們供奉的泰山神。他是個紅臉膛、高顴骨,身高八尺多的彪形大漢。他不僅在打獵的時候,張弓射箭百發百中,而且常常揹著獸皮、山果到其他部落換回大批糧食、魚蝦、陶器等,元君非常喜歡他,把他作為唯一的固定的丈夫。

一次,太父到定居在山下汶水邊的部落交換貨物,不料惹出一場大亂子。這個部落的首領是個男的,名叫田父,他們耕種著至今仍著盛名的汶陽田,糧麻連年豐收,比較富強。這裡的製陶業也很發達,盛產三足和圈足器,器形種類有鼎、豆、壺、罐、盆、杯、勺、瓶、背壺、高柄杯、漏器等等,器物色澤有紅、黑、灰、白、橙黃等,表面裝飾錐刺紋、堆紋、劃紋、弦紋、籃紋、大鏤孔編織紋及幾何形紋樣,還有星、水、鳥、魚等圖案,技法非常精練,色調對比強烈而協調,佈局嚴謹規整、素樸大方。太父見了這些陶器愛不釋手,一心想多換幾件,在雙方討價還價爭執中不慎摔破了幾件,被汶水部落的人圍了起來,挑起武鬥。哪知太父力大無窮,三拳兩腳把眾人打倒在地,迅速逃回泰山。田父也很能幹,既會種田、製陶,也會打仗,他立即率領人馬進攻泰山,元君率眾迎戰。恰巧元君身懷有孕,體力不支,不到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豬羊山果被搶劫一空。那時當部落首領的人必須能夠直接指揮生產和戰爭,打仗只許將對將、兵對兵,不能帶兵拚殺的人沒有資格當首領,於是元君辭了職,公推太父當了首領,很快把田父打敗。元君提出,抓到的俘虜不要再殺了,叫他們當奴隸,於是泰山部落很快富強起來。打這,母系氏族公社逐漸轉化為父系氏族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逐漸轉化為奴隸社會。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祖先的功德,特奉為碧霞元君與泰山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