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怎麼發展並出現的?

承藝茗茶官方賬號


我國的茶,以綠茶為主,其他茶類在綠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出現,所以茶葉的發展史,其實也就是綠茶的發展史。

說起茶葉的發展史,要追溯到遠古時期,古文中有少量提及,但真實性不高,也沒有史料可以直接證明。從生吃到沖泡,茶葉在這段發展史中,可以大致分為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茶鮮葉:

遠古時期,那時剛發現茶樹,據一些史書記載,茶葉發乎神農氏,相傳是神農氏最先發現茶樹。那個時候,茶葉更像是一種“野菜”。生吃或者烹煮成茶葉湯、茶粥,也可以單獨把茶鮮葉做成菜。古時也被稱為“茗粥”,《晉書》中提到:“吳人採荼煮之,曰茗粥。”

茶葉苦澀之味很重,而且帶有很濃的青草味,這味道可想而知。除了口味不佳外,茶葉與其它農作物一樣,有采摘時間,秋冬季節沒得吃。而且茶樹的生長區域有限,地域的侷限性使得茶葉是一種土特產,出了這個村,根本沒人聽說過。

第二階段、原始綠茶:

到原始綠茶階段,已經是春秋時期,這時的綠葉已有真實的文獻記載,大量證據可以證明,此時的茶葉發展迅速,已經出現將茶製成幹茶的製作工藝。不過茶葉還是食用,或者作為草藥,與其他中藥烹煮飲用。

茶鮮葉採摘後,通過暴曬、烤制、蒸制或者直接用大鍋炒的方式,將茶葉中的水分蒸發,完全乾燥。茶葉的味道依舊不佳,苦澀明顯,青味濃重。茶的保質期延長,使得茶葉的活動範圍擴大。

曬乾收藏,去除水分食物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這也是人類的智慧。茶葉的曬乾比較看重天氣,連綿陰雨時,茶葉無法乾燥,古人便利用早期的“甑”蒸茶,這是最原始的蒸青,而後為了將茶葉乾燥,發明了鍋炒和烤乾。這就是早出現的炒青和烘青。

第三階段、曬青茶餅:

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曬青茶餅,將散茶與米膏混合,製成茶餅,最後曬乾或者烘乾。

曬青茶餅是對茶葉的簡單二次加工,製成茶餅後,體積小便於運輸,也減弱了茶葉的吸溼吸異味能力。曬青茶餅才是製茶工藝的萌芽,從這裡開始,才算作是茶葉的製作工藝。當然,外形發生了變化,但茶葉的口味依舊苦澀,帶有濃重的青草味。

第四階段、蒸青茶餅:

隋唐時朝,茶葉的製作工藝有了進步,先將茶鮮葉蒸制,隨後製成碎茶,然後壓成茶餅,最後將茶餅穿孔,一整串茶餅統一烘乾。茶餅的形狀有很多,有大有小,大多為圓形,也有方形、花型等。

這種製法可以去除茶葉過於濃重的青草味,但茶葉的苦澀之味依舊很重。

第五階段、龍團鳳餅:

宋朝時出現改良版茶餅。將鮮茶葉浸泡在水中,挑揀茶葉,控制茶葉的均整度。將挑揀好的茶葉進行蒸青,蒸青完畢後用冷水清洗。後續先小榨去水,再大榨一遍去除茶汁。榨完後將茶葉倒入瓦盆,兌水研磨細緻,最後倒入模型緊壓成餅,烘乾成茶。

龍團鳳餅其實也是一種食用方法,茶葉被研磨成粉,沖泡後直接飲下。在所有的茶葉製法中,龍團鳳餅的製作工藝最為繁瑣複雜,耗時耗力。改良後的工藝,通過壓榨去除了茶汁,使得茶葉含有的物質大幅度下降,雖然苦澀味降低了很多,但茶葉的香氣、口感和其它滋味也大幅下降。

第六階段、蒸青散茶:

宋朝時,已經有散茶出現,並在民間流傳。在團茶加工時,茶葉在蒸青完畢後,不壓榨茶汁,直接烘乾即成茶。

這種蒸青散茶可以去除茶葉的青草氣,較好的保留了茶葉的內含物質,茶葉的香氣被較好的保持,但還是不夠。除了香氣,茶葉的苦澀味也留存了下來。

第七階段、炒青散茶:

到了明朝,炒青製法出現,蒸青製法被淘汰,這時茶葉的製作方法與現代製作工藝大相徑庭。茶鮮葉通過高溫殺青、揉捻、復炒、烘乾成茶。

炒青綠茶的香氣最為濃郁高揚,鍋炒的高溫和乾熱,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茶葉香氣。

“新採,揀去老葉及枝梗、碎屑。鍋廣二尺四寸,將茶一斤半焙之,俟鍋極熱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緩,待熟方退火,撤入篩中,輕團那數遍,復下鍋中,漸漸減火,焙乾為度。”——引自明代張源《茶錄》

這段記載,說的是炒青綠茶的製作方法。明朝時,由於散茶的大力推廣,各種新茶種陸續出現。

第八階段:窨花綠茶:

明朝時,也出現了茶的二次加工工藝,就是花茶。

將散茶與桂花、茉莉、玫瑰、薔薇、蘭穗、菊花、梅花等混合在一起,等散茶將花的香氣全部吸收後,再已經乾透的花瓣揀剔。製成後的花茶,花香濃郁,滋味獨特。花茶雖然是一種創新,但在當時一直不受待見,甚至被瞧不起。

後續,其它五大茶類,是在綠茶散茶的製作中無意創造而出。

到了現代,袋泡茶、茶飲料等茶形式的出現,也是綠茶工藝的發展。

綠茶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茶類,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三千多年前古人採茶曬乾,便是綠茶粗加工的開始,真正的綠茶出現則始於公元。一直到12世紀炒青茶的出現,綠茶的製作工藝才趨於成熟,一直傳承至今。

茶葉坑多擔心多,認準一家最放心。承藝雖然不出名,茶好公道老客多。長篇無意話太多,有情有心來看看。

承藝在安吉白茶種植區浙江安吉;西湖龍井種植區杭州西湖梅家塢;黃山毛峰種植區安徽歙縣,均有自己的茶區,茶園證件、地理標識。大可放心。

春茶季節正火熱,大家抓緊時間。

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安吉承茗茶場”即可,望大家支持。

客觀公正有用的茶知識,與大家一同瞭解,請關注公眾號:承藝文化(ID:chengyim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