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高薪女程序員曾放棄北漂回鄉創業 如今京津冀開百家外賣店


如今,“外賣”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生活方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需在手機上動動手指,熱騰騰的美食就送到門口。可大多數人並不熟知在這“方便”的背後,卻也有數不盡的辛酸。86年出生的張可,是一家麻辣拌餐飲外賣的創始人,她在2017年開始做外賣餐飲創業,如今已在京津冀地區開店百餘家。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畢業於計算機專業的85後姑娘,曾經竟是一位標準的程序員。

“我是08年畢業於鄭州某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那時候覺得幹這行肯定還是北京機會多,就滿腔熱血的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一開始是做編程,後來轉到軟件測試這塊,這一干就是5、6年的時間。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在北京也算是高薪,但卻一點歸屬感都沒有。”張可說。

“我是08年畢業於鄭州某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那時候覺得幹這行肯定還是北京機會多,就滿腔熱血的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一開始是做編程,後來轉到軟件測試這塊,這一干就是5、6年的時間。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在北京也算是高薪,但卻一點歸屬感都沒有。”張可說。


後來因涉及結婚等一系列問題,張可還是放棄了程序員這份工作,也同時離開北京回到鄭州老家獨自創業。“其實那個時候也還是想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陪孩子。”她說。

後來因涉及結婚等一系列問題,張可還是放棄了程序員這份工作,也同時離開北京回到鄭州老家獨自創業。“其實那個時候也還是想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陪孩子。”她說。

回想剛到老家創業的那段時間,張可至今都覺得真的特別難:“那時候我的創業項目是做國內第一批的自選麻辣燙,想著年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搭配,形式會新穎一些。哪知道光是熬骨頭的湯,每天都至少要熬三個多小時,體重兩個月就掉了20斤”。

回想剛到老家創業的那段時間,張可至今都覺得真的特別難:“那時候我的創業項目是做國內第一批的自選麻辣燙,想著年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搭配,形式會新穎一些。哪知道光是熬骨頭的湯,每天都至少要熬三個多小時,體重兩個月就掉了20斤”。

張可回憶,“剛開始創業雖然非常辛苦,但還是覺得幸福的,每天回家幾乎倒頭就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將近半年左右的時間,身體度過了疲勞期,慢慢地才開始適應那個節奏,也開始穩步盈利了”。就在張可以為一切都可以安穩下來的時候,老公因為工作的原因又要調動回到北京,為了支持家人,張可只能暫停了老家的創業。在2016年,和老公再度一起來到北京生活。

張可回憶,“剛開始創業雖然非常辛苦,但還是覺得幸福的,每天回家幾乎倒頭就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將近半年左右的時間,身體度過了疲勞期,慢慢地才開始適應那個節奏,也開始穩步盈利了”。就在張可以為一切都可以安穩下來的時候,老公因為工作的原因又要調動回到北京,為了支持家人,張可只能暫停了老家的創業。在2016年,和老公再度一起來到北京生活。


重新回到北京的張可,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繼續想著要自己乾點什麼。因為之前在老家的創業經歷,讓張可認準了麻辣拌的這塊市場,而以外賣的售出形式對於她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會。

重新回到北京的張可,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繼續想著要自己乾點什麼。因為之前在老家的創業經歷,讓張可認準了麻辣拌的這塊市場,而以外賣的售出形式對於她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會。

2017年5月21日,張可在酒仙橋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是一個外賣檔口。“因為自己之前做的餐飲都是堂食,當第一天接觸外賣的時候,我徹底懵掉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餐飲模式。堂食是可以控制節奏的,而外賣可能一分鐘要接50單,100單。我記得第一天中午,店裡一共接了70多單,那一刻我整個就亂掉了”。


2017年5月21日,張可在酒仙橋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是一個外賣檔口。“因為自己之前做的餐飲都是堂食,當第一天接觸外賣的時候,我徹底懵掉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餐飲模式。堂食是可以控制節奏的,而外賣可能一分鐘要接50單,100單。我記得第一天中午,店裡一共接了70多單,那一刻我整個就亂掉了”。

從那天之後,張可便開始減少接單量,她心想自己一定要穩一穩,至少自己要把整件事情捋順了。這樣以後即使一瞬間再來100單,心裡也就不再膽怯了。“剛開始兩個月,店裡一直都是賠錢狀態,直到第四個月才開始盈利,到了第五個月的時候,我終於做到了酒仙橋各外賣平臺的評分第一名。”她興奮地說。時至今日,離張可在北京的第一家店開業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她已經迅速地把自己的品牌在京津冀地區做到了近百家。

對於自己所做的外賣品牌,除了基本的味道和衛生之外,張可更加註重的是顧客的用餐體驗。“每一份外賣對於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顧客除了能夠吃的舒心外,也能有一個良好的用餐感受”。不斷升級的餐盒包裝,定期更換隨外賣贈送的小禮物都是張可和其同事精心設計和挑選的。圖為張可在手寫愛心便利貼,這些便利貼會放到每一份外賣中。


“在外賣這個領域,就我所瞭解的品牌來說,其實要比堂食對環境和衛生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因為外賣實在是太注重口碑了,顧客隨便一個差評都會顯得格外顯眼。”張可說。

對於張可來說,她覺得開店開到多少,並不是自己的目的,如果單純追求量的話,很多時候這個方向就會走偏了。對於她來說,做得越好、越快、越要穩,越好、越快、越要嚴格。

對於張可來說,她覺得開店開到多少,並不是自己的目的,如果單純追求量的話,很多時候這個方向就會走偏了。對於她來說,做得越好、越快、越要穩,越好、越快、越要嚴格。

圖為張可在外賣檔口忙碌。

圖為張可在外賣檔口忙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