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最接地氣的一部名著。這是唯一一部不受文化、年齡、性別限制的名著。無論什麼層次的人都能在這部名著中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樂趣。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西遊記》

尤其“孫悟空”是所有觀眾都喜歡的一個角色。孫悟空愛憎分明、不畏強權、桀驁不馴、勇於鬥爭的叛逆人物形象 ,是所有人內心的“本性”的體現。也是所有人渴望的內心衝動的突破。但是迫於現實的壓力,只能把這份“本性”藏於心底!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闖龍宮

因此,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孫悟空”難以釋放。所以我們總希望文學作品中的孫悟空來實現我們的理想,對我們內心作為慰藉。所以看到孫悟空闖龍宮、攪地府、鬧天宮特別解氣,好比自己就是當時的“孫悟空”。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孫悟空

但是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到五行山下,又被觀音給騙著戴上了“緊箍咒”,這就讓我們內心就無比鬱悶了,更讓人氣憤的是“三打白骨精”時,唐僧肉眼凡胎、不識好歹、冤枉悟空、又念起了緊箍咒。我想當時看到此景,所有人都恨死了唐僧和觀音這兩個人。恨不得幫悟空把緊箍咒給去掉。因為這個“緊箍咒”雖然套在孫悟空頭上,卻是套在了我們心裡。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念緊箍咒

那麼這個:緊箍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那麼神通廣大,連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孫都給制服了!

還真別說,有人還真破譯了這個“緊箍咒”。下面就讓我們瞭解下這個“緊箍咒”。

其實那個咒語只有6個字: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典型的佛家用語,也是一句高度體現佛教智慧的話。

這6個梵文的讀音,也是後來專家經過複雜的考證得出的,

“唵”翻譯為漢語是法身、身心的意思;

“嘛呢”指蓮花;

“叭咪”是保持的意思;

“吽”是意。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師父,別唸了!

整句話翻譯成漢語就是:身心要像蓮花一樣的出淤泥而不染

誰能想到,貌似很惡毒的咒語,翻譯出來意義竟是如此高大上!

這也表現了佛教以慈悲普渡眾生的初衷,也是對人類的一種美好期許。雖然這句咒語,開始令悟空恐懼而憎恨,但它也逐漸化解了他身上的戾氣與野性,使他變得平和而富有信念。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生活的誘惑

其實西天取經的81難就是生活的磨鍊,有甜蜜的誘惑、有天險的阻礙、有妖怪的兇險等等,我們可能向他們妥協,也有可能被他們俘虜、也有可能被他們嚇住!但整個過程就是修煉的過程,是“本性昇華”的過程!

在唐僧師徒,途經女兒國時,孫悟空就差一點栽在女兒國!

書中是這麼說的:

悟空說:師父啊,弟子剛才也險些遭“毒手”啊。我被一個小女子按倒,凡心卻待起。不想頭上金箍兒就“翁啊”、“翁啊”的緊將起來,渾身上下的骨頭縫拔節般疼痛。疼出了四種蔬菜:頭疼得像長了韭菜,臉青得像種了蘿蔔,脖子憋得像紫茄子,小腿軟得像曬蔫的黃瓜。那女子見我像跟燒蔥,也就放了我了。還好還好,逃過一劫呀。

唐僧有所思,終於頓悟:悟空啊,是頭上金箍救了你一命啊。

到了現在,師徒倆終於明白,原來這才是金箍最關鍵時刻的妙用!

之所以小孩喜歡孫悟空是因為小孩的本性還沒有被社會的大染缸通化,還處於“性本初”階段。隨著在社會上不斷錘鍊、或者叫磨練、亦或者叫修煉的過程。孩子的本性就越來越沉澱,可能會變得像豬八戒一樣“圓滑”,也或者像沙僧一樣“懦弱”對生活的妥協,或被現實俘虜。而佛心的本意卻是對生活的不屈不撓已達到“本性的昇華”。

中國人太牛,竟然破譯了“緊箍咒”,讓唐僧情何以堪!

當唐僧師徒取經完成,孫悟空成佛後,不經意一摸頭,緊箍咒竟消失不見了,就在他表示詫異時,唐僧是這樣回答他的:“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想想有時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前期在我們的心中有很多無形的緊箍咒,隨著歷經歲月,無數次掙扎與抗爭,我們逐漸變得平和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