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講解反社會性人格“缺乏同理心的一群”

很多時候當聽到反社會的人格的時候,大家都會避而躲之,都不敢去面對,也有人好奇問:有些社會上駭人聽聞的案件,比如騎機車用小刀割傷夜歸婦女,或是那種專門找賣淫女下手,作案後便從容逃逸,湮滅證據的殺人狂,難道這些犯案者沒有精神病?


心理專家講解反社會性人格“缺乏同理心的一群”


”我要特別指出,這類心理變態人違常行為,多是反社會性人格或精神官能症”,並不屬於精神分裂。所謂反會性人格,在精神醫學的分類裡,屬於人格疾患的一種。這類人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有徵兆可循,可能缺乏同理心地虐待小動物,比如喜歡把青蛙的頭砍斷、把小貓踹死等,折磨它們而沒有罪惡感。我根據身心靈的觀點和對一些個案的研究,得到幾個在治療上的寶貴智慧及經驗:第一,為什麼孩子會沒有同理心呢?他們可能從小就是受慮兒。

這不見得一定是肉體上被虐待,主要是“心態”上覺得:“既然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我又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感受呢?”因此折磨動物時,可以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快感一他們就是被相同的方式對待長大的。一個人被別人施以無情對待(不論是有心或無意),他的痛苦不被別人感受,也不會因他的痛苦而停止這樣的折磨,最後他唯有藉由麻痺自己,才能無視別人的苦痛。

心理專家講解反社會性人格“缺乏同理心的一群”


好比說,一個孩子被刀子割傷,向父母哭訴,父母都留之不理:“被刀子割到,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此一來,孩子不僅皮肉痛,心頭更痛,當他的肉痛和心痛不能為別人所接納:他就學會去麻木這些痛苦。如果這孩子長大後幹下強暴婦女的事情,當對方露出哀憐懇求的眼神,他可能無動於衷:“你的感受關我什麼事?”他們的內在苦痛一再被這個世界所忽略,因此也學會忽略別人的苦痛,成為缺乏同理心的人。

在古典精神醫學裡,認為這類人需要的不是治療,而是監獄,但從新時代觀點來看,這樣的人是可以被治療的,只要他內在的苦痛再次被接納、同理了,就能夠從深層重新改變自己。一個自己都怕痛的人,由於不喜歡痛苦的感覺,他不會讓別人覺得痛;通過面對自己的痛,他能知道別人也會痛。

心理專家講解反社會性人格“缺乏同理心的一群”


第二,那些加入幫派的人,為什麼全身都是刺青?這是一種“擬態”心理。其實他們是擔心被欺負的,心中膽小恐懼,生怕孤立無援,所以一方面在身上刺青,令別人“先怕他們”,另一方面則先下手為強找靠山。青少年加入幫派往往原因在此。我最近有個個案,在學校加入幫派,理由是他擔心自己在學校會被欺負,而對方管應罩他。後來我對他加以開導;“父母、老師、同學、警察都會保護你,方法有很多種,你有不同的路可以選擇,不一定非加入幫派不可。”

通過以上兩個知覺和理論的建立,我認為反社會人格是可以被治癒的。我舉個金庸小說《偷天周龍記》的例子來比喻,本來七傷華在峻制派沒什麼名氣,後來在金毛獅王謝遜的身上就發揚光大了,七傷拳的宗旨是“先傷己後傷人”,若功夫不到家,傷人愈重,代表傷己更重。反社會人格就彷彿練七傷拳,是一群內心受重傷的人,如果內心的傷未醫好,無視自己的傷痛,便無法阻止他們在社會上繼續傷人。在治療上,首先要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傷痛,逐漸地,當他的傷痛被在乎、呵護、療愈,他就不再對任何人下得了手了。

真正治療反社會性人格,就是更多的是幫助他修正他缺失與偏移的人格傾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更多使用人格再成長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