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在海軍閱艦式時,總有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檢閱艦在迎接首長時總是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子,首長登艦時更位長在吹哨子,軍艦離港時海軍戰士們都要都統一站在軍艦的一側。這都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下海軍的三個主要禮節:掛滿旗、吹水手哨和站坡。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一、滿旗

什麼叫滿旗呢?什麼叫代滿旗呢?

滿旗就是指艦艇在白天按規定懸掛國旗、軍旗,並由艦艏通過桅杆連接到艦艉掛滿通信旗的儀式。

其主要是用於迎接軍隊首長或國家首腦、艦艇編隊離開碼頭前、出訪艦隊到達受訪國港口時、在國外港口停泊時、慶祝重大節日時、舉行隆重活動時。

而滿旗的排列順序也有著嚴格的規定。

滿旗懸掛於艦艏旗杆到桅杆再到尾旗杆,兩個桅頂各掛國旗一面,艦艏的旗杆、艦艉的旗杆各掛海軍旗一面。

根據艦種的不同,懸掛滿旗的大小與數量也有所不同。

我們看到的通信旗,共有五種規格,分為1號、2號、3號、4號、5號。1號最大,5號最小。一套通信旗有46面。26面字母旗、10面數字旗、4面方向旗、3面代旗、1面執行旗、1面答應旗、1面國際答應旗。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而信號旗的形狀也不相同,其中數字旗為三角形旗,字母旗中有方形旗和燕尾旗,答應旗與國際答應旗為梯形旗。

當然懸掛滿旗也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

在出訪他國時不得懸掛與受訪國國旗圖案相同的通信旗,也不能懸掛用於表示戰鬥、防核化、防空襲的單旗。要不整出外交事故……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那有的人就得問了,這次青島閱兵時,檢閱艦西寧艦掛的是代滿旗啊?代滿旗是什麼呢?

代滿旗,顧名思義,就是當艦艇編隊在離碼頭前30分鐘時,為了方便離開碼頭,一般要降下滿旗,改掛代滿旗。

所謂代滿旗就是在桅杆頂上掛1號國旗,艦首、尾桅杆上掛海軍旗。如果在規定掛滿旗時,不巧遇上了風雨天氣,不方便掛滿旗,也可以改掛代滿旗。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那到了晚上怎麼辦?晚上當然要點燈啊!點燈就是掛滿燈。滿燈通常是在降旗後才打開的,到每晚24時才關閉。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二、水手哨

說完了滿旗,肯定有人要好奇,首長登艦時為什麼總有個軍官在吹哨子呢?

這個哨子可不是普通的哨子,它的名字叫水手哨。其實水手哨最早並不是海軍專用的,而是體育運動中裁判使用的那種哨子。

水手哨的上船使用,最早出現於13世紀時的十字軍東征中,在當時的戰船上船長手中已經有了與現代海軍所用造型基本一致的水手哨。當時的水手哨主要用於發號施令,同時也象徵著船長的地位。

從那以後水手哨慢慢的在西方海軍中普及,成為了艦長、航海員、水手長的隨身裝備。英國皇家海軍還向艦長頒發銀製的水手哨,所以水手哨也叫"銀笛"。

在航海技術尚不發達的當時,航海被認為是一種冒險!在岸上的水手們想要登船,都要乘坐舢板靠近船舷一側,再用爬梯或繩梯攀爬上船,想想都刺激。可是有一些貴族要上船視察呢?他們總不會用這種方法上船吧?萬一沒抓穩掉海里去,那丟面子是小事,丟了命就不划算了。所以當時的人想了個辦法,從船上吊下一個特製的布囊,讓來賓站在中間,再把布囊絞升上船,而收放布囊時,往往會以吹水手哨為號,慢慢的這便演變成為海軍獨特的禮節。

水手哨上的各個部件都是以艦船部位名詞命名的,吹水手哨的手勢也有一定要求(見圖)。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水手哨的吹奏方法不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寓意。

在我國海軍中規定:鳴笛一長聲,表示立正或敬禮。兩短聲表示稍息或禮畢。

這種禮節通常用於迎接各級首長和外賓。當他們踏上舷梯或跳板時,更位長鳴笛一長聲,列隊艦員立正,當他們進入艙內後,更位長鳴笛兩短聲,列隊艦員跨立。

在海上航行時,當兩艘艦艇相遇,一般也要使用鳴笛這一禮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閱艦式時會聽到哨聲的原因了,畢竟在海上靠哨聲總比靠人吼要實在的多。

三、站坡儀式

相信很多小夥伴會有疑問,為什麼軍艦在離港或者靠港時,海軍戰士都要站在軍艦一側呢?

這一行為叫"站坡"。用海軍的術語來說,就是分區列隊。站坡主要用於迎接國家元首或首長、編隊靠港出港、出國訪問進出港、閱艦式。

在分區列隊時,海軍戰士面向舷外,根據需要可兩舷列隊,也可在一舷列隊。我國海軍規定,艦艇執行三級以上禮儀時,全體艦員分區列隊。在每層甲板上,軍官、士官均站在艦艏方向。

站坡通常是跨立,也有立正站立。那麼為什麼要站坡呢?這一來是要向外人展示我艦良好的精神面貌。二來是要向被訪問國表示友好,沒有敵意。


老王講海軍那些事之禮節篇


這一章主要為大家解答了一下海軍的基本禮節,在以後的文章裡,我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乾貨,希望大家繼續關注糖點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