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人的驕傲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人的驕傲

2018年10月24日,珠港澳大橋通車,這是中國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工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既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甚至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人的驕傲

港珠澳大橋從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到2018年正式開通,前後歷時9年,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被稱為是世界最長,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而這一世界級項目的島隧工程總工程師就是林鳴。港珠澳大橋的施工用了七年,由於是第一次做,每一個技術的攻關都經歷了無數次試驗、創新和驗證,整個工程邊勘察邊設計,邊設計邊施工。林鳴把它總結為走鋼絲,並且是“讓 4000 人共走一根鋼絲,走七年,而且這七年都要保持狀態,因為在鋼絲上,不保持狀態都不行”。

港珠澳大橋由橋樑,人工島,隧道三部分組成。其中,一條 6.7 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大橋設計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一部分,中國當時在這方面的技術可以說是零。2007年,當時工程師們為了這個工程全球去考察,當時世界上有兩條超過三公里的隧道,一個在歐洲,還有一個在韓國。考察團到韓國釜山去考察時,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去看一看他們的裝備,卻被他們拒絕了。於是,他們又找到了當時荷蘭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當時荷蘭公司卻獅子大開口,開了一個天價:1.5億歐元!當時差不多摺合人民幣15億元。而林鳴最多也就可以籌三億人民幣。於是他想用三億人民幣買荷蘭一個框架,讓他們提供給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持。但是,荷蘭人仍舊拒絕了。並且還輕蔑的說,我給你們唱首祈禱歌!祝你們好運了。跟荷蘭人談判破裂後,我們就只剩下最後一條路可以走:自主攻關!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人的驕傲

在荷蘭的遭遇激發起中國科研人員的鬥志。於是:不斷地試錯,不斷地煎熬;180米管節的碎石墊層,拋石整平船移動7次才完成。工程師張曦說:“有時卡在那裡,下一步根本就進行不下去,這就需要人工分析,逐個排除掉,卡個十天半個月都有可能。”

“那次,我們討論他的模型實驗方案,我不知道他父親前兩天剛剛去世,所以我到西安以後,看見他帶了一個黑色的套筒出現在我面前,我立即明白髮生了什麼,當時我的心裡確實很酸,很酸……”長安大學教授謝永利父親去世仍舊堅守在崗位上。

港珠澳大橋6.7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個180米的管節組成,那麼其中的一個小段就是22.5米。8個22.5米組成180米的的一個大段,每一個180米之間就有7個這樣的小接頭,這樣的接縫一共有220個…工程師們笑稱:“這是死磕得出的得意之作。”開工時意氣風發,竣工時兩鬢斑白,多少個14年。你扛起了責任,扛起了重任,扛起了民族的驕傲,扛起了國之大旗。感謝您!

大國工匠,中國驕傲,行業的燈塔,林中的鳳凰,一鳴驚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為身在最高層,胸懷報國,篤定踐行,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彩虹架經濟,聯動大灣區,巨龍圖騰,東方映蒼穹,山不言高,自是巍峨,月亮無言,自是高潔。向他們致敬!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人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