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其名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對西魏北周的政治勢力作出精闢的論斷,提出了“關隴集團”這個重要的概念。後世研究西魏北周隋唐歷史者,無不以之為圭臬。

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所謂的“關隴集團”,其核心就是西魏北周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這個核心團體成為周、隋、唐三代王朝的開國者。那麼他們都是何許人也?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政治能量呢?

事實上,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西魏軍的高層領導職務。與府兵制形成的過程一樣,八柱國與十二大將軍並非一下子就出現的。由於八柱國中宇文泰是全軍統帥、元欣是宗室代表,實領兵的僅六人,下文稱六柱國。

在大統八年府兵制開始萌芽時,所謂的柱國,僅有宇文泰一人,柱國此時是全軍的統帥。其餘五人中,以於謹地位最高,因征討稽胡劉平叛亂而被授大將軍之職。另外5位後來的柱國大將軍,趙貴、獨孤信、李虎、李弼、侯莫陳崇才是開府。到大統十五年前後,六人先後晉升為柱國大將軍。

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於謹早年在北魏從軍參與過對六鎮起義平叛作戰,曾是北魏廣陽王元深的謀主。後隨爾朱氏與高歡作戰,爾朱氏滅,於謹逃入關中依附賀拔嶽,從此與宇文泰結緣。於謹是西魏軍中最富智謀的大將,他早年就因為謀略過人被北魏靈太后通緝求索,魏末向宇文泰建迎孝武帝以佔據政治名分之策。

他相繼擔任過丞相府長史、行臺尚書、尚書左僕射等行政職務,歷來是宇文泰決策的重要助手。後來他對侯景叛降、南梁蕭繹戰守等作出過準確的預言,宇文護執政時又率先以柱國身份表示擁戴,足見其見識超卓、謀略深遠。大統十五年晉升為柱國大將軍。由於偏於謀略、出身不高,雖是第一個晉位大將軍,升柱國反在諸將之後。

李弼出身爾朱氏,關中之亂時隸屬侯莫陳悅。在宇文泰討伐侯莫陳悅的關鍵之戰秦州之戰時反戈一擊,為宇文泰立下大功。李弼驍勇善戰,騎射俱佳,是六柱國中親冒矢石、一線衝鋒最多的一位。他多次充當先鋒與東魏作戰,特別是在河南多次與侯景交鋒。沙苑之戰率60騎橫截東魏20萬人大陣是其經典之作,河橋之戰創下陣斬敵先鋒大將的記錄。大統十四年他由驃騎大將軍越級直接升格為柱國大將軍。

獨孤信的招牌是金牌岳父,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宇文泰之子北周明帝、李虎之子李昞(唐高祖李淵之父)、大將軍楊忠之子隋文帝楊堅。但獨孤信並非靠女兒起家,相反,他能夠把三個女兒嫁給三家豪門,正是由於他自身煊赫的地位。獨孤信也是祖父一輩到武川做鎮將,與賀拔勝、宇文泰幾家合謀殺死擁兵作亂的六鎮義軍將領衛可孤。後來被任命到荊州駐防,因此與賀拔勝結緣。

宇文泰收賀拔嶽餘眾時,獨孤信作為賀拔勝的代表也前來接收,可惜晚了一步。雖同為武川人,獨孤信與宇文泰卻隱隱約約存有嫌隙,大概就是從爭奪賀拔軍團控制權始。大統五年獨孤信在隴右最高軍政長官念賢去世後繼任,在隴右足足幹了11年,期間除了率隴右兵馬會戰河橋、邙山以及大統十六年伐北齊,其他時間一直被摁在秦州刺史任上,獨孤信曾兩次上書請求返回長安都被宇文泰拒絕,可以說他與中央關係之微妙是六大柱國中僅有的。獨孤信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他治下,河西走廊此起彼伏的異己勢力被漸漸削平,隴右基本上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局面。獨孤信在大統十四年晉升為柱國。

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趙貴是武川鎮出身,從祖父一輩便在武川定居,與宇文泰家世舊交。六鎮之亂,趙貴被義軍裡挾,後來輾轉經爾朱氏到賀拔嶽帳下。侯莫陳悅刺殺賀拔嶽後,在諸將紛紛不知所以的時候,趙貴第一個提出迎宇文泰為軍主,這個建議奠定了他在宇文泰集團絕對穩固的地位。趙貴雖常年在軍中,但似乎野戰爭鋒並非所長,在河橋、邙山兩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他作為一軍主將都有失利的記錄。後來潁川之戰他總戎救援,也沒能發揮出應有作用。即使在個人武勇方面,他也不如侯莫陳崇、李弼、獨孤信等人敢於臨陣單騎格殺,由此可見,趙貴的柱國更多是由政治地位所致。趙貴授柱國應當在大統十五年之後。

李虎同為武川人,他的祖上是西涼李氏王族,北魏統一北方後李氏祖先慢慢遷移到武川。六鎮起義後李虎成為賀拔嶽的部將,趙貴等將軍迎宇文泰為主,李虎不同意,便脫身南走找賀拔勝來統領賀拔嶽餘眾,返歸關中時被高歡的軍隊俘虜送給孝武帝,孝武帝便讓李虎回關中聯絡宇文泰。可見宇文泰與李虎也有一定隔閡。

其後李虎在西魏所作貢獻並不十分顯赫,謀不如於謹,武不如李弼,為政又不如獨孤信,能夠升作柱國,大抵一方面是資格老,另一方面是統領了一些部眾,在武川軍團起家時是大股東。《周書》《北史》均把他列在諸柱國之首,只是因為李唐皇室祖先的緣故。

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李虎的孫子:唐高祖李淵

侯莫陳崇也是武川人,原為賀拔嶽部將,與趙貴同謀迎宇文泰為軍主。侯莫陳崇是一位勇猛的戰將,隨賀拔嶽平定關中之亂時,他單騎出馬在陣上生擒賊首万俟醜奴。在平定隴右諸郡、小關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中立下大功。這位勇猛的將軍謀略不足,城府也不深,後來被宇文護逼死也是為此。大統十五年晉升柱國後一直排位在柱國最末。

這六位柱國與宇文泰資格相當,年歲相仿,加之各自在長期征戰中都有部曲,在西魏北周政權中各擁有一系勢力。西魏草創之時,六大柱國與宇文泰同心協力共御外敵,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的部將、子孫後來也遍佈朝野,或帶兵作戰,或執掌大權,或與宇文氏結為秦晉之好,八柱國的威名因之延及唐初。

十二大將軍方面。元魏宗室共有3人,元贊、元育、元廓,元廓後來即位為西魏恭帝。這3人實際並不領兵。另外9人分別是侯莫陳順、宇文導、達奚武、楊忠、王雄、李遠、賀蘭祥、宇文貴、豆盧寧

達奚武善騎射,有勇力,統軍作戰經驗豐富,參與了西魏歷次大戰,父子兩代經常擔負華州、玉壁、原州等軍事重鎮的守將,足見朝廷之信任。大統十七年他獨領一軍南征漢中並奪取之,立下大功,成為十二大將軍序列中為數不多的為國家擴大版圖的一位。

楊忠以勇力聞名,由於最初在獨孤信麾下,並有過3年在梁朝的俘虜生涯,故而在西魏軍中起點較低。其人富於勇力,以力能挾虎拔舌而聞名。由於能征善戰,楊忠後來居上,立下攻取隨陸二郡的大功。到武帝時代,已經與達奚武並駕齊驅,為他兒子楊堅日後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代宗師陳寅恪所說的“關隴集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誰?

王雄亦是勇將,單獨領軍拿下樑朝的安康、上庸諸郡。但不幸的是,這位將軍暮年英雄不再,在宇文護大舉圍攻洛陽之戰中,被北齊名將斛律光一箭射死,成為十二大將軍唯一一位命喪敵軍之手的。

李遠是原州李氏三兄弟的老二,是隴右豪強的代表。原州李氏與宇文氏關係親密,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五子宇文憲因為戎馬倥傯無法照顧,都寄養在李賢家中。李氏三兄弟長期執掌原州刺史,直到李遠的兒子李植參與北周明帝企圖殺宇文護的密謀,李遠被賜死,李氏一族的待遇才稍稍降低。

宇文導是宇文泰長兄的長子,在宇文氏皇族中年齡較長(生於511年,比宇文泰小6歲)。由於宇文氏宗族人丁不旺,宇文導深受宇文泰顧託,常年擔負禁衛軍統領要職,宇文泰凡是率軍出征,他便擔負留守任務。獨孤信調離隴右後,他繼任為秦州刺史,鎮守隴右,在十二大將軍這一層次是宇文氏的唯一代表。

賀蘭祥是宇文泰外甥,資歷稍淺。豆盧寧、侯莫陳順立功不著。宇文貴與宇文泰本非同宗,因為作戰勇敢被授大將軍,其子宇文愷以善於營建著稱於隋朝。

六柱國、十二大將軍為代表的西魏將領群,相比東魏北齊的將領群,有很多優秀的特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謀略水平普遍較高。東魏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前期以侯景、斛律金為主,後期以段韶、斛律光、高長恭為主,特別是後面三個讓北周吃了不少苦頭。但這五人在東西對峙的大格局中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反而在數十年你攻我殺中讓西魏北周慢慢蠶食了不少領土。北齊武成帝、後主連續兩代君主無能固然佔一定比重,但疆場搏殺卻是將軍們的事,疆土的丟失,太半責任是要歸到將軍們的頭上的。

西魏前有於謹、獨孤信、李弼、達奚武、楊忠、王思政等人,後有韋孝寬、宇文憲、尉遲迥、王軌、宇文神舉等人,這些將帥雖不像侯景、斛律光這樣名聲在外,在單獨對陣時或有不及,但是他們能普遍著眼於三國對峙的大形勢,作出合理的判斷並協助宇文泰完成一個一個具體的戰役行動。像獨孤信統轄隴右,於謹平江陵之策,王思政的堡壘戰術和取河南之議,韋孝寬的平齊策,有的或許因為時勢問題沒有成行,但大多數都體現了將帥們對形勢的清晰判斷。

同時西魏北周將帥們很多都有單獨領軍佔領敵國大片領土的記錄。對東魏北齊來說,同樣是南方內亂,同樣是派兵出征,僅僅取得淮南有限的土地,而且還被穩定下來的南朝打了個反擊一舉收復。北周一個王軌就能活捉南陳最強將軍吳明徹,基本上消滅南陳主力,這其中的差別,真不可以道里記。紮實務實地開疆拓土,這才是將軍們的最大作用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