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來龍去脈

今天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國家對此很重視,指出這場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眾多中外史料出現,使得回望一百年前這場學生愛國運動,能夠清晰看到它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如果用倒計時的方式,越發能夠明白其來龍去脈。

1915年9月

有在日本辦政論雜誌《甲寅》經驗的安慶人陳獨秀,回到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並很快以白話文出版。

他引進“科學與民主”,要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商榷將來所以修身治國之道。

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1916年12月

紹興人蔡元培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既是大清朝的進士,又是革命團體同盟會會員。

蔡先生決絕地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實行教授治校。

1917年初

蔡先生給陳獨秀虛構了學歷和履歷,請他出任北大文科學長。

北大圖書館的樂亭人李大釗,是把馬克思主義帶到中國的人。也是《甲寅》的作者,陳獨秀通過編輯他的文章認識他。

這兩個中年人在北大會師,使“新文化運動”插上了馬克思主義的翅膀。全新的文化,讓被儒學折騰兩千年的中國青年開始覺醒、激進、沸騰……

北大老師魯迅說陳獨秀是“門口豎著的大旗”。

北大學生傅斯年稱陳教授是“中國革命史上光芒萬丈的大彗星”。

經過兩年的灌輸、教育,在北京上海的青年知識分子,無不為“新文化”歡欣鼓舞,革命激情在不斷匯聚,等待爆發。

五四運動來龍去脈

1919年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召開巴黎和會。北京政府和廣州政府聯手派出參會代表團。

所有知識分子們都熱望這一次西方列強可以主持公理。

但【凡爾賽和約】,居然把發生在山東的“日德戰爭”中,日本攫取的非法利益,用條約形式固定下來。意味著民國政府外交大失敗。而且這一切還是秘密的。

1919年5月初

正在巴黎梁啟超把消息傳給國內他的密友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他指責段祺瑞的北京政府在和會之前已經日本簽署賣國協議。

5月2日

《晨報》二版頭條“緊要新聞”欄,發表林長民寫的《外交警報敬告國民》:“昨得梁任公先生巴黎來電……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

《晨報》就是梁啟超等主辦,是宣傳新文化運動最有力的報紙。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蔡元培魯迅兩兄弟等,都是它的記者。

消息讓正如火如荼進行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們開始沸騰、失控,第一聲愛國驚雷即將炸響。

後來有人說:林長民、梁啟超是“五四運動點火人”。

顯然,以林梁二人的影響力,不足以動員起北京13所高校的學生同時發動。

5月3日

北京政府外交協會委員長的汪大燮找到蔡元培,告訴他震驚消息:總理錢能訓密電令在巴黎的代表團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汪大燮想通過蔡元培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以挽回頹局。

蔡元培找到幾個學生領袖,傅斯年(後任過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羅家倫(後任過清華大學校長)、段錫朋(五四期間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等開會,告訴他們真實情況。

蔡校長的介入,學生們的激情開始點燃。

5月3日21點

北大學生大會在北大法科大禮堂開會,商討次日遊行事宜。

並約北京13箇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代表參加。

5月4日上午

13所大學在國立法專召開集會籌備會議。段錫朋被推舉為:天安門廣場集會的主席,傅斯年被推舉為:遊行總指揮。

並起草了文言文、白話文兩份《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後稱【五四宣言】。

5月4日下午

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集會,散發傳單、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約。

學生們按事先計劃,遊行到東交民巷,想與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見面,遞交表達學生意願的陳情說帖和宣言。熱望美國可以主持公理。

可因為是星期天,芮恩施去西山門頭溝郊遊了。

在太陽下曬了兩個小時的學生中,有人高喊往漢奸家裡去。

這個“明確的目標”,使正處於迷茫狀態的學生隊伍自然轉了向。

據說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事先已偵查到曹汝霖在趙家樓衚衕的住址。

曹汝霖是交通總長,參與喪權辱國的中日“二十一條”的談判,是公認的賣國賊。

5月4日16點30左右

憤怒激動的學生一把火把曹汝霖家燒了。

特別提醒,史書上的“火燒趙家樓”很不準確。北京沒有“趙家樓”,只有趙家樓衚衕。衚衕裡的曹汝霖家被燒了11間房。

很多文獻指出了是誰放的火。但都無法達成一致。至今,也不知是誰放的火。但這把火被稱讚為:激情之火、青春之火、愛國之火、革命之火……

五四運動來龍去脈

5月4日以後

政府開始武力拘捕學生;為援救被捕同學,學生則開始罷課;未果,蔡元培保護學生失敗出走北京;北京的大學生除了自請入獄外,開始總罷課。

同時,段錫朋等同學到天津,又與天津大學生到上海。學生的火焰一路燃燒,6月初上海出現罷課、罷市、罷工。

6月9日

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胡適將宣言翻譯成英文),向北京政府提出取消中日密約等5項要求。這份宣言被廣泛散發。陳獨秀還為此被逮捕。

再往後,全國有至少200個地區爆發了抗議活動。參加者以千萬計。運動的風向從反對簽約、收回山東,變為反日。停辦日貨,拒收日鈔,與日本斷絕商業關係。

而正在南方作戰的敵我雙方的指揮,孫中山、吳佩孚等,都通電支持學生。

政府被迫妥協,釋放學生,免去曹汝霖、章宗祥等的職務。但蔡元培也因此引咎辭職。

6月28日

這天是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的最後簽字儀式。

下午3時,中國代表團把拒絕簽字的聲明送到會場,表示:寧辭職而不簽字,不賣國。

代表團陸徵祥辭去職務,再也沒回中國,在比利時一座修道院度過餘生。

7月22日

全國學生聯合會宣告停止罷課。這次運動史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20年8月

浙江義烏人陳望道,從日文本、並且參照英文本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出版。

上海、北京、武昌、長沙、廣州、巴黎、東京等地,成立了秘密組織“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策劃組織者就是逃出北京的陳獨秀。

毛澤東在1940年初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給“五四運動”極高的評價: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五四運動來龍去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