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众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盗的一干二净,为何雍正陵墓无人敢动?

-陌依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盗墓贼就是甘心为财而死的一种人。他们昼伏夜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的当然就是古墓里的众多宝贝了。

历史上,清朝皇家陵园——清东陵和清西陵都遭到了后世盗墓贼的光顾。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光绪的崇陵还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这些陵墓在盗墓贼光顾后,受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只落得骸骨满地,一片狼藉的景象。盗墓贼如此猖狂,帝王的陵墓要想在乱世幸免于难,那可以说是十分运气的。


可以说,雍正皇帝就是这其中运气十足的一位。建国后,雍正的泰陵当时也发现了盗洞,但当国家文物局准备对泰陵进行保护性挖掘时,发现盗洞下面仍是老土,经过研究论断,事实证明雍正的泰陵地宫仍保存的十分完好。既然如此,除了运气的原因,雍正的泰陵保存完好如初,还有哪些因素呢?

△风水

雍正皇帝原本打算将自己的百年之所,设在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但是经过一番考虑,雍正又改主意了,雍正认为九凤朝阳山这里,不够理想,不符合雍正的气质与格局,而且这里土中带砂,于是,雍正皇帝决定另选万年吉地。

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工科史书》

怡亲王允祥受命选址,在河北易县这里,允祥终于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而雍正看了之后,也深表赞同,雍正认为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而这里也就是如今清西陵。自雍正后,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也座落于此,这里山水相连,群山环绕,风水肯定是极佳的。




△名气

雍正、嘉庆、道光、光绪这几位皇帝的名气并不像清东陵康熙、乾隆、慈禧那般。清西陵的皇帝平生并不好奢华,陪葬品肯定也是逊色于清东陵的,至于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名声也没有清东陵康熙、乾隆等来的响亮。


△保护

1928年孙殿英制造了"东陵浩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此事发生后,孙殿英成为万人声讨的对象,特别是满清的遗老遗少。政府对清西陵的保护自此后肯定更加重视了,大规模的挖掘帝王陵墓已经不太可能了。而小股盗墓贼对雍正的泰陵来说,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地宫入口

雍正的泰陵是存在盗洞的,而陵墓的关键就是地宫入口,盗墓贼没有得逞盖因其沒有找到地宫入口。胡乱的挖掘一气,并没有什么大用。这说明雍正皇帝对自己地宫入口秘密,保守的相当严密,致使小股盗贼无机可乘,最终无功而返。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因素造就了雍正皇帝泰陵的完好如初。这也许是运气,也许是人为,命运使然,历史为雍正皇帝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风雪梦不逝


如果大家仔细了解过历史,那大家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历史中正规确立的王朝,都是不会对前朝皇帝的陵墓下手的。

在很多新的朝代建立后,他们为了收拢人心、也为了贴合那个时代的儒家礼义,他们会着手派人保护好前朝皇帝的陵墓,不让其落到宵小之辈的手中,明朝的皇陵在清朝的保护下,就保存得非常完好。

而一般皇陵被盗的事情基本上发生在一些乱世,在乱世之中,军阀们的眼中只有纯粹的利益,没有什么礼义可言,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军阀或者流匪盗取前朝或者历代皇帝陵墓的事情发生。

在秦始皇死后,秦朝末年的项羽、三国时期的曹操、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民国时期的孙殿英等,都是历史中大名鼎鼎的盗墓军阀。

北洋时期保存下来的清朝皇陵

在清朝灭亡之后,因为北洋政府是以清朝继承者身份存在的,所以清朝的历代皇陵在清朝灭亡之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没有在改朝换代中受到破坏。

不过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朝的历代皇陵却接连遭受到了盗掘。

清朝的历代皇陵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现如今唐山的清东陵,主要存在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等后妃的陵墓。

另一个地方则是位于保定易县的清西陵,主要存在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以及众多后妃的陵墓。


在北洋政府时期,这两大陵墓群都没有收到任何破坏,但是在1928年、在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队准备打到北京的时候,这些皇陵却遭了殃。

仅剩顺治皇帝一个人独存的清东陵

当时在北伐军队打到华北地区的时候,蒋介石把刚收编的孙殿英杂牌军打发到了唐山一带剿匪,在路过清东陵时,孙殿英就打起了歪念头,直接把康熙、乾隆、慈禧三人的陵墓给炸开了。

除了康熙陵墓积水没有搜刮里面的珍宝之外,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被他搜刮得一干二净。

在搜刮完这两大奢华陵墓之后,虽然其他的皇陵还有着不少的油水可捞,但是因为当时任务在身、孙殿英怕时间长久事情会暴露出去,所以就没有继续动手,而是直接收拾走人了。

清东陵一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孙殿英这一出手,就直接导致了两位皇帝的墓葬被挖掘。

在1928年之后,就是北伐时代的结束,在国民政府统治的时代里,清东陵没有再发生如同孙殿英这样的恶性事件。

而在日本占领了华北地区时,因为溥仪是他们的合作人,所以他们也并没有对清朝的皇陵动手。

这些皇陵在时间的流逝下,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只不过随着1945年日本人的投降,清东陵再度遭受到了巨大的劫难。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混乱的局势中,逃过了孙殿英魔爪的康熙皇陵以及咸丰、同治皇帝陵在不知名流匪的洗劫下,被挖得一干二净。

除了顺治皇帝的陵墓实在太过于穷酸、逃过了一劫之外,清东陵所有帝皇陵墓无一幸免。


运气比较好的清西陵

相比于清东陵,清西陵的状况要好上很多,除了光绪皇帝的陵墓被盗之外,清西陵中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陵墓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提问中说清朝的众多皇帝陵墓被盗得一干二净,只有雍正皇帝的陵墓无人敢动,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清西陵一共有三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再加上清东陵的顺治皇帝陵,清朝就一共有四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

然后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说,雍正皇帝的陵墓并不是无人敢动,而是雍正皇帝运气好,挑了一个好葬身位置,这才避免了被盗的结局。


首先,清东陵之所以会大规模遭殃,是因为孙殿英当时被蒋介石安排的位置就在清东陵附近,清西陵在这点上是比较幸运的。

而清西陵虽然在乱世爆发的时候也吸引了不少盗匪前来,但他们都没有孙殿英部队那么庞大的规模、没有孙殿英那般随便用炸药开墓的明目张胆,所以在清西陵严格的防盗系统下,雍正与其他两位皇帝的皇陵自然就逃过了一劫。

清西陵唯一遭毒手的光绪陵

清西陵中唯一被盗掘的光绪皇帝陵是在1938年被盗掘的,至于挖掘者,至今没人能寻找出其身份踪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盗掘光绪皇帝陵的是一支军队,但他们与孙殿英的部队不同,他们当时没有使用炸药,而是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挖掘了光绪皇帝陵。

在推测这些军队身份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把日本人排除在外。

正如同上面讲清东陵的时候所说,以日本人和溥仪的关系,这些事情基本不可能是他们所做。


按照推测,这支军队应该是一支敌后军队或者单纯的土匪部队,为了筹集军饷,才对光绪皇帝陵墓下的手。

至于其他几个陵墓为什么没有遭到他们的毒手,应该是他们在不敢使用炸药的情况下打开不了墓道,这才选择了放弃。

所以说这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的原因,并不是没人敢动,而是有能力动的人没机会动、不想动,没能力动的动不了。


孤客生


清朝皇帝的陵墓多数都曾被盗墓贼光顾过,可是,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雍正帝的泰陵,他的陵墓数百年来无人敢去偷盗,至今保存完好。那为什么雍正墓没人敢盗呢?据说那是因为雍正墓有一股杀气让盗墓贼不敢靠近!

为什么会有杀气呢?这要从雍正帝下狠手惩治朝廷贪官的三个狠手段说起。

手段一:一人贪腐,全家受牵连。雍正帝为了根除贪官,凡抓到官员有贪污的,全家参与人员都要被抄斩!这招太狠毒啦!

手段二:断其念想。如果还想这把钱财留给子孙,那你低估了雍正帝啦,不仅赃款要充当国库,未参与的家人都被发配边疆永世不得返回。

手段三:观看斩首贪官。在斩杀贪官之时,所有官员都必须去现场观看,那场面让官员心生害怕,才会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贪腐。

然而这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百年来雍正陵墓依然保存完好,如当初模样,无人敢动,这其中的原因,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雍正帝的陵墓到底被盗过吗?

上世纪70年代,因为曾有传言说泰陵已经被盗墓贼盗过,加上人们对于泰陵地宫的一无所知所产生的神秘感,所以非常期待对泰陵进行开发。直到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雍正帝的陵墓地宫的发掘,但令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在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时,考古人员打算在沿着盗墓贼挖掘的盗洞挖掘,令人奇怪的是洞口仅仅向下挖了两米,下面的还是原封土,这说明泰陵根本就没有被盗。接着,国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发掘泰陵地宫,并将已经挖掘的洞口用土封死,一切恢复原样。这样一来泰陵就躲过了被发掘的命运,直到现在,泰陵依然和300年前一样完好如初,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在我国历史第一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一份关于泰陵的珍贵资料,记载了当年泰陵地宫的设计方案,起初打算用青白石铺墁,但为了地宫的坚固,经大学士马尔赛等人劝谏,改用金砖铺墁。整个地宫总共使用了500块2尺见方的金砖,包括27块备用砖。金砖下面是用的临清砖平墁,且有五层,一共使用了临清砖12519块。到目前为止,对雍正帝的泰陵地宫内部情况能够知道也就这些信息啦。

在三百年间,虽然清朝的皇陵基本上都被盗了个遍,包括很多王爷和大臣的墓都未能幸免,而清西陵的泰陵却毫发无损,不得不令人称奇,也不得不佩服雍正帝的先见之明啊!


悟空八卦历史


雍正的泰陵建成至今近300年的时间里没有被盗,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泰陵处于清西陵地区,进而躲过了那场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墓事件”。

清朝入关之后头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都将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恰恰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地址选择在了距离遵化地区600多里地的河北易县,也就是从雍正时期开始,才有了清西陵地区。

起初,雍正确实在也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选择了一处宝地下葬,但是后来发现此处为砂石土质,要知道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结构不稳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渗水,鉴于这个原因,雍正才选择另择地址安葬。想想雍正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且不说后来躲过了盗墓,就单凭渗水这一项就避免了大量的麻烦,要知道,已经用现代科技改造成博物馆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至今还在遭受渗水的影响。

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非常对此地非常满意,进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随即用炸药破坏了陵寝入口,展开了有组织的疯狂盗墓行动,包括乾隆、慈禧等多个陵寝被盗,里面珍贵的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而远在600多里之外的清西陵地区却躲过了这一场劫难,事实上,除了光绪皇帝的崇陵,清西陵地区的其他陵寝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的盗掘和破坏,较为完整的保存到了今天,这些足可见当年雍正和怡亲王胤祥的眼光。


实际上,雍正的泰陵的吸引力是真的比不上乾隆、慈禧等人的陵寝。

雍正是出了名的“节俭”,同葬在清西陵的嘉庆、道光和光绪,都是清朝江河日下时候的皇帝,并且也都是不爱铺张的,相对于清东陵的康熙、乾隆、慈禧这几位的陵墓,清西陵几位皇帝的陵墓必然显得十分寒酸,吸引力远不及清东陵,因而像包括孙殿英在内的盗墓贼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清东陵。

而在清朝时期,皇帝的陵寝都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守,守卫森严,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的协议,清朝皇帝的皇陵也是由民国政府派人进行保护,所以有着卫兵把守的清朝皇室陵寝也就不会有盗墓之人关顾了。至于“东陵盗墓事件”,也是1928年孙殿英借由军事行动的名义,封锁了清东陵周边,驱逐了陵寝卫兵,才开始进行盗墓活动的,卫兵是盗墓活动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重要阻碍。

当然,也还有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于盗墓,这种违背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的行为的一贯反对态度,因而造就了社会舆论的影响,这也是对于皇帝陵寝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在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之后,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也让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盗墓行动,包括清西陵在内的许多帝王陵寝都得以安稳的保存到现在。



雍亲王府


自古以来,盗墓者盗什么?


他们当然是盗取有价值的皇陵,在清朝的12位帝王中,雍正和顺治皇帝算是特别小家子气的皇帝了,盗取他们俩的陵墓,可能还得倒贴钱,更不用说这些盗墓贼大动干戈的盗墓了。


在古代盗取陵墓,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用炸药一轰,就能够将陵墓强行炸开一个缺口,从而进入到地下陵墓的地宫中去的。


所有的盗墓贼都需要实地考察地宫的入口。


而且,历代以来的帝王陵墓的上方是有着一层厚厚的封土的,这玩意没有大型机械的话,根本无法撬动这些大型封土。


就拿典型的被盗取的清东陵中的慈禧墓和乾隆墓来说。


孙殿英当年在盗取这两座陵墓的时候,动用了一个工兵营的兵力。而且孙殿英还是找来的当时的一个负责封口的人嘴里得知地宫的入口的。


没有得知入口的皇陵,盗取的时间将会是极度漫长的。


而题主所说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抄家皇帝”之城,可是雍正皇帝抄没官员所得到的银子几乎都充实了国库。


他自己一向勤俭节约,对于那些铺张浪费的官员坚决严惩,在雍正殡天之后,史料中所记载的雍正皇帝的泰陵也仅仅只有三件比较重要的宝贝:


这三件物品分别是:


番菩提小扁数珠一盘、凤眼菩提数珠一盘、玻璃内画鼻烟壶。


其他关于雍正皇帝泰陵的记录可以说是只字未提,所以盗墓贼自然也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挖掘一座不确定有大量宝贝的皇陵。


可是乾隆和慈禧不一样,他们两个人的陵墓中的宝贝有史料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这样的陵墓盗墓贼不惦记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专家突然发现雍正的陵墓有一个很深的洞口,他们觉得雍正皇帝的陵墓很可能已经被盗墓贼进行了盗窃。


可是,当他们沿着这个洞口试图挖掘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洞口的内侧中,雍正皇帝地宫的封土依旧没有人能够撼动。


所以也就停止了对于雍正皇帝泰陵的挖掘。


至于说,为什么无人敢挖掘的问题?其实就是盗墓贼无法确认雍正皇帝的陵墓中是否埋藏有大量的宝藏,并不是因为无人敢挖掘雍正的陵墓。


历史总探长


不是不敢动,而是没有盗掘的价值,因为雍正一直以低调、朴素著称,生前如此,死后也如此,而乾隆、慈禧两位大爷大妈出了名的能折腾,生前穷奢极欲,死后也要风风光光,他们众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就如同一堆腐肉,让盗墓贼趋之若鹜。

清东陵的惊天盗墓案

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土为安一直是我们的老传统,特别是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自己的陵墓建设,有的帝王刚刚登基就开始下令营造自己的陵墓,一建就是几年十几年,花费了数也数不清的巨资,比如慈禧光是陵墓就建了20多年,花费上千万两白银,而等她下葬时的陪葬品之丰厚,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了,而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但树大招风,尤其是陵墓,规模越大、宝贝越多越容易遭人觊觎。著名的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后。

正因为清东陵是出了名的宝贝多,所以引来各路盗墓贼觊觎,但这些皇家陵园都有重兵把守,盗墓贼很难得手,这就给了东陵大盗孙殿英公开盗宝的机会。

1928年春,军阀孙殿英率部队以剿匪为名进驻遵化,然后明火执仗对乾隆帝、慈禧太后的陵进行了大肆挖掘,将其中陪葬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

除了孙殿英以后,民国时期还有其他大小盗墓贼也都曾“光顾”清东陵,对清东陵的其他陵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整个清东陵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盗墓风波了。

清西陵的保管完好

雍正的陵墓选址原本在清东陵(这也是清朝皇室在关内的指定皇陵),但雍正自己现场考察后认为原来的选址不好,因此下令另选,最后选来选去,选到了重新把地址选在了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这便是清西陵如今的地址,雍正也成为第一个葬入清西陵的皇帝。

此后,清西陵又先后埋葬了嘉庆、道光、光绪3个皇帝和他们的皇后。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清西陵中,除了光绪帝的崇陵地宫曾被盗墓贼光顾,其他三座皇帝陵都是保存完好,并非只有雍正帝的泰陵没有被盗。

清西陵的规模不如清东陵大,陪葬品也远远不如清东陵,所以相比清东陵的悲惨遭遇,清西陵的命运要好得多,而雍正墓之所以无人盗掘,跟雍正本人也有关系。

雍正身上有三个显著标签:工作狂、勤俭王、权谋帝。

雍正的勤勉敬业、帝王权术人尽皆知,但这些对盗墓贼而言无关轻重,他们只关心陵墓里藏了哪些宝贝,而雍正是一个生前十分勤俭的皇帝,死后也不会有太多宝贝陪葬,反正清东陵那边有乾隆、慈禧这两位喜欢炫富的帝后,他们就懒得去盗雍正的陵了。

盗墓贼虽然没有挖开雍正的泰陵,但泰陵险些遭到专家的“盗挖”。

1980年,雍正的泰陵被发现一个盗洞,专家据此推断泰陵很可能之前已遭受盗墓贼破坏,为避免造成进一步损失,专家们建议对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只挖掘了几米左右,就发现这个盗洞并没有彻底挖开,而是半路就停了,再往下是原封土。

面对这个情况,国家文物局做出果断判断,泰陵未遭破坏,不宜轻易发掘,立即停止了对雍正泰陵的考古发掘,并要求考古队将土回填,迅速恢复原状。

正因为这次紧急叫停,泰陵避免了遭受破坏,雍正也免于遭受打扰,所以直至如今泰陵依然保持着它的原貌。不过现在有人建议时机成熟时对泰陵进行挖掘,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擅自打扰古人地下生活,到底孰是孰非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北京的东陵、西陵中,埋葬了大清的众多皇室成员,其中东陵里面有康熙、乾隆、慈禧等人。

在清朝灭亡之后,各地军阀并起,昔日安宁的北京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乱世中想要强大,少不了钱粮,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乱世都有一些势力选择开挖帝陵,取用里面的珍宝。

历史上这么干的人大有人在,其中曹操比较有名,他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盗墓部门,号称摸金校尉。那到了清朝灭亡后,这样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不过很多势力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最常见的就是出卖主权,但是孙殿英这个人可能是出身问题,就想到了盗墓。盗谁呢?当然是大清皇帝的陵墓了,这个朝代刚刚灭亡,之前里面的宝贝都还没人敢盗过呢,于是孙殿英就把目光定在了清东陵。

但是盗墓在那个时候也不是个简单的的事情,孙殿英可是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上去干的这件事。开始是找不到进入的墓门,后来墓门太结实,还需要炸药炸开,几经周折,这才终于进入里面,尽得里面的财宝。从此清朝的几任皇帝的陵墓,被盗了个精光,但是对于雍正的大墓,却一直没有人去盗掘,这是何故?

从孙殿英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帝陵的保护措施非常周密,一般人根本是办不到的,不但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寻找知道入口的人,而且还要很多人手,还要炸药。而一旦动用了炸药,必然会惊动周边的势力。当年孙殿英案被发现后,溥仪号召全国,差点他就被处决了。关键时候,他赶紧疏散钱财,从蒋介石到下面的各级军官,都打点了一遍,并且仗着自己的军队的长官,这才让自己勉强活下来。如果换做一般的人,即便是侥幸进去,也拿不料多少财宝,更会因此被处死,毕竟这盗得地方非同等闲。

康熙晚年好大喜功,死后陪葬品极多 ;乾隆因为有老爹辛苦了一生,给他攒了很多钱,所以他既有钱还好面子,死后陪葬更多;慈禧在位的时候,虽说中国已经饱受摧残,但是她依然剥削来很多财富,都塞进自己的大墓里面。而且,最重要的是,康熙、乾隆、慈禧这三位清朝最奢侈的统治者都葬在清东陵,因此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贼们下苦功盗这个几个人的陵墓,思维逻辑非常正确,这个目标靠谱。


而雍正呢?这位皇帝号称是满清最勤快的皇帝,每天睡得晚起得早,最后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他一生严谨,不但是政务上很严肃,钱财上也抠得要命,虽然他刚接手的时候,大清穷得要命,但是经过他多年的整饬,后来国库充盈。不过这个皇帝很执拗,死后的规格不高,陪葬品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奢华。

而且,葬在清西陵的几个帝王,远比不上乾隆们奢侈。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陪葬品和清东陵的土豪们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因此盗墓贼对清西陵不太感兴趣。

当年孙殿英如果是盗了西陵,那日后溥仪追究起来,他恐怕根本拿不出那么的财富,去打点各级官员,最后不但发不了财,还会白送小命。所以雍正之墓,不是不敢盗,而是没太大的价值。


小镇月明


说到中国的皇帝,那可真的是多到数不清了,而中国古人又相信着死后的世界是和自己的坟墓相关联的,因而几乎所有的君王都会在生前就准备着给自己建造恢弘的皇帝陵寝,就算是亡国的君王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不一定能够在死后被安葬在那里罢了。

而正是因为皇帝的陵寝不仅建造的十分豪华,就连陪葬品都十分的豪华,这其实也引来了很多的盗墓贼的兴趣,毕竟这样豪华的墓,只要盗一次,一辈子都不用愁了,即使知道这些墓葬之中可能会有危险,但是总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墓葬都被盗窃了的原因。

可以说,清朝皇帝的墓穴也被盗窃过很多次,但是雍正的陵寝却一直没有被盗窃过,这其中又有些什么样的原因呢?

首先我们所要说的是雍正的陵寝,在雍正之前,他的父亲和祖父,也就是康熙和顺治两任皇帝都是选择在清东陵下葬,而他却选择在了清西陵,这一点就和他的前辈有了不小的差距,而他这并不是随便按照自己喜好选择的地方。

本来他也是想在清东陵安葬,和自己的先辈安葬在一处,但是他所选择的地方的土质很差,是砂石的土质,一方面修建皇帝陵寝这样的大型建筑容易坍塌,一方面这种土质极其容易渗水,虽然说现在考古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但是古人不知道啊,而且渗水也很容易不干不湿,那也让人很头疼,基于种种原因,雍正陵寝被搬到了清西陵,之后的清朝皇帝也都是安葬在清西陵。

但是为什么雍正的陵寝没有被盗?总不能说是因为这里风水好盗墓贼不敢动吧,盗墓贼既然选择了盗墓这一行当,又怎么会害怕这些呢?原因很简单,雍正穷!

1928年,著名的盗墓军阀孙殿英开始了自己被后人谩骂多年的盗墓行动,在这次行动之中,他将清东陵的慈禧陵墓和乾隆陵墓给盗了个干净,什么值钱的都被他洗劫了,但是雍正和清朝其他的皇帝不一样,生前就格外节俭的雍正,死后的陵寝也显得十分的寒酸,陪葬品也没有什么值钱的。

因为要抓紧时间,能多弄到一点陪葬是一点,孙殿英一行人干脆就放过了雍正的陵寝,直接去盗那些更加值钱,陪葬品更多的墓穴了,雍正的墓穴和在清西陵的顺治还有康熙的陵寝也就这样逃过了一劫,如果人死后真的还有意识的话,可能雍正也要感慨一下幸亏自己足够节俭,这才逃过了死后还要被盗墓贼盗墓的命运。


羽评郡主


我们中国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传统使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古时,有先贤提出做人应遵守的准则并且亲身去实现这些准则。

后来尽管时代一直在变,但是这些准则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

一个人,能做到待人和善、待友热情、待师恭敬、待亲尽心等准则,那他一定是一个有礼之人。反之,则会被人厌而远之。

而接下来要说的这种人,一定属于后者。

首先要说的是,尽管大家可能不了解封建礼教的具体准则,但是肯定知道里面有重视亲情的部分,而且具体到了亲人死后的仪式,也要很得体才行。

但有一种人之所以被人厌恶,就是因为他们不尊敬别人死后的亲人,他们就是盗墓者。他们的行为,在普通百姓眼里就是最严重的罪行了,对一个人的伤害,没有比破坏他亲人坟墓更狠的了。

接下来要说的这伙贼,还不是一般贼,他们不盗别人的幕,专门盗皇上家的。现在,我们先盘点一下,清皇陵中被盗过的陵墓。

这个地方都有哪些陵墓被盗过?

刚才提及到,对别人的坟墓动手脚,是封建社会的大忌,是要背上恶名遗臭后世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敢做呢?这是因为背后利益的驱使。

皇帝陵墓中有许多的珍宝在君主驾崩时陪葬,而为了这些宝贝,自然有人不顾唾弃。而这个地方是所有皇陵中被盗情况最严重的。这里安葬了五位皇帝,在经历1928年的盗墓事件之后,这里就剩了顺治帝的墓还保存良好。

在1928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殿英的军阀打开了这里的大门,并指使他手下人对这里进行抢掠,拿走了无数珍宝,他破坏的最严重主要是乾隆皇帝墓和太后墓。

这件事之后在社会各界反应很强烈,于是在外界力量下,直到1945年,这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直到1945年后,一股身份不明的流匪再次进入这个地方盗宝,康熙皇帝和咸丰帝等陵墓因此惨遭毒手。

对此有过了解的朋友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这里面提到了这么多皇帝,为什么没有提到雍正帝呢?

为什么雍正陵墓没人敢碰?

有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往悬疑上猜,是不是这位君主的墓地中有什么厉害的机关,或者有什么诅咒旁人无法接近,还是有一个清朝遗留的忠将一直在此守护?

如果是这样,哪怕他再有本领也应付不来那么些盗墓贼吧?其实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向不对。

雍正墓之所以没有被人盗,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被葬在清东陵,而是葬在了西陵。西陵也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陵墓群,而且当初还是雍正帝亲自挑选的地方。


而所谓无人敢碰其实是并不存在的,试想,清东陵事件闹出来那么大的动静,之后还又被盗了一次,可见不敢碰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盗贼都知道了东陵的价值,顾及不到西陵而已。

为什么雍正要选择西陵做自己的陵墓?

虽然说当初他在建陵墓的时候想到了防盗这个事情,但是这并不全是他选择安身西陵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东陵的环境缺陷。

因为东陵的土地是砂石土质,这种土地并不适合做墓地,原因以下几个:第一就是它没有普通土地结实,结构不稳可能会塌。

第二就是它不防水,而且极易渗水,搞不好自己百年之后哪一天葬身处就变成了水库。


第三在此建陵墓成本太高,加上维护费用太不合算。因此,最终雍正重新选择地方,在河北易县区域重新找到了一块适合建陵墓的土地。从这之后,也陆续还有其他几位皇帝葬在此陵。

其实,题目中的说法并不严谨,准确的说清朝众多皇帝墓中应该有六位没有被盗: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火葬)、雍正、嘉庆、道光。另外,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最初安葬八宝山,1995年迁到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当然也不可能被盗。


小小嬴政


说到宝藏世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埋在地底下的无数财宝,而地底下的宝藏当然是以各个朝代的帝王以及身边的人的陵墓最丰厚,帝王做为一国之君生前享受的荣华富贵无人能比,死后带走的东西也是不计其数,活着的时候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在自己死后都会带到陵墓里面,所以帝王的坟墓里面的好东西就不用多说了。


由于年代的关系对埋在地底下的东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能完整的保存其实并不容易,绝大多数都被时间给腐蚀掉,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专业盗墓者盗取带走,年代越久远保存越完整的东西越值钱,而年代近的好处在于损坏率不高,而做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的皇家陵园其实也非常受到世人的关注。

毕竟离的年代非常近,受到的破坏其实并不会太严重,民间盗墓者基本上没有机会去对清朝的皇陵进行盗挖,毕竟清朝没有灭亡的时候有重兵把守陵墓,在清朝灭亡的时候袁世凯答应了满清政府会保护好清朝陵园,而清政府的一些遗老也一直在对陵园进行看管,所以民间盗墓者就算在民国初期这样最混乱的年代也没有机会去盗挖。


直到小军阀孙殿英的出现,为了扩充军饷,孙殿英决定对满清皇陵下手,直接选择了离得比较近的清东陵下手,以军事演习为目的炸开了乾隆和慈禧的大坟,把里面的财宝洗劫一空,还炸开了康熙的帝坟,让康熙的陵墓暴露在外,后期陆陆续续的被一些进入陵园有非分之想的人顺手牵羊全部盗光。

而做为满清的另外一个有名的皇帝雍正却躲过了这一劫,满清最有名的四个人里面三个被孙殿英和一些民间盗墓者光顾了,唯独雍正的帝坟安然无恙,原因在于雍正的帝坟并没有埋在清东陵,而是埋在了距离清东陵六百多里外的清西陵,满清的清东陵的出现是从康熙的老爹顺治开始的,康熙后来也跟着埋在清东陵,而清西陵是从雍正开始的。



清东陵的地质比较特殊,属于沙烁土质,土质比较松散容易坍塌,而且还容易渗水,后来雍正就选址在距离清东陵600里的河北易县一块风水宝地建了自己的陵墓,而雍正的这个选择的确没错,不但躲过了孙殿英的盗挖,还躲过了清东陵普遍的帝陵渗水的情况,从乾隆坟墓渗水严重到康熙坟墓也渗水严重来看,清东陵的其他陵墓情况应该也还不到哪里去。


而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后受到了全国百姓和媒体的指责,使得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加大了对陵园的保护力度,这才使得清朝其他陵墓在最动乱的年代没有再受到大规模盗挖,而雍正之所以没有被盯上其实也跟他自己自身的名誉有关,毕竟雍正是出了名的生活节俭,以他的性格来说就算死后也不会同意带太多的陪葬品进行浪费的,所以孙殿英没有去动雍正的帝坟其实这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毕竟清东陵被盗引起了舆论的谴责,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人敢去犯众怒,而在建国后国家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保护,所以目前来说雍正的坟墓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的,而现在的技术条件也没有办法对帝陵进行开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