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还有可能在中国复兴么?

孙朝晨


对于汉服的复兴我本人不会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倒不如说我非常希望有一天能看见节日时汉族能穿着专属于自己这个民族的服装。但是客观的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街上那些华美的“汉服”真的是所谓的汉服吗?是哪个时期的?我们说复兴汉服究竟是要复兴汉代服饰还是唐宋的服装呢?汉族的服饰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直在变,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汉服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了吗?实际上大部分没有……我们一直在说复兴汉服,但我们看到的那些所谓的汉服大部分都只是戏服罢了。

更何况,在古代,这种华丽的服装真的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的吗?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依旧穿着劣质的粗布制成的衣服,这种是平民百姓的汉服,我们口头上说着要复兴的汉服是贵族的服饰。在现在的社会风气下,是不提倡的(你们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汉服对于我们而言依旧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我们正真把他的一切都弄清楚了,再谈复兴为时不晚。


你头上有只


首先明白原则:汉服是落后的像征!

我们都知道:古代没有现代发达,制衣技术简单,百姓们只能手工缝制些简易粗布衣衫,少数头面人士略有细布,但裁剪及缝纫技术落后,无法制作合体的花样服装,唯有直筒型衣服易做,而且遮丑全身,顿觉一举两得,又省事实惠,这就是当时的汉服。

想不到竟还会有些人类进化至今,会越来越傻,宠赏愚昧,真乃返祖昌倔,竟不知与时俱进,更不懂何为文明,岂不悲哀?

如此搞笑,不如蜕变为原始人,将裤裆处盖一把树叶。


雨155142138


众所周知,汉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民族,任何跟不上潮流的东西,都会被毫不犹豫的扔掉,连看都不会回头看他一眼,但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对汉服念念不忘?

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对那一千多年前的汉唐盛世,中华荣耀念念不忘,一提起汉唐盛世,中国人的眉毛是扬起来的,胸脯挺起来的,心中是骄傲的,一提起汉唐的英雄人物,很多人都会如数家珍。

近100年来,由于中国持续疲弱,中国人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明明有着曾经的辉煌,但是却不敢跟别人说起,怕的是看到外国人那种怀疑的目光,渐渐的我们中国人就缺乏了话语权,一切以欧美的说辞为主,很多的中国人为欧美的马首是瞻,极尽一切的继续打击中国人的精气神,妄图灭掉我们曾经的辉煌历史。

直到现在我们又一次在创造辉煌的路上,老百姓心里对汉唐遗风的渴望,也逐年在增长,甚至新的高铁列车都取名为复兴号,为什么?就是想复活汉唐遗风,再次成为伟大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极为渴望能够继承汉唐时期的辉煌成就,可是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到现在为止,能够让我们继承的只有汉服文化,它体现了汉唐时期,中国人对生活的向往,对盛世的欢愉,对国家强盛的一种根本肯定,继承汉服,实际上就是继承民族自信。

而汉唐时代创造了中华的大一统文明,又真正创造了万国来朝,汉服又是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产物,故而汉服之风吹起并不奇怪,也不只研究汉服本身,更是汉服的这种文化象征。

汉服文化代表的盛世,代表国家统一,民族昌盛,社会繁荣,所以只要国家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汉服之风会越吹越烈,所以朋友们,东风压倒西风的日已经快到了,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精气神,保持着追谁随汉唐遗风的志愿,汉文化会再一次站在这个地球的最高点。

这是我对汉服发展的一个观点,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希望朋友们拍砖,同时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愚人时代1972


中国文化的传播不在汉服,在中国文化的崛起!就是现在中国人都穿上汉服也不代表什么!让外国人笑话而已!中国不是汉族人的中国,不是汉服就能代表中国!中国强盛强大了,穿什么衣服都是合适而优秀的!强调穿汉服传承中国文化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民间可以说一说,政府是绝不允许大张旗鼓的倡导宣传,一个大国刷小国的脾气真是不像样子!就像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在地上满地打滚地撒娇一样!复兴中国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开放的中国已经不同往常,我们是中国人也是世界人!我们要有更大的胸怀和思想!大力发展中国的科技技术实力和教育实力才是真正关键所在,才会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


洪浪汤姆


我们确实需要自己的民族服装,特别是要有一种国民共同期待和认可的服装。中国人穿西装确实感觉不伦不类,极不舒服,就像猴子穿龙袍很不搭配,所以现在的国民服饰极为混乱不堪。没有一种国际国内普遍认可的服装样式,作为中国汉服标准确定下来。中国是最早釆用统一模式的国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连清朝的剃头、服装等都强制统一。但是到了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了,生活方式多元化了,服装也各式各样了,就是感觉没有了自己民族的服装特色。说统一服装就是统一西服,可是西服穿了几十年,到今天依然有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怎么穿,什么场合穿什么,连领带也不会打,甚至随意搭配,风格各异。汉服已经离开我们很远了,没有传承下来说明还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千百年来胡服骑射,我们追求服装的改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朝代更迭,观念转化的过程。到现在还没有使自己民族服装基本稳定下来,也是社会体制改革变化的结果。现在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心思安,国民就想要一种自己民族的服装形式。统一是国家力量的表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对于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极为有利,可以作为一件大事积极推进。


江上流云


汉服运动背后的汉文化复兴之路

当前的汉服复兴运动,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时髦,或作秀这么简单,其背后有着大汉民族百年以来的汉文化寻根与复兴之路;

这个,还必须从明朝的灭亡说起;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灭绝汉文化,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在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1645年7月8日)颁布“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满洲贵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北方汉族人民被迫屈从。之后清军以武力迫使南方汉人也剃发,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日(1645年8月29日),清廷又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

汉人为此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反坑,最终以失败告终,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现实,自此,代表大汉民族文化的尊严与骄傲的汉服被满族人的暴力手段埋进了历史烟尘;但这还不够,深深恐惧于汉文化的千年辉煌,自身毫无文化树建的满人贵族阶层,一方面强令废除汉人的日常礼节,另一方面对载于文字上的通过千年积累起来的汉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破坏;将具鲜活生命力的成份全部销毁,只留下了糟粕与经过阉割了的原始经典著作,使后来的整体汉人不明其中所以然;自此,缔造了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汉文化被满族人用暴力手段斩断了根,加工成了一具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僵尸文化;

不过这种过份的做法最终恰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满人自己给自己打造的迂腐与僵化反过来将自己变成了井底之蛙,被十八世纪的一场全新世界变革远远甩出了局;在西方进步物质文明的无情打击下,因乘火打劫而建立在华夏大地上的愚昧满清政权倾刻间土崩瓦解,大汉民族又从新主导了华夏故土;尽管其中饱受了因满清的腐朽而带来的众多沉重灾难;

孙中山最早提出了驱逐鞑靼,恢复中华;然驱逐外在的鞑靼容易,一次意外事件便解决了;而驱逐内在鞑靼一一满人在将近三百年间强加给汉人的僵尸文化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民国建立之初,大汉民族中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大汉民族若不被灭亡,就绝不能因为西方物质技术的先进而被其完全西化,自那时,汉人的精英就走上了一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民族文化复兴拯救之路,尽管因文化的断层导致了过程当中太多的谜茫与无奈,这一条路始终没有停止;

最初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倡导了一次新生活运动,试图在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中达成中西合璧的创新;这其中就有一波服饰革新运动;但遗憾的是这次服饰革新当中的一切男女装款式都是在满族人的民族服装基础上改良的,毫无任何汉服元素在其中,因为人们早就不知道日常的汉服及汉服元素是什么样的;直到中共领导了中国之后,通过官方的考古发堀文史研究,少部分专业人员才得知汉服的存在;

开头说到汉服复兴关联着大汉民族百年以来的复兴寻根之路;中共建国以后,以毛为代表的中共内智者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理念,一方搞现代工业建设,另一方进行系统的文化考古,籍此来探索出一条汉人的文化复兴之路;我们说,不管执政者一时信奉的是什么教条与主义,根本上是汉人从新座回了江山,自然而然的要去探寻一下自己的先祖们曾经走过的辉煌道路;

这个过程中,汉文化的寻根与复兴经过了如下两个波次的在官方推动下与民间互动的全民运动:第一次是毛时代出现的全民发场中医与气功健身,那时通过对医学的考古,官方与民间都发现了汉文化中的中医与中医相关的健身气功的重大价值,由此展开了以医疗与保健为媒介进行的第一波汉文化的寻根与复兴运动,官成立中医与气功研究机构,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医院校与气功疗养院;这次并没有受到后来的十年文革的冲击;

第二次在邓时代,通过落实宗教政策,兴起中华武术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媒介,推动了第二波次的汉文化的寻根与复兴;八十年代,一方面文艺思潮大暴炸,一方面中华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街道边经常看到民间武术表演与民间杂技;而宗教政策的开放将儒释道的众多书籍呈现到了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面前,为后来许多国学大师的诞生播下了种子;

不过这中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一部分现代文艺界的青年人,由于其思维的单纯,受到随改革开放进来的西方现代派艺术与美国为掌控全球而精心打造的现代派无脑娱乐文化的影响,在打着自由民主旗号的公知的诱惑下,对社会民众的价值观进行了不正确引导;这些人惊叹于西方物质的繁荣,而跪拜在物欲的脚下,进而对大汉民族的全部历史,先祖的智慧,及现任政府进行全面否定,认为大汉民族唯有全盘西化才有出路,由此导致了一场至今谁都不愿提及的政治风波,并且导致第二波次汉文化复兴运动暂时停下脚步,全面转向了向钱看齐的经济深化建设;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方面,在第二次汉文化复兴运动中,明悟了汉文化精魂的人学有所成,成为了国学大师;另一方面,美国无脑娱乐文化穿着种种马甲渗透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西方的有识之士发现西方引导的物质技术文明及派生出的无脑娱乐文化带领人类走向的是一条不归路,从而将目光转向华夏故土上的汉文化,经研究后,做出惊人的定论,即二十一世将会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令国人一片哗然;此时,明了汉文化之真魂的国学大师们心中最清楚,他们究竟指的什么;一时间,全国兴起国学热,将中国元素,仿古建等纷纷融入商业经济;

而此时,互联网的普及为众多的有志于复兴汉文化的民间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种关于汉文化的网站,论坛,贴吧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这些自然引起了一直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官方机构的关注,并极积参于互动;过程中揭示出了众多的文化原典精义,与多年考古发现出的大汉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就有汉服;过程中探讨今后实现汉文化复兴的众多途径,包括普及国学培训,棋、琴、书丶画的培养,仿古建筑,中国元素,汉服运动等;中央政府更是顺应时势,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民间办学,办培训班,重视传统佳节;此时中国经济科技日益强盛,条件上大汉民族的全面复兴已趋成熟;

说到汉服,得先说下在进入二千年的前五年,嗅到某种气息的游戏开发公司,先后开发出了多款带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的仙剑修真之类的游戏,代表作如:仙辕剑,仙剑奇侠传,大唐豪侠等;这些游戏曾在80至90后的年轻人中风行一时,而一大部分年轻人不经意发现到其中蕴藏着的汉文化之美;从而对网络上诸多的汉文化信息产生浓厚兴趣;大概是这类游戏中的霓幻服装的深刻影响,他们对汉服最感兴趣,成为在实践中推广汉服运动的积先锋;更惊奇的是他们中一部分有天赋者,在原典汉服基础上,得之于游戏中的灵感,大刀阔斧的创新出了众多款式的现代汉服;

这便是在中国经济与科技飞速崛起的关键时代,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波汉文化复兴;以国学人文教育,中国元素,汉服运动为媒介的这一波民族文化复兴,必将是一次全面的,彻底的复兴;


天高地阔195952104



满满Eric


穿汉服已成千百年的过去,这老古董只应该在影视剧或是特殊场合穿出来,或为展示,表演,或为满足一下自己的爱美之心,也许会让人觉得好看,但实在不适宜现代生活的需要和节奏。如果有那么几个人穿出来在公共场合逛一逛,人们会觉得新鲜;如果有很多人穿着它招摇过市,人们会感觉不适;假如全社会都换上汉服,来个全民穿越,是不是很怪异呢?所以我认为:汉服虽然不必抵制,也不一定要禁止,但绝不应当提倡甚至“复兴”,我们民族复兴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上,至于穿戴方面还是跟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前吧,千万不要走回头路!


老石雨


首先要搞清楚汉服是个什么概念。

汉代太久远了,那时的服装有很多讲究,颜色样式都不一样。而且汉以前还有夏商周,对服装都很有要求,汉之后的魏晋隋唐都是华夏正统,明以后汉族文化确实很受打压。直到民国汉族才重新执掌天下。

想复兴汉服,还是想复兴汉族的文化传承。想复兴汉文化,首先要广开言路,要有百家争鸣的气度,皇皇五千年传承要恢复,还要批判的继承,要成为复兴的动力,不能成为发展的枷锁。要允许说,允许辩论,让时间去检验对错。但是一些空谈和迷信的糟粕必须抛弃,可以作为谈资,不能作为学术。

泱泱华夏五千年,穿什么衣服不重要,发明什么知识重要。来自西洋东洋的不重要,吸收归纳成我们自己的才重要。

希望我们通过继承和完善,借鉴和吸收,进一步丰富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的光辉照耀世界,让苦难的民族享有长治久安,让我们的人民能够生活在富足和安宁中,世界其他满足充满对中华大国的向往。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穿什么衣服都是汉服。


用户57634579881


看了大家的讨论,我有一些忧虑,为什么要纠结“汉服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复兴”?为什么不扪心自问:别说汉服了,中式服装还有可能在中国复兴吗?“中国汉服文化”丢失算什么?!我们不是连“中国服装文化”都整个丢在一边吗?

我为什么这样说?中华几千年文化,不同朝代各有其风格特色,但总体上都还属于中华衣冠(别误会我狭隘民族主义啊,往下看,我没那个意思),唯独现在,我们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样的服装文化算中式服装文化。汉服文化的失落,我们可以理解为历史变迁,可以把责任推到前人身上去,但此时此刻搞不清楚中式服装是什么,这就纯粹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这不是比汉服文化丢失更应该让我们羞愧的事情吗?

再缩小一点范围吧,我们不说“服装文化”,说“正装”。

在需要穿着正装的时候,中国人会怎样选择?放眼望去,正式场合里不都是西式服装的天下吗(我们甚至发明了西装革履这个词),其他着装风格都被视为非主流。很明显,西式服装文化正在统治中国人对正装的认知习惯。

一、我们其实不清楚什么是“中式正装”

说我们没有“中式正装”并不准确,现在主流意识形态里非但没有“中式正装”,连“中式服装”也缺少共识,更进一步,我们对“中式”二字也是模糊不清的。

西服虽然多样但总体上有个基本形态(特别在正装领域),但“中式”却是个很难定义的问题。什么样的服装算“中式正装”,中山装?唐装?汉服?好像都有些道理,又好像都不具有真正的代表意义;什么样的服装算“中式服装”?搞不清楚。添加了中国古代元素就算“中式”?恐怕也有些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背景里,西式服装占据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统治了中国人对现代社会着装文化的理解,无论是在正装领域、时尚领域还是日常领域。

二、这就是西方文化观念的延伸

我们需要知道,服装文化不仅仅是审美兴趣,它是大文化观念的延伸。健康正常的文明体,必有深受推崇的大文化观念,在无形中统率社会审美和行为习惯的走向,这个大文化观念源于精神思想推动的意识形态,会凝练表现成正装形态又会发散成多样化的个性审美(多种外观形态)。

今天社会上的服装风格看上去多种多样,实际上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改编于西式服装的基本范式。换句话说,当西装主宰了中国人对正装的理解,那么社会上最主流的服装风格一定源自西式服装的基本范式,中国人也因此有趋向西方意识形态的潜在动力——在精神思想上变成无意识的弱势受众。

三、形式上衣冠复古可能难以成功

站在古代看当代,中华衣冠无疑是失落的,孔子曾有一句话表明其态度:“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在孔子的眼里,服装几乎和文明是划等号的,衣冠没了,就意味着文明被野蛮征服了。

衣冠沦落也正在刺痛一些中国人的心。媒体上偶尔会出现一些仿古复古的新闻(如汉服运动等)。但是大众仅仅把中山装、唐装、汉服等带有传统特征的服装看作“文化人的衣服”,或某种个性风格而不是中国人的主流风格;有人穿着自制的汉服上街号召复古,大众也没有响应他们的号召(大概会视为“怪人”)。古装既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流行也不能占据节日盛典,反而越来越向“戏服”靠拢——在古装剧里是戏服,仿古复古活动中的大袖飘飘又何尝不是被大众当戏看?

在西式文化统治的大环境里,中国社会不但对复古表现出实际上的冷淡态度,现实里对传统也没有表面上那么热爱。以五千年文明自居的中国人,对某些场合是否需要穿着正装非常在意,但对于“披发左衽”之类的说教已经不在乎了。

那么,一件衣服是否能说明中华文明已经失落?当然不能,但也不能用一句“时代变了”敷衍过去。

五、中华文明尚未走出衰弱期是本质

文明体与服装文化之间是创作与被创作的关系,文明体创作出服装文化,服装文化反过来彰显文明体,服装文化的失落虽然不是文明体根源性的失落,却意味着精神思想的混乱和创造力的萎缩。

当一个文明体强大发达起来,自然会表达对文明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对文明的理解和态度会凝练在精神思想层面,然后会通过文化作品表现出来,服装就是一种最直观常见的文化作品——正装尤能代表文明体正向的精神思想。相反,外在迫害和内在不自信,会让文明体的创造力急剧萎缩。同时,衰弱文明体会表现出退守的状态,被迫做出某些历史抉择。

西式服装在今天成为主流,不是因为中国服装代表丑、西方服装代表美,而是最初就有意把它作为西方文明的象征物去替换腐朽老帝国的象征物。

看中国近四五百年,三百年日渐僵化、百年耻辱、七十年破而未立(文化上),从自救图强的过程来看,中国人的优先奋斗目标是围绕生存权和自主权展开的,一切其他选择都为了这个优先选项服务。为了换取中华文明的涅槃重生,中国人表现出的开放态度简直是大胆至极,称为自残也不为过。向内甚至想要废除汉字全盘西化,向外几乎完全放弃了文明体的“外包装”(包括服装文化)。几代改革家号召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以求自救,西装、礼帽、文明棍这些西方文明体的外包装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非要学习这些“外包装”吗?正面看有助于快速实现自救图强,副作用是中国文化必须经历打碎重建——包括很多好东西也被迫丢在一旁。在那段历史里,中国人付出的代价太大,千百万华夏子孙人头翻滚血流成河,衣服实在是件小事。所以这件小事就不在文化退守的范围之内,它是一个真正完全打碎了需要重建的文化领域,这不是一件衣服的问题,而是中华文明在特殊阶段里的历史抉择(前人的使命),也是中华文明仍然虚弱的象征(今人的责任)。

简而言之,没有“中式正装”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厘清“中式”二字背后的中华文明,没能在精神思想层面进行承上启下的凝练,也就无法表现出蓬勃的文化创造力。国人应在本源上努力,不要充当无意识的弱势受众,也不要舍本逐末。

中华当有必伸之理,“中华正装”理应是中华文明自然而然的彰显。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的创作,相互交流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