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苏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铁托率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鉴于南国的红色属性,它顺理成章的被归入苏东阵营。
但这种阵营划分仅仅维持了三年。从1948年开始,苏联与蓝斯拉夫便闹掰,甚至反目成仇。南斯拉夫从此开始自己的自力更生之路。
虽然跟苏联闹掰的国家有好几个——后来的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也都这么做过,但在1948年,南斯拉夫此举还是颇需一些勇气的。
毕竟当时的苏联如日中天,在红色意识形态体系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南斯拉夫跟苏东集团大面积接壤,本身又只是一个中小国家体量,这种情况下,南共居然与苏联决裂,这图的是什么?勇气又从何而来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南共在实力方面的底气。与东欧其他国家不同,南共主要是靠自己力量发展起来的。二次大战中,南共以游戏战形式反抗德国,获得民众高度支持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支规模达数十万人,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强大武装,并用自己的力量,把德国人赶出国门、苏联在此过程中只起到配合作用——这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是绝无仅有的——而后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在其全盛期甚至被称作世界第四大作战部队。南共的强大军事力量与组织方面的高度独立性,为其后来跟苏联分道扬镳提供了底气。
可话又说回来,南共再怎么强大独立,跟苏共也是没法比的。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跟苏联比更是小弟弟。所以,如果单凭如此,尚不足以确保南斯拉夫的自主性——而后来苏联武装干涉对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来看,对于胆敢挑战自己权威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来都是绝不手软的。
不过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却让苏联投鼠忌器,不敢对南斯拉夫的“背弃”施以重手。
在《地缘政治:巴尔干之虎》系列文章中,云石君曾分析过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地缘结构。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半岛,此版块山脉纵横交错,全境以上都是山地,地貌的复杂崎岖,严重限制了现代化机械部队的作用,本土势力可以通过游击战的方式,让入侵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当年南共就是凭着这一手坑惨了强大的纳粹德国入侵者。
这就让苏联投鼠忌器——南共当年可以凭山地游击战坑惨德军,那也同样可以耗死苏军。
而且,就地缘格局而言,尽管南斯拉夫广义上算是东欧国家,但它所处的巴尔干半岛西南,是整个东欧板块中,与苏联地缘关系最为疏离的一个。这多少还是限制了苏联对当地的地缘辐射——不仅武装干涉南斯拉夫难度较大,在后期的笑话吸收方面,也天然不像对东欧平原上的其他卫星国那样方便顺手。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南斯拉夫还位于东西方阵营物理前沿。往西,南斯拉夫与意大利仅隔着一条狭长的亚德里亚海,西北则跟奥地利、意大利陆上接壤;南面,则是希腊——此三者皆为西方国家。由于西方拥有全球制海权;在地中海方向更是将苏联海军死死锁在黑海内,更是遍布基地,而当时的南斯拉夫有着漫长的地中海海岸线,这种格局,意味着西方能够通过海上与南斯拉夫深度接触和渗透。
这就让苏联有些难做了:
要是苏联将南斯拉夫逼得太狠,保不准它不会向西方求援——虽说南斯拉夫是红色国家,但意识形态并不代表着这个国家就不能在抗衡苏联方面与西方——比如中国,在后来的80年代,就成跟美国合作抗苏。而就地缘区位来说,南斯拉夫向西方求援也非常的方便。
当然,按照苏联的强硬作风,也可以来一场武装入侵——后来它在捷克斯洛伐克就这么干过。可这样一来,苏联势必陷入山地游击战的汪洋大海。而地缘格局决定了,当地反苏势力从西方获得支援十分容易。这就意味着,苏联将不得不陷入持久战,南斯拉夫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吞噬苏联国力的沼泽——80年代苏版阿富汗战争的悲剧,就会提前在南斯拉夫上演。
苏南地缘距离的相对遥远,南斯拉夫国内外地缘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苏联本就在冷战中处于相对弱势一方,这诸多顾忌,使得苏联面对南斯拉夫时,缺乏像对其他东欧卫星国那样生杀予夺的能力。基于这种考虑,与其霸王硬上弓,消耗自己的同时还将南斯拉夫逼向西方,还不如索性让其自生自灭得了——这样大家至少还能维持个塑料兄弟情。
只不过,尽管出于投鼠忌器的考虑,苏联不便清除南斯拉夫这个“反骨仔”,但惩罚肯定还是要的(毕竟南斯拉夫这可是开创了红色国家反抗苏联强权的恶劣先例)。在苏联的操纵下,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阵营被严重孤立!
要说的话,这个时候南斯拉夫大可以倒向西方——毕竟面对苏联的孤立,南斯拉夫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发展,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威胁。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大可以示好西方,以换取经济援助和国家安全保障,以对冲掉来自苏联的压力。
但南斯拉夫却并未如此,它的做法是: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而是坚持独立自主!
这又是为何,首先自然是南共的红色政权性质。毕竟20世纪4、50年代正值东西方意识形态冲突的巅峰。南共毕竟是红色政权,转向西方,会动摇自身权力根基。
而除了江山变色的顾忌外,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南斯拉夫维持独立自主,其实更符合其国家利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南斯拉夫主动与苏联闹掰的根源所在!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就又回到了地缘格局层面。南斯拉夫地处东西方对抗物理前沿,这种地缘区位,意味着无论南斯拉夫倒向哪一方,都免不了沦为炮灰,必须承受巨大的战略压力,为这种对抗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最关键的是,这种投入和消耗,最主要的获利者并非自己,而是美苏这些大佬。
这样南斯拉夫当然不愿意了。但地缘区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只要南斯拉夫选择站队,都免不了成为先锋炮灰的命。既然这样,还还不如索性两边不靠,利用东西方的均势制衡和彼此忌惮,将自己从冷战的魔窟中摘出来。如此,不仅可以更好的维护国家安全,避免资源消耗,甚至还能靠这种骑墙两头讨好,从中渔利。
这其实是所有夹缝中求存的小国——尤其是苏联东欧卫星国都孜孜以求的。只不过,那些东欧卫星国不仅国家小军力弱,而且跟苏联地缘关系太紧密,最关键的是,它们的政权,一开始就是苏联在反击德国过程中一手拉扯起来的,从出生起就没有自主性,所以这种事也就只能想想。
但南斯拉夫就不一样了。它不仅能想,还有资本将其付诸实践,南斯拉夫也算是区域大国,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南共是靠自己的力量建立政权,一开始就不受苏联控制,再加上其地处巴尔干这个著名的欧洲火药桶,它的政治倾向,足以对近东地缘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牵动冷战整体格局。
凭着这些优势,南斯拉夫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资本。尽管东西方都试图将南斯拉夫拉入自家麾下,但鉴于收服的难度太大,失败的后果更是难以承受,所以只能对它的“中立”予以接受。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南斯拉夫就从苏东阵营的先锋大将,转而变为独立民族国家的代表。甚至到后来,南斯拉夫拉着埃及、印度等一伙第三世界兄弟,创建著名的“不结盟运动”,将这份独立自主的理念传遍亚非拉。
但是,虽然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南斯拉夫却依然坚持苏东阵营保持了一致。并且国家的政治体制甚至于一系列政策理念方面,南斯拉夫也跟苏联有极大相似性(比如权力架构,民族自治政策等)。这样看来,南斯拉夫的这一套独立自主,仅限于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控方面,在国家架构乃至意识形态设计上,南斯拉夫依然较为完整了承袭了苏联模式与架构的承袭。
那么,为什么南斯拉夫的所谓独立自主,却搞成一个半截子工程呢?在政治层面独树一帜的南斯拉夫,何以在国家和社会架构设计层面,依然紧随苏联的步伐?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中继续解读(如果您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感兴趣,下一节中对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相关分析,想来会让你有所领悟)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01章——南斯拉夫之第3节,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存在了88年的巴尔干国家,也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历史篇章。作为巴尔干半岛的社会主义大国,其与苏联的关系曾一度很密切,可是两者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从1948年开始南斯拉夫就开始与苏联分道扬镳。南斯拉夫为何不把苏联以及之后成立的华约作为自己强大的靠山,而是独自在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夹缝中生存呢?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没有依靠苏联力量建立起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时南共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依靠有利地形反击德国纳粹的入侵,南共军队不断壮大,达到数十万人。在南共游击战争的打击下,德国被南斯拉夫赶出了巴尔干半岛,之后南斯拉夫在铁托总统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而像东欧很多国家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国家,南斯拉夫却是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的,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南斯拉夫自然有同苏联分道扬镳的底气。但是南斯拉夫同苏联比起来,不管是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都要弱的多,难道南斯拉夫就不怕苏联对其进行打击报复吗?当然,南斯拉夫敢于同苏联决裂,还是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缘环境。
第二、南斯拉夫复杂的地缘环境。
从地缘环境来看,南斯拉夫境内十分之七的国土是山地,并且纵横交错的山脉将南斯拉夫分割成许多板块,这种地形大规模的机械化武器却难以施展,而特别适合打游击战,这也正是当时南斯拉夫人对付德国的方式。因此,苏联虽有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但是对于地形复杂的南斯拉夫未必就能发挥作用,而且极有可能陷入南斯拉夫人长期的战争泥潭,所以苏联也不敢轻易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打击。
第三、南斯拉夫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
战后,南斯拉夫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有意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而苏联仗着自己对东欧国家解放做出的贡献,开始对东欧各国指手画脚。
南斯拉夫为了增强在巴尔干半岛的实力,同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协商准备成立一个大巴尔干联邦。而南斯拉夫的这一举动遭到苏联的强烈反对,一旦大巴尔干联邦建立起来,那么苏联对这一地区将难以控制,何况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并不符合苏联的利益。由于双方存在发展道路的分歧,苏南虽经过几轮谈判却没有任何结果。南斯拉夫不受苏联节制的做法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苏联必然会对南斯拉夫采取反制措施。
面对南斯拉夫的背叛,苏联作为华约的带头大哥面子实在挂不住,于是联合华约成员国对南斯拉夫进行打压。一方面在华约内部对南斯拉夫进行批判,对南斯拉夫采取孤立政策,然后将其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另一方面通过苏联控制的东欧卫星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包围。
当然,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打压,并没有向苏联低头,依然保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这也使南斯拉夫成为东欧国家中比较富裕的国家。由于以上原因,南斯拉夫没有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第四、南斯拉夫处于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前线。
南斯拉夫地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的前线,北部与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东部与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接壤,南部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接壤,西部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
南斯拉夫地处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缘地带,离苏联的核心控制区较疏远,因此苏联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较弱。但是南斯拉夫面对东西两方阵营的包围和封锁,倒向苏联已经不可能,那么是否有可能倒向西方阵营呢?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倒向资本主义的西方阵营,那么势必会危及自身的执政根基,最终还有可能被西方分化瓦解,那么这条路也行不通。
最终,南斯拉夫选择了既不倒向东方,也不倒向西方的独立发展道路。
铭苏先生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在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为核心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下击败纳粹德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尽管南斯拉夫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外交政策上却坚定不移地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因此成为东欧唯一没加入华约组织的国家。那么南斯拉夫究竟有什么底气,又是基于什么原因与苏联分道扬镳呢?
这首先是源于南斯拉夫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在追击纳粹德军的过程中解放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而南斯拉夫则成为东欧国家中的例外:二战时以铁托为核心的南共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依靠有利地形反击纳粹德国的入侵,南共军队逐渐壮大到数十万人,最终南斯拉夫基本依靠自身力量成功驱逐了纳粹德军——这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是独一份。后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甚至号称全球第四大作战部队。由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获得解放,这就使南共相对于东欧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而言:在组织上不必过多依赖苏联。而相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为南斯拉夫与苏联分道扬镳提供了底气。
战后的南斯拉夫凭借自己在东欧国家中相对强大的实力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并试图同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协商成立一个大巴尔干联邦。而这就对苏联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构成一定冲击,苏联坚决反对南斯拉夫这一计划并极力想将南斯拉夫拉入自己的阵营。南斯拉夫的地缘区位正好处于东西方阵营冷战的前沿地带:东、北两个方向同苏联阵营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接壤,西部同西方阵营的意大利、奥地利毗邻,南方的希腊也是北约成员之一,南斯拉夫还可以通过地中海和西方阵营的国家保持交往。这样的地缘区位意味着:无论南斯拉夫倒向哪一方都必将沦为两大阵营的先锋棋子,要承受巨大的战略压力,并投入巨大的国家资源——最要命的是这种投入和风险承担,得利的主要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而一旦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变成热战,南斯拉夫首当其冲就会变成主战场,必将遭受巨大的破坏。既然如此索性两不相帮,维持自身的独立自主地位对南斯拉夫而言最为有利。
问题在于:尽管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中具备相对强大的实力,但南斯拉夫再强也强不过苏联,难道南斯拉夫就不担心苏联会对自己进行报复?这其实和南斯拉夫复杂的地缘环境密不可分:南斯拉夫境内十分之七的国土是山地,二战时期南斯拉夫游击队正是依托这种天然的地缘屏障同德军周旋。同样苏联的机械化部队也难以在南斯拉夫这种多山地形下发挥功效。尽管南斯拉夫东、北两个方向同苏联阵营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接壤,但毕竟同苏联本土的地缘距离相对遥远,因此苏联要对南斯拉夫实施干预自然也难以像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那样得心应手;反之南斯拉夫则能从西部获得西方阵营国家的支持,鉴于当时东西方冷战对立的格局如果苏联真对南斯拉夫下手的话,西方国家基本可以肯定会对南斯拉夫提供支援。既然对苏联而言干预南斯拉夫存在如此之多的困难,而南斯拉夫又仅仅只是拒绝加入苏联阵营,还并没完全倒向西方站到苏联的对立面,因此苏联方面只好对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予以默认。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二战后期出现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苏军进入国土之后搭建起来的,这一种国家多数成为后来的华约成员,最终随着华约的解体,系数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譬如波兰捷克等等,另一种是自主建立,譬如中国、南斯拉夫、古巴这种。在上个世纪,自主型的国家与苏联的分道扬镳,是多数现象。
(左边铁托右边斯大林)
南斯拉夫为什么会与苏联分道扬镳?主要原因是他拒绝对苏联唯命是从(这个不是孤立现象,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南斯拉夫为什么能拒绝呢?因为他有实力,早在苏军进入南斯拉夫之前,铁托的军队便已经解放了大部分国土,所以他有硬得起来的本钱。
而苏军进入南斯拉夫之后呢,军纪和在中国东北、在德国东部一样的败坏,甚至南斯拉夫军队的女通讯员也被苏军某上尉砍伤后墙坚,某南斯拉夫人邀请一批苏军军官到家做客,结果这些军官酒后发飙,把男人赶出去,墙坚了家里的女人——如果你认为这是南斯拉夫一面之词,那么请对照中国东北、德国东部的相关记载,情节是极其类似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斯大林要铁托乖乖听话,做自己的小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指令。而铁托,偏偏是个极有个性的人。
随后,苏联便在南斯拉夫发展了一个人数为五百人左右的情报网,结果被铁托的人给一举查获了。
而苏联原答应给南斯拉夫1.3亿美金的贷款,实际上只给了80万。
于是,南斯拉夫就打算单干,先是拉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打算组建一个小圈子,结果苏联暴怒,一声怒吼,南斯拉夫便被赶出了苏联做老大的集团。
被逐出门户的南斯拉夫并没有屈服,很快就发动了不结盟运动,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组织的共产国家。通过发展经济,反而成为东欧国家里比较富有的一员。1976年,南斯拉夫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不如西方国家,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一度活得很滋润。
当然,最终南斯拉夫还是散了,和苏联一样。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二战后的苏联,在斯大林统治下,唯我独尊,凌驾于各国之上,当各国共产党的太上皇。
铁托不愿意被控制当傀儡,退出了苏联的军机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和东欧国家断绝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