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您知道“考試焦慮”最青睞哪幾類學生嗎?

高三時期,是整個中學階段最艱難、最辛苦的時期,也是學生們心理壓力最大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考生們最後拼的不是知識水平的高低,拼的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所以,高三時期,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高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中,心理焦慮、緊張都是常見的。其中,“考試焦慮”對高三學生考試成績的殺傷力是極大的。其實,考試焦慮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緒表現,一般而言,面對考試,適度焦慮也並不是一件壞事,比如,緊張、重視、全神貫注,這些是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的。但如果過度焦慮,則會給考生的學習帶來諸多的困擾:心慌、煩躁、緊張、腹痛、頭暈、失眠、哭鬧不止、緊張得一進考場,頭腦空空如也,根本就不會考試……這些都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生活和學習。

高三家長:您知道“考試焦慮”最青睞哪幾類學生嗎?

那麼,現實生活中,究竟有哪幾類學生容易出現“考試焦慮”症狀?

第一類,平時學習成績優異,考試從未有過大失誤的學生。這一類學生一般在學習上對自己要求高,理想遠大,追求完美,學習成績好,考試從未失手過。但也正因為學習上一直順風順水,他們往往抗挫能力差,高三學習強度大於往日,考試出現失誤本來是在所難免的,但這類學生在高三如果偶爾失誤,就會放大負面情緒,他們就會出現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懷疑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從而導致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徹底顛覆,進而對學習和考試都做出過激的心理反應,呈現出或輕或重的“考試焦慮”。這類考生特別容易在重大考試中出現“考試焦慮”,比如,高考考場上,一道題,或一門課,難度大,導致沒有完美答題,有的考生甚至在考場上就出現精神崩潰,無法繼續答題或無法參加下一門課程考試的情況。所以,對於這種從未有過挫折經歷的孩子,家長越是要關注和提醒,防止孩子出現應激性的焦慮緊張和情緒失控;

高三家長:您知道“考試焦慮”最青睞哪幾類學生嗎?

第二類,平時成績不佳,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這類學生由於家庭和個性的原因,導致自卑有餘,自信不足,總是在心理上呈現出貶低自我,低估自我的心理態勢。這類看起來表現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根子在家長身上。這類學生的家庭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家教極嚴。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管得太多,並且總是求全責備,孩子似乎永遠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因而就產生了總是低估自我的心理反應。高三綜合複習階段,學習難度加大,這些孩子原本成績就不太理想,就更會加重心理上負面的情緒,出現持續的悲觀、低落等心理焦慮,產生害怕考試、厭惡考試的心理傾向;另一種是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父母感情不好,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直由隔代的長輩照顧,這類孩子從小缺乏父愛、母愛的情感慰藉,缺少安全感,也容易導致心理上的持續焦慮;

第三類,肩負了太多家庭重任的學生。有的家庭,由於歷史的原因,從小給了孩子太多的擔子,比如,擔負著光宗耀祖、振興家族使命的孩子,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擔子過重,讓孩子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擔心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優秀,無法完成家族賦予自己的使命;還有的考生,比如,復讀生,再次參加高考,如果負擔太重,心理壓力大,也會在考前或者高考考場上出現種種不良心理反應,影響高考的正常發揮。

高三家長:您知道“考試焦慮”最青睞哪幾類學生嗎?

以上只是小編根據自己身邊考生的一些經歷,簡單歸納的,希望能引起您的高度關注,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