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養牛需要注意什麼?自動飼餵系統——犢牛健康的保證

技術旨在幫助奶農提高牧場工作效率、更好地監測動物健康情況、幫助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改善工作條件。在採用任何新技術時,奶農應為此做好準備,並瞭解可能影響成功應用或失敗的因素,這很重要。

飼養犢牛也不例外。自動飼餵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系統)的研發及應用就是讓牧場更方便地將更多的牛奶或代乳粉餵給群飼犢牛。

智能養牛需要注意什麼?自動飼餵系統——犢牛健康的保證

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應用犢牛自動飼餵系統的牧場研究了與犢牛腹瀉和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試驗。研究發現,可以控制多個因素,以便成功地使用群飼模式和自動飼餵系統。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該試驗在安大略省的17個擁有自動飼餵系統的牧場進行,總計評估了1488頭犢牛的健康狀況。其中,有22%的犢牛被檢測患有腹瀉,17%的犢牛至少患有過一次呼吸系統疾病。每個牧場腹瀉的患病率為8%到46%不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率為3%至31%不等,這表明牧場之間的差異很大。同樣,犢牛的死亡率從0%到18%不等(不包括死胎)。這些數據表明,良好的健康狀況是可以達到的,但僅通過提高飼餵量並不能保證。

良好的開端很重要

犢牛疾病的預防實則從母牛妊娠期間就開始了,但產犢和新生犢牛的管理對健康犢牛至關重要。在這項研究中,學者發現有產房(不是病牛圈)的牧場的犢牛腹瀉率(18% vs 29%)和呼吸道疾病(11% vs 25%)均較低。

產房是犢牛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第一個地方,因此牧場主要將產犢和病牛圈分開,這很重要。另外還發現,犢牛出生時同時補充維生素E和硒有助於降低9%的腹瀉發病率。維生素E和硒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促進抗體的產生,有助於增強犢牛的免疫系統。

飼養環境的一致性很關鍵

一旦犢牛進入犢牛圈,她們將遇到更多問題。重要的是提供優質的飼養條件,例如不含病菌的牛奶和乾淨的臥床,以確保整個哺乳期間犢牛的健康。

清潔自動飼餵系統與清潔圈舍同樣重要,兩者都應成為犢牛飼養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這項研究中,學者發現,將飼餵器設置為每天自動清洗三次與每天清洗兩次(12% vs 26%)和每天只清洗一次(12% vs 33%)相比,犢牛腹瀉率明顯低於後兩者

研究還發現,在夏季牛奶中較高的細菌數

(從混合罐中取樣)與較高的腹瀉率有關。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清潔,飼餵系統可能成為病菌的來源,這會汙染牛奶並增加疾病風險。

每隔兩到三天添加新的臥床墊料,與每7天或更多天添加臥床墊料相比,腹瀉率更低(17% vs 32%)。通過更頻繁地添加新的臥床墊料,牧場主可以有效減少犢牛與積累的糞便接觸,從而降低腸道病菌感染的風險。

然而,如果不將糞汙清理乾淨,僅提供新的臥床墊料是不夠的。我們發現累積的糞便越深(溼的墊料塊),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就越高。因此,經常清理骯髒的臥床墊料對降低溼度、氨氣和肺炎病原菌的積累至關重要。

對於使用自動飼餵系統的牧場來說,這些步驟非常重要。因為與傳統牧場相比,犢牛將更早進入群飼(該群體的平均日齡為5天),而傳統牧場則在犢牛島中飼養犢牛直至斷奶後進入群飼。

小改變大不同

在過去,一些牧場將預防性抗生素添加到牛奶中飼餵犢牛,其做法是減少腸道中的病原菌數量。然而,很多研究表明益生菌的效果更好。在該項研究中,學者也發現在代乳粉中添加益生菌有助於降低犢牛的腹瀉率(相比添加抗生素或不添加任何物質,腹瀉率降低7%至13%)。

學者還發現,當給犢牛飼餵的牛奶或代乳粉中的總固形物含量超過13%時,與總固形物含量低於10%的相比,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率降低了6%。這強調了評估飼餵給犢牛的牛奶品質的重要性(無論是全奶還是代乳粉)。

在飼餵全奶的情況下,牧場主應評估總固形物(全奶中的平均總固形物含量為12.5%至13%[3.9%的乳脂,3.3%的乳蛋白和5.7%的其他固形物])。在飼餵代乳粉的情況下,低總固形物含量可能與飼餵系統中的校準問題有關。牧場主應經常校準飼餵系統,以確保飼餵時,飼餵系統配比的代乳粉和水是已設定的正確的量。

與後備牛和成母牛分圈飼養

在考慮安裝自動飼餵系統時,請確保犢牛圈能夠與系統配合使用,並確保足夠的通風和與後備牛和成母牛舍分離,有獨立的犢牛舍。犢牛喝大量的牛奶會產生更多的糞便和尿液,足夠的通風可以降低舍內汙濁氣體(如氨氣)的含量。

在這項研究中,學者發現與有單獨的犢牛舍相比,將犢牛飼養在後備牛或成母牛舍,犢牛腹瀉和呼吸系統疾病更高。具體而言,與獨立的犢牛舍對比,腹瀉的患病率為40% vs 13%,而肺炎的患病率為22% vs 9%。

後備牛和成母牛可能是影響犢牛健康的病原體來源。設立單獨的犢牛舍,以減少從年長動物到幼犢的疾病傳播。

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幫助牧場主改進他們目前的做法,也可以指導未來採用犢牛自動飼餵系統的牧場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