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使用中藥?

雷l車


1、按需行補,不需不補。舉個例子,體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和不同臟器的虛衰之分,陰虛患者需要選用清補型滋補劑,陽虛的則需要溫補型滋補劑,兩者差別巨大。老年人要做到辯證應用不要,才能藥到病除,補到虛消。

2、秋冬進補為佳。一年四季,秋冬的時候人體的陰精陽氣也在潛藏,此時進行補充的話易於吸收,進而潛藏在體內,達到增強體質,扶正固本的作用。反之,如果在春夏大補,則容易上火,出現口乾咽燥症狀,甚至誘發新的病證。

3、由於滋補藥物的種類有很多,不能一一贅述,在服用的時候,應該根據自身的病情酌情服用,可參照說明書的服用方法、劑量,切勿操之過急。


奇妙的本草


如何科學地使用中藥呢?

答:

首先要準確地瞭解每一味中藥的“炁性,性味”,它用在體內後是起到什麼樣的“炁機”?比如:升,降,沉,浮。它入體後歸入那條經絡?在藥物的分類中屬於那類?比如:上品,中品,下品。有毒,有小毒或者無毒等等。

另外還要了解其與其它的中藥相配的伍應用後的相互作用是相需,相反,相殺,相畏等等因素。

比如中藥的黃芪,它的炁性是溫熱之氣,入體具有扶助一身之陽氣,味甘入脾肺經,氣機屬陽,所以在體內是主升浮之力起到扶陽氣的作用,陽氣上升,陰氣自降。生黃芪還有利水通陽的作用,炙黃芪則有溫中健脾之功!此藥在分類中屬上品藥,久服輕身,益智,延年,但是要與其它的中藥配伍使用,過量都有不良的作用,臨床中醫自會掌握。

中藥藥性歌訣中有: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託瘡生肌,炁虛莫少。

從這裡可以看出,中醫用藥不能夠離開“炁”的層次,在炁的層次上思考問題,以平為期。

這是很科學的。


張建平149284331


合理的使用中藥,才能夠真正的發揮藥物成分的有效作用。

就中藥而言,是中醫的組成部分。如何能利用好它的價值,就必須要了解一味中藥在入藥的過程中,是如何炮製,如何分類,怎樣進入方劑的。

在前人的基礎上,如,等等的著作中,杳找某味藥物,依照季節採收,再按用途如法炮製,才能進入藥學之內。在藥物學裡,一味藥必須要有詳細的介紹了,特別是性質,味道,歸經,主治,用量,用法,配伍禁忌等等,醫者,必須要掌握好。

用藥的前提為診斷的結果,為何種症或者說病,然後,依據病症而立法,以法處方,以方擇藥。也就是說,選擇性用藥,必須要經過理,法,方,藥的規定,不是隨意的。因為,用藥的終極目標,就是救死扶傷,達不到這個目的,治療方法就是失敗的。

是藥三分毒,因此,任何的藥物,在臨床應用中,都有嚴格的要求,如何配伍?選用的量都有要求的,而這一點,只有醫生清楚了,所以,合理的使用,才有可能。





幕後老牛


中藥的使用,要按照君,臣,佐,使,的中醫組方原則。對症用藥,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症狀,加減方劑,在中醫裡沒有完全一樣的方劑,所有中成藥都有嚴格的適應患者,所以買中成藥吃的病人,應有中醫知識或遵醫囑服用,不然就沒有效果,反之產生不良的結果。


草藥黃曉敏


有人說如何科學的使用中藥?首先提出問題的人就沒有理解、沒有掌握、甚至是不知曉及精通中醫中藥的理論和具有幾千年文化及精髓!所以他提出這麼一個說法!對於這個說法甚至是都談不上是問題、而用膚淺字樣談科學二字、你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是單存的物質存在嗎?單一存在的物質就科學嗎?你真是己其昏昏、尚使人昭昭!一句話:中藥可不象西醫西藥一樣藥治百病、


醫癲


現在自認為有知識的人對藥方中每味中藥進行百度,有小毒,有毒,有劇毒,就不敢吃中藥,還振振有詞,我查了百度。真是沒辦法。藥有三品,上品只要不當飯吃,無礙。中品病好則不宜繼續服,下品藥,病勢去七成則止。是否科學?


厚德載物12261


中醫,中藥不存在科學使用二字,只有按傳統使用的原則,才能達到有效的目的,處方原則,劑量達配,相反相畏,加工泡製,倉儲保管,臨床運用等等。而且,現代中醫,中藥。在六o年後才有系統的文字理論。以前,都是靠祖傳!


學生271902581


一說科學,有些中醫愛好者就發火,其實科學不是西醫的專用名詞。中藥的應用更多的是經驗,而經驗是經過幾千年反覆實踐得出的結果,是符合科學的要求的。所以,從另一個方面看,中藥的應用實際上是科學的。


天居然如此藍


不用就是最科學的


江滔7


中醫藥本來就不是科學,談不上科學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