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懷念北京知青,清華大學的紅飛老師)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1969年元月份的一天,公社通知我們村去接北京來的知識青年,我也被派去接他們。

公社院子裡人山人海,每個村都來了不少人。有毛驢車,小馬車,還有人力車。

我們村分來了十多名北京知青,一半男生一半女生。村裡不少人拉著架子車到公社去接人,我和村裡的候壯拉了一輛小推車,車上裝滿了北京知青的行李。

從公社到我們村有十五六里路,過一條河。當時河上已經結冰,我拉的車子裝的行李多,行走非常吃力,到河邊冰凌上不去,這時知青們在後面一齊幫忙推車,使我不費多大的力氣就上了河岸。

我是農村長大的娃娃,雖然和這些北京知青年齡相仿,但顯的老氣,所以他們都喊我叫賀大哥。

有好多農村的事情他們不懂得,就跑來問我,時間久了我們都成為了好朋友。

有一次在對面山割麥子,中午回來時,北京知青們每人擔兩小捆,我們農村人每人兩大捆。紅飛擔的麥子因為沒有捆好,在半路上撒開了。別人都走了,她留在最後,急的她不知如何是好。

正好我後邊過來,看到這一情景,我說:“你不要擔了,捆在我的擔子上來。”

我把我的麥捆打開,把紅飛的兩小捆加到我的上邊,因為太多太重,把擔子壓的彎彎的,但我硬是堅持擔到麥場上。

後來紅飛幹什麼活,都喜歡和我在一起,讓我教她怎樣撟把,怎樣捆綁,怎樣擔麥。

農村種黃豆,我在前面趕著牛犁地,她跟著我點豆。種麥子也是一樣,我兩一起,配合默契。村裡人都開玩笑:“這兩人就像兩口子一樣。”

那時還有楊世傑,樸東,耿來喜,徐動勤,趙國利等,都和我成了好朋友,我們一起勞動,收工後一起玩。他們教會了我好多知識,我學會了口琴,拉二胡,拉小提琴,安裝礦石收音機。

特別是紅飛教會了我關於針灸的知識,還從北京給我買了好多醫學書籍,她希望我能夠多學習醫學知識,將來當個農村醫生,給大家看病。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不知不覺,北京知青和我們在一起兩年多了。1970年11月,我報名參軍,通過了政審和身體檢查,12月10日接到了參軍入伍的通知,15日到公社換上了軍衣,16日就要離開家鄉去保家衛國。

當天晚上,紅飛在我家窯洞前叫我,我倆是最要好的朋友,這一別,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

村頭有一棵大杜梨樹,我倆在杜梨樹下拉話到深夜。她送給我一個紅色筆記本,上面簽著她的名字。

我們暢所欲言,談理想,談人生,她給了我很多鼓勵。雖然我們經常在一起勞動,一起學習,但從沒有像這一晚上談的那樣多。時間很晚了,我們卻誰也不想離開,十八歲的我,一個農村孩子,從沒有談過戀愛,第一次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在一起,心裡有一種特別甜甜的感覺。

確實很晚了,我媽媽一直在等我,她走出大門口,向我們這邊走了一段路,又返回家裡去了。紅飛也知道我媽媽在等我,說道:我們就此再見!明天你就要走了,祝你一路順風!

說完拉起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擁抱在一起。我說:“你先回去吧!我在樹下看著你,安心的睡個好覺。”

她快步向她們住的窯洞走去,到了她的門口,轉身向我揮揮手,直到她進了門後,我才離開樹下回到家裡。

參軍以後,我被分到新疆軍區,我們部隊住在喀什市。第一年,我們通過幾封信,她希望我在部隊好好工作,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忘。

並希望我不要把醫學方面的知識忘了,如果需要這方面的書,她幫我在北京買。

在部隊我也參加過多次反恐怖,反分裂的軍事行動,多次受到部隊的表彰和獎勵。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1972年,部隊後勤部農場需要一個衛生員,部隊領導派我去後勤部醫院進行了三個月的培訓,然後派到部隊農場當了衛生員。這一年我們失去了聯繫,我給她寫了不少信,但沒有收到她的回信。後來家裡來信告訴我,紅飛已經離開了我們村莊。

失去聯繫使我心情非常沮喪,但部隊火熱的軍事戰鬥訓練生活,使我無暇顧及太多其他事情。

當兵四年,一九七四年從部隊復員,懷抱著一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赤誠之心,選擇留在了新疆,經新疆軍區安排到北疆的邊防地區。

我去北疆之前,先回了一趟陝北老家。

回到家鄉,家鄉的北京知青都已經離開了農村,他們住過的窯洞已空無一人。我站在陳舊的窯洞前,默默地沉思良久,那時候的歡聲笑語,打打鬧鬧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在家住了兩天,聽說紅飛被招聘到延長油礦當了播音員,我想去看看她。

那天永坪鎮有集,我和村裡的父老鄉親們一起去趕集,在街上碰到了北京知青樸東,他在永坪鎮工商管理所工作,他給我講了全村北京知青的去處,其中大部分回了北京。

下午,我去了延長油礦煉油廠,找到了紅飛,她看到我來了非常高興。四年多時間沒有見面,她越發長的漂亮了,白皙的肌膚,紅潤的臉龐,高挑的身姿,我心目中的女神,甚至都不敢伸出手和她握一下。

紅飛看到了我的尷尬,她一把拉住我的手,兩個人來到了她的房間。

在我的心中,她永遠是我不可高攀的高嶺之花。她的房間旁邊有兩個女孩子住著,她叫我不要回去了,在她那兒住幾天,因為那兩個女孩都去學習了,正好有住的地方。

多年不見,我日思夜想的她就在眼前,但我很自卑,內心深處早已知道,我們倆不在一個層次上,她是鳳凰而我不是梧桐樹,我只是個農村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

這樣,我在她那兒住了一個星期,她的床頭,寫字檯上堆滿了書,每天上班以外的時間,都在努力學習著。

那是我們倆人最開心的時光,有說不完的話,我給她講在部隊的事,講新疆的事。她希望我能在家鄉留下來,但部隊已經為我安排好了,所以最後還是要回到新疆去。

我在紅飛這兒住了一個星期,她對我關懷備至。那時她們的粗糧比例很大,她天天給我買細糧吃,自己卻吃玉米麵發糕,搞的我非常不好意思,就連她們一起上班的同事們也認為,我是紅飛的男朋友。

我們一起看電影,一起散步,手拉著手。

我知道她的心很高,不可能在這個山溝裡這樣的過下去。她也知道,我深深的愛著她,但我沒有愛她的資本,不願意成為她人生事業上的羈絆。

其實我內心是想留下來,可留下來又有什麼用呢?我們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各種條件相差太大。

我選擇離開,斬斷情絲,不想使她情網纏身,而是讓她飛的更高。一個人帶著對她的最愛,默默離去,想到社會上去闖蕩一番。

臨走前她一直囑咐我,希望我經常給她寫信,不管到什麼地方,要努力工作,正直誠實,做一個堂堂正正,有擔當,有理想,有作為的男子漢。

就這樣,我們又一次分開了。

我回到了新疆,被安排到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庫勒拜公社任十一隊會計,負責公社民兵工作和十一隊隊委會工作。

到一九七五年底,因一些原因造成自己非法越境去了蘇聯,一九七八年,回國後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中級法院以蘇聯特務,克格勃間諜罪判刑二十年,送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從此時此刻起,我徹底失去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繫,過起了漫長的監獄生活。

一九八七年過了春節不幾天,我出獄了。

我是個實幹家,在塔克拉瑪干近十年的奮鬥,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我帶領的團隊,每年為國家生產出七十萬公斤蔬菜,並管理著一個養豬場,為國家創收了巨大經濟收益,受到監獄多次的立功獎勵和國家的減刑。等到要離開時心情卻十分複雜,有些戀戀不捨。

因為離開了監獄,就等於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自己的路怎麼走,心中沒有底,非常茫然,憂心忡忡,也非常失落,心中有太多無奈。

進入社會後,我開始了自己的打工之路,從廣州深圳,天津青島,武漢昆明,搬磚、洗碗、下水道清理、鋼筋工、混凝土工、麵包師、糕點師、車工、電工、保全工、到保安協警、車間主任、臨時廠長等等都幹過。

折騰了幾年,靠打工沒有掙到多少錢,正趕上南方大部分城市實行身份證制度,我沒有戶口也就辦不了身份證,無法找到工作幹,只好回到陝西老家。

因為我的被捕和判刑,家裡也被打成反革命家庭,弟妹都已成家離開了老家,父母也跟著我弟弟一起生活,我回到老家一無所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這時我從原來的一個小學老師處知道了北京知青紅飛的地址,她是北京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教授。

昔日心目中的女神現在是中國頂尖大學的教授,這是她的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得來的結果,她現在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才,最終實現了她的理想。

天氣已經轉涼,我暫時也找不到事情可做,就按照北京的地址給她寫了一封問候信。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現在自己連個戶口都沒有,又因為一個莫須有的克格勃間諜罪名掛在身上,誰敢接近啊!

沒幾天,老家人轉告我有一封信,回信的地址是清華大學,我顫抖著手,打開了那封信,看到了久違的字跡,眼淚久久在眼眶裡打轉,無法控制而淚流滿面,信上她讓我馬上到北京來。

村裡人知道了情況,說你不要異想天開,人家是清華大學,你去能幹什麼?

其實我也猶豫,像我現在的情況,連個戶口也沒有,到北京國家的首都,又是國家頂極學府,能幹什麼?

第二天我給父母講了這個事,父親說不要去了,白花錢。母親卻希望我去,她說道:“紅飛是個不錯的孩子,你們倆曾經是好朋友,去看看她也好,多年沒見面了,見一下不是什麼壞事。”

我下定決心去了,我內心非常想念她,想著去見上一面。我想著,決不能連累她,決不給她製造任何麻煩。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到了北京,清華大學的張中太老師來接的我,暫時安排到劉常玲老師家裡住了兩晚。等紅飛出差回來,常玲帶我去了清華,見到了久違的好朋友紅飛。

四十多歲的人了,都知道把握分寸,我們見面後簡單的握了握手。她的老公夏教授等不少人都非常熱情的歡迎我,給我安排了好的住所,先讓我在清華上班。

十一月份,北京的天氣很涼,我穿著單薄的衣服,紅飛和常玲第二天就帶著我去了中關村商城給我買了棉衣毛衣內衣鞋子,應有盡有。紅飛鄭重的告訴我,從現在起,你哪裡也不要去了,就在這裡住下來。

北京接受了我,北京知青接受了我,朋友們接受了我。

清華大學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家的許多重大科研項目都是由清華大學的各種研究所來完成。

清華大學有一大批國家級和世界級非常棒的科學家和教授,他們承擔著國家高新科學技術研發和培養各種高科技人才的重任,紅飛老師就是這一優秀團隊中的一員。

由紅飛老師和張中太老師負責的《PTC電敏材料研究所》承擔著國家最前沿的科技攻關項目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當時他們正在研究一項國家尖端科學工程需要的一種新材料。

這種材料主要用於國家尖端科學研究領域,如太空中科學儀器的熱感應控制,宇航員在太空倉的食物加熱,宇航服的保溫系統,軍工領域的溫控儀器儀表以及民用方面的熱敏電阻和敏感溫控材料等。

這種神奇的材料,只要一個紐扣大小的小小電池,就能使一杯兩升,零攝氏度的水瞬間升至110℃。

紅飛老師把我安排到這個研究所。第一天上班,我就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好像一下子掉進了另一個世界,什麼都是第一次見識,根本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各種儀表指針跳動,紅綠燈閃爍,屏幕上的外文數字,工作臺上的外文資料,我全是一竅不通。微機數據輸入以及程序控制設定,不要說我一個外行人了,在當時,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們也沒有幾個能操控得了。

壓力壓強計算,真空方程式計算,金屬油蒸汽流馬赫臨界點計算等等。什麼比安吉恆等式、洛倫茲力、麥克斯韋方程組、託與帕斯卡的換算等等。我的眼前一片黑,成了一個睜眼瞎,覺得自己純粹就是一個傻呆。

第一次見到了那麼多的瑪瑙球,個個晶亮無比。這些瑪瑙球,都是用來研磨一種特殊粉末。一個透明的罩杯裡頭,不斷地冒著藍色的氣泡,真是神奇無比。

各種監控儀,檢測儀,分析天平琳琅滿目。真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群人在從事著如此複雜,如此深奧的工作。

一起工作的老師和研究生們按部就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熟練地工作著,而我就像一個多餘的人,這兒轉轉那兒看看,同事們都給我點點頭報以微笑,而我卻如坐針氈。

這樣上班連上了三天,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可我根本就沒有看出一點門道。

我旁邊坐著的一個小女孩,是個研究生,懂四種外語。她問我:“老師啊!您是科學院來的專家?”在清華大學的研究所裡,上了四十歲的,不是專家也是教授。她把我當成專家了,我自嘆不如啊!

我說:“我是個農民,來這裡打工的。”她驚的差點跳了起來!幾個年齡大點的,用狐疑的眼光看著我,沒有一個人相信。

晚上,我一個人翻來覆去想,覺得這個地方不是我這樣的人可以工作的地方,自己只上到初中就回鄉了。而這裡是國家的頂級科研機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是天上與地下的差距,打定主意明天回老家。

第二天上班,我給常玲老師說了我回家的打算,常玲老師道:“怎麼回事?剛來就要走?你總要有個原吧?”

我說:“這個工作我根本就幹不了。”她說:“我做不了主,要報告紅飛老師。”

當天晚上,紅飛老師來到我住的地方,她一進來,臉上很不高興,指著我大聲道:“你要回去?你回去就死路一條!四十多歲的人了,我不管你以前幹過什麼,從現在起你就跟著我,哪裡也不許去!

一個男子漢要有骨氣,遇到一點困難就逃跑,像我認識的賀俊傑嗎?

跑到現在跑了半輩子了,連個戶口都跑沒了,還跑?

從明天開始,老老實實在這裡工作,從心裡打消回家的念頭,我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儘快把我們研究的這個項目的操作系統全部拿下來。”

訓完了話,不容我說一句,她一把將我拉起,兩人直奔研究所。

到了研究所,她給了我一個筆記本,讓我認真的用漢字記錄,她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給我講操作要領,一直到深夜。

這樣連續一個星期,她都沒有好好休息,晚上陪著我幫我掌握操作要領和應該注意的事項。一個星期的指導,使我終於能簡單在這個項目上操作了。

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大家也在為我加油,使我能融入大家一起,為這一項目的研究成功,共同努力。

這就是清華大學與別的地方不同的原因,清華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有不歧視任何人的寬容;有把任何人改造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的能力。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什麼是科學家精神?

我從紅飛身上看到科學家精神:首先是默默無聞,勇於奉獻,從不張揚,從不吹噓,勤奮工作而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再就是為科學事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第三就是勇於探索未知世界,不怕失敗,敢於擔當;第四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用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做出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果;第五就是謙虛謹慎,從不驕傲自滿,能夠團結大家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當然,還有很多。這就是我在紅飛老師身上看到的科學家的精神,她就是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認真的工作著。

而我國的絕大部分科學家都和紅飛老師一樣,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能走在世界前列,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奉獻著自己的生命。

和紅飛老師一起工作,她的思想品德深深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和她一起工作的每一位同事們。

為了第二天試驗的一個數據,她一個人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白天一上班,看到她眼裡有紅紅的血絲,勸她要注意身體,她說:“搞研究休息不好這是很正常的事。”我因不能為她幫上一點忙而感到非常的痛心和無奈。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老是怕出問題,畏首畏尾,戰戰兢兢,最主要是怕把科研儀器搞壞。

她發現我的這些問題後,非常鄭重的告訴我,要拋開過去的一切,從頭開始,坦坦蕩蕩做人,誠誠實實做事。一個人如果沒有奉獻精神,你將一事無成。你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要認真學習,踏實做事,不要畏首畏尾。她的這些諄諄教誨一直在指導著我前行。

通過幾年的努力,九五年項目研究成功,獲得國家的驗收和技術轉讓。可以說紅飛老師為這一項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我1996年一月份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教研室,鐵基低稀土納米晶永磁材料研究所。清華這邊的研究已取得成功,準備新的課題。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北京科技大學的這個研究所由我國最著名的磁性材料研究領域的專家孫教授和陳教授負責。

九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這種納米晶永磁材料,而當時的研究和製備納米晶永磁材料的全部技術都被美國和日本掌握,對我國實行嚴密的技術封鎖。

製備這種材料需要稀土元素,我國又是稀土的主要生產國。

當時的美國、日本,用最便宜的價格買走我們的稀土,製備成納米晶永磁粉,又用最高的價格賣給我國,大量的賺取了我們的錢。

並導致我國的稀土產地,如內蒙古的包頭,江西的贛州等地,濫採亂挖,破壞環境,浪費資源。

一公斤納米晶永磁粉的成本只有幾十元錢,而賣到我國卻高達四百到五百元,國家只能咬著牙去買美國和日本的高價納米晶永磁材料。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下定決心要研發出自己的產品來。

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教研室的孫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學精密金屬研究所的陳教授臨危授命,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衝破重重阻力成立了鐵基低稀土納米晶永磁材料研究所。

當時在這個項目的設備製造,製備工藝研究,研究生的培養等方面,孫教授和陳教授都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他們為了這個研究所能夠正常運轉,儘快出成果,廢寢忘食,起早貪黑,可以說是在用生命奮鬥和拼搏。

紅飛老師希望我能在這個項目上有所成就,幹出成績。她在清華為我找了好多與納米晶永磁材料相關的資料,供我學習參考。

開始時,我住在清華大學,紅飛老師給我找了輛自行車,早上在清華大學吃過飯,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下午回到清華。

紅飛老師一再提醒我,不是隻讓你上班下班,應付差事,是要你用心去學習,注意細節,弄懂原理,掌握要領。

不是隻講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而是要精益求精,拓展思路,進入新的境界,取得新的成果。

科研講的是刻苦鑽研與創新。她的這些教誨使我終身受益。

後來孫教授和陳教授給我在北科大安排了新的住所,他們把我當親人一樣關心,當我得了重感冒,孫教授趕快給我買來了藥,陳教授做了熱氣騰騰的雞蛋麵端到我的床頭,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清華的紅飛老師和常玲老師也經常來北科大看我,時刻關注著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進入2000年,這一項目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呢,終於獲得成功,也被納入國家863重點優先發展的項目,孫教授和陳教授也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這一項目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在航天航空,軍事高科技,自動化領域,電子通訊和高鐵,汽車工業等等,因此國家發改委也把這一項目作為863產業化企業扶持項目,在我國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

紅飛老師的愛人夏教授,是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電子專家,他們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兩口子都是事業型人才,處處以事業為重,一心撲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上。

他們認為,為國家的科研事業和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就是他們最大理想。

北京科技大學的孫教授和陳教授也是這樣,每天就是學校課堂,研究所和家裡三點成一線,全部的時間全用在搞科學研究和輔導研究生的論文。他們沒有別的愛好,心中想的就是科學研究,想的就是國家的強大和科技的進步。

為了推動納米晶永磁材料項目的產業化發展,倆位老教授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培養了不少這一方面的人才。

2007年,國家863高科技產業化項目《鐵基低稀土納米晶永磁材料》落戶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新產業區,在兩位老師的推薦下,我被聘為該項目的工程師。2010年企業進行改制,我被聘為總工程師。

離開北京在江蘇工作,兩位老師時刻關心著我在江蘇的工作,生活情況,經常到江蘇來為我解決了不少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清華大學的紅飛老師也經常打電話,給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使我的工作進行的比較順利。

每當我們國家的探月工程和衛星發射成功,閱兵時新型導彈在天安門通過,殲20和大飛機的試飛成功,機器人以及國家電子通訊領域的進步,我都感到無比的自豪,因為這些設備上大量使用著由我研發生產的納米晶永磁材料。

在這十多年以來,我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我們除大量生產外還開展多項科研項目,獲得六項科技發明專利和五項高新科技實用專利,有四項填補了國家空白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項目也獲得南通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我自己也多次獲得工業局和縣上的表彰,獲得南通市個人科技進步二等獎,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沒有紅飛老師的幫助,鼓勵,以及北科大孫老師,陳老師的具體指導,是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在此,我衷心的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對我的提攜,信任,鼓勵和教導。

我們公司安排來了不少大學生,我給他們上課,培訓。他們說:“你只有初中文化?我們根本就不相信。腦子裡記得住這麼多數據,懂的這麼多知識,讓人難以想象。”

我說:“除了自己的努力奮鬥,我的身後有清華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的老師們的鼎力支持,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前行。”

紅飛老師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三年了,我非常想念她,經常夢到她在延川家鄉那時的音容笑貌。她是把她的生命,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

另一方面,想讓現在的年輕人瞭解一下老一輩科學家們是怎樣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忍辱負重,努力拼搏,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每每想起她,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是咱們陝北延川縣受北京知青幫助最大的農村人;也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唯一的進入國家最高研究所的農民工;是我國第一個成為863項目總工程師的農村人;也是我們國家唯一的一列新生人員獲得科技進步獎的人。

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獲得國家的認可和獎勵全憑北京知青的幫助和指導,所以說北京知青才是國家真正的棟樑。

希望紅飛老師在天堂能開心快樂!能看到共和國的繁榮和輝煌!

非常想念你!紅飛老師!

賀俊傑 文

《北京知青,國家的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