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前段時間,某銀行公佈了一組數據讓人歎為觀止:

90後人總人口加起來約有1.715億人,而人均負債約為12,79萬元。

也就是說,光90後這一代負債總額就接近22萬億元了。

大概是債務最重的一代年輕人了吧?

“你有沒有過無節制買買買的‘自殺式消費’?”

現在有多少年輕人,每個月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卻都用來填補信用卡、螞蟻花唄、借唄的債務。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朋友,每個月都陷入了死循環的債務當中。

用借唄還花唄欠的錢——用信用卡還借唄借的錢——發工資——還信用卡......

透支消費、還不起錢,拆東橋補西牆的還,這就是當下大部分年輕人的現狀。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其實這樣還算是危害最小的,“自殺式消費”頂多就是月光,存不下錢。

最可怕的其實是落入圈套,被捲進網貸、高利貸、詐騙的悲劇中。

“還不起網貸的學生們,你們現在絕望嗎?”

據調查,網貸的成交量從2015年開始瘋狂上漲,2017年更是直逼3000億元。

其中60後佔比2.72%;70後佔比12.76%;80後佔比24.32%;85後佔比7.14%;90後佔比37.41%;95後佔比11.9%;00後佔比3.74%。

年輕人佔比足足高達53.05%,超過了一半的人數,其中不乏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大學生,我想問一句:你們現在絕望嗎?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當今社會中,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揹負著一些貸款,比如房貸、車貸......但大學生們的貸款都用在哪裡了?

1:超前消費,毫無節制

2:虛榮心太重,盲目攀比

5:賭博

4:整容

5:父母、家人的原因

而在這五條中,前三條的命中率最高。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欠網貸6萬,武漢女大學生兩次賣卵29個,兩次手術均無麻醉;

女大學生網貸800還1萬,無力償還,已經無法脫身;

大學生因玩遊戲、網購借了網貸,家境貧困無力償還,於是搶劫還債;

......

再說說身邊的真實案例,同校有個學妹,從大一入學開始接觸網貸,短短一個學期就欠下了三四萬元。

錢都用來購買高檔手機、用品,請朋友吃喝玩樂充大款,分文不剩。

拖到能在拖,催款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威脅也是不斷襲來,但她不敢和父母張口,生活費更是遠遠不夠填窟窿。

沒辦法,只能用最蠢的辦法,以貸養貸,最終,從欠款從三四萬變成了七八萬。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很多借了網貸的人,最終的結果都是無法按期還款,為了避免逾期遭到借貸平臺的暴力催收,90%的人都會以貸養貸。

但以貸養貸,最後能還清嗎?

答案當然是能,只不過還的數額越來越多,遠遠超過當初借的金額,甚至翻了幾倍、十幾倍。

利滾利,每天為還款掙扎焦慮,直到全面逾期被爆通訊錄。借得越多負債率越高,只會越還越多,通常最後只有三種結果:

1:向家人坦白,家人幫還;

2:制定可行還款計劃,嚴格執行,慢慢還完;

3:強制上岸。

建議大家,不要落入以貸養貸的陷阱,這基本是一條絕路,進去了想上岸就難了。

“那些揹負大額房貸的人,內心真實感受是什麼樣?”

身邊的幾位朋友,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揹負了房貸。

家裡條件好點的幫忙支付一半的房款,自己再還個七八年;條件不好點的就只能支付一點點首付,自己則需要背上房貸20-30年。

一個人半生換來一套房,鋼筋水泥,值得嗎?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某北京市民中了雙色球。記者問他:中了500萬以後有什麼打算?

答:先去還房貸。

問:剩下的呢?

答:剩下的慢慢還!

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卻非常貼合現實。

別說北上廣這樣的城市,就連我們這樣的十八線小城市,房貸的壓力也重如泰山。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不能想出去旅遊就能立馬走,不能立馬辭職不幹,日子過得緊巴巴。剛發到卡的工資,馬上轉到房貸卡。

感覺被困在一個地方,滿腦想著就是賺錢,很累。

我想,這就是很多揹負大額房貸人的內心真實感受吧。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36歲,一個不算年輕,但也不算大的年紀,很多正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困難。

據調查,不同年齡層次群體的購房時間有所差異,70後平均在工作的第6.39年後購買一套房,80後為5.3年,而90後進度最快,為3.43年。

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的債務越來越重了,連90後都開始步入還房貸的日子了。

90後人均負債12萬:被信用卡,花唄支配的一代人

不管是“消費貸”,還是“網貸”,都是虛無縹緲的。

而“房貸”的數額雖大,但卻是切合實際的。

年輕人的債務越來越重,是否也代表著我們這一代的人,都開始成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