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地缘下的强魏与残魏:

魏国,原为晋国魏氏卿大夫封地,与韩、赵、智、范、中行并称为晋六卿,在春秋后期长期把持晋国朝政。

春秋末期,晋六卿相互兼并。

至春秋与战国交界时期,范氏、中行氏、智氏相继灭亡,仅存魏氏、韩氏、赵氏,史称三晋。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战国初期,三晋名义上为晋国的卿大夫,实际已成为独立的邦国。

由于本身为卿大夫封地,魏、韩、赵三方的领地显得颇为零碎。尤其在瓜分智氏领地以后,三晋的疆界可谓十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为此,魏、韩、赵三方先后进行过多次换地,努力使领土连成一片。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最终,魏国的领土被整合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领土主要为晋国故地,以安邑为中心;

东部领土位于泗上十二诸侯西侧,以大梁城为中心;

魏国东西两部分被韩国从中一分为二。不过,换个角度上讲,也可以说成是魏国从东西两端夹击韩国。

(注:这里提及安邑、大梁主要为标记地理位置,魏国直至魏武侯时期才占据大梁。)

战国初期,魏国的地缘特点颇为尴尬:

西部领土被秦、楚、韩、赵包夹,东部领土被韩、赵、楚、宋包夹。

从整体上看,整个魏国被赵、秦、楚、齐四个最大的诸侯国包夹,同时中间还有一个韩国作心腹之患。

为解决魏国所处之窘境,魏文侯在继位以来,主要采用了三种措施。

第一为率先变法,史称李悝变法。

第二为大肆扩张,主要分为在河西扩展巩固西部领土,联合三晋在东部扩展开拓东部领土,穿过赵国独吞中山国。

第三为巩固三晋联盟。

其中,第二条和第三条需要联合起来看:

表面上看,三晋联盟的牢固来自于魏文侯的道德品质。《战国策》上说,韩国、赵国都曾拉拢魏国攻击彼此,但魏文侯认为三晋是“兄弟”,不忍相攻,于是感化了韩、赵。

但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可以发现,一旦韩赵联合与魏国交战,受到当时攻城器械的制约,韩、赵均会被魏国东部的领土所牵制,而魏军主力则能从容地从西部攻击韩国迫使其屈服,随后全力对付赵国。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魏文侯后期,魏国在占据中山国以后,也对赵国呈南北夹击之势。由此一来,魏国霸权下的三晋联盟更为牢固。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但是,魏国的霸权也是非常脆弱的。三个四战之地,彼此互不相连。尤其中山远在千里之外,魏文侯必须派世子亲自镇守。

可以说,魏国为韩、赵拴上了枷锁,同时也为自己拴上了枷锁。

此外,魏国霸权下的三晋联盟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魏国的扩张。

因为,魏国对韩赵的夹击使韩赵的当局者异常敏感,接下来魏国的任何扩张行为都会牵动韩赵敏感的神经。

作为对韩赵的补偿,魏文侯在晚期停止了扩张,组织三晋联军跨过泗上攻入齐国,挟持齐康公前往雒阳朝见周天子。周室在惊恐中向三晋之君授予侯位。

由此,三晋从“家”正式晋升为“国”,魏文侯的尊号也从“魏子”上升至“魏侯”。

魏文侯死后,世子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在继位前曾镇守中山长达3年,根据史料记述,他对魏文侯这一决定不甚满意,三年内都未与魏文侯联系。在镇守中山的时间中,魏武侯很有可能因为怨恨产生某些不该有的想法。

因此,魏武侯在继位以后对中山的维持开始松动,而将主要力量投入在对东部领土的扩张。

随之而来的是三晋联盟的松动,尤其赵国,在公仲连变法后开始急切地谋求挣脱魏国的枷锁。

也就在这一段时期,魏国重臣吴起遭到魏武侯猜忌,转而投向楚国。楚悼王由此执行吴起变法。

至魏武侯中期,赵国与魏国的矛盾激化。赵国对卫国的兼并引发魏赵全面开战,魏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击溃赵军。

次年,楚国倒向赵国,魏国处于南北夹击的困境。当是时,楚将吴起的出战对魏军心理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楚军一鼓作气攻占林中、野王,切断魏国东西的联系,赵军随即大肆反攻,中山借机复国。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这是魏国第一次暴露地缘上的劣势,但幸运女神的垂青掩盖了这一点:

楚悼王突然离世,楚军的行动至此止步。吴起带兵回国后被楚国贵族射杀。新继位的楚肃王名义上废止吴起变法以安抚封君,随后对70家封君展开了血腥的清算狂潮。

魏国勉强维持住了霸权。

其后,魏武侯去世,两公子争位。

韩赵借机干涉,但解决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韩国主张将将为魏国一分为二,而赵国则主张向新君勒索领土。

很显然,韩国的目的是打破魏国的枷锁,而赵国则认为这样一来韩国可能在中原坐大,形成一个领土不再破碎的新的“强魏”。

最终,韩国愤然退兵。公子莹击败赵军夺得侯位,是为魏惠王。

为解决魏武侯时期的窘境,魏惠王主要有三项举措:

第一为执行二次变法,包括水利建设和军事改革。其中,水利建设规模庞大,消耗更是惊人——毫无疑问,魏惠王会借大规模兴修水利之名暗中推进新一轮的政治变法。

第二为迁都大梁。

第三为称霸。

迁都大梁是一项颇有争议的举措。从表面看来,迁都大梁是魏国陨落的直接原因之一。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但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上面的地图会发现,魏国西部领土主要位于山西盆地,可谓“表里山河”。这样的环境固然易守难攻,但汾河流域的地区非常狭窄,经济规模难以维持庞大的军团四处征战。同时,这里也处于赵、楚、秦三大变法国的夹击之中(公仲连变法、吴起变法、秦献公变法),拓展空间非常有限。

而魏国东部的领土水源丰富,无论从灌溉还是水运的角度都非常便捷,足以维持大规模军团东征西讨。同时,东部的泗上十二诸侯是比较好的兼并目标,即使短期内无法悉数吞并,也能作为和齐、楚的缓冲地带。

因此,迁都大梁可以说是魏惠王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如果说迁都大梁尚可定为正确的抉择,那称霸就明显带有一些作死的味道了——更何况称霸之后还要称王。

迁都大梁后,魏国曾在齐、楚、赵、秦、宋的联合围攻下取得胜利。魏惠王也由此在泗上十二诸侯与秦、赵的簇拥下登上了霸主的宝座,不久后称王。

其后,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到惨败,所引发的破窗效应使魏国连续遭到秦、秦、楚的攻击,而且每一战均已惨败收场。

至此,魏国已丧失军事对抗列国的实力,魏惠王也只能将重点放在外交上的斡旋。

至魏襄王时期,魏国对外交诈术的依赖已愈演愈烈。此后,魏国朝堂内鲜有良将、能臣,身居高位是清一色的纵横家。

这种以诈术为立国之根本的基调,也从此贯穿始终。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在魏襄王和魏昭王两朝期间,魏国不断在纵与横之间摇摆。魏国的战略整体处于割地、拉拢、出卖、收回的反复循环,秦、楚、赵也在这样的外交迷宫里玩得乐此不疲:

当没有合纵趋势时,就割地给秦国;

当秦国的扩张和疆土界限让列国认为有必要合纵时,就随纵方向秦国索取领地;

当纵方松动时,就倒向横方,在秦国与列国火并时趁火打劫。

此时的魏国已经开始把地缘上的劣势转化为优势。面对这个“反复之国”,列强显得那样的束手无策,天下的走势也在纵与横的摇摆中苦闷地打发着时间。

秦国伊阙之战的大胜本有希望打破这种僵局。但这一次魏国特别舍得下本,直接把半个魏国割给了秦国。

诸侯在恐惧中迅速组织合纵,由于狡猾的魏国并没有割让安邑,秦国在合纵的压力下只能又把河东吐了出来。

有关安邑的战略作用需要特别补充一下: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安邑位于上图“汾水”的“水”字一带。南侧正是三门峡,函谷关位于三门峡东山口。

安邑在河东地区的位置颇为微妙,它位于汾河流域中部,同时能够掐断函谷关向东方的交通线。可以说,如果秦国不攻取安邑,就永远无法在河东真正站稳脚跟。

那么,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秦国都无法攻占安邑呢?

答案是来自齐国的干涉。

齐国既希望保留魏国牵制赵、楚,又不能坐视秦国坐大,因此一直在干涉秦国在河东的动作。

在齐闽灭宋时,秦国终于得到了齐国不干涉攻占安邑的承诺。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由此一来,秦国在河东的势力已经不可控制。

现如今,魏国对西部的统治也无以为继。仅存半壁江山,残魏之世正式开启。

魏昭王后期:

盛宴过后,从来是盘杯狼藉。

公元前284年,魏昭王12年,齐闵王灭宋的2年之后,距离秦灭魏59年。

是年,五国伐齐。齐闵王奔亡至卫国。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齐闵王问:我为何沦落到逃亡的地步啊?

公玉丹说:是因为你太贤明,而天下列国的君主都不肖,所以群起而攻之。

齐闵王继续问:那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公玉丹说:是贤君。我听说古代的贤君失去了江山以后不会悲痛欲绝,只是平淡地接受。我原本不信,今天亲眼看了,原来是真的。

齐闵王说:是啊,自从失了江山以后,我的腰带已经往外放过三次了。

也许,齐闵王确实是一位贤君。

驱逐乱臣,不可谓不贤;

收燕凌晋,不可谓不贤;

威加暴秦,不可谓不贤;

诛灭桀宋,不可谓不贤;

居东帝而治天下,不可谓不贤。

然而,天下从来是有德者居之,而非贤者居之。

五贤凌人而以不仁行之。上一个这样的贤君,是智襄子。

公玉丹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等到楚将淖齿率兵救齐的消息传来时,他默默地送别齐闵王,目送这位贤君奔向人生的终点。

盛宴过后,从来是杯盘狼藉。

公元前283年,魏昭王13年,距离秦灭魏58年。

燕取临淄,赵取济西,楚取淮北,秦取陶邑,而魏国一举吞并全部宋国故地。

魏昭王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晋地的表里山河换来了宋国的锦绣河山,也许是个不赚不赔的买卖,或许还有点赚头。

魏相孟尝君摇了摇头:

失去了晋地,也就失去了魏国仅存的纵深空间。秦军将能轻而易举地迫使韩国屈服,然后穿过韩境直取大梁。

……何况还有定陶在背。

这一年,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相会,而燕、赵的大军仍在齐国境内攻略。

魏昭王端坐在天下中央,迎接新一轮的风暴来袭。

秦国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安城被迅速拔掉,背后的大梁城在风雨中飘摇。

魏昭王在大梁城头望去,目光所及之处,秦人的篝火已布满整条地平线。

他问孟尝君:你有什么办法?

孟尝君说:只要与国来救,魏国应该能活吧。

是啊,与国来救……燕、赵正在鲸吞齐地,楚国已被秦国拉拢,剩下一个小小的韩国,指望它救梁无异于扬汤止沸。

但这类游戏……不正是魏国最擅长的吗?

孟尝君的车队立刻启程,前往邯郸。车队所过之处,赵人敬畏地低下了头,再无一人敢嘲笑孟尝君的矮小。

他是失去齐国的齐公子(孙)。

他是失去薛地的薛公。

他是兵临城下时卑微求救的使者。

但他仍是“鸡鸣狗盗之雄”,三千门客的主公。

堂中有客三千辈,天下人人畏孟尝。

孟尝君堂堂正正地站在赵宫之上,完成了人生中最简单的一次游说。

孟尝君说:我要借兵。

赵惠文王说:我不借。

孟尝君说:我找你借兵是为你好。

赵惠文王说:你怎么腆着脸说是为我好?

孟尝君说:你要是不救,魏国可以向秦国投降。等没有魏国做屏障的那一天,秦赵接壤,你自己看着办。

孟尝君笑了笑——你以为秦国真能放任你舒舒服服地吞并齐国坐大吗?

赵惠王说:我立即派10万大军救魏。

孟尝君成功说服了赵王。但他清楚,只有让燕王也同意救魏,赵王的许诺才有可能兑现。

孟尝君抵达燕都。魏国的存与亡取决于这一场关键的游说。

孟尝君说:我要借兵。

燕昭王说:我这边粮食歉收2年了,魏国太远,我去不了。

孟尝君说:我借兵是为你好,否则天下可能会大变。

燕昭王问:还能变成什么样呢?

孟尝君说:如果你不救魏,魏国大不了再搭出一半国土割给秦国。然后,魏、赵、韩、秦联合攻燕,那时你就不心疼这么点粮食了。

孟尝君又笑了笑——夺了齐国八百里鱼盐之地,你觉得列国真能放过你吗?

燕昭王火速集结8万人的军队,18万燕赵联军奔赴大梁救魏。

秦军闻讯立即向魏国求和,归还新占领地退回秦境。

孟尝君回到大梁。

魏宫之上,芒卯、须贾、魏齐毕恭毕敬地拜服在薛公阶下。

孟尝君站在宫宇之中,他望着高殿上的魏昭王,满眼尽是自己从前的影子。

从前……罢相,逐薛,门客散尽。

空荡荡的堂中,尚有一人仍未离去。

其实,冯谖早料到了这一天。也正是在这一天,他告诉孟尝君:想想秦王(秦惠文王)吧,你还有夺回相位的机会。

是啊,就像残魏仅剩半壁江上,但依旧能在五国伐齐的惊涛骇浪中独吞泗上。

那一年,冯谖回报了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就像这一年,孟尝君回报了魏昭王的隆恩。

魏昭王向他力挽狂澜的国相施予回礼——既然你能保住魏国的千里江山,寡人又怎么能不再封你一处山河。

孟尝君在此后事迹不详。

后人只一厢情愿地相信——齐襄王在复国以后把薛地重新奉上,孟尝君也从此中立于诸侯——却选择性忘记了薛地早已在五国伐齐时被鲁国夺取,直至邯郸之战期间才被楚国攻占。

公元前282年,魏昭王14年,距离秦灭魏57年。

对于魏昭王而言,这是乏味又平淡的一年。

一场洪水,与秦、韩重建连横,被赵国攻陷伯阳。

灾难,背叛,战火,对于这个地处泄洪之地的四战之国,哪一件不是常有的事情?

在北方,秦赵的战争愈演愈烈,赵惠文王处于下风。

也大致在这一年或前一年,赵使蔺相如携和氏璧朝见秦昭襄王。

在咸阳宫的万众瞩目之下,蔺相如用近乎行为艺术的表演羞辱秦国君臣。赵惠文王以此昭告全天下——赵国决不会向强秦屈服!

魏昭王百无聊赖地卧在天下中央,他知道,这场表演在演给他一个人看:

五国伐齐之时,秦人相隔千里抢占陶邑,为的显然是建立一个东西夹击大梁城的据点。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而秦军一旦攻克大梁,天下纵亲之腰就会被斩断,列国将再也没有机会联合对抗暴秦。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现如今,楚国已经与秦国缔结联盟,你赵国若是再向秦国屈服,大梁城的覆灭也就在转瞬之间了吧……

……等到那一天,赵国还有机会独存吗?

所以,赵国决不能向强秦屈服,韩魏也决不会趁火打劫。因为无论纵与横,三晋从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魏昭王游走在纵与横的天平两端。天下的棋局,早已变为了他与穰侯魏冉的对决。

在棋盘的一端,是魏冉布下的雄兵百万。他以连横之名胁迫韩魏,再以秦兵之强逐一击破魏国的潜在盟友,只待对手孤立无援时一击毙命。

而棋盘的另一端,是魏昭王和他的残破的山河。

棋局之外,暗流涌动,隐藏着魏昭王不可战胜的王牌。

穰侯不语,苦对枯棋。

公元前281年,魏昭王15年,距离秦灭魏56年。

是年,穰侯魏冉正式复相,秦昭襄王以陶邑加封魏冉。

秦将白起伐赵,在迫使赵国委质求和后,立即移师东进,跨过韩国,骤然袭击它的盟国魏国。

那一刻,可能穰侯颇为得意:敌我间的瞬间转换,魏王啊,您老人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吧。

然而,当秦军攻至大梁城时,赵国旋即撕毁和约,引燕军南下,攻至韩界以切断秦军退路。

而韩国则用沉默回报它的盟友秦国,仿佛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

是年,楚顷襄王正式宣布倒向纵方,他宣布要联合赵国,策反韩国,随后破梁灭魏,再挥师击破强秦。

此时此刻,纵然白起有取胜如神之能,也难破列国的天罗地网。

秦国被迫向赵国、燕国割地求和。

战后,赵惠文王凿开堤坝,放出滔天洪水灌向魏国。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这一年的所有阴谋看上去都与魏昭王无关。

公元前280年,魏昭王16年,距离秦灭魏55年。

秦将白起再度攻赵,斩首三万。

是年,魏国向秦昭襄王献上一封信,信上说:

我听说你下一步想打大梁。但你想一想,魏国就好比就一条蛇的腰,如果你攻蛇的腰,是不是会同时遭到蛇头和蛇尾的夹攻?如果你转而去攻楚,我们谁又有闲心去救它呢?

秦昭襄王盯着竹简默不作声,他仿佛听见魏昭王就在耳边低声地嘲笑着他舅舅的愚蠢。

而魏冉端坐在秦宫的另一端:魏王的信只是一通正确的废话,这条老狐狸实际是要告诉我们,秦楚交战,秦国输了就能减少魏国在西边的压力,楚国输了就能减少魏国在东南的压力——无论哪一种结果,魏国都是收益方。

秦昭襄王抬头看着他的亲舅舅:那我们还要不要出兵?

魏冉拂袖而去。

秦宫之外,狂风咆哮,正如穰侯的冲天怒火:魏王这条老狐狸以为躲在天下之势的王八盖子里就能恃无恐?呵——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大势所趋,从来在道、在德、在物、在人,不在天!

司马错自蜀郡顺江而下,秦军所过之处,楚军望风披靡。一时间,黔中沦陷,南国震动。

公元前279年,魏昭王17年,距离秦灭魏54年。

楚将庄蹻发起反攻,成功夺回黔中并击败司马错。楚军乘胜攻至巴郡的枳县,随后转战滇地,攻破夜郎国。

咸阳城内,秦昭襄王愤怒地把回报摔在大殿中央。他厉声下令,从今以后史册上永远抹除司马错这个肮脏的名字!

秦昭襄王盯着他那个素以“多智”闻名的亲舅舅:这就是你办出来的好事!庄蹻占了滇地,蜀郡的侧翼洞开,接下来楚国肯定会把重点向西方倾斜。现在,魏王那条老狐狸的东边和西边的威胁都解除了!等到他吞卫灭鲁,你还谈什么“绝纵亲之腰”!

魏冉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告诉他的外甥:过几天你要去一趟渑池,在那里和赵王相会。

渑池之会,蔺相如再度以极具视觉表现的表演羞辱秦王,而赵将廉颇携数万骁骑在边境耀武扬威。

秦昭襄王强忍怒火与赵王递交和约。此时此刻,魏昭王依旧端坐在天下中央。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魏昭王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过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吧。

秦赵停战。秦国为表示诚意,调回常年负责攻赵的秦军主将白起。

鄢郢之战爆发。

秦将白起率精锐部队深入楚境,以破釜沉舟之势攻至鄢城。

当是时,秦军主力在城外修建堤坝,开始蓄水。同时,又派遣小股部队四处劫掠,使楚兵咸顾其家而难以集中兵力反击。直至蓄水完成,秦人水攻鄢城,大破之。

其后,秦军携连胜之威再破郢都,楚顷襄王仓皇出逃,楚将庄蹻因归路被断,在滇地自立为王。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前线的捷报传回咸阳。

魏冉端坐在秦宫的另一端,望着羽翼尚未丰满的秦王:外甥啊,智慧不只在战场上的韬略,还在于你能看穿楚王是个什么东西,庄蹻又是个什么东西……魏王以为他能看懂“势”,其实他连个屁都看不明白!

天下的棋局,穰侯已经占尽上风。现在,魏冉将完成完杀的最后一步。

秦国借破楚之威拉拢燕国。燕昭王准备朝秦,终被苏代所阻。

是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齐国境内可能发生剧变,但无论结果如何,魏冉都可以拉拢战胜者围攻魏国。

魏冉已稳操胜券。

而在棋盘另一端,魏昭王毫不在意:

这个自作聪明的人……不会以为寡人暗藏的王牌,是天下之势吧?

魏昭王怜悯地摇了摇头。

(注:关于白起破郢,《史记》有记录称是在破鄢以后的第2年。鉴于苏代在秦军破郢后曾游说燕昭王,考虑到燕昭王的死亡时间,个人认为是因为《史记》有个别记录使用的是秦历。)

公元前278年,魏昭王18年,距离秦灭魏53年。

秦国于郢都置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郢,迎回曾因诤言被逐的庄辛,封阳陵君。随后驱逐佞臣,再度反攻黔中郡。

燕惠王因猜忌乐毅,以骑劫代之,乐毅逃往赵国。

其后,齐将田单用火牛计大破燕军,恢复齐国八百里鱼盐之地。

是年,魏昭王依旧坚守在棋盘的一端,等待着毕生最猛烈的风暴来袭。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19年,距离秦灭魏52年。

秦军反击,再度攻占黔中郡,秦楚之争陷入拉锯战的泥潭。

楚顷襄王用阳陵君之计,趁齐境剧变时收服泗上,并攻取魏国的淮北。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也就在这一年,魏昭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刻,他抛弃了魏国,抛弃了棋局,抛弃了对手,终于从度日如年的19年中彻底解脱,撒手人寰。

魏昭王至死没有等来魏冉的总攻,没有等来本属于他的狂风骤雨。

魏人小心翼翼地为他们的先王选了一个略显平庸的谥号……

……以纪念这个在不断在示弱中让残魏起死回生的君王。

是年,芒卯、须贾、魏齐、魏无忌匍匐在魏宫中央,迎接新王加冕。

那是迷一般的幻影,期间,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了往昔的幻影从眼前划归。

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

往昔的荣耀早已散去,幻影……终归是幻影罢。

魏安釐王端坐在棋局的另一端。

秦人磨刀霍霍,仿佛忘记了魏昭王至死仍未打出的王牌。

(注:由于输入法问题,魏安釐王以下简称为“魏安王”。)

魏安王前期:

公元前276年,魏安王元年,距离秦灭魏51年。

楚顷襄王收服淮、泗,得雄兵十余万遂,再度下令向西反击。

是役,楚军夺取巴郡以东十五邑的大片土地,秦楚的拉锯战以此告终。

楚顷襄王的励精更始正如一记惊雷。那一刻,楚人相信,楚庄王已重返人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穰侯魏冉看到前线传来的消息,哑然失笑:

楚庄王……呵,我还不知道他到底个什么东西?只要南郡还在秦人手里,这只老乌龟就会吓得天天尿裤子!老狐狸已经死了,现在……是该掐死他的孽子了!

从这一年开始,这个未来创造了“抱薪救火”、“龙阳之好”等一系列荒唐成语的年轻君王,端坐于在天下中央,与穰侯魏冉展开了最终对决。

是年,秦国的盟友赵国率先攻魏。

穰侯在呼风唤雨中宣告最终的风暴降临。

公元前275年,魏安王2年,距离秦灭魏50年。

秦赵联合伐魏。

秦相魏冉亲率大军立即攻入魏境,企图在主少国疑之际一举灭魏。

谁能想到,素来以耍鸡贼闻名于世的韩釐王竟毅然决然地宣布背叛秦国,兴兵救魏。

因为韩王明白,一旦大梁被攻克,韩国在秦国的东西夹击下必死无疑。

韩将暴鸢挥师救魏,与秦军展开激战。

是役,秦军痛击韩军,斩首四万,魏国割地求和,韩、魏被迫向秦国屈服。

公元前274年,魏安王3年,距离秦灭魏49年。

魏安王转向投靠新复国的齐国。秦军以此为由再度攻魏,拔四城。

赵国趁机伐齐,向东方大肆扩张。

公元前273年,魏安王4年,距离秦灭魏48年。

此时此刻,赵国终于有了和秦国面对面抗衡的底气。

芒卯站在魏安王面前:时机已到,收复晋地在此一举!

魏宫外,狂风凛冽。

在魏国的调停下,齐赵和谈,宣布合纵伐秦。

弥留之际的韩釐王在新郑城内仰天长叹:

魏王太年轻了……真的太年轻了……魏国尚强,赵国几霸,楚国中兴……韩国只能依附于强秦才有存在的价值,否则……转瞬就会被三国瓜分……

韩国迟迟不愿响应合纵。

齐国按兵不动以牵制燕国。魏、赵以芒卯为主帅,誓要先破韩国,再克暴秦!

大军如野火燎原一般推向华阳。

华阳之战爆发。

韩釐王不断向秦国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而援军始终杳无音信。

一旦华阳失守,往前一步就是新郑城。

韩国的最后一个使者田苓站在穰侯的府邸外。他知道,这一次败则韩亡,成则魏亡。

魏冉心不在焉地打量着田苓,说:韩国很危急吗?

田苓说:不怎么危急。

魏冉说:你们的使者像糖葫芦串一样一个挨一个来求救,你却告诉我不危急——你就是这么给你家韩王尽忠的?

田苓说:确实不危急。真到危急的时候,韩国就向他们投降了。

田苓诚恳地望着穰侯。

魏冉仰天大笑:韩王这个老鸡贼终于老实了。时机已到,绝纵腰之亲在此一举!

武安君白起再次出战。

八日后,秦军骤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纵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是役,秦军斩首13万,赵军渡河逃窜溺死2万,魏将芒卯仓皇而走,后不知所踪。

魏冉亲自挂帅直取大梁,天下的棋局,就此完结!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在魏宫,须贾不发一言。

世人只道须贾、魏齐不及田文、芒卯之十一,但总忘记,真正的国士绝不临阵脱逃。

须贾走出大梁,只身前往秦营。

夜空中,繁星点点,总有一颗属于魏昭王的在天之灵。

从魏昭王的孤臣走出大梁城的一刻,其实胜负已分。

那是一段冗长乏味的游说。须贾把最致命的武器隐藏在满篇废话之中——他知道,以穰侯之智能读出来,而其他人不需要读出来。

须贾先说:

魏国的君臣说不要割地,就算割也要少割,就像当年的赵国如何如何,当年的齐国如何如何,当年的中山国如何如何,如果魏国先割地以后赵楚会如何如何,接下来秦国会如何如何,魏国又会如何如何。

他告诉魏冉:

现在魏王集结了30万大军死守大梁,赵、楚的援军保不齐哪天杀过来,大梁你未必能攻破,这一次你并没有十足获胜的把握。

接下来,须贾放出了他最致命的武器:

如果你失败了,你在陶邑的封地就会被魏国吞噬。如果你现在接受魏国的求和,魏国就会在陶邑周边割地来扩张你的封地。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一股阴风飘过,仿佛魏昭王在另一个世界向他的老对手致意。

这一刻,魏昭王隐藏多年的那张不可战胜的王牌终于拍在了魏冉的面前:

想从容围攻大梁,你必须依靠陶邑东西夹击;

想让陶邑这座孤岛不被魏国策反,你必须把这块土地封给自己才稳当;

你作为外戚擅权之臣,又把天底下最富庶的这座城市讨来当自己的封地,在秦廷中必有无数政敌;

现如今我只要在秦国境内大肆宣扬你只不过为扩充封地这一己私利才不断攻魏,到时候你的相印和人头还保得住吗?

魏冉输了。

原来,天下之势不只在宫廷之上、列国之间,有时……就在你自己。

穰侯多智,却没能看穿他自己。

秦军退兵。魏安王割让南阳——这是一处原来魏国西部残余的领土,靠近楚国,和陶邑没有一丁点关系。

这帮得了便宜卖乖的王八蛋还居然管这个叫“抱薪救火”!

魏冉黯然神伤地站在宣太后和秦昭襄王面前……他已经老了……可面对他的亲姐姐和亲外甥……无论多少次无功而返,总要为他们打破合纵的枷锁。

魏冉向赵国送出人质,宣布要援助4万甲士助赵伐齐。

齐襄王谴苏代游说魏冉,使魏冉取消攻齐计划。

随后,魏冉再度宣布联合韩、魏攻楚。

楚臣黄歇游说秦昭襄王,由此秦楚再度联合。

这一年,魏冉顺利地完成了对列国的分化。但他知道,天下的棋局远未到完结之时。

公元前272年,魏安王5年,距离秦灭魏47年。

一场诡异的合纵在中原大地间酝酿。发起者是韩、魏,目标是合纵攻燕,秦、楚两国大力支持,尤其楚国明确表示要出动3万人的军队参与这次远征……

……而与燕国接壤的赵国、齐国,反倒在极力撇清自己和这次合纵的关系。

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合纵就此结束。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次合纵的战斗记录,无论斩首还是掠地,仿佛从始至终都是一场来自于韩、魏、楚、秦的恶作剧。

战国后期的天空下,合纵早已被列国玩成了明确站队和暗中阻挠的暧昧游戏。

是年,黄歇随未来的楚考烈王前往秦国为人质,秦楚再度联合。

同年,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秦军随后灭亡义渠国。

这一年,没有一件事是特别不得了的事情,像关中平原一只小蝴蝶的翅膀扇动三次一样微不足道。

公元前271年,魏安王6年,距离秦灭魏46年。

赵卿蔺相如伐齐,取平邑。

魏安王在秦、赵、楚联盟的压力下选择拉拢齐国。魏使须贾携一干人等前往临淄,意在建立齐魏联盟。

同年,秦相魏冉公然宣布要伐齐扩张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似乎既在破坏可能出现的齐魏联盟,也在高调宣称自己毫不在意魏国的挑拨。

须贾在临淄耐心等待着齐襄王的会见。然而,齐襄王对接见魏国正使没有丝毫的兴趣,反倒对须贾门下一名门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人叫范雎。

据史料记载,范雎一直希望求仕于魏王,但因家贫无人引荐,只得暂居须贾门下。

在须贾使齐期间,齐襄王因听闻范雎有辩才,特赠予牛肉、酒水和十斤青铜(或黄金)货币,被范雎辞退。

这是一次颇为特殊的外交事件:

一个常年在魏国混不出什么特别大名声的门客,在齐国短短几个月内居然名声大到能让齐王都亲自拉拢……

……而齐王把魏国正使冷落数月之久,反倒堂而皇之地给一个小小的门客送礼。

这一出是齐王演给魏冉看的。须贾轻蔑地笑了笑。但演戏……谁演得过魏国呢?

须贾命令范雎接受齐王的牛肉和酒水,退还掉十斤货币,随后离开了齐国。

在魏相的府邸内,须贾向魏齐如实汇报。两人迅速达成了共识:

齐王那个小滑头公然在魏国的使团里收买间谍……为的还不是向秦国证明他们真的不想给魏国当靠山?好吧,这出戏……有什么理由不陪你演下去呢?

魏齐私自逮捕范雎,然后动用私刑将其殴打至昏厥,再投入厕池,任由宾客入厕时以小便浇溺范雎。

……相比于在万众瞩目下五马分尸、千刀万剐或者下油锅,这种方法的传播速度应该更快100倍吧。

魏齐得意地坐在魏相府中:

现在,魏国和齐国的关系真的撇干净了——你觉得秦国会先攻魏还是先攻齐?

……只是那个牺牲品真可怜啊,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元前270年,魏安王7年,距离秦灭魏45年。

秦军越过韩魏伐齐,取两邑,以广穰侯封邑。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魏齐和须贾怜悯地摇了摇头:如果齐国选择与魏国联合,当然会招致秦国的盟国赵、楚的攻击;可如果齐国不和魏国联合,秦国则会穿过魏国直接攻齐。纵与横的游戏规则……没有人比魏人更清楚了吧。

前一年,范雎获救逃出魏齐府,更名为张禄,大致在这一年或前一年随郑安平西遁秦国。

在秦宫,一次对历史走向尤为深远的游说正式上演。

范雎说:

秦国越过韩魏攻齐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如果出动的兵力少不足以痛击齐国,如果出动的兵力多则对国力消耗过大,而且获益最多的还是魏国。

对此,秦国的策略应该是远交近攻,拉拢赵、楚、齐,重点攻击韩、魏。

具体的落实方法是——

(1)先拉拢韩、魏,把握住天下的中心;

(2)秦、韩、魏联合后,赵、楚之间的弱势一方就会倒向秦国;

(3)接下来,强势的一方也会迫于压力倒向秦国;

(4)进一步,齐国也会迫于五国联盟的压力倒向秦国;

(5)然后秦国破除与韩、魏的盟约,这时候攻韩、魏,你就不用担心赵、楚、齐的救援了。

秦昭襄王说:你的第1步就不好落实,韩魏是反复之国,寡人想联合它们一直找不到机会,你要怎么完成你说的第1步?

范雎说:先派使者拉拢它们,如果不行就割地贿赂它们,再不行就发兵攻打它们,打到和秦国联合为止。

秦昭襄王无声地嘲笑着面前这个可怜人:

这个从茅坑里捞出来的家伙是不是脑子里进尿了?寡人怕打他们的时候列国救援,所以先拉拢他们,但为了拉拢他们还得先打他们——贼尼玛,瓜皮,这不是个死循环吗?!

范雎站在秦王面前:

不只是个死循环,而且韩、魏是反复之国,就算你成功打服了它们,它们照样会转过脸就背叛你。

刹那间,秦昭襄王明白了所谓的“远交近攻”其实是极为高明的政治语言:

你的敌人从来不是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而是你的母亲、你的舅父和那两个比你还阔的亲弟弟。

去攻打那片富得流油的中原之地,用新获的领土封赏宗室和大臣,用掠夺的战利品奖赏官吏和士卒。

等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朝堂之上到底是支持你的人多,还是支持你舅舅的人多

秦昭襄王紧紧抿住了双唇。那一天,秦王向韩国派出了使者。

公元前269年,魏安王8年,距离秦灭魏44年。

韩国倒向秦国。秦军由此穿越韩境,攻打赵国。

是役,赵将赵奢大破秦军于阙与,封马服君。

而后,秦军又穿越韩国伐魏。赵将廉颇率兵救魏,再度大破秦军。

秦宫外,斜阳似血,把穰侯魏冉的影子拉得像塔一般细长。

魏冉阴郁地盯着他的外甥,不发一语。

公元前268年,魏安王9年,距离秦灭魏43年。

秦国再一次跨过韩国攻击魏国怀邑。赵、楚救魏,兵临怀邑却作壁上观。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秦国从容地攻下了怀邑,而后列国各自退兵。

公元前267年,魏安王10年,距离秦灭魏42年。

一直在魏国做人质的秦世子病逝。

魏安王知道,次年秦国的进攻将更为猛烈。

公元前266年,魏安王11年,距离秦灭魏41年。

秦军再度攻魏,取邢丘。这一次,列国连象征性的救援都没有。

魏安王在秦国大兵压境下屈服。

是年,范雎向秦王献计,说:

现在韩国已经被孤立,只要兵分三路攻韩,就能把韩国一分为三——届时,整个韩国就会匍匐在大王脚下,而你也将成为天底下毋庸置疑的霸主。

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地将目光转向东方,仿佛此时已经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但范雎却把宫内的所有佣人支走,独自一人站在秦王面前,他说:

你想想列国的那些擅权之臣都是什么德行,再想想你娘什么德行,你的两个舅舅什么德行,你的两个弟弟什么德行,最后想想以后秦国的江山还是不是你的?

灭义渠的大功已经记在你娘亲的头上了,灭韩的功劳你是准备记在你舅舅头上么?

秦昭襄王的目光冷了下来:确实到了该算账的时候了。

这是魏冉最后一次被罢相,以后再未被启用。那一天,穰侯离开了咸阳,带着他的家产前往自己的封地——陶邑。

据说,那是整整1000辆马车的队伍,挤满了漫长的大路,一直延绵到天的另一端。

秦昭襄王对此颇为满意:

起码说明……这个贪财的老东西不会像孟尝君一样罢了相就满世界捣蛋吧。

魏安王后期:

大梁,魏宫,某日。

魏安王与信陵君魏无忌在下棋。

期间,信使来报,赵王已集结军队向边境移动。

魏安王抬起头,盯着他的异母兄弟:

你们的棋盘上有19道纵线和19道横线,而寡人的棋盘上只有2条线。

一条是横,一条是纵。

世人只道——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可纵与横的世界,哪有这般黑白分明?

没有人比历代韩魏之君更了解这局棋,也只有在夹缝中生存的君王才能看穿其中的奥妙——其实,在这其中有两千万条线,每一条线都是纵线,每一条线也都是横线。天下之士像水银的小珠一般满盘乱滚,转瞬之间就会汇聚成一道不可阻挡的洪流。

这是天下的棋局,张仪与公孙衍在此对弈,田文与苏秦在此相博,魏昭王与穰侯在此棋逢对手……

现在魏冉走了,棋盘的那一端空了,那个位置只能留给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至于你,兄弟,你要做的只有陪我演好一出戏,而这场戏也要用一生演完。

毕竟……人生如戏。

信陵君点了点头,当众宣称:这是赵王在打猎,我舍下的门客有人在赵国当差,那边的情况我非常清楚。

这样一来,列国总不会真当魏国是个随便捏的软柿子了吧……

事后,魏安王放出口风:我那个兄弟太有本事了,我得提防着他,不能对他委以重任啊。

也不至于逼得列国非要除之而后快了吧……

魏安王11年仍在继续……

天下智士魏冉突然被罢相,新任秦相开始全面清算楚系重臣。

一时间,天下震动。

此时此刻,赵惠文王终于到了弥留之际,也许他毕生都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可惜……已无法把握。

齐襄王与楚顷襄王迅速达成共识,齐楚联军涌入魏境,意在肢解秦魏联盟。

魏安王向秦国求援,秦王无动于衷:

赵王要死了,楚王、齐王、魏王又打起来了,就让他们互相咬吧,咬到遍体鳞伤时,就没人能阻止寡人灭韩了。

魏使唐且赶到咸阳,直入秦宫。

秦王看了一眼这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说:好,寡人知道魏国有多紧急了。

唐且说:你并不知道。魏国是个万乘之国,它只要愿意,齐楚随时都会欣然接纳它的联合请求。它之所以没有投靠齐楚,只是因为现在它依然相信秦国是一个可靠的盟国——你是非要等到它认为你靠不住的时候才有动作吗?

等齐、魏、楚联为一体,你还有机会伐韩吗?

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魏,齐楚联军闻讯退兵。

只是有一件事让秦王颇为意外:魏国这个出了名的墙头草……这一次为什么没背叛秦国?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是年,魏国重臣须贾使秦,发现秦相“张禄”正是范雎。

在一番羞辱后,范雎放走了须贾,要他回去告诉魏王,趁早交出魏齐的项上人头。

魏齐立即逃往赵国,寄于平原君舍下。

同年,赵惠文王逝世,赵孝成王继位。

公元前265年,魏安王12年,距离秦灭魏40年。

秦攻赵三城,平原君赵胜使秦被扣押。

秦昭襄王向新继位的赵孝成王表示:交出魏齐的人头,否则甭想让你的叔叔回来。

赵王立即派兵前往平原君的封地(或府邸)捉拿魏齐。

魏齐改投赵相虞卿。而虞卿选择了抛弃相印,毅然决然地带着魏齐投奔信陵君。

虞卿相信,即使信陵君不便收留,也起码能保护他们投奔楚国。

然而,信陵君并不太敢接济魏齐。

他问:虞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侯嬴说:这是一个走到哪里都会被封侯拜相的天下名士,这是一个为了朋友可以抛弃相印的无双国士。现在,你反倒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信陵君幡然悔悟,立即整顿车马去迎接魏齐、虞卿一行。

然而,有一个人抢先了一步,他赶到魏齐面前,说:信陵君本来是不愿意接纳你的。

魏齐仰天长叹。这是魏人最擅长的伎俩,还有谁比他更清楚呢:

为什么自己当初就能那么顺利地逃出魏国,没被任何一道关卡拦住?

为什么自己不一开始就逃往楚国、齐国,偏要逃向离秦国更近的赵国?

为什么有人能比信陵君的马车还快,偏就能抢先一步告诉我——信陵君原本不愿意接纳我?

魏齐拔剑自刎。虞卿抚尸痛哭,发誓终生不仕。

魏人最终连尸体都没有接纳。

魏齐的尸体被送回赵国,赵孝成王命令斩其首送往咸阳,赎回平原君。

同一时期,赵国以长安君为质向齐国求救,秦国闻讯后媾和。

是年,赵孝成王割地封齐相田单,遣其帅赵军伐燕。此举旨在加固齐赵联盟,但赵国重臣赵奢对此举特别不满。

这一年的最终结果是,魏安王以魏齐为牺牲品将赵国拉到秦国的对立面,接下来赵国又把齐国也拉下了水。

也就在这一年,秦宣太后逝世,秦国的楚系集团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由此,秦楚的关系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大致在这一年的几年后,穰侯魏冉病逝于定陶。秦昭襄王失去了镇守这座孤岛最可靠的人选。

在韩国的天空上,战国史上最惨烈的风暴正在暗中酝酿。

这将是属于强秦的最终盛宴!

......但难免不会招来几个蹭饭的,对吧?

公元前264年,魏安王13年,距离秦灭魏39年。

秦相范雎一直在疯狂清算楚系集团,但对于秦国最耀眼的将星,范雎依旧不敢造次。

是年,武安君白起帅军伐韩,斩首五万。韩国被迫割地求和。

同一时期,秦昭襄王谴公子异人为质,宣布与赵国联合。此举旨在拉拢赵国,避免其干涉秦国的灭韩行动。

当是时,赵、魏、楚均被秦国拉拢。韩国孤零零地愁立在天下中央,在绝望中垂死挣扎。

此时的秦国君臣早已陷入了如饥似渴的狂欢:

这是成周故地,颍川之邦,有着道不完的富庶,数不尽的繁华。

每一处街市都堪比定陶、临淄,每一座铁镇都远胜邯郸、寿春。

范雎在朝堂上向群臣宣布:你们的穷日子到头了,去颍川当官吧,去雒邑封国吧,钱!铁!剑!弩!门客!女人!应有尽有!

九天之上,风起云涌。

居于大梁的虞卿并没有坚守他的誓言。在个人名节和天下大势之间,国士的选择已昭然若揭。

虞卿前去拜见楚国重臣黄歇,说:

楚王的寿命已经不多了,你把保全押在他儿子身上并不稳当——你应该带兵去燕国讨逆,这样就能借机讨好赵王,你以后的日子也就会过得滋润多了。

打发秦国的借口已经帮你找好了,只要你表面不掺和韩国的破事,秦国才不在乎你有没有和赵国建立的隐形联盟。

未来的春申君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然后说:

但我需要跨过魏国才能伐燕,这要怎么办呢?

还得拉来魏王那条老狐狸才能成事,先生应该有办法吧?

虞卿回到大梁,觐见魏安王,说:

楚国现在的实力颇强,可以说天下无敌。正因为天下无敌,所以你应该纵容它不远万里去攻燕,这样 才能消耗它的实力啊。

对,就拿这个理由去糊弄秦国吧——告诉他们:我们和楚国建立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削弱你的对手楚国啊——现在,秦国的群臣已经在征韩的巨大诱惑下癫狂了,他们现在只想着赶紧开宴,甚至还会主动找出一堆理由帮咱们开脱。

魏安王、楚顷襄王、赵孝成王在沉默中眉来眼去。

韩国在战火下痛苦哀嚎,掩盖住列国阴森的笑声。

公元前263年,魏安王14年,距离秦灭魏38年。

韩国靠割地换来的和平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秦军再度出击。韩王遣陈轸游说秦王,未果。

秦将白起夺取南阳、太行,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已岌岌可危。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同一时期,魏安王假惺惺地宣布要协助盟国秦国攻韩。

朱己说:如果让秦国灭掉韩国,魏国就彻底丧失了最后一丁点纵深的空间,大梁城也在劫难逃。你现在要做的应该和赵、楚组建合纵,然后一起保存下韩国才对。

魏安王接受了朱己的劝谏,取消了攻韩计划,但也没有正式和赵、楚联合:若时局有变,把朱己的脑袋交给秦国就可以了。

至于赵国,已开始广泛招募天下之士筹备合纵。秦昭襄王用范雎之计,在武安大肆散发金钱,天下之士自相残杀。

乌云滚滚,有大雷雨暗藏于期间。

是年,楚顷襄王逝世,楚人因其前期失政而谥以“顷”。

但更多人相信,他就是楚庄王。

楚世子自秦国逃回陈郢,继楚王位,是为楚考烈王。

黄歇一个人守在咸阳的府邸里面,等待着秦国君臣的惩罚。

公元前262年,魏安王15年,距离秦灭魏37年。

秦昭襄王与范雎放过了黄歇,要求与新继位的楚王联合。楚考烈王懦弱地向秦国割让厦州,诚惶诚恐地表达事秦的诚意。

在秦宫,每一个人都为之兴奋不已:原来,“复强”的楚国是这样的衰弱无力......楚国益弱,魏国益怯,现在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赵国......

在巨大的狂喜中,秦国君臣雪藏了由魏冉所提拔的故将白起,改派五大夫贲率兵发动最后的总攻。

是役,秦军攻克野王,彻底切断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韩桓惠王至此依旧没有等来任何应援的消息。

天要灭我劲韩吗?韩桓惠王攥紧了拳头:如果整个天下都抛弃了寡人,那也别怪寡人不念天下苍生了!

韩桓惠王命令上党郡守靳[黄重]降秦,被靳[黄重]拒绝。

韩桓惠王再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一职。

冯亭到任后再度拒绝降秦,转而投降赵国。

韩桓惠王狞笑着望向东方:现在秦王怎么也不会算到我头上来了吧?

赵宫之上,平原君赵胜与平阳君赵豹展开了激烈的宫廷辩论。

平阳君赵豹称,接纳上党只能招来灾祸。

平原君赵胜称,天上掉馅饼的事,这辈子能遇见几回?有便宜不占和王八蛋又有什么区别?

而赵孝成王则认为,平原君说的明显更有道理。

公平而言,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绝非短视,平阳君也绝非懦弱,只是因为上党高原的地理位置过于特殊。

上党高原位于华北平原西侧,汾河盆地东侧,当时被称之为“天下之肠”。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秦军一旦占据上党,向东就能俯冲赵国首都邯郸,向北则能俯冲赵国北方重镇太原。

而赵军一旦占据上党,则能够向西俯冲安邑(位于上图曲沃下方),从此直接动摇秦国在河东的根基。

自三家分晋的一百余年以来,上党一直被韩国所占据,从未有任何一方染指,正是因为列国都不希望打破这种平衡,而选择把这块战略要地留在国力相对较弱的韩国手中。

现如今,秦国在群臣躁动的裹挟下终于向上党伸出了手,那么赵国也就不得不出手了。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赵国接纳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魏安王与楚考烈王心照不宣地打量着彼此......

公元前261年,魏安王16年,距离秦灭魏36年。

秦昭襄王在盛怒中下令攻赵。尽管此前范雎提醒过秦王——攻人先于攻地——但在群臣贪婪的亢奋中,秦国已无路可退。

楚考烈王借秦赵火并之机伐鲁,取徐州(即薛邑,原孟尝君封地)。

大秦帝国之残魏六十年

秦国君臣意识到此前楚国是在故意示弱——但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韩国彻底沦为微型诸侯国了,而楚国在泗上的动作会引来魏国的不安。现在,我们的对手只剩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赵国了!

然而这一年,一场大饥荒在秦国骤然而至,秦国的攻势被迫中断。

范雎向秦王请示,希望向百姓分发蔬菜杂粮以赈灾。

秦王则表示,如果一概分发会让有功之民和无功之民的待遇相同,这样是不行的——与其统一分发蔬菜杂粮导致赏罚混乱,还不如销毁蔬菜杂粮来保证赏罚严明。

那一刻,秦国君臣的眼中仿佛有烈焰在燃烧:秦国战车的车轮已无法停止!饿死多少人都没有关系!我大秦的千秋基业在此一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