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听说过拆书稿吗?以看拆书稿来代替阅读书籍的方式你如何看待?

打酱油酱打


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在分析拆书这个现象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书的分类。

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读的;第二类是可以速读的;第三类是不能速读的。

有些已经知道的书,或者写得太烂不在自己审美范围内的书,就可以不用读;

所谓能够速读的,是一些商业管理类、鸡汤类、商业传记类,里面涉及大段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大段的描述事件的语句,可以快速跳过。

快速浏览剧情或者只读观点以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所谓不能速读的,就是信息量极大的书,往往是专业书,能够大幅度提高你的个人能力。

需要安静下来,仔细品味的。

那么如果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讲,其实第3类是我们在职场上其实并不是非常能够用得到,就算能够用到的话,提高的难度也比较大,因为第3类书籍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而且需要的时间非常久。

所以我们需要读的就是第2类能够速度且能够稍微快速的提高我们的水平认知能力的书籍。

所以拆书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把那些冗余的第2类书籍精简成能够快速提高,更快速提高我们认知水平或者是业务水平的材料。


张繁若


谢谢邀请。听说过拆书稿。这两年,拆书稿、讲书稿比较风靡。
简单来说,拆书稿就是将一本书的精华内容,进行拆解,提炼。很多平台都有拆书稿,平台的要求不同,拆书稿的写法也略有差异。有的要求忠实原书,比如阿里的妙读,有的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夹叙夹议,比如有书的共读。
用拆书稿来代替阅读书籍,有优势也有弊端。
优势表现在:
首先,拆书稿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拆书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或者听,比如: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做家务的时间,等人的时间,等等,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看书效率。
其次,拆书稿能让人快速获取精华:根据二八法则,书中最精华的内容只有20%,而拆书稿就汲取了书中的精华,能让你快速get到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再次,拆书稿帮你更好地理解:有些大部头,或者比较难理解的书,你自己看,或许还看不太明白。而拆书稿是由专业人士撰写,他们能深入浅出地将要点讲明白,让你更容易吸收书中精华。

用看拆书稿的方式代替阅读书籍,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首先,将一本书拆解成一篇稿件,无法涵盖书籍的所有内容,会有遗漏掉精华的问题。也许,在没有写进拆书稿的内容中,有你比较喜欢的点。

其次,拆书稿是别人对书的理解,就像讲书人把饭嚼碎了,喂给听书人。如果依赖拆书稿,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考能力会退化。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做法是,看拆书稿和阅读书籍互相配合,比较忙的时候听拆书稿,有时间就静下心来读书。与此同时,可以将拆书稿作为线索,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再进行阅读。


Gloria的悦读纪


关于拆书稿,是2018年新媒体形势下的一个新的现象,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里,我们很多人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导致没有过多的时间看书,没有兴趣看书,没有机会看书。这诸多的原因,加上我们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生活状态,让我们慢慢适应了新环境衍生出来的快餐文化,其中就有拆书稿的盛行。你不能说它不好,因为它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形式,看起来是给我们加餐了,事实上对于我们并无太大营养,不能深刻的体会,过目就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偶尔吃吃吧。所谓拆书稿,指的是把一本书里的内容拆解成几个大的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取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解释出来。

一开始看起来,这样的形式挺适合我们这些成天没有机会看书的小白的,等到听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突然发现,很多并不适合我们求知的方向,甚至过了一段时间,你似乎忘了自己原来还听过这本书。

虽然我们的耳朵很容易帮助我们的记忆里去记住一些东西,但是我们的大脑也会相应的筛选,作出自己的决定和判断。拆书稿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原书籍,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拆书稿属于碎片化阅读。

从别人的观点里去找一本书的逻辑和思维,你不仅要听一个人的拆书稿,还要听好几个的,或许你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且拆书稿一般是作者写好,然后录音阅读出来,人们在上班的路上,中午休息的时候,吃饭等待的时候,通过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愉悦身心的,但是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阅读讲究环境,讲究读透,讲究理解。拆书稿只能迅速帮你建立印象感,并不能做到深刻感。

第二,拆书稿不是知识的源头。

我们学习知识,一定是要去找知识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假如一直依靠别人的见解和观点,就不能做到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目的了。这就如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样,总是跟着别人走,最后你能得到的东西就少之又少,更何谈知识的累积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呢?

读一本书,找到知识的源头,发现自己未能发现的,然后结合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得到最后全面的知识。

第三,拆书稿做不到完全挖掘书籍智慧。

如果你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一定会要求你不仅是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读经典。因为经典书籍才是真正耐人回味的,它能流传数百年,就有它高深的智慧在里面,需要人们慢慢的去挖掘,而拆书稿只代表个人评论和观点,有些作者体会不到的,就不一定能告诉你了,这时候对于知识的全面性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当然,对于我们只是想增加一点小小的见识和小知识来说,拆书稿还是会有一定作用的,正如我前面说的,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它至少可以让你填饱肚子,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遇见安苒


读拆书或者听书,都不能代替读原版书籍 。

拆书一词起源于赵周的拆书帮。他们提倡一种读书方式,就是将一本书拆解成三个部分。



1:划出书中重点,用自己的话复述重点内容。

2:理解一下书中的重点,做出解读

3: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有哪些帮助。



其实这种读书方式非常有益。因为输出可以倒逼自己认真输入。而且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知识。



现在市场上除了拆书以外,还有听书的形式。就是将一本书的精华用8000-10000字提炼出来,用音频的形式读给你听。



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很多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就找听书或者拆书来看。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更高效的学到一本书的精华,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我写了两年的听书稿和拆书稿。说实话,对我自己本身的价值和收获是很大的。因为我读了原书,又将书的内容深入解读、消化吸收。所以我可以更深刻的学到知识。 所以我很提倡读书人,在阅读书籍之后,自己也去写一篇听书稿或者拆书稿。 但是我不介意读书人越过读书的环节,直接去阅读别人再创作的东西。



因为别人的解读未必是针对你的需要。而且经过二手创作的东西本身就脱离了原作者的本意。你所看到的并一定是真正的内容。

不仅如此,这种输入就相当于碎片化的知识,很难行成系统。而且不利于自己行成思考。那你就很难真正的获得主要知识。 那么你得到的也就是假知识,根本毫无意义。

学习和读书都不能简化,尤其是阅读,是更不可以走捷径的!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关注灰姑读书,我会继续解答!


灰姑读书


没听说,是不是把书拆开了读啊?我连书页也不舍得折,何况拆了呢?我不想损坏书的完整,破坏书的完美。不赞成拆书看,是对书的不敬。那是懒堕走捷径的读书方式。


醉爱李花香


折书稿我还真没接触过。除非是理论书哲学可以这样搞,其他书类就没这个必要,特别是小说类,吸引人的就是细节。搞理论研究的,往往看个大致就能决定取舍,然后决定是否找来细细的看。关键是这种书一定要抓住实质与重点,与折者的资质有很大关系。


戏说无字真经


应当和我关注的《有书快看》差不多吧,对于我们这些忙生活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过过书瘾的好方法。


真嗨0


沒有这样做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