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李商隐的唯美五绝《天涯》?

韩圣希


这首小诗表现出了强烈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这种情绪既因为诗人有对自身老大沉沦的伤感,又带有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表现出了诗人对个人乃至时代前景的失望。因此,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一、创作背景

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此诗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

二、具体赏析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


开头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李商隐诗常写到落日,如果说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诗人还有一丝激情的话,在这里却只有深沉的迟暮之感了。这两句在语言运用上极为精巧,前句的"日"是时日,后句的"日"指落日;上句末的"天涯"泛指遥远边陲,下句采用"顶针"手法以"天涯"开头,却又实指所眺天边。两句同出现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虚写与实写相映成彰,在语音上回环往复,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美,令人读来意味无穷,余音袅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出一个奇特的意境。"莺啼如有泪"语出宋代《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本来千里莺啼,是一曲宛转悦耳的美妙春歌,可是此时此境,在诗人听来却好似悲啼,而且诗人一任满腔愁绪驰骋,想象如果莺啼有泪的话,希望它能为诗人沾湿枝头最高的花。这看似很离奇,甚至不合情理,然而正是在这不合情理之中,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诗人的情绪。有"感时花溅泪"的诗句,不论是杜甫感时而对花溅泪,还是花含露水而好似溅泪,总之是有泪或似泪之物为依托。而这里李商隐无所傍依,由实在的莺啼联想到啼哭,又由啼哭想象出泪水,继而想到泪湿花枝,在艺术感受上将听觉(啼)、视觉(看花)、触觉(湿)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造成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称此为"曲喻",即曲折的隐喻,这种表现手法最能表现作者深层的情感。诗中"最高花"是指春天开得最迟的花,花开到最高枝,别的花都谢了,于是春天也即将过去了。这两句里婉转美妙的莺啼与诗人想象的泪啼又形成一个对比,加深了前面两句造成的环境与情绪的反差,而且将春残与日暮相呼应,更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其实想悲啼洒泪的正是诗人自己,而他自己蜡炬成灰,泪已流干,于是只能托莺啼以寄恨。

总的从表现手法来看,"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运用顶针手法,重复"天涯"二字,使远在天边的诗人惆怅之情更加突出;"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手法,"莺啼"是婉转悦耳的,可诗人觉得莺好像在哭,莺的泪水打湿了最高处的花,突出了诗人飘零愁苦之情。"最高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尽,美好事物即将消逝,倍增哀伤;"最高花"无人庇护,遭受风吹雨打,这与有才华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命运相似。诗人生活在日趋衰落的唐朝晚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他出身贫微,饱经沧桑,仕途坎坷,前途渺茫,空怀才志,无以进取;在大好春光将逝之时,流落天涯的诗人面对夕阳残照,发出了日暮途穷之感慨。



一往文学


题主说唯美,如果只从字面来看,倒也没什么错,毕竟有人评说此诗“意极悲,语极艳”,但如果理解其含义之后,恐怕是说不出唯美二字的,这首诗说轻点是写的惆怅,说重点是写的痛苦。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起句非常平淡,意思也非常浅显易懂。实际上,内里是有着非常凄苦的情感。“春日”是什么?是一年之初,是新的开始,是令人愉悦的。但李商隐的春日却在天涯,“天涯”是什么?天涯可以说任何地方,唯独不在你所在地方,是你永远不能到的地方。

好比你心中的女神,你知道她的电话、知道她的微信、知道她家门牌号、她甚至是你的同桌,可她就是不理你。

你说你伤不伤?只能做个舔狗。

第二句用了“顶针”的手法,再次提到天涯,渲染了上句的悲伤气氛,如果说上句还能看到春光,那到这一句“日又斜”,夕阳西下,天要黑了,给原本就隐约的春光又笼罩上了一层暗影。

注意这个“又”字,说明是日复一日,每天都要忍受这春光在眼前消失的痛苦,所以古人为什么伤春?

还是那个女神,以前吧,她虽然不理你,但你至少还有一份念想。现在她干脆把号码换了,把家搬了,跟班主任说要调座位,原因只有一个,不想看到你。

你说你悲不悲?舔狗都不让你做了。


这两句是说,春光再美好,也有凋零的时候,如同生命之美好,但生命终有尽头。是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念,和人固有一死的悲哀。

第三句写听觉,就更哀怨了。莺莺燕燕都是很美好的,形容大好春光,形容漂亮姑娘娇艳的声音,都是莺莺燕燕。可就是这样的美好,在李商隐听来,却是啼哭,是流泪的。

你为女神付出了那么多,可怜自己连舔狗都没资格做,这时候的你,是不是看全世界都不顺眼?

第四句写到“最高花”,开在梢头的花,是最容易受到风雨摧残的花,命运是非常坎坷了。这是李商隐自喻,他是有才华有抱负的大才子,他又因才华牵扯到朝廷斗争,导致一生坎坷,他对自己的生命感到绝望。

再者,李商隐所处晚唐,原本瑰丽梦幻的大唐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他对国家命运也感到绝望。

想到春光、莺啼、花朵、生命、国家,曾经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啊,李商隐移情及物,想到这眼前的一切美好,都将凋零,黄莺垂泪,沾湿了李商隐这朵花,泪痕斑斑的李商隐啊,这是人生的幻灭、是国家的灭亡。



也可自话


李商隐的这首诗《天涯》写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那一年,卢弘正病逝于春日的徐州,就是那个春天,李商隐的伤痛,有了最直接的出处。

李商隐在徐州的时候,卢弘正待他有知遇之恩,提拔他为节度判官加侍御史之衔,就是这份信任和对李商隐的倚重,让李商隐对他有一份沉甸甸的感激之情。但是他还来不及感恩,卢弘正便去世了。

当时的李商隐心底,那感觉犹如初生的朝霞还来不及照亮这明媚的春光,眨眼间就已经变成了一片残阳,剩下的都是满目的日薄西山,凄凉和无奈之感。

就是在那个春天,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写下了这首《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在繁花似锦的春天,我独自沦落天涯。看着远处红日西坠,心中别有一番滋味,难以倾诉。如果枝头上的黄莺儿也会啼哭的话,它的眼泪应该打湿了树上最高处的那朵花。意境深远,简洁普通的诗中却蕴含着不一样的韵味。从中感觉得到,李商隐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人生的失望悲哀之情。

张彩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点评《天涯》:

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

清代学者冯浩在《玉溪生诗笺注》一书中说:

田兰芳曰:一气浑成,如是即佳。杨守智曰: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

清代诗人屈复在《玉溪生诗意》中也高度赞扬:

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

李商隐的这首诗的高明之处,简洁明快,不用典故。李商隐的诗特别难读懂和解释,有些诗可以做成多种解释,解释起来也往往因人而异。最出名的就是那首《锦瑟》,全诗通篇都在用典。而这首《天涯》是李商隐的诗里较少数的不用典,且言语浅白的一首诗。

这首诗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托物言志,充满隐喻。“最高花”指的是诗人自己。树上最高的花因为无人庇护,遭受风吹雨打,这与有才华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命运相似。“莺啼有泪”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眼泪。离家远游,漂泊无依,也只有自己才能够可怜自己了。

李商隐这一生就是一个生不逢时的错误。他自身的才华和品德就像春天里秀挺的绿树,但是时运却置他于贫瘠坎坷的天涯孤旅。

少年时的李商隐恣仪俊雅,才气夺人,却早早失怙,缺失了亲情的温暖照拂,他的恩师令狐楚因为爱才而亲自传授李商隐四六文的写作。同时又有许多欣赏他的才华的人非常的看重他的人施恩与他,但是这些对他好的人不是被贬到别处就是纷纷的去世,只剩下李商隐独自摇曳在这个世上,独自的品位这乱世的凄凉。

《天涯》这首小诗,更是增添了诗人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失望、失落的情绪之中,是他对时代和个人前景的忧虑,如同春天的一曲挽歌。



END.


博书


唉,李商隐的诗,总是带浓浓的哀愁凄惨的气息。这不,你看他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而在昨天,我刚刚读过了李商隐的那一首《端居》:“远山秋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一首《端居》,给人与无限的哀愁凄凉之意。
接着,您看他的这首《天涯》:“春日到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毫无二致。在诗人的眼中,这姗姗来迟的春日,虽然终于来到了天涯,但是天涯之处的太阳,已经是快要日薄西山了。一生抑郁不得志的诗人,哀叹自己的这一生,一事无成,却已经快要走到人生的暮年了。“春日到天涯,天涯日已斜”这两句诗,诗人用他来暗喻自己年华已逝,即便是有功名利禄来临,但自己已是消受不起了。

后两句“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抒发了诗人一生壮志未酬、事业未竞,如果上苍还会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么他就会像啼叫的黄莺、像啼血的杜鹃一样,为自己的目标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死,奉献出自己的终生。然而,假如终究是假如,如果终究是如果,他们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年未五旬的李商隐,终于抱憾而卒。他在《锦瑟》一诗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句,竟然成了诗人生命的最后的结局的Cen语。诗人,还是怀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图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侵权必究。)


孤独的人209381559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诗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二句是谜语,春去掉日再加上天,就是奏,第二句,天下有日但是日又斜了,那就是吞字啊。李商隐是想启奏朝廷,江山将要被吞并啊!莺啼如有泪的莺字是谐音,指的是自己这个英雄含泪,为湿最高花,最高花是指当朝天子啊!李商隐的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啊!千百年来,几人懂你啊?我也潸然泪下了。


尹志良285714


此诗冠上“唯美”二字,不仅俗了,还恶心了一把李商隐。

来看这首诗: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料想题主读了此诗,只解了字面意思,见他又是写春日,又是写莺啼,又是写泪,又是写花,难免觉得如锦绣画图,春风十里,异常唯美。

可他字字所写皆是苦痛,满是惆怅,你若觉得这很美,只因为你不是那个在天涯的人。

他们也有他们的寂寞和痛苦。
  夜深人静,从大醉中醒来,忽然发现躺在自己旁边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这种滋味你有没有尝受过?
  在欢呼和喝彩声中,一个人回到家里,面对着漆黑的窗户,只希望快点天亮。
  这种心情你有没有想到过?
  今宵花天酒地,狂欢极乐,却连自己明日会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甚至连今宵酒醉在何地都不知道
  杨柳飞舞,晓风残月,这种意境虽美,却又美得多么凄凉,多么让人心碎?

  这种欢乐,你原不愿意享受?

这段话出自《三少爷的剑》,正如李商隐的这首《天涯》,天涯落日,对旁人来说只怕美极了,李商隐把它写得也美极了,可若把你换成李商隐,你还会觉得美吗?

一个人禹禹独行,在明媚的春天里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一个人落魄潦倒,走到暮色苍苍,看着夕阳西下,不间断不停歇的周而复始。

一个人仰着头,看着残红谢尽,只有最高处枝头上剩下的那一朵孤单寥落的余烬。

没有人来,没有人知。

欲诉无人,欲哭无泪。

偏偏这种时候还有莺儿的叫声传来,如果莺儿会哭,它一定是为最高处的那支花哭泣的。

生在高处,不合时宜,遗世独立,便难免遭受风雨摧残,迟早都是陨灭败落的。

命运的大手左右着一切,再拔尖的,再美好的,终会破碎。

美吗?

我只感觉到百转千回又无能为力的怅惘。

李商隐文采斐然,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又何尝不是那支最高花呢?

---------丸----------


祁门小谢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天涯》这首诗若仅看字面意思,相当唯美:一年中最美的春天里,夕阳无限之际,花开至盛,黄莺鸣啼。然结合时代背景却大相径庭:晚唐社会风雨飘摇,作者仕途不顺、生活失意、感情无托,奈何沦落天涯之时,又值春残日暮之际,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该文“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

时代背景:此诗成于855年,大唐王朝已历289年,在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后,进入长达40多年的“牛李党争”时期,内忧外患、社会动乱,王朝已日暮西山,走向衰落,即将寿终正寝。作者当时之哀,实在是社会之哀、人民之哀。可悲在如此大好的春光里,竟找不到一方乐土。

人生背景:李商隐当年仅42岁,正值壮年。然而他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仕途始终坎坷不见起色,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一生很不得志,郁郁寡欢,心灰意冷。 恰爱妻王氏在851年春夏间病逝,备受打击。李商隐哀叹的,正是自己日薄西山的真实生活、内心情感写照。果然,3年后,李商隐病故。

个人性格特点:李商隐十岁丧父,生活艰苦清贫,又为长子,终日为衣食操劳,性格犹豫、敏感、清高,多情、多愁、多才,仕途不顺,一生坎坷,无以解忧,只能以诗言志、以诗消愁,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其实早在十年前,李商隐就写出了类似的名作《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那时他只有32岁,壮志未酬,虽有感叹,但诗意还没有这般凄婉惨烈!


我就是竹韵


李商隐泉下有知,会不会诚邀题主地府一日游呢?不是什么诗都能冠以“唯美”二字的。就如同婚丧有别,在丧礼上不能放太喜庆的音乐一样;这首思乡情深的《天涯》,也不适合用溢美之词。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大部分情况下,在五绝诗里,诗人极少将同一个意象用两次。然而,在这首《天涯》里,李商隐却把“天涯”这个意象用了两次。

天涯何意?远离故乡之地也。天涯复天涯,足见诗人离故乡之遥远。紧随天涯之后,一个“又斜”字,更是将这种远加上一层孤独的色彩。

公元855年,李商隐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冒着战乱的危险,背井离乡,在千里之外的梓州柳仲郢幕府上班。此时的他,早已是风烛残年,就如同这摇摇欲坠的大唐一样。

老时多离愁,更何况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春日本来是一个欢快的季节,可是诗人却提不起一丝兴趣。每天看着草长莺飞,行尸走肉般地为柳仲郢工作。柳仲郢虽然对他不薄,可是李商隐却更加惦记家乡。

站在梓州城最高的地方,向西南方望去。诗人看到风尘滚滚,也看到了垂暮迟迟。太阳一点一点地向西坠去,诗人的思念之情却冉冉升起:我这一辈子,究竟在忙活什么?我值吗?

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潸然泪下。

一直站到很晚,诗人都不曾离去,直到听到了夜莺的歌声。在故乡,诗人也曾听到夜莺的歌声,彼时却是欢快的。夜莺是不会忧伤的,它们什么时候都很快乐。一欢一忧之对比,更显得诗人的离愁。

夜莺鸟啊,你能帮我捎几滴泪,点在那朵最高的花上吗?清明时节,风再起,一定会把这滴泪带到我的故乡。


祗树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第一句春日在天涯,春天自然是美好和希望,可是春天在哪里啊?居然在那天涯,触手而不及。看起来希望渺茫,如果没有了希望,自然十分哀伤。

在第二句作者没想又补了一刀,即使到了天涯又能如何?那里得太阳都斜了,也就是快黄昏了。

就连希望都算不上希望,这叫人如何是好?

不过作者也不是完全悲伤,只是悲伤那就不是名诗了。第三句,作者开始反转,如此悲伤,那又怎样呢?他说如果小鸟有眼泪的话,他用 小鸟比喻自己,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君子有泪不轻弹,就是哭,也要把泪水放在最高的花儿上,也是就说作者是打不死的小强,就是消极了,那也得拼命搞一番事业出来。

最后的励志反转才是全诗重点,之前的环境描写则是衬托。


狐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