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etleon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孩子会以父母为偶像,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将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

伟大的父母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所拥有的智慧;伟大的父母是要让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龙成凤。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然而孩子日渐长大,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有太多的坏毛病,感觉孩子难以教化。殊不知,自己的日常行为已经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孩子难以教化的罪魁祸首。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遇到矛盾就喜欢大吼大叫的孩子,那么他的家长平时教育的方式也通常是高声,严厉地指责;而懂礼貌,懂道理的孩子,家庭环境一定也是和风细雨;简约朴素的孩子,父母往往不喜欢铺张浪费。

孩子善于模仿,父母如果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大人满口谎言,贪占小便宜,夫妻不和,邻里吵架,牢骚满腹,怨言不断…一边用这样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孩子,一边“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不会信服。

从心理学上来说,3—6岁时整个人生中记忆力最强,接受事物最快的阶段。由于辨别是非,分辨对错的能力及其微弱,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简单地模仿。这个阶段,如果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频繁出现,无疑是在强化孩子的负面记忆,孩子会很快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妈妈洗脚”的宣传片。看着妈妈给奶奶洗脚,年幼的儿子端着一盆水,晃晃悠悠地走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提高自身修养。家长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注意自身的点滴行为。父母是教育者,孩子就要听父母的。然而父母自己的言行如何呢?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又有什么资格来教育子女呢?

其次,父母最好少说多做。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到父母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到的,而不愿意听父母没玩没了地唠叨。因此父母要多做少说。教育孩子爱整洁,父母首先爱整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父母首先学会轻声细语与人对话。具体行为要比千言万语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典范。

抚养,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孩子的好坏都是在这里养成。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会朝着父母引领的方向前进。教子先教己,而却经常被家长忽视。


程小Yao


墙裂推荐李玟瑾教授的一个视频给大家,绝对受益匪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thumb_url": "b2c5000234202884f247\

俏婴童BabyCute


很多家长总是会咨询我们如何更好地教育。

其实家长影响孩子,有最简单的八个字: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需要老师来教育、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你要听老师的。也会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表达一个态度:不听话你就打。


请问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怎样的感受?父母把我扔出了,不管我,让别人打我。总结下来很可能就是不爱我了。


老师确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却不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真的陪伴孩子、影响孩子的还是父母自己。


孩子从小就会模仿,从他呱呱坠地的时候便一直观察、探索着这个世界。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你的教育相比老师而言其实更有用。


作为父母的你,需要学会理解孩子,懂孩子,只有当你真的明白、认识了孩子,你才可能更好地教孩子。


而作为父母的你,发现了自己的坏毛病后,应及时纠正自我,切不可明知自己教了孩子不好的习惯,可自己就是不愿意、没有毅力去改变,贪图着一时的惬意舒爽,一拖再拖,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你的坏习惯。

以上为个人见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几米入儿童国际俱乐部


我们影响着孩子的一切,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向孩子学习。

原来孩子是这样的:孩子的语言技巧仍在发展,与孩子沟通不能完全依赖语言技巧;对于“正常”或“平均”的孩子发展历程,必须要有基本的知识;有时与孩子合作必须扮演带领者的角色,并做出影响孩子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