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東錢湖陶公村陶公山頂上矗立著兩座老樓,已經荒廢了數十年。這樓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是寧波師範學校原來的校址。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樓房越來越破舊,緊挨著老樓下方居住在山坡邊的村民,也越來越擔心安全問題,“這麼大的樓要是遇到颱風地震發生倒塌,我們可怎麼辦。”為此,有村民向記者進行了反映。最近,記者來到現場一探究竟。

山頂老樓破敗不堪,村民擔心安全問題

進入陶公村,遠遠就能看到,陶公山頂上東西兩邊各矗立著一座老樓,在茂盛的老樹掩映之下,顯得蒼老而神秘。

忻女士的老家在東邊那座老樓的下方,這一塊有好多間民房。“這裡住著三戶人家,我家現在住著80多歲的老母親,鄰居有一戶是一家四口,另一戶是一對母子。”忻女士說。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記者站在民房門口一抬頭,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老樓,黑壓壓地遮住了半邊天。走幾步臺階,就到了老樓面前。老樓有20多米高,外牆腐朽不堪,牆面多處脫落,露出大片紅色磚塊,牆上還長草長樹。窗上的玻璃已經全部掉光,透過窗口能看到裡面滿是塵土,內牆發黴破損,到處可見胡亂塗鴉。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雖然大樓的門窗上掛著“施工危險,嚴禁攀爬”等警示牌,但根本擋不住外人“侵入”。忻女士說,這裡經常有真人CS愛好者來光顧,一些阻攔物、防護網都被破壞掉了。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子,當時造房子不靠鋼筋和水泥,後來閒置廢棄了幾十年,風雨飄搖、沒人管理,萬一發生自然災害倒下來了,我們住在下面的村民可怎麼辦!”忻女士十分擔心。

老樓承載歷史記憶,荒廢多年實在可惜

帶來安全隱患的老樓,也曾給村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老樓是寧波師範學校的原址,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在東邊老樓的地基處,還能看到一塊紀念碑,上面刻著“東教學大樓”以及日期等幾行字,記錄著它的滄桑。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忻女士小時候和兄弟姐妹都住在這裡,教學樓在她五六歲的時候動工建造,1962年建成後,寧波師範學校的師生搬入這裡。

“東教學大樓裡是文科班,經常傳來樂器演奏、朗讀的聲音。我也經常到校園裡玩,那裡留下了我童年美好的記憶。後來我到村裡讀小學,師範學校的學生來給我們當老師。”

忻女士說,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寧波師範學校搬走了;到了80年代,老樓就閒置了;有一段時間,村裡出於農業生產需要,在這裡養起了耕牛,但到了90年代,農業機械化了,牛也不養了。從此,老樓就一直荒廢、無人打理,像是一名孤獨的老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越來越破敗了。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教學樓的窗戶以前都有玻璃,搬空之後沒人管,一到颳風下雨,破了的窗戶就噼噼啪啪地響,碎玻璃經常落到我們房頂、院子裡。”村民說,後來有人將窗玻璃全都卸下了。


荒廢數十年!東錢湖畔的“寧波師範”原址如今竟成這般模樣!


村民表示,其實不僅是安全隱患問題,老樓是寧波教育史上的一項遺存,我們的城市需要這些文化元素,荒廢多年實屬可惜。

規劃打造“院士之家”, 進行保護性加固利用

“目前對這處老樓已經有了規劃,將把它打造成‘院士之家’。”東錢湖管委會經濟發展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管委會已經會同多部門針對這項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老樓是寧波師範學校的原址,寧波師範學校後來併入寧波大學,因此產權是屬於寧波大學的,管委會也和寧波大學一起在做這項工作,不過目前還處於前期階段。

管委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寧波是“院士之鄉”,而寧波師範學校原址有歷史文化底蘊,位於東錢湖畔,地理位置也不錯,因此計劃將其保護利用起來。相關專家作過勘查,已經注意到該樓目前的安全問題,初步意見是進行保護性加固利用,老樓本身不拆除。

據介紹,如果改造成“院士之家”,這裡將成為全國各地院士聚會活動的地方,其配套設施需要跟上,老樓周邊的村莊民房也有可能涉及拆遷問題,但目前還不好確定。


記者手記

老樓有文化底蘊,應好好保護利用

年長一輩的寧波人都知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時期,但當時的人們仍在陶公山頂上投入如此龐大的工程建造學校,足見對教育的重視。老樓是寧波師範學校的原址,是具有歷史價值和意義的,數十年的荒廢,確實可惜了。如果好好保護利用起來,這裡能成為東錢湖畔歷史文化的一大亮點,既能讓住在周邊的村民消除對安全問題的顧慮,又能讓老樓發揮文化傳承的意義,那是多麼好的事啊。

記者 陳善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