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旅游那么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出游?

海森堡也养猫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前段时间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别人在看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只知道,我看到这句话时,在我还没认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时,它就那样突兀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久别重逢一样。

在我很小的时候,小到我刚开始学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着读书不就是为了能够走更远的路,见到更多不曾见过的事物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憧憬着呢?

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时间节点,我能沿着脚步的方向去看看,看一看那书中写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看一看留下古代文人骚客足迹的地方,看一看这个世界是否和我想的一样,像书中写的那么美好。

生平第一次离开家,那是初中毕业的时候。在火车上,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看着车厢内各色各样的人,听着他们嘈杂的声音,对这个世界没来由的产生了一丝陌生的感觉,我把头扭向窗外,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来到北京,来到了从明清开始就一直被视为中华国之重地的地方,爬上了长城、游览了故宫,随着人流从这里走到了那里,再从那里走到了另外的地点,和书上写的不差分毫,我看到了曾经向往的,然而心里却是想着为何人会这么多,天气为何会这么热。

匆匆一瞥,囫囵吞枣一般的转了一圈,然后坐着火车返回。好像应该写一个长城故宫一日游的后感的,可是当时没有半分的想法,以至于到现在对于当初游玩后的印象竟有一些模糊。

再次离开家乡,是上了大学以后,在火车上坐着的时候,依然是各色各样的人,依旧是嘈杂的环境,可我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想起了当初憧憬的一些东西,终于学到了一些知识,向着远方前进了一大步。

大学的时间一大把一大把的,有同学给自己安排了一次搭车去西藏的旅行,最初时,他也叫上我,让我也加入他的计划中,可我却规划着另外的一次旅行,去看一看曾经最想看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地方也被一一搁浅在被遗忘的时光里。到最后,连大学所在的城市都没能够去认真地看一看,而那个同学,历经十五天,虽然最后是借着钱坐火车回来的,却也是完成了他的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等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因为工作的性质,天南海北的各处跑,倒是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当初的愿望。借着出差的机会去过几个曾经想去的地方,南京的夫子庙秦淮河畔,西安的秦始皇陵等等那些在脑海中保存了很久的地方,可以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走一走看一看,不用跟着人流的方向身不由己。走走停停,拿着相机拍了又拍,纪念品买了又买,等到回去之后用美图修了又修发到朋友圈内,只是为了庆祝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走过那么几步不远不近的路。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个你厌倦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厌倦的地方去。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小时候懵懂无知,自以为可以观望这个世界,却被这个世界吓了一跳。等到时间充裕,却又被自己无端浪费着,觉得没有经济的支撑难以完成一次像样的旅行,反而自落人一筹。后来终于有了经济去支撑这样一次旅行,然而却没了当初那样的心情。自己费尽心思拍的各种美图修图配上心灵鸡汤发到朋友圈以证明自己生活的多彩,别人最多看一眼随手点个赞,大概都不会留下太多印象。

旅行,并不是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做着相同的事情,吃着不变的食物想着柴米油盐,在巴厘岛海滩上趟三天,跟在家里床上躺三天,实际区别不大,或许后者还更舒服。

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无论是所谓的公益旅行还是旅行教育,其实都是给我们一个贴近于自己内心的机会。而生活最大的丰富,都在自己心里,有时身处未历之境,能让人安静下来听到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

也许就像开头所说,读这么多书,走这么远的路,见过这么多的事物,其实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发现生活其实还有很多种可能和选择。





释迦小胖


旅游和在家宅着相比,肯定是旅游比较累,但这种累是身心愉悦的累,和上班、带娃、做家务的累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会为这种“累”来埋单。

我媳妇就说我,只要出去旅游,多累都不嫌累,起早看日出,贪黑拍星轨,在我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记得2016年夏天我和我同学两家人自驾呼伦贝尔,从满洲里到恩和,由于当时修路,我们到了恩和已经八点多了,吃了晚餐我们还喝了点酒就很晚了,第二天我约了骑马约了骑马看日出,三点就得起床,我同学非常的佩服我精力旺盛,其实我自己也很疲劳,也想多睡一会,但大老远来的,能看的我都不想放过,累就累点吧,这种累也是一种快乐。

我是一名旅行爱好者,这些年来在旅行途中也经历了一些磨难,初次到西藏高反头疼了一路,只要睡醒头就开始疼,一疼就是一天;再次到西藏遇到了爆胎,海拔4500米换轮胎那叫一个酸爽,到大西北自驾途中感冒,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走完了全程,这些经历已经超出了累的范畴,但并没有阻碍我再次出游的脚步,旅行中的见闻,美景,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乐此不疲去旅游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会不断分享旅游资讯和我旅途中的见闻


爱玩的老朱同学


旅行哪有不累的呢?用身體的疲憊來換心情上的愉悅,我覺得這筆買賣賺了。去年在中國窮遊半年,沙發,帳篷都住過,哪便宜住哪,交通方式也是最便宜的火車,和搭車,有的時候旅行是一項體驗和另一種的挑戰,累嗎?說不累是假的,背著巨大的登山包走在公路上,但我卻樂此不疲,因為當我到達了我想到的目的地,那是種釋放!每個人旅行都會有個疲憊期,我的疲憊期可能在40天左右,這個也跟長跑一樣,頭幾圈都是累的,當過了那個點就好了,我的那個點就是60天,過了這個時間點也累,但累雖累,其實你無形中已經習慣這種感覺了!白天風塵僕僕,晚上回到青旅拿起手中的啤酒,聽著各地的朋友講述他們的故事,無形中我們所處的就是一“江湖”,大家為了各自心中的最後一點執拗相聚一起,把酒言歡,這是一種在路上的緣份,又誰能不愛呢?


驢行天下


会提这个问题,说明题主对出游还是有一定理解的。

旅游其实真的是挺累的一件事。


第一累:制定行程

如果你是跟团还好,只是交了钱,跟着走就可以了。如果是自由行,有些人在制作行程阶段就已经快累死了,特别是有选择困难的人。这里也想去那里也想去,也不太考虑真正能够走多少地方,总之把一切想看的地方都写进去。看了许多许多的攻略,日夜不停地看,然后越来越晕。还没出发就已经累倒了。


第二累:旅行本身

不论你是跟团还是自由行,旅行本身真的就是一件累的事,要走比平常的路多,要睡在睡不习惯的床上,要坐飞机坐巴士坐火车坐船,许多许多不舒服在里面。有人晕车晕船,这些都不是能让他们觉得旅行舒服的体验。

旅行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要早起的,喜欢睡懒觉的人都是困难的。旅行团的巴士基本上早上9点也要发车了,酒店退房有的10点就要退了,你要吃酒店早餐都还不能起得太晚。那种睡到自然醒的休假,听起来在旅行中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第三累:购物

现在去旅行,谁不购物呢?

跟着旅行团购物那我是见识过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巴士把人放下来,“10分钟前集合哦”,丢下这么一句话,导游就算是让你自由活动了。你们不知道东南西北,奔去找商店,看见百货就进了,然后买买买,买完了说要免税,一看退税的队伍排得比舞龙的还长。退税办了大半个小时,终于办完了,也该冲回集合点了。看着都觉得累。

自由行就会舒服点吧。或许吧,一天能逛几条街?带着一堆清单,没几样是自己要买的,专门给别人跑脚,东边一家西边一家,目的地可清晰了,街上的风景,店里的装璜,找到街头巷尾的咖啡店喝杯咖啡都办不到。别说什么当地文化了,连百货都没敢多看两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快捷。看着也挺累的。


但是,然而

可是尽管旅行很累,我们都有隐忍不了的好奇心,忍不住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人类不仅仅有好奇心,而且还特别容易忘却,所以需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未知的,也是因为旅行中的那些累。那些虽然累,却让你痛并快乐着的日子。

制定行程可能很累,但是你可能看了许多许多漂亮的照片,觉得想去的地方越来越多,这一次还没有出发,已经想着下一次要去的地方。因为想多了解一下将要去的地方,可能会读一些相关的资料,甚至一些书,又多吸收了一些冷知识。在旅行的路上可能很累,可能要早起,可能睡不着,可是或许会遇上一些善良的人,会看见平时赖床永远看不到的日初,或者注意到平时总是错过的天空与云彩的色彩。购物很累,但是花钱带来的快感,几乎是解除压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尽管不是买自己的东西,也有许多人沉迷于购物,或许代购行业的起源就来自于此。不能花自己的钱买,帮别人买花别人的钱也能享受到这份解压感吧,还能顺便挣点钱,何乐不为。


旅行本身就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与活着一样,尽管痛也要活着,也想活着,尽管累也要去旅行,也想去旅行。


夏目蛍


看到这个问题,喜欢旅游的酷妹儿立马想起一句话:旅行,累并快乐着。

累,是身体;快乐,是内心。

当一个人精神疲惫的时候,反应出来的现象是无精打采,身体随之疲劳不堪。而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做什么都是精力充沛,激情四射。

旅行中的累,多是因为路途中身体上的累,更多的是体力消耗。

旅游,就是让可能疲惫的精神重新焕发,即便是身体累,也是让人乐此不彼。

这个累,睡一觉,人又会生龙活虎。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酷妹儿的理解,就是不能让身体和精神同时负重,无法前行。

或者活动一下身体,锻炼一下筋骨;或者放空一下大脑,舒缓一下神经。

这两者,总要有一个在某个时间让它放飞。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当我们身体极度困乏的时候,我们睡一觉就精神了。

可当我们感觉心里烦躁,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而身体倦怠的时候,怎么睡觉休息都缓解不了。


体力劳动的劳累,能让我们睡的更香。

旅行中的累,更多的是体力劳动的疲惫,途中的心累不足以超过旅行获得的快乐。

旅游,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或是欣赏美景美色的心情愉悦,可以是体验民俗风情的激动兴奋,也可以是探古探幽到满足与宁静。

一趟旅行,再苦再累,总有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事,总有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东西,哪怕只是暂时逃避了一下,这些,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因为旅游,我们内心获得的快乐,远远超过了身体疲累的小麻烦,所以旅游那么累,我们还是乐此不彼。


酷妹儿圈


旅游确实累,而且花钱,花时间,但是有失必有得,旅游得到的东西,远胜过失去的,所以人们才喜欢旅游,那旅游可以带来什么,我来讲讲几点,扯扯淡。。

1旅游可以带来开心,旅游要徒步,要运动,可以刺激分泌多巴胺,给人带来快感。

2旅游可以从或平淡, 或繁杂的工作中走出来 ,观赏风景,降压解乏,休身养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莫道山中无供给 ,清风明月不要钱。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为继续更好的工作,充电加油。

3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地球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这么少,又能走多远。开个玩笑。名人故里,名胜古迹,都有一篇篇文章,一段段佳话,一个个故事,一个个风土人情,。闻所未闻,听所未听。不经意间,也许有所启迪,有所发现,有所意会。四大名楼,其实就是靠四篇文章树起来的,来到武侯祠,感受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4各地美食,美不胜收,西安的臊子面,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沛县狗肉,盱于的龙虾,阳澄湖的大闸蟹,东北的杀猪菜,四川的火锅,宁夏的兰州拉面,扬州的早茶,广州的龙虎斗,生猛海鲜,

5旅游可以增进朋友感情,联絡客户关系.一起抗过枪,一起下过乡。

6特别加深男女爱情,吊桥效应,男女独处,什么事都可以发生哦。!

7旅游出国,可以体会异国风情,美景,巴黎铁塔,日本富士山,美国大峡谷,俄国的克里姆林宫,太多了,不可胜数,

8购买免税产品,购买外国特产,俄国的套娃,日本的药妆,欧洲的奢侈品,泰国的乳胶枕头。

谢谢大家。





天天扎心13君


家在旅途

 

人啊,在小小的四方天地里待久了,就会很好奇,那种“永远在路上”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旅行,是对一个地方的丈量,有时用脚,更多的时候用心。行吧,那就走吧,而且,要走,那就走得远一点。在行走中一天天变成更好的自己,没有什么能比未知世界带来的惊喜,更能让人忘记悲伤的过去。束河,这是一个可以让记忆纯粹起来的岁月驿站,也是一个可以让生命丰满起来的度假天堂。女人的心,或许容不下一个曾经让你撕心裂肺的人,但却可以在一场旅行中,容下天涯。诗人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又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到束河的时候,天色已晚,凉月初升,大研古镇和束河古城,如同两位风格迥异的美貌女子。如果说大研古镇是光彩照人,惊艳四座的风情美人,那么束河则属于楚楚动人的淑女,她犹如深谷幽兰,暗香浮动……在这样月华如水的夜晚,没有人不醉。下了飞机,我片刻都未停留,直接去了束河。在束河,你会发现,这才是时光本来的样子。到了束河,弟弟阿木带我去小米的客栈“粗茶淡饭”吃晚餐,小米是一个矮矮的,看起来象个男孩子般的女孩,小米家的饭菜端上桌时,看起来可真是“粗茶淡饭”,土豆饼,炒野菌,土鸡汤,还有一个绿色时蔬,但是吃起来,味道可好了,尤其那锅汤,鲜得掉眉毛。

边吃边环顾四周,看到旁边一对老人,静静面对着细嚼慢咽,不时对视微笑着,流露出平静的满足。我离开时走过他们身旁,笑着看着他们,想得到他们的一个回应的微笑,但是没有,他们熟视无睹,平静如常。我的一厢情愿却让我知道,当男女之爱放在整个生命进程加以审视,莫过于在老态搀扶之时,仍能薄酒一杯相视一笑。可是,这需要一生的铺垫。沿着石板铺的小路,远远看到客栈的名字“家有傻犬”,我就忍不住笑了。“知道老姐喜欢狗狗,竟然找了这么家客栈”。至于院落,更是别具风格,猪槽更是被利用到了极致。照片里这些种着垂挂绿色植物的木槽都曾是猪槽,这些冷漠无灵的物体,就这样在不同性情的人手里被赋以了灵性,“家有傻犬”。当然少不了狗狗。阿明家的狗叫“QQ”,就是“傻”字上代替“一撇”的那条狗,两眼睛一黑一白,像极了“QQ”,它平时呆在酒吧,有空时就到客栈来转转,我常逗它玩,不过它每次都很忙,来去匆匆。

束河不是一条河。束河而居,处处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若是跳出时空之外,就可以看见——整个束河镇,就凝在这条河里生息。我喜欢很多民族的东西,例如衣服,兼具民族与传统、厚重与轻灵等不同美感,印染和刺绣,色彩绚丽,花纹深远,处处藏着民族里的灵气和精魂。清晨,柔软的阳光洒满古镇,行走在被马帮和路人踩踏得溜光平滑的青石板上,耳畔不时传来檐下风铃的脆响,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古桥上纳西族老人弹奏的美妙的纳西古乐如仙乐入耳,袅袅升起的炊烟,让漂泊的旅人倍感亲切,古镇中飘荡的空气都洋溢着生活的纯粹和轻盈。赶集的日子,这里是束河最热闹的地方,束河人,甚至周围村镇的人都来到这里买卖日用品。集市广场的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那些闲坐的老人则是独自坐在太阳底下抽着烟。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朴的本色,那么自然。

所以在束河,我喜欢串门。喜欢去陌生的邻居家拜访,看看不拘一格的装修,和细节处极尽心思的摆设。有时候,不过是后山的一丛野花几根枯枝,略花点心思,竟也能叫你眼前一亮。店主们几乎清一色是外来者,大都是来了后就决定租个院子留下来的。生意倒是其次,大多还是为了住的舒心。一个地方,两三个朋友,一杯茶,一本书,和一段光阴而已。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虎妞是“家有傻犬”客栈里的一个服务员小姑娘,胖胖的,脸黑黑的,是纳西族的,我在客栈里的照片都是她替我拍的。人纯朴得可爱,那天,我告诉她明天早上的早餐吃“米线”,她说好的,只是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姐姐,我煮的米线味道不是很好的。”看着她忐忑的样子,我宽慰她说我爱吃她做的米线,好吃又好看。第二天,我早起到外面逛了一圈回来,看到她就让她把米线端过来,没想到她的脸一下子成了关公,支支吾吾欲说不说,我试探着问了一句:“你把姐姐的米线吃了?”她红着脸告诉我,早上听到姐姐起床的声音,就去前面的酒吧给我烧米线,没有想到端回客栈时,看到我的房门已经上锁了,还以为我像往常一样早上出去要到晚上才回来,想着不能浪费,所以就自己吃了,真是个实在的好孩子,我忍不住笑了,摆摆手说没关系,我更喜欢吃米肠。看着她转身蹦蹦跳跳去厨房拿米肠,我的心情也更好了。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快乐,就要把自己展示出来,快乐与美好,应该如风中的花粉,带给别人一缕愉悦,你自己也暗香盈袖。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驿站。哪个驿站最让你流连忘返?流离并不失所,辽阔苍穹,茫茫人海,总有一个处所会让自己的心变得踏实。我有一个朋友,她多年来一直忙于奔波,曾说想有个家,却至今单身。我想,一个总是在旅途中的人,是否会对现有的生活秩序既厌烦又迷恋,如烟瘾般欲戒而不休?或许,旅途就是他的家人,“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既然红尘眯了目,疲了心,何不遁入江湖,给自己足够的闲情和闲心,遁入此间,一杯清茶也来惯看春花谢了春红。 

 











心海墨客的阅读时光


旅游会觉得累,是游览景点要么爬山要么走路,都是要付出体力的。作息时间改变了,你会觉得不适应了。如果你平时就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回家来个“葛优躺”,又缺乏身体锻炼,必然在旅游时就会觉得累。参加旅行团,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早出晚归,还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行程,再出现些不愉快的事,那真是花钱买罪受,这样你也会觉得累。那还是有许多人热衷于旅游呢?因为旅游可以调节朝九晚五的日子里日渐枯萎的心,觉得很了解这个世界了,失去了动能。通过旅游会发现文化、风土人情、地域上的差异,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让你对人生有新的憧憬,看清世界的捷径。你也许生活在自己的那片天空里,沉迷于游戏,旅游能让你开阔眼界,趁着年轻多去玩玩看看,等到老了,事体不行了,后悔就来不及了。虽然其旅游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调整心态,做最真实的自己和欣赏外面精彩的世界。





旅行者生煎王


我是安妮巴顿 分享游闻趣事

为什么旅行那么累😩还有人乐此不疲!那是因为:

旅行是种毒,越“吸”越上瘾!

因为旅行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所以喜欢旅行的人越来越上瘾,而不喜欢的人尝试几次也就放弃了。

旅行满足你不断提升的新奇感!

每一次旅行都会有截然不同的风景,碰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收获不同的体验,因此,旅行满足各式各样的好奇!

与收获相比累😩无足挂齿

与旅行带来的收获相比,累真的不算什么。累只是旅途中短暂的,而旅行经历却可以伴随一生,这样相比,那几天的累又算得了什么?

因此,旅行,累并快乐着!




安妮巴顿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有人说:没有谁比刚度假回来的人,更需要度假。这是句诛心的大实话。记得《心流》中,有段这样的描述:“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就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体察到所有相关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旅行这桩事情,是最讲究体验感,也是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但我的感受是,主动式旅行会更容易产生心流,而被动式旅行则不然。

何谓被动式旅行?例如:“马上放五一假了,同事们都出去玩了,我也赶紧问问旅行社,有什么合适又便宜的线路,推荐一个,报名去玩玩”。这样的出行,没有任何明确目的,只能随大流,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难道还能有更大期待么?一趟行程赶下来,身体和精神没有任何放松休闲,反而疲惫不堪,当然会说,出门旅行真累,比上班还累~



说说我对主动式旅行的一点经验。基于自己的喜好,不跟风去网红地打卡。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行主题,出行前,做好攻略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和目的地相关的纪录片、书籍、有趣的野史杂文甚至传说故事。旅途中,放松心情,全然的体验在地风情,少去景区,多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回来后,整理一下旅行照片,写写旅行笔记,把住过的酒店房卡、明信片、某些个人小趣味的纪念品等等做成一本强烈个人色彩的旅行册子。我自己带回来的零碎就有:维吾尔文的餐厅账单、沙漠盐碱地的盐粒、草原捡的羊毛卷成的戒指......整理这些的过程就像是又旅行了一遍,我保证你是笑眼弯弯,心情愉悦的做这个功课。



正因为这个观念,我带小朋友出门旅行,每次都会商量一个大家喜欢的主题,然后再确定目的地和行程。



我们自驾去内蒙,主题是看大草原。从“草原天路”到东乌珠穆沁旗,小朋友想看牧羊人家,我们就在某片草原巧遇一个牧民爷爷家,去他家做客,跟着他学甩鞭子赶羊,小朋友还知道现在放牧不骑马是骑摩托车的。



我们一家去新疆,是因为,小朋友们喜欢《西游记》,我非常敬慕玄奘法师,看过斯坦因拿着《大唐西域记》一路从西域挖过来,直达神秘的罗布泊。那我们定的主题是小朋友们的西游记和大人的丝绸之路。小朋友们一路听着西游记的故事打卡,从东海边的水帘洞一路到新疆的火焰山,中间还能插播两集别的动画片—葡萄沟的阿凡提。我们大人,则是照着玄奘的西行路线,从西安护国兴教寺的玄奘塔开始,在瓜州小城追忆一下当年玄奘法师出境前的磨难,过高昌古城考证一下“御弟哥哥”的出处,一路到喀什。



类似这样的大小旅行还有很多,每次都是几千公里到一万多公里的行程,是我自己开车,当然会很累。但是,这样的旅行很有趣呀,有个词很形象——乐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