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同一種生意有不同的經營思路,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事情開始發生於九十年代,一條街上面對面開了兩家水果店。門朝南是陳老闆的“誠信水果”店,對面的是宋老闆開的“順意水果”店。兩家店幾乎是同時開業的,門面大小也差不多,位置都很好,旁邊小區林立,有學校有工廠,人來人往,車流不息。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宋老闆為人精明,對於商業商道那是一套一套的。他逢人便說他的眼光是如何的獨到,思維是如何的超前,經常是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想到別人不敢想的。對於多年經營經驗的他也確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精彩的故事。比如說開業初期,原本他們兩家都本本份份的做生意,他確標新立異的在門口立個大牌子,上面寫著“進店免費試吃”的字。這不是假的,他確實將那些好吃的水果切成一小份一小份的用盤子裝著,供人試吃,一時間他的客里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然而兩三天後精明的宋老闆確發現:來免費試吃的人是越來越多,然而真正搗腰包買水果的人卻很少,這樣下去,那些水果不是白給人家吃了嗎?那豈不是浪費,這讓自己的成本如何受得了。於是稍稍改變了下,試吃活動依舊進行,但是試吃的水果都換成了那些要壞未壞,爛的剜掉的水果,這不僅節約了成本還可以讓活動繼續進行。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漸漸的,宋老闆發現老面孔少了,吸引進來的都是些不認識的陌生面孔。精明得宋老闆馬上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立刻改變策略:撕掉原先牌子上的字換成“買十斤送一斤”。果然老面孔又多了起來,當然大家也都是圖新鮮,誰真的一種水果能買個十斤,放在家裡吃不完還不壞了,浪費的可不止一斤。於是宋老闆來了個概念替換,改成“買一斤送一兩”,一段時間後又覺得太小家子氣,連自己看了都不爽。想了想又改成了“買三斤送一斤”,這樣一來,如果按原先的送法,他肯定虧本,所以他做了個偷樑換柱,也就是說買三斤十元左右一斤的水果送一斤一元錢的廉價水果。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正當宋老闆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慶幸時,顧客又一次打擊了他的信心。宋老闆少許暗自神傷後經營頭腦又再一次的活絡起來:“滿三十元減五元,滿六十元減十元,以此例推,上不封頂”,宋老闆拋出大招,果然客如雲集,然而又好景不長。宋老闆畢竟是商人,又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以次充好,以假的亂真的事情屢有發生,漸漸地顧客對此活動又失去了信心。為換回顧客將生意做火,宋老闆不愧為聰明絕頂,先後使出“打折優惠”、“生日特惠”、“優惠券抵用券”等活動,都能讓他的水果店像他的店名一樣順著民意火一把,順著自己的心意又冷了一把。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宋老闆是個閒不住的人,也是個愛學習跟得上潮流的人,聽說前段時間剛做完“利用微信建群圈子營銷”,近段時間又在做“會員卡充值送”活動。而他對面陳老闆的店始終在那裡,像一頭石獅,穩踞在那,任你風吹雨打,歲月流轉,我一動不動,只瞪著雙眼望著你,讓你知道我始終在這裡。

陳老闆喜靜不喜動,他對對面宋老闆的那些活動總是視而不見。他每天按時開門,總是把店裡弄得清清爽爽,讓顧客總能輕鬆得找到自己需要的種類;總是提前把那些壞的水果清理掉,始終保持店裡果香四溢,讓每個進入店裡的顧客都能沁入心脾;他對人總是和顏悅色,從不缺斤少兩,價格公道,童叟無期。陳老闆就是這樣靜靜得做他的生意,他的顧客都是他多年的好朋友。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陳老闆也是個極度好心的人,連對競爭對手都非常仁慈,總是在關鍵的時候還拉對手一把。比如說有年夏天賣西瓜,陳老闆和宋老闆都一次性進了大批的西瓜,陳老闆因為客源比較穩定,到貨沒兩天就銷售一空,然而宋老闆那才賣一小部分,如果再不把庫存的西瓜賣掉,那瓜就會不新鮮,會爛掉。當時如果陳老闆再繼續進貨,宋老闆必定會大大損失一筆。於是陳老闆故意拖延了幾天才進貨,那幾天顧客來買西瓜時,陳老闆總是笑指對面,顧客不解,陳老闆笑言:飯不可獨食!

水果店經營實例,看同樣水果店兩個老闆的競爭始末!

宋老闆也許感恩於陳老闆的大度,家中請客吃飯時都喊會上陳老闆,陳老闆也許出於禮尚往來,也會回請宋老闆。如此一來二去之後,他們的關係卻不像同行是仇家的傳說,這實在讓人費解。更讓人不解的是,偌大的街上,這麼多年前前後後開過無數家水果店,卻只有他們兩家面對面的店存活至今。有心人通過蛛絲馬跡甚至懷疑:他們本就是遠方表親,一起做生意,一起壟斷了市場,卻上演了雙簧,一明一暗,一動一靜,互為比較,鎖定了所有客源;一攻一守,一前一後,立於不敗之地,讓對手無懈可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