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上學、沉迷手機,是因為厭學和玩手機成癮嗎?

林也程


孩子不願意上學、沉迷手機,是因為厭學和玩手機成癮嗎?

對於多數不願意上學的孩子,並不是真心不想上了,而是在學習遇到困難,或者從來就沒有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長期的失敗讓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不行,努力也白費,或者覺得自己天生就笨,不是學習的料。網癮這個詞已經熱了十幾年了,包括前幾年的電腦和近幾年的手機,很多沉迷遊戲的孩子,並不是多喜歡遊戲,而是在現實中失敗太多,只是通過遊戲慰藉自己而已,所以他們玩遊戲並不是多快樂,而是為了消磨時間。

現在這樣的孩子很多,必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危及到整個社會。首先這類孩子基本責任心很差,不懂感恩,只求索取,家庭教育的溺愛、沒底線造成的。溺愛,什麼都不讓做,導致了什麼都不會做,大了以後會自卑,覺得自己不行。在引導孩子學習方面,只是一味強調成績,但是並不會教給孩子方法技巧,錯了就批評指責,讓孩子對學習牴觸。

這樣的孩子多,調整難度大,很多家長,準父母也該醒悟了。


霍體清


有人說,“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一部手機。”這話很有道理。

過去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許多小孩子先是去遊戲廳玩,後來去網吧玩,就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放學之後都不先回家,而是先到網吧玩一會才回去。

我曾經在一個網吧幹過幾個月,每天下午放學後,一群一群的小學生,中學生先到網吧玩上一個小時,然後回家吃飯了。完後來網吧接著玩。有些住校生晚上在網吧玩通宵,夜機便宜,他們就整休在網吧泡著。

現在有了智能手機,在手機上也是啥都能玩,所以孩子們都很迷戀。有些孩子玩手遊,眼睛都玩出毛病了。

侄女的孫子就是天天玩手機,眼球嚴重變形,現在是禁止玩手機,父母管得很嚴,從不讓碰手機。

別說小孩玩手機成癮影響學習,大人有時玩手機影響多少事情呢!

昨天在某店門口路過,店裡兩個小夥上班時間坐在那裡玩手機玩遊戲,聚精會神的,學習可能都沒有那麼認真。

很久前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女的跟丈夫在同一個人城市打工,不在一個廠子。丈夫下班回到住處,等不到妻子回家。結果等了一個晚上都沒有等回來妻子。第二天早晨,丈夫去妻子的工廠找人,工廠裡說先天晚上下班就回家了。然後丈夫就順著妻子下班回家的路去找,在一個大水渠邊上發現了妻子的一隻鞋。丈夫立即報警,警察經過調取附近的監控,看到他妻子邊走邊看手機,結果掉進路邊的水渠裡了,隨後在水渠附近找到了妻子的屍體。

成年人玩手機都很難控制自己,何況是孩子。一個小孩如果玩手機成癮,確實會厭學。其實不是孩子不想學習,而是因為經常玩手機,不專心學習,學習跟不上趟了,感覺到學起來很吃力,所以就不想學了。

總之,要想讓一個孩子好好讀書,就斷絕孩子跟手機的聯繫,不要給孩子拿手機,沒有手機,上課專心聽講,每天所學知識都能領會,學起來輕鬆,就不會厭學了。

你說是不是?

歡迎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

【我是頭條號:牽住夕陽的手。因為喜歡文字在此與網友們相聚。感謝友友們!有評必回,誠信互粉。謝謝朋友們!】


牽住夕陽的手


  孩子厭學怎麼辦?“厭學”常常與“網癮”聯繫在一起。許多父母覺得網癮很可怕,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無節制地陷入其中,甚至荒廢了生活、學習。

  “網絡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很多孩子喜歡上網,常常因此被貼上“網癮”的標籤。確實,不少同學從喜歡上網、習慣上網,慢慢演變為網絡成癮。這些孩子每天玩手機樂此不疲,開始厭學,成績慢慢下滑,成為了許多家庭和父母的最大煩惱。孩子厭學、陷入網癮該怎麼辦?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李建學老師為大家解析。

  泉子是一個14歲的男孩子,今年讀初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泉子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家裡特別乖巧,很聽媽媽的話。而且,泉子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

  然而,最近,泉子媽媽卻焦慮不已。原因是近來泉子沉迷網絡,不願和同學交往,天天玩手機到晚上2、3點,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到了學校後趴在桌子上睡覺。

  若是不給玩,他就各種吵、鬧,以不上學來威脅媽媽:若給他玩,約定好玩到幾點的時間從不算數。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1點,他會玩到凌晨1點:如同意給他玩到晚上12點,他會玩到凌晨2點……無休止地延長時間,有時候還耍賴皮,不肯交出手機。對此,媽媽毫無辦法。

  更讓人頭疼的是,由於睡眠不足,泉子回到教室就趴桌大睡,作業也不做。有時候還會把手機帶到教室玩,如果手機被老師沒收,他會大吵大鬧。由於他影響了班級的秩序,干擾到其他同學學習,學校頻頻向家長投訴。

  一個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大家眼裡的“好學生”,突然陷入“網癮”,變得如此“叛逆”,泉子媽媽既納悶又著急。

  讓媽媽崩潰的是,每天晚上為了讓兒子去睡覺,弄得自己焦慮不堪,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早上,她又要很早起來,因為要花很長時間讓兒子起床,叫很多次都難以把他叫起來。這樣一來,媽媽休息不好,一天到晚圍著這件事情,精神疲憊,工作也受到影響。

  無奈,媽媽只好帶泉子過來進行青少年心理諮詢,希望能夠戒斷孩子網癮的毛病。

  坐在諮詢室,泉子的黑眼圈很明顯,眼睛有點腫,卻仍低著頭玩手機。泉子媽心急如焚,一臉焦慮,搶著說孩子情況。泉子爸爸坐下來不到兩分鐘,手機鈴聲響了,說了聲抱歉便匆匆出去接電話。

  原來,泉子爸是業務員,平時工作特別忙,基本上不怎麼管孩子。教育孩子學習的事情,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

  夫妻關係也不是太親密,反而媽媽跟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很多時候泉子都是跟媽媽一起睡,爸爸則睡書房。泉子媽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學習與人際頻頻受挫,唯有手機為友

<strong>

  成績優秀的泉子本來升了一所比較好的初中,該學校有很多他的小夥伴、同學。

  泉子媽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緊張。為了給泉子更好的教育,媽媽決定把他送到一所更好的、全日制的私立寄宿學校。

  泉子心裡很不情願,最後在媽媽的堅持、強迫、軟磨硬泡下,只好去了。沒想到,開學沒幾天,泉子就生病了,接到學校通知,父母把孩子接回,卻發現孩子一回家就好了。之後,泉子再次被送到學校,沒過幾天又發燒又拉肚子。校方沒辦法,又向家長反映了情況。經過這樣反覆的折騰後,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泉子沒辦法適應這所學校,初一最後一學期還有一個多月時,媽媽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家中。

  初二,媽媽通過關係,給孩子安排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目前泉子就讀的初中。沒想到,泉子卻從此開始厭學,每天晚上玩遊戲。

  由於泉子網癮和厭學影響了成績,拖了班級後腿。學校有壓力,老師也有壓力,家長也覺得很慚愧,媽媽更是苦口婆心,希望泉子能夠努力學習。

  剛開始,當泉子玩手機時,面對媽媽表現出的難過和淚水,泉子會放下手機。而現在無論媽媽怎麼哭、怎麼難受、怎麼勸說,泉子都無動於衷,頭也不抬地繼續玩手機。媽媽覺得泉子已經不心疼她了,感到很傷心,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怎麼辦。

  媽媽覺得,泉子變成這樣,這一切都是手機惹的禍。

  泉子卻不認為自己有網絡成癮,或者說,並沒有網絡成癮這麼嚴重。他說,晚上玩手機是因為睡不著,不玩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孩子的狀況,折射的是家庭問題

<strong>

  一、父親缺位,媽媽焦慮

<strong>

  在家庭關係中,父親缺位,媽媽焦慮,孩子容易出問題。這個家庭從表面上看是一個健全的家庭,但事實上父親是一個形式上的存在、實質上的缺位。在這個家庭中,夫妻關係長期不良,母子關係過於糾纏,孩子無法正常自由成長,不惜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對抗父母,以期獲得成長的自由。

  二、控制與反控制

<strong>

  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本是無可厚非。但對孩子上初中的問題上,媽媽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強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泉子內心更渴望與他的好友一起,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雖然寄宿學校也很不錯,但泉子內心牴觸,生病其實是心理牴觸的軀體反應。

  第二次轉學時,媽媽又一次自作主張,把孩子送到一個重點學校。一直以來,泉子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但經過初一的折騰,他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了重點學校更不適應,成績也趕不上。

  泉子一直以成績優異自居,而在重點學校他的成績是墊底的,這種空前的落差讓他無法接受。由於他是中途插進來的,跟班裡同學沒什麼交往、玩不到一起去,在人際關係上也頻頻受挫。這讓本來比較自信的泉子,開始變得自卑,在現實中很不開心、很痛苦。

  沒有人喜歡沮喪和挫敗,而遊戲恰好能夠給自己安慰。泉子通過玩手機遊戲,一方面在逃避這種痛苦的現實;另一方面,通過這種自我破壞的方式讓媽媽無可奈何,打敗了媽媽對他的控制。

  無論媽媽怎麼哭、生病,泉子都不心疼、不體諒,說明他對媽媽是充滿憤怒的。以前,媽媽通過淚水和生病,讓泉子心疼她、體諒她來控制泉子,讓泉子按照她的意願去學習、生活、發展,卻不知道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權利。對於玩手機的問題,兒子和媽媽都在較勁,處在一種拉鋸戰中。媽媽在控制“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按照她所設的路線去發展,努力學習,變得優秀;兒子同樣在控制“媽媽的兒子”,他恰恰要破壞自己的發展,玩手機、上課打瞌睡、不做作業,讓自己變得頹廢、學習跟不上……通過這種犧牲自我,即傷害“媽媽的兒子”的方式,讓媽媽痛苦難受。顯然,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兒子是優勝者,媽媽力不從心,以失敗告終。

  調整家庭關係,改變家庭氛圍

<strong>

  通過一段時間的諮詢,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管教與陪伴太少,於是嘗試重新參與到這個關係中,與媽媽一起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給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一方面,爸爸開始與孩子更多互動,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跟孩子共同討論訂立了針對家庭三個成員的家庭規則。

  另一方面,愛與自由同等重要。之前,媽媽只強調了孩子不在乎媽媽的感受,而自己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若要孩子在乎你的感受,首先家長要在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要。

  父母學會三分做父母,七分做朋友,嘗試尊重孩子,把孩子更多的成長和發展還給孩子,不再替他決策人生的交友、學習、遊玩等事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比如在學習的問題上,徵得孩子同意後,把孩子調到一個孩子適應的班級。同時加強課外的補習和輔導,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他感受到父母的在乎、愛和尊重,自然也會在乎和重視父母的感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若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任。隨著諮詢的進展,夫妻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孩子感覺到這個家庭氛圍是輕鬆、舒服的,也促進了親子關係的改善。

  看清沉迷手機的本質,走出依賴迴歸現實

<strong>

  在與泉子的溝通中,討論了玩手機背後潛藏的原因:“替罪羊”心理,不是我差,不是我笨,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為晚上睡不著,我才控制不住玩手機,然後導致我休息不好、早上起不來,以致在學校打瞌睡無法專心聽講,所以學習跟不上,才會成績不好。這樣,手機成為了他的學習成績下降的“替罪羊”,而他自己則不需要為他學習成績的好壞承擔任何責任了。當了解這些後,泉子好像有些如夢初醒的感覺。

  隨著家庭規則的執行,一家人作息慢慢規律,泉子手機越玩越少,他由每天晚上2點睡覺,先提前到1點,然後慢慢提前到12點,再提前到11點,一步步縮短玩手機的時間。

  泉子本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經過諮詢,他認識到自己內在的“替罪羊”心理、逃避心理,不是有意而為之的,這是潛意識裡面完成的。泉子明白了這一點後,也有意願去讓自己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補習輔導,他的成績提高了;而在自己適應的班級裡,他的自信也得到大大提升,結交了幾位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有共同交流的好朋友。

  父母驚喜於泉子的轉變,也更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孩子他自己也希望自己現在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未來有一個好的人生。

  對於父母這段時間的成長與領悟,李建學老師由衷地說:“是啊,若相信一顆麥粒具備了所有成為一頭麥穗的要素,人們就會安心於去做最簡單的澆水除草工作,而不會精細安排這一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更不用擔心它會長成一株野草。”


李建學心理諮詢


因手機成癮而厭學,因為厭學而沉迷手機,這是兩個不同問題。但現實情況中,這兩者之間,有分不開的關係。

針對這兩個概念,我個人的認識是:

1,厭學而導致手機上癮,

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導致孩子不喜歡上學,這些的原因不是手機,但是因為他不喜歡上學,就會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的有趣味的事情,手機聲光刺激來的更容易,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更大的滿足,足夠多的時間接受足夠多的聲光刺激,自然孩子會逐漸的沉迷於手機。

對策:

①找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根源,是因為成績的問題,那是因為情感的問題,是因為同學之間的問題,還是因為和老師之間的問題。

找到根源,解開孩子的心結,

②管理好手機的使用時間

③引導孩子更多的興趣,比如運動,比如繪畫,比如增加對自然的關注等。

2,因手機上癮而導致厭學

是因為沒有做好手機的使用管理,給了孩子更多接觸手機的機會,手機中充斥的聲光刺激,緊緊地抓住了孩子的心思,使其欲罷不能。手機網絡的聲光刺激和遊戲的刺激,與學校嚴格的教學管理、規律的學習生活相比較,自然是手機網絡帶來的刺激性更大,給孩子樹帶來的心理滿足更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思,孩子厭學是必然的。

對策:

①,家長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手機上使用,引導孩子參與更多的現實活動,讓孩子更多的關注與現實世界的生活

②,逐漸的減少孩子手機的使用時間,想辦法讓家庭關係更親密,那孩子從現實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③,更多的接納孩子鼓勵他的正能量和優秀的品質,對成績比較淡化處理。

以上觀點供大家討論,不足之處請多多補充!


快樂庭院


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人的狀態。

以前孩子沉迷於電視,而在今天這個屬於低頭族的時代,手機成了新的“託管所”,成為了孩子們的好去處,很多孩子作業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找手機、玩遊戲,甚至很多孩子因此厭學、不願意上學,即便上學、做作業也是心不在焉,一門心思惦記著手機。

這並非危言聳聽,咱們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機,把它交給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強、貪玩心大、正處在學習知識關鍵時期的孩子,孩子厭學、手機成癮不是很正常的嗎?

我家孩子雖然不至於不願上學,但剛剛過去的暑假期間,對手機的依賴趨於重度。秋季開學後,我們懷柔與大棒並舉,勢頭得到遏制。

一、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是孩子們的天然屬性,電子設備帶來新鮮好玩又可以學習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著孩子幼小的心靈,經常接觸手機,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

二、監護人監護不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很多時候都是家長監護的原因。現在,很多家庭一家人閒暇時都在玩手機,彼此之間語言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科技改變生活,手機裡面遊戲、娛樂、視頻什麼都有,孩子本來對什麼都好奇,接觸手機後往往會變得很安靜,部分家長不願意管孩子或者孩子不安分時,把手機交給孩子成為一劑良藥,手機日漸成為孩子的“託管所”。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三、家長的行為引導不夠。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簡單粗暴,不願意靜下心來給孩子講危害、不願意給孩子協商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什麼時候不可以玩手機,往往是孩子不聽話,就是河東獅吼和棍棒伺候,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城市漫記的心得如下:

一、與孩子約法三章。給孩子講述學生期間沉迷手機的危害,從對眼睛、頸椎等身體部位的危害講起,經常給孩子灌輸過度使用手機造成的嚴重後果;給孩子明確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好好上學、認真讀書;約定可以使用手機的時間段,明確未經允許使用手機的後果。

二、家長做好表率。城市漫記和家人約定,孩子放學回家後,除了正常的接打電話和必要的信息瀏覽回覆外,一般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使用或者用手機遊戲娛樂,多些時間和孩子一起溝通交流、做遊戲、做手工和閱讀課外讀物等,既增強與孩子親暱度,也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三、給孩子老師溝通。咱們家娃很多時候不怎麼聽家長的話(感情我這家長白當了,嘿嘿),但對老師的話往往奉為聖旨,秋季開學後,我偷偷給孩子的班主任溝通,班主任給孩子“開小灶”,孩子家庭作業後找手機玩的行為明顯減少。

以上是“城市漫記”小編對問題的闡述,期待更多的溝通與交流~感謝友友們!有評必回,誠信互粉。謝謝朋友們!


城事漫記


不願上學,沉迷手機都是表面現象,根源只有一個:孩子缺愛!



梅園聽語


可能是注意力缺陷ADD


王丹152877927


這個不是絕對的。為什麼呢?首先要問孩子將來要做什麼?這個回答只有兩個:一個是輕鬆愉快的掙錢,一個是出苦力掙錢。叫他自己選。手機是通訊用的,給他配手機是讓他用於學習的,而不是讓他迷戀網絡遊戲的。至於他自己是怎樣選的,那就與我們無關了。告訴孩子家裡會管他的吃喝及學習的費用,但不可能管他一輩子。腳下的泡永遠是自己磨的,現在好好的學習,將來就有出息,就能找到好的舒心的工作。反之也是一樣的。要想出大力掙錢,那就可勁的玩。反正出大力掙錢也不需要文化,只要有力氣就行。


史遠有


對啊,不然你以為什麼?手機連大人都上癮,何況是孩子,孩子們是祖國的下一代,不能讓手機毀了孩子的前途,珍惜孩子前途,遠離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