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勝利以後,丘吉爾的威望極高,為何會在大選中慘敗?

mtolao


二戰前期,丘吉爾在沒有美國和蘇聯的幫助下,帶領英國渡過最為艱難的至暗時刻,他的著名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激勵了當時的英國民眾抵抗德國納粹的勇氣。

然而在1945年7月26日的大選中,丘吉爾所領導的保守黨在下議院和工黨進行議員的選舉中,以213比393敗北。丘吉爾在個人聲勢達到巔峰的時候連任首相失敗,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丘吉爾在面對選舉失敗的現實後,欣然接受這一結果:“英國人民成熟了。他們學會了選擇,她們不需要一個英雄領導他們重建家園。”

性格決定命運

丘吉爾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政治人物,他嗜賭如命,揮霍無度,如果不是繼承了遠房親戚的遺產,差點就走向破產的命運。

然而,他的偏執性格也成為了他從政的雙刃劍。在面對納粹的侵略中,丘吉爾偏執的性格使其一條路走到黑,絕不向納粹德國屈服。這在戰爭年代確實有利於穩定國家士氣,但是在和平年代卻缺乏了彈性,成為弱點。

包括丘吉爾在內,英國二戰時期的政治人物普遍有反共產主義,反蘇聯傾向,如果不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英國和蘇聯是走不到一塊的。

隨著二戰的結束,抵制蘇聯勢力擴張的呼聲愈演愈烈,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歐洲同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實力已經消耗殆盡。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已經無力扛起反對蘇聯的大旗。

英國民眾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選擇一個準備和蘇聯“戰鬥到底”的首相,勢必會再次將英國拖入戰爭的邊緣,這不利於英國的戰後重建。

在英國民眾民心思定的情況下,恢復經濟發展才是第一要務,丘吉爾偏執的性格很難更改,而選擇一個與蘇聯的意識形態比較接近的工黨領導的政府,更有利於獲得一個更加安定的國際環境進行戰後重建。

英國的選舉制度使然

英國的首相選舉不是直接由民眾退票決定,而是以下議院的議員席次間接決定,獲取超過半數席次的政黨黨魁就成為了英國的首相。而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獲得超過半數的下議院席次,可以聯合其他政黨聯合執政,英國在2010年的大選後就出現過正副首相。

在民主代議制的體制下,英國的政策都要經過議會的同意才能執行。而議員的席次對於政黨在議會的話語權就舉足輕重。

議席的獲得,不僅需要政黨提名參選議員的個人魅力和能力得到民眾的認可,還要看政黨黨魁的施政政見。一般來說,如果黨魁不給力,政黨的議席也不會很多,這是典型的母雞帶小雞的效應。

而丘吉爾所領導的保守黨在下議院議席的競選中,席次大敗有一部分原因是被丘吉爾鐵腕印象所拖累,最終導致丘吉爾由於議席不足以當選。

體制完善

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在二戰後選民選擇由具備社會主義色彩政黨的工黨上臺執政,而不擔心國家的制度被顛覆。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國的君主立憲的基本國家制度在《大憲章》中就已經確立。


權力已經被關進了制度的牢籠裡,英國的民眾才有恃無恐地敢於選擇意識形態中間偏左的工黨上臺而不擔心被赤化。

工黨在二戰中崛起

英國的政黨雖然五花八門,但是執政權基本是在保守黨和工黨中交替。

在二戰中,英國保守黨和工黨各有所長,保守黨主要擅長外交和軍事,而工黨則主要著墨在內政方面。

但是由於保守黨所擅長的領域過於高冷,屬於精英政治,而工黨則比較接地氣,與民眾接觸頻繁,自然更加獲得民眾的好感。

據數據統計,到1945年選舉前夕,工黨黨員人數已經飆升至260萬人和800餘萬會員。在票權平等的前提下,這已經足夠對保守黨發起挑戰。

丘吉爾作為英國二戰時期的首相,其歷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在歷史背景已經發生轉換的情況下,丘吉爾未必能適應新的挑戰。而這種看似冷酷的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制度就是現代化國家的象徵,現代化國家的標誌就是從人情到契約的轉變。


梓蕤


1945年7月26日,唐寧街10號內的丘吉爾擠出了兩滴憋屈的眼淚,他率領的保守黨攜二戰勝利的巨大聲望,居然在下議院選舉中輸了。而且輸的淒涼落魄,213對393的巨大劣勢讓工黨直接獲得了半數以上議員席位,黨魁克萊門特·艾德禮直接成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這個功勳戰爭首相居然沒能連任,東邊的斯大林一定會連牙都笑歪的。

在說明丘吉爾為啥輸的這麼憋屈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幫英國佬到底是什麼選舉的。英國是君主立憲國家,皇帝是虛君不提,他們管理國事的是內閣,而內閣是由首相任命的。換句話說,在英國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其實是首相。

那麼首相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答曰選舉,但是不是直接選首相,而是選下議院議員,全英國一共分成659個選區,下議院就有659個議員。在選舉中獲得半數以上議員席位的政黨,國王就會把他們的黨魁立為首相。如果下議院多數席位的政黨未能超過半數席位,那麼就需要組建“懸浮議會”,也就是與少數席位政黨聯合執政。

這樣的選舉制度決定英國的首相必然與所在政黨休慼相關,首相個人再牛,政黨敗選一樣什麼都不是。丘吉爾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自己作死加上身邊一群豬隊友。作為戰時不限任期首相的所在政黨,保守黨在二戰期間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抓軍事和外交權利上,內政權利幾乎是保守黨自己全部放棄掉。保守黨放棄,工黨自然進入,所以在戰時與民眾結合最緊密的反而是工黨,也因此工黨快速的壯大,到1945年選舉前,工黨已經有260餘萬黨員加800餘萬會員。

其實我們看這次選舉時間會發現,那時二戰並沒有打完,日本還沒被原子彈轟過。並不能算是戰爭結束,戰時首相丘吉爾沒有義務進行選舉。工黨在這時發起對丘吉爾的不信任投票,要求解散戰時內閣,重新選舉。這時候丘吉爾有足夠的理由拒絕,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可這時的丘吉爾開始作死,他同意了。在保守黨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選舉的局面下選舉,他本身就失了先手。

而後就是一群豬隊友的神助攻,保守黨的競選口號是“選擇國民領袖,幫他完成歷史使命”,死命的打丘吉爾這張牌,並且還準備進行“又一場巨大而恐怖的戰爭”。打仗打的蕭條不堪的英國民眾真的已經厭倦了歷史使命,他們只希望好好的生活下去,歷史使命什麼的先讓我吃飽麵包再說好嗎?而工黨則理智很多,他們的口號是“讓我們面向未來”,並推出了非常細緻的戰後恢復計劃。後果還用說嗎?保守黨這次選舉主張可以說是從1918年到2018年最失敗的一次。

到了喜聞樂見的兩黨互噴環節,保守黨的豬隊友們又失一局。他們居然和我國網絡噴子一樣低劣,唯一拿的出來的手段就是給工黨扣大帽子。不停的噴工黨是“蓋世太保”“極權主義者”,宣稱“工黨上臺是對英國人民榮譽與自由的挑釁”。大家在論壇裡看帖子會不會非常厭煩那種沒論據、沒資料,就會給別人扣“漢奸”“精日”帽子的二貨?英國人當時大抵和我們看帖子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反觀工黨就狡猾很多,他們把保守黨執政期間造成的國家損失全給列了出來,然後不評價。高下立判,保守黨這時選舉失敗已經是必然的。

可是這群二貨居然還覺得自己勝券在握,坐等開票當選,工黨則深入選區,坐著一輛破汽車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的演講。好了,一邊是傲慢固執的精英代表,一邊是務實親民的草根代表,換成你是英國人你會選誰?

就這樣,丘吉爾同志悲劇了,三巨頭死了一個,丟官一個,剩下個斯大林笑的猥瑣無比。總結起來,丘吉爾的敗選很簡單,巨大聲望沒有轉化成實際的收益。英國這種老牌選舉國家裡,誰展示精英形象誰倒黴,誰展示親民形象誰贏,看看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選舉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歷史吐槽機


二戰爆發後,丘吉爾臨危受命,擔任英國戰時首相。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在戰時,丘吉爾以鋼鐵般的意志繼續帶領英國人民戰鬥,他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軍,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圍困在敦刻爾克周圍一小塊地區的盟軍奇蹟般地撤出33萬多人,堪稱奇蹟。他還促成了美國國會通過了租賃法案,從而使英國獲得了大量的軍火援助。在德國向蘇聯宣戰,他放棄了之前對蘇聯的敵意,聯合蘇聯一起抗擊德國法西斯,並且聯合美國簽署《大西洋憲章》,向蘇聯提供援助。隨後,他又出席了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開羅會議,與羅斯福、斯大林等領導人多次會面,商討戰後世界局勢。

1945年5月7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次日丘吉爾向英國人民宣告,英國已經贏得了對德戰爭的勝利。二戰後,戰時內閣也必須解散。丘吉爾被迫辭職,並舉行大選。原本信心滿滿、認為憑藉丘吉爾在戰爭中的功勞定能順利當選的保守黨,卻在大選中慘敗,丘吉爾本人雖然當選議員,但是保守黨只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卻贏得393席,得以組閣,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選首相。真是萬萬沒有想到,帶領英國人民走向勝利的丘吉爾卻被拋棄了。

面對這個結果,丘吉爾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實際上,關於丘吉爾在這次大選中慘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在戰時,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將所有的重點放在了軍事和外交上,忽視了民生,給了工黨機會,工黨乘機做大,在選舉中獲得更多的席位。按照規定,獲得席位最多的黨派的黨魁,即為首相。由於丘吉爾所在保守黨的失利,丘吉爾也一起跟著吃瓜落兒。

第二個原因是丘吉爾這個鐵血首相,讓英國人民是又愛又恨。丘吉爾以鐵血著稱,它曾對國內的工人罷工一直都採用強硬手段,武力鎮壓,毫不手軟,被世人指責。在戰時,英國需要像丘吉爾這樣的一個鐵血首相,帶領英國走向勝利。但是在戰後,英國經濟蕭條,人們厭倦了戰爭,需要休養生息。而很多人把丘吉爾看成戰爭販子,他們不再需要丘吉爾這個鐵血首相。因此,英國人民果斷地拋棄了保守黨以及丘吉爾。



總之,丘吉爾在二戰後大選中的慘敗雖然是出乎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並非是偶然的結果。各位,你們認為呢?緊接著冷戰開始了,丘吉爾的時代又來了,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


密探零零發


方圓論壇觀點!

事實上丘吉爾不單是對英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乃至對世界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正是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帶領英國抵抗了下去才能有後來二戰時期盟國的勝利。而早在一戰後英國在首相張伯倫的影響下開始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之時,當時的丘吉爾就是“綏靖政策”的堅決反對者。但是反對歸反對,當時的丘吉爾並沒有掌握實際權利,他也主導不了英國的既定政策。但隨著德國侵略波蘭之後標誌著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張伯倫也在洶湧的民眾聲討中黯然下臺。而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接手了張伯倫的位置出任英國首相,組建戰時內閣。



丘吉爾上臺之後面對德國的咄咄逼人的態勢也可謂十分的緊張,也非常壓力山大。因為整個西歐在德國的鋼鐵洪流之下根本沒撐多久。而英國一戰時期的強力盟友法國更是令人大失所望。短短六週時間便被德國擊敗。整個歐洲的壓力都壓在了英國身上。雖然英國有一道英吉利海峽保護,但是英國時時刻刻都要面對著德國的轟炸。而且丘吉爾不僅需要各地演講動員人民參軍抗戰,而且還需要幫助流亡到英國的戴高樂建立流亡政權繼續對抗德國。面對強大到不可匹敵的德國,英國在張伯倫的帶領下依舊沒有投降。而英國在打了一個漂亮的以少勝多的空站之後,更是在短時間內佔據了制空權。而隨後德國對蘇開戰徹底的分擔了英國絕大多數的壓力,使得丘吉爾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戰爭。



後來德國戰敗,英國獲得了勝利。隨之而來的是二戰後英國戰時內閣解散,英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首相競選。原本丘吉爾帶領英國人取得了勝利是呼聲最高的候選者。但結果卻出人意料,丘吉爾落選了,他敗給了工黨領袖艾德禮。個人認為丘吉爾落選原因有二。


第一,丘吉爾雖然帶領英國人取得了勝利,但也讓英國走下了世界霸主的寶座。雖然這不是丘吉爾的過錯。但是事實上二戰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英國開始沒落。英國只所以強大可以稱霸世界,靠的就是龐大的殖民地。二二戰期間盟國明確達成一致,那就是戰後各殖民地獨立。蘇聯和美國肯定是不願意英國再次強大稱霸世界。所以蘇聯和美國極力支持戰後殖民地獨立,而丘吉爾為了大局只能同意。因為二戰期間英國需要蘇聯的大軍,也需要美國的物質。由不得丘吉爾反對。而戰後英國走向沒落,雖然這並不是丘吉爾的錯,但是英國人一看見丘吉爾就會想到英國的沒落。這在情感上是讓很多人接受不了的。畢竟英國從丘吉爾手中開始沒落。


第二,丘吉爾過分的自信了。丘吉爾根本沒有了解到戰爭過後的英國人需要什麼。他單純的認為他對英國有功,所以民眾就必須選他。但是他錯的非常離譜。戰後丘吉爾的競選口號是“維護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地位,建立強大的殖民地,成為世界強國”。說實話這些口號太過於空洞乏味。經歷過戰爭的人民才不管是什麼殖民地還是日不落帝國。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戰後重建,如何恢復經濟。政府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打官腔說一堆毫無營養的口號。


而丘吉爾的競爭對手工黨領袖艾德禮則親民的很多,他主動走進民眾瞭解民眾的需求,而他的競選口號是“重建家園,建立民眾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努力恢復經濟結束戰爭”。艾德禮的競選口號無疑更加具有吸引力。因為戰後的英國人都厭惡戰爭。而丘吉爾的政治理念明顯是還要爭奪還要打,這是英國人十分反感的。而側重於回覆經濟,遠離戰爭的艾德禮更加受英國人喜愛。所以丘吉爾的失敗也無可厚非。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踴躍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自以為是的丘吉爾以為自己帶領英國贏得了二戰,多麼榮光,多麼自豪啊,連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小菜一碟嘛,結果被啪啪打臉,打的真狠啊!選舉以明顯優勢工黨勝出,保守黨的丘吉爾落敗,民眾用選票讓這個愛喝酒抽菸,脾氣臭的老頭滾蛋去了,這正好反應了西方民主選舉的特點,表面說你好的,內心不一定那樣想,投票時分分鐘把你拋棄啊,民眾的喜惡是關鍵啊!丘吉爾選舉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不過是丘吉爾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英國民眾早已厭煩丘吉爾很久了,內心其實不怎麼喜歡這個老頭的!丘吉爾是保守派人士,他最痛恨就是工人罷工了,在他眼裡工人就應該好好待在工廠沒日沒夜的工作,加班是常事,上街遊行抗議罷工是沒有的,一旦有工人罷工遊行,丘吉爾都是用大棒伺候,武力鎮壓,所以搞工人都不喜歡丘吉爾。剛好當時在二戰,英國為了抵抗德國,大家也就忍了,畢竟英國完蛋的話,大家都不好過,有國才有家嘛!雖然說丘吉爾帶領大家贏得了二戰,到時不全是丘吉爾的功勞啊,沒有士兵拼死作戰,沒有工人日夜加班生產武器,哪來的勝利啊,是大家的功勞,不要過於拔高丘吉爾的功勞啊!二戰過後,民眾不滿的情緒就爆發了,戰時忍你,戰後就不忍你了,一起算賬!自我良好的丘吉爾以為自己連任不成問題,結果是他不瞭解民眾的情緒,大家都被戰爭搞累了,戰爭結束了,正好是休養生息的時候,而工黨提出的口號正是要恢復經濟,維護工人和民眾的利益,這是民眾最需要的,民眾可不想任由這個丘吉爾瘋狂啊,威望再大又如何呢,民眾的利益才是最重要,民眾可不希望丘吉爾連任鎮壓工人啊,不喜歡你,自然就用選票讓你滾蛋了,管你威望有多高呢!



丘吉爾戰後的“鐵幕演說”讓英國政府不滿,也讓民眾不滿,大家都不喜歡你,只好讓你下臺了。丘吉爾好不容易打贏了二戰,卻又瘋狂的去得罪蘇聯,發表什麼鐵幕演說,號召西方國家集體對抗蘇聯,這就玩飄了啊!你也不想想英國是什麼狀態,都被打殘了,衰敗了,自己都搞不定還招惹蘇聯,不就瞎折騰,找死嘛,你英國有實力還好說,都衰落成這個樣子了,還招惹蘇聯,得罪蘇聯也是美國玩的起,你英國瞎起鬨什麼嘛!蘇聯反過來打壓英國也是有實力的,英國就應該夾起尾巴做人,去得罪蘇聯真是用不著啊!所以民眾和政府很不喜歡丘吉爾的作為,二戰英國都打殘了,正是好好休養生息,搞好經濟民生的時候,去得罪蘇聯這個大國實在是愚蠢的很啊,你丘吉爾有政治抱負有大國情懷,那都是虛的,民眾迫切的需要麵包牛奶,什麼政治鬥爭都是假的,英國政府也不想丘吉爾帶領大家走上對抗蘇聯的地步啊,因為英國實在耗不起啊!任性的丘吉爾實在讓大家不放心啊,雖然他的威望高,大家對他的不滿表面不說,那就用選票說話吧!最終民眾用選票讓丘吉爾滾蛋了,鬱悶的丘吉爾說英國民眾是忘恩負義,這就有點撒潑的意味了,打贏二戰是大家的功勞,作為政客就知道選舉遊戲規則,西方的民主制度就那樣,認賭服輸嘛!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好吧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但老梁還是憋不住想笑。你可以想象一下,可憐的丘吉爾端著紅酒,嘴巴里嚼著雪茄蹲在浴缸裡,暖暖的大太陽透過朦朧的玻璃,照在身上很愜意的樣子,但當他自己居然落敗了的消息,是一副什麼樣子?錯愕?憤怒?驚喜?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跳出來:“你個癟犢子老梁,別侮辱偉人!”

侮辱?沒有,一丁點意思都沒有,反而我很佩服這傢伙。所以咱在這裡,就先從二戰開始講講丘吉爾如何獲得威望,然後再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二戰中的丘吉爾

想當年,整個歐洲在小鬍子希特勒的閃電戰之下,都在戰慄,號稱世界第二的高盧雄雞法國佬,德國佬僅僅用了三十九天的時間,就將他按在地上摩擦。上演了一出有名的大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

約翰牛家裡的小牛牛,聽到這個消息,都崩潰了,惶恐席捲了整個英國的地界。早在這大撤退之前,丘吉爾一腳踹開了軟腳蝦張伯倫,把首相的帽子拿過來,扣腦袋上,叼著雪茄煙就組建了戰時臨時政府。

丘吉爾瞅著人心的浮動,擼起袖子,拍著腦殼明確表示要和德國佬對著幹。

小鬍子希特勒的吐沫星子都飛過了英吉利海峽,可丘吉爾根本就不弔,瞪著大眼珠子:“爺們耗死你,有本事你飛過來!你不過來都是那俺的那個啥!”捎帶著還豎起了手指頭,在小鬍子的希特的面前晃悠!

小鬍子絕對不接受挑逗,怒了的小鬍子用海軍封鎖了英國,接著開著飛機搞轟炸,把個倫敦炸了個稀巴爛,房子沒了,土地都變成了坑。

倔脾氣的丘吉爾,摸著落了灰的大腦殼,又點亮了雪茄煙:“刺激,有本事你再來一次,爺們不怕!”

就是這麼硬朗的作風,給約翰牛家的小牛牛們打了一次又一次強心劑,這才讓英國撐到了二戰結束,以勝利國的姿態蹲在了談判桌上,成為了世界三巨頭之一。

2002年的時候,英國搞了一個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活動,丘吉爾蹲在榜首的位置上,沒人能撼動得了他。

就是這麼個人,有威望,有資歷,那咋就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家裡的小牛牛通過選票將這位給踹了下去呢?難道他們不希望丘吉爾帶領他們再走一次輝煌?

原因

這首先,咱就得從英國的政治制度走起。

大傢伙都知道,英國這地分上議院和下議院。當然不論是上議院還是下議院他們都很有特點,一幫人一開會,吵吵吵吵開了掛的互懟,就像哪菜市場似的十分的熱鬧。

而上議院又被外人稱為貴族院,您聽這名字就應該瞭解這是一個通過世襲或者腦袋上扣著爵位,年齡都在六十歲開外的人組成,當然咱通俗一點,可以把這地方看成一個退休人員的養老基地也成。當然這貴族院之後進行了改革,但這改革和咱今天的話題無關,所以老梁也不細說了。

而下議院是通過約翰牛家的小牛牛共同努力,普選產生的,所以一個政黨想要上臺,必須在下議院選舉中佔多數,這才能上臺。

丘吉爾的苦惱就出在了下議院。二戰爆發,英國整個國家執行的是“競選休戰”,也就是說競選選政府這事扔了,按照精英層的內定出來。而丘吉爾在二戰期間就是通過內定定出來的,這個時候,眼瞅這二戰要結束了,英國在工黨的推動下,內部呼籲通過選舉產生新一屆的政府,一浪高過一浪。

丘吉爾對於這樣的呼聲很高興:“好啊!你們先選著,我先和斯大林以及羅斯福開個會,會後我瞅結果!”

丘吉爾同意了,保守黨一幫子大佬也同意了,畢竟丘吉爾是帶著小牛牛們走出困境第一人,這麼大的光環套頭上,放個人上去,都感覺想不獲勝都難。

英國人總是這麼自信,不然現在的脫歐,咋就能鬧成了國際笑話了。這話有點遠了,咱接著上邊往下聊。

可結果一出來213對393,以大比分的落差居然落選了,落選了!就連軍隊裡的大頭兵都投了反對票。

丘吉爾和另外倆巨頭在雅爾塔的皇宮裡開會,三人商量德國問題,波蘭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會議準備開十二天,這都已經過了八天了,第九天頭上,丘吉爾接到了消息,沒轍了,丘吉爾拍拍屁股走了,英國方面換人,倆巨頭和一個陌生人繼續開會。三巨頭缺了一個,這整的!這結果把個斯大林笑的嘴都歪了,這都叫啥事呢。

丘吉爾的落選,和當時的環境有關,當時的英國人在二戰中的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大傢伙眼瞅這戰爭就要結束了,都想蹲在家裡溫暖的被窩,過幾天沒有炸彈的日子。

可丘吉爾發表的演講中,居然還在鼓動戰爭,通過戰爭來獲取更多的利益,並且還主張扶持戰後的德國用來對抗老毛子。

這都是什麼事啊!還打!被炸了那麼多天,死了那麼的人,你看不見啊!這還幫助德國佬?瞎呀?

反過來看看,工黨的政策,保護工人的利益,保證普通人的就業,讓每個人有牛奶喝,有面包吃。而且這些措施,在二戰期間工黨也是這麼做的,這都親民啊,所以啊英國小牛牛們一股腦用手中的選票,一腳將丘吉爾踹了下來。

嚴格的說來丘吉爾是個優秀的軍人,不是個優秀的政客。所以他的失敗那是難免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裡說到的失敗應該指的是1945年的大選失敗。而那個時候的丘吉爾恰逢人生的一個巔峰,所以才會引起好奇吧。


在1945年之際,恰逢他歷史生涯中聲名鵲起的時刻,戰時英雄,祖國掌舵大師,時代的天才,反法西斯著名領袖等等各種桂冠都戴在了他的頭上。所以不僅僅是丘吉爾還有他所在的保守黨,就連當時英國著名的評論家,觀察家也都是這麼認為的,然而歷史卻和丘吉爾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今天,我們來看,丘吉爾競選的失敗又是歷史的必然。

列林曾經說過“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丘吉爾是英國的功臣,他領導著英國人民還有世界人民一起打敗了德意法西斯,制約了日本法西斯,所以統治階級應該感謝他,但是英國是帝國主義國家,決定英國統治根基的是英國壟斷資產階級,而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富國,降為了二等角色,壟斷資本家自然不會滿意的了。

其次,不僅僅是經濟上,軍事上在丘吉爾在位期間也是不盡如人意。雖然二戰上英國戰果輝煌,但是也是以損失慘重作為代價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是“贏得了戰爭,輸掉了優勢。”但是仍然處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局勢還更加的被動。所幸當時的國際關係英倫三島才沒有被德國法西斯佔領,可見二戰後英國軍事處境。

其三,丘吉爾不顧民情和策略。就比如他的過分宣傳。丘吉爾是二戰的英雄,即使是他競選的宣傳口號也在宣揚著這件事,像是“此人贏得了戰爭,此人必將完成其事業。”然而這樣的宣傳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了。英國雖然戰勝了法西斯,但是卻是以無數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以及經濟上的巨大代價換來的,英國人民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對戰爭有更加清醒的認識,自然在選舉上也更加的理智了。

最後還有工黨的努力我們也是不可否認的,相比於在二戰中光鮮奪目的丘吉爾,或許他們缺少了吸引我們關注他們的一些光芒,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的能量。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二戰後,丘吉爾依舊在英國享有很高的威望,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帶領英國人戰勝納粹德國的功勞,但是英國選舉是兩碼事。

“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民族,在英國人眼裡功勳只是昨日黃花。他不會忘記1945年選舉,自己帶領的保守黨對戰工黨,結果213對393慘敗而歸,

英國人是現實的民族,經歷二戰蹂躪的英國,急需要恢復正常秩序,沒有物資短缺、沒有親人傷亡,也沒有枯燥生活。嚴父般的丘吉爾能夠對抗外人欺負,但顯然不具有慈母般的溫情,英國人只想在戰後迴歸溫暖的懷抱。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首相掌握國家的是全,而首相要通過議會選舉產生。英國全國選區共產生659個議員,他們代表英國人民選舉首相,丘吉爾能否上臺就看他們手中的選票。

丘吉爾是自信的,因為他剛為為英國立下汗馬功勞,在英國有著巨大的聲望。所以,丘吉爾沒有拒絕,而是作死答應工黨的要求:解散戰時內閣,重新開始大選。

可是,保守黨的競選“硬廣”,弄得英國人受不了,什麼“選擇國民領袖,幫他完成歷史使命”。而工黨的“軟廣”,被久受戰爭折磨的英國人接受,“讓我們面向未來”真的很親民。

二戰勝利以後,丘吉爾的威望極高,為何會在大選中慘敗?

簡單來說,時勢發生改變,由戰時狀態進入和平年代,老百姓需要釋放壓抑。丘吉爾的保守黨被認為代表精英階層,而艾德禮的工黨被認為代表老百姓。

選票最終掌握在老百姓手裡,想好好過安穩日子的英國普通人,毫不猶豫的丟棄掉丘吉爾,儘管人們不否認他是個大功臣。


子屠龍


丘吉爾在二戰時期接手英國首相的位置,他領導下英國全國同心協力的跟德國死磕,還通過各種手段方式拉攏美國的援助和拉美國下水,而在二戰時期丘吉爾是一個非常強硬和有計謀手段的國家領導人,做事風格極度的強硬,對戰爭的形式把握的還是非常厲害的,說時候丘吉爾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特別是在動亂年代。

也正是有丘吉爾這樣的領導人,在二戰時期英國才能堅持下來,在丘吉爾還沒上臺的時候,英國國內受到了德國的戰略轟炸和威脅,特別是德國在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使得英國國內的恐慌情緒非常的強烈,甚至出現了非常多的建議投降德國的聲音,就在這種關頭,軍人出身的丘吉爾上臺以鐵腕強硬的手段跟德國對著幹,使得英國最後沒有選擇投降。

丘吉爾的風格適合在動亂年代領導國家,思想強硬而且缺少變通,這種做事風格在戰後和平年代就非常的不適用,因為和平年代玩政治基本上都是玩心理戰術和玩心眼,雖然丘吉爾的心眼也不小,但是他的理念完完全全不適合和平年代政治環境。

當然丘吉爾失敗的原因跟自己的政治方向也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在黨派之間的較量,丘吉爾在任期的時候把精力全部用在對外的戰爭和外交上,而國內的事情丘吉爾和其黨派並沒有太過注重,反而讓自己的對手黨派在國內發展壯大,跟國內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使得在國內丘吉爾黨派反而沒有對手黨派得民心。

就在德國投降後英國國內立馬就有要求重新選舉新領袖的聲音出現,而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投降,二戰其實還沒有結束,只是軍旅出身的丘吉爾其實也光明磊落自信滿滿,畢竟自己帶領了英國戰勝了德國,自己非常有底氣連任,畢竟功勞擺在那裡,只是過於自信的丘吉爾萬萬沒想到,自己在做連任拉選票演講的時候,把自己還想繼續對外進行戰爭的想法說出來,使得本來剛剛對戰爭充滿恐懼和厭倦的老百姓很多選擇站在了對手黨派一方,最終丘吉爾以微弱的劣勢輸掉了競選,而丘吉爾競選失敗加上羅斯福又得癌症掛掉,斯大林心理高興得不得了,畢竟競爭對手完蛋了斯大林怎麼能不高興。


無法超越的足跡


威望高,是在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人民印象中有些高。邱吉爾拒絕德國議和,掏空家底與德國作戰導致英國海外殖民地全部丟失,打敗德國,蘇聯成了贏家。歐洲國家的威脅來自蘇聯,邱吉爾等於間接幫助蘇聯復興,如果與德國議和,英國全力經營海外殖民地,蘇聯能否成為贏家還是一個問題,英國海外殖民地不會丟光肯定沒有問題。邱吉爾沒有深謀遠慮目光短淺是導致英國淪落的最大原因,邱吉爾大選失敗,遭到英國人民拋棄就是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