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會重文輕武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很出名的王朝,政治、經濟、文化、海上貿易都空前發達,可軍事上就不太佔優勢了。四面強敵環繞,北方先後經歷了三個草原民族建立的遼、金、蒙古。西北有西夏。宋朝的軍隊主要問題就是戰鬥力不強,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個原因就要從宋朝重文輕武上說起了。

宋朝為什麼會重文輕武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防範藩鎮割據重現

從唐朝末年開始,地方藩鎮擁兵,武將權勢過大,唐朝就是被割據的藩將取代的。在之後的短短五十四年,中原地區先後建立了五個朝廷,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前朝,割據藩鎮的大將,可以說五代十國時期是重武將輕文臣的時代。而宋太祖趙匡胤也是統兵的武將,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之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奪了眾家大將的軍權。避免了武將擁兵割據的局面。並且史書記載重文教,輕武事,也是宋朝的基本國策。

二、對軍事的依賴不嚴重,主和派一直佔據上風

宋朝疆域主要是中原地區和江南。到了南宋時期只能是固守秦嶺淮河以南了。而北宋的北方和西北分別有強大的遼和西夏。北宋雖然在前期與遼國,夏國屢有徵戰,互有攻伐但互相都無力擊敗對方。且宋朝並非只有軍事手段對付遼與夏,可以利用斷絕邊貿,不向兩國出口鹽、鐵、瓷器、茶葉等,再加上宋朝幅員遼闊。雙方互相出兵最後的結果基本都是雙方議和。所以也從側面解決了宋朝朝廷對武將的依賴。

另一點就是在北宋、南宋兩朝朝廷上分有兩派主和派、主戰派。主和派多為文人,主戰派多為武將。而朝廷的大權基本一直被主和派控制,所以在朝廷中武將一直被排擠。

宋朝為什麼會重文輕武

三、經濟、文化發達

自唐朝末年起,經過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不斷,經濟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南遷,南方相對穩定。南方的經濟,文化得到了發展。兩宋時期南方航運的發展,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持續發展,海外貿易發達。宋朝經濟發達。文化也發達,宋詞成為了宋代文化繁榮的代表,唐宋八大家宋朝獨佔六位,可見宋朝文化也非常發達。經濟,文化的發達也推動了宋朝重視文人。

以上三點,可以解釋為什麼宋朝會重文輕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