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漢內部分出的四大集團(二)

隨著張松獻圖、法正勸劉璋請劉備入蜀幫助抵禦張魯。劉備集團內部的四大集團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劉備在決定入蜀後帶北方集團、荊州集團小部分隨軍入蜀,都不是雙方勢力的主力。後來入蜀作戰受阻,也再為佔領益州後做戰略佈局,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蜀作戰。荊州讓關羽駐防。這個佈局可以說很精妙。一方面劉備入蜀以後急需任用官吏,而掌握大權的必須是嫡系,所以要調大批嫡系入蜀。另一方面留北方集團的領袖關羽坐鎮荊州集團的大本營,這樣做可以使兩個集團互相限制達到權力的制衡。

三國時蜀漢內部分出的四大集團(二)

當劉備佔領益州後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出場了。東州集團是由劉焉父子從中原地區帶入益州的一些士人組成的主要有吳懿、法正、李嚴、許靖、孟達、劉巴、黃權等人。益州集團主要是譙周、張松、楊洪、馬忠等人。劉璋統治時期東州集團作為統治集團壓制著益州本地士族的發展,劉備入蜀後又帶來了兩大集團,使原本是統治集團的東州集團變為了被壓制的對象自然積壓了很多的不滿,但隨著漢中大戰的爆發暫時使各方擱置了爭鬥團結起來把精力集中對抗曹操。再加上劉備平衡各方的勢力才使得四大集團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三國時蜀漢內部分出的四大集團(二)

此時四大集團的格局是,北方集團坐鎮荊州、巴西,且大多身居高位基本控制了軍隊。荊州集團主要輔佐北方集團坐鎮荊州和控制著內政後勤。東州集團被極力拉攏的大多得到提拔並管理地方政務。益州集團雖拉攏但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且地位較低。

三國時蜀漢內部分出的四大集團(二)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夷陵之戰前,此後這四大集團還會發生什麼變化咱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