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山公园最深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
公园的凉亭里总有人在唱戏或拉二胡
在热闹声中,我和弟弟直奔假山玩耍
爷爷紧紧跟着我们说:“慢眼,小心眼。”
长廊尽头是小朋友的聚居地
虽然每次荡秋千都要排队
羡慕地看着正在玩的小朋友
扭头对爷爷说
“阿爷,我等下要荡得比她更高!”
想来在中山公园玩耍的时刻
是童年最开心纯粹的时光了
老宁波一定还记得,历年来在中山公园内经常举办各种盆景艺术展、菊展、花展、灯展等大型展览,每次都迎来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赏。
平日里每天从早到晚游人不绝,特别是许多老年人,最喜欢到这里来聚会,说说笑笑,拉拉唱唱,好不热闹,好不开心。
接下来就跟着几禾一起故地重游,去看看今日的中山公园又见证着哪些宁波新变化吧~
公园的大门依然高大庄重,又不失乐园的梦幻感。新旧巨变和中西文化在此交集,将历史长河定格在建筑里。
穿过大门,入眼即是“景行”牌坊及两边水井的格局,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入园,抓着奶奶的手问这里为什么有两口这么大的井啊?
奶奶说这是风水,是搭配着牌坊建的。小时候的几禾好奇地把脑袋凑过去,在水面上看见了自己和奶奶的面庞,于是咯咯地笑起来。
几禾遇到了坐在石凳上拉二胡的王爷爷,想向他了解一下老宁波眼中的中山公园。王爷爷听了之后,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公园落成于1929年秋,其前身为清光绪年建成供官员游乐的衙署“后乐园”,而园内的假山“独秀山”建于1498年的明朝,保存到现在,是很珍贵的历史遗迹了。
王爷爷指着面前的建筑,说“你看这逸仙楼,当年门窗紧闭,如今门户洞开,内设展厅,出入自由,不正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王爷爷往前走了几步,指着远处的山石,笑着回忆到,当年来这里玩的最多的是“寻幽慢”(捉迷藏)游戏。这怪石嶙峋、别有洞天的假山,便是建于500多年前的“独秀山”。
这个山石很奇特,小孩子往里面一躲,每次都要找很久才能找得到,算是那时捉迷藏最好玩的地方了。
王爷爷又拉起了他心爱的二胡,在悠扬的二胡声里,是不是会想起儿时那些一起玩捉迷藏的玩伴呢~
几禾无意间看到了一棵122年的银杏树,默默算了一下,好像比小编的太太太爷爷年纪还要大…
怀着敬畏的心看了看树干上的纹理,想着等到秋天银杏叶变黄的时候,几禾打算再来拍张照~
中央碑亭内孙中山遗嘱碑岿然不动,连同公园西式大门完好无损,可见宁波的海定波宁。
西侧曾经是让孩子们心灵尖叫的动物园。经常来廊下唱戏的丁阿姨告诉几禾,这有个动物园,小孩子们都很开心,但却令寄宿在第一幼儿园的她,时常害怕会有老虎窜出公园跑进幼儿园吃小朋友,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现在想来也是儿童才会有的天真念头了。
九曲画廊大多时候是老人的世界,老人们坐在这里聊天、娱乐、休息。
天气晴好的日子,大家也爱坐在新桥的桥上晒晒太阳。看着小河边的迎春花开得热烈,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后山”已了无踪影,只剩下残存的旧址和记忆。后乐园的石碑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仿佛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宁波百年的变化。旁边的一方天井守着石碑,互相陪伴。
据说,警报塔在“前山”上,当年是全园的制高点,而今已被夷平改建,只能梦回“警报山”遥听童年回声了。
站在曾经的制高点,看着这里的百年建筑和广场上陪着孩子玩耍的老人,爷孙同框的画面总是那么温馨。
下了山,走过思源桥,看到紫藤架上的紫藤开得绚烂。
人工湖和白廊相呼应,红枫、绿树和屋檐也一同入了画。
石桌前围满了人,大爷们在此一较棋艺高下,出车上马,不动声色间经历了一场”厮杀“。
不远处,看到陈设着五颜六色的运动器材,不少市民正在锻炼身体。
回到中轴线的小编,接下来打算往东侧走~
过了启智桥,看到了熟悉的凉亭。想必这个三层凉亭一定能在无数宁波家庭相册的老照片中找到它的身影,它是不是当年的“网红打卡”处呢?你是不是打算翻出相册找一找当年的凉亭的模样~
亭子外的大树下,几禾偶然间看到了温馨的一幕,推着爷爷奶奶出来晒太阳的中年人,想给奶奶拍张照,奶奶害羞地捂住了脸。奶奶实在太可爱了~
在池边,爷爷奶奶们小心翼翼地抱着孙辈的孩子,看向美丽的湖面。奶奶还准备了自家的馒头,撕下一点扔向湖中~
几禾走近一看,原来是池子里的锦鲤们,欢乐地凑成一堆,争抢着食物~
出园与进园的感觉一样令人心神荡漾,故地可以重游,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或许又重新浮在你的眼前?
閱讀更多 留住最美瞬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