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石柱年輕幹部兩次駐村扶貧

“這兩年,我們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泥石路變成了水泥公路,土坯房變成了磚混房,鄉間小道變成了硬化的人行便道,原本荒蕪的土地也變成了經果林……”

2019年4月25日,重慶石柱縣黃鹿村的村民介紹,這一切,要感謝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冉磊,他為村民們解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

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

800畝皺皮木瓜助力村民脫貧


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石柱年輕幹部兩次駐村扶貧


冉磊,2014年進入石柱縣審計局,是一名年輕的審計幹部,進入審計局第二年便開始聯繫幫扶貧困村;2016年,冉磊開始脫產駐村扶貧,2017年9月進入石柱縣黃鹿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

“初到黃鹿村,我發現這裡沒有產業,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土地大量荒蕪,僅依靠傳統農業,難以讓村民脫貧增收,這是擺在我面前最現實的一個難題。” 冉磊回憶,解決這個難題是第一步。

於是,冉磊虛心向當地村民請教,頂烈日、冒酷暑,走訪在田間地頭,瞭解黃鹿村的氣候狀況和適宜的種植業品類。通過走訪,冉磊發現村裡土地不集中,有的地離群眾家庭近10裡遠,若能選擇一個無需花費太多精力,風險、投資都較小的產業,或許村裡土地荒蕪的現狀會得到改變。

隨後,他到縣內產業發展較好的村進行學習,上網查找適宜黃鹿村發展的產業,邀請縣內產業發展龍頭公司到村裡進行實地考察,最終決定種植草莓、脆紅李、前胡、皺皮木瓜等。


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石柱年輕幹部兩次駐村扶貧


解決了種植品類後,冉磊便通過院壩會、扶貧夜校進行廣泛宣傳和層層發動,與村民算對比賬。過去土地荒廢,長滿雜草,現在土地流轉種植皺皮木瓜,每年能夠得到土地流轉費用,還可以在日常鋤草和施肥中得到務工機會和務工收入,更能在土地裡面套種辣椒、前胡、土豆等作物獲得收益,三年後木瓜產生效益後村民可享受利潤的50%。通過激發村民發展產業內生動力,村民們紛紛支持拿出閒置土地入股。

另外,村裡城郊附近的土地也因缺乏勞動力無人耕種,冉磊覺得這些土地有很好的區位優勢,便鼓勵群眾種植經果林和草莓發展採摘園,並在樹下套種綠色蔬菜,既對勞動力需求較少,又可以吸引買家上門購買。

目前,黃鹿村已種植木本中藥材皺皮木瓜近800畝,全村產業扶貧實現了質的飛躍,2018年,62戶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3500元以上。

 

建房修路學技能

從源頭解決貧困戶增收 

52歲的黎邦發是黃鹿村的貧困戶,患有先天性疾病,與年邁的父親一起務農生活。納入貧困戶前,黎邦發和父親居住在土坯房中,收入只有父親每月的社保105元。多年來,黎邦發因為對自己的處境不滿,心裡有了很多積怨;納入貧困戶後,他滿於現狀,不求上進,成了貧困戶中的“釘子戶”,冉磊則是他的幫扶責任人。


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石柱年輕幹部兩次駐村扶貧


冉磊說:“去黎邦發的家中幫扶,最初三次都被拒之門外,他認為我去找他,就是去給他添麻煩,讓他改變這,改變那。”

儘管如此,冉磊沒有因為吃到閉門羹而放棄對黎邦發的幫扶工作,反而是更加上心。

之後,冉磊為黎邦發申請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補助資金4.5萬元,建了新房;為他申請人居環境改造資金2160元,硬化了室外地坪60個平方米;還爭取項目把通往黎邦發家的人行便道修通了,使他家到公路的距離僅15米遠。

冉磊做的這些事,都在無形中感化黎邦發。現在的黎邦發做事的積極性高了,村民們都感覺他像變了一個人。

除此之外,冉磊還選派黎邦發去參加重慶小面製作、廚師培訓和中藥材種植等技能培訓,讓其學會更多謀生技能。2018年,黎邦發利用這些技能,實現家庭人均純收入12060元。

“如果沒有冉書記,我肯定還住在土坯房裡,我很感謝他對我的幫助。”黎邦發說。

不只對黎邦發上心,冉磊在黃鹿村駐村扶貧這一年半來,累計幫助群眾完成住房提升52戶,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8戶。

 兩次進村無私奉獻

先後放棄婚假、陪產假

冉磊是個身高接近1米8的大高個,寬寬的肩膀,古銅色的臉上有一雙亮光閃閃的眼睛,說起話來聲音像洪鐘一樣響亮,單從外貌很難看出他是一個年僅30歲的小夥子。


從土地荒蕪到瓜果飄香,石柱年輕幹部兩次駐村扶貧


到石柱縣黃鹿村之前,冉磊已經有過1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經歷。2017年9月,冉磊首次駐村扶貧期滿,原本可以調回單位上班,但他又主動請纓,想把此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去幫扶其他需要幫扶的貧困村,這才來到石柱縣黃鹿村。

從審計幹部到駐村工作隊,總共4年多的時間裡,冉磊一直勤勉盡責,先後放棄婚假、陪產假數十天,在家人最需要的陪伴時候,依然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

作為一名89年出生的年輕幹部,身邊許多人對於冉磊長期駐村的選擇表示不解。一方面認為他還很年輕,應該在縣城裡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認為他才剛剛結婚生子,應該留在家人身邊,給予他們更多的照顧和陪伴。

而談及選擇扶貧工作的初衷,冉磊的想法很簡單,他說:“我還年輕,想做一些愛做的事,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