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吃飯怎麼就這麼難?看看幼兒園老師是怎麼做的

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飯,要麼邊吃邊看電視,要麼邊吃邊玩玩具,吃一頓飯要兩個小時。但若是問起老師在幼兒園吃飯怎樣,老師居然說他吃飯很好,有時還得第一名。孩子為何會判若兩人?


孩子在家吃飯怎麼就這麼難?看看幼兒園老師是怎麼做的


究其原因為家園教育不一致所致。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平衡膳食,利於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兒園很注重幼兒飲食習慣的養成。有的幼兒通過老師的幫助自己能好好吃飯,可一回到家家長卻不重視這方面教育,孩子難免又犯。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家在園吃飯一樣好呢?幼兒園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長借鑑,同時還要做到家園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幼兒園裡這樣做



進餐前

在進餐前約15分鐘,孩子不宜做劇烈活動,避免過度興奮,影響正常進餐;可以進行一些較為安靜的活動,比如聽音樂、聽故事,讓孩子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進餐。餐前要用流動的水和肥皂認真洗手,在洗手前上好廁所,避免餐間去廁所。

進餐時

很多幼兒園會讓孩子伴著優雅的輕音樂安靜進餐。同時,老師會向幼兒介紹食用飯菜的名稱,告訴他們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為了讓孩子們喜歡每一種食物,有時老師會啟發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給食物起好聽的名字,比如,今天咱們吃“藍莓卷”!原來是紫米麵和白麵做的雙色卷;蔥油卷孩子們會叫它“星星卷”……

幼兒園進餐時主要強調這幾個方面。

安全。在小班及中班第一學期,幼兒是使用勺子進餐的,中班第二學期開始至大班每日的午餐,則使用筷子進餐。進餐中老師會幫助幼兒逐漸瞭解進餐中的安全。比如,嘗試飯、菜、湯的溫度,先吹一吹再食用,避免燙嘴;進餐時不說笑以免嗆咳;走路時不把餐具含在口中,不用筷子、勺子指向別人的眼睛。

衛生。進餐時不要玩食物或手抓食物吃,將碗裡的飯菜吃乾淨,不掉米飯粒,不弄髒桌子和衣服。

禮儀。進餐時間為20~30分鐘,一口飯一口菜搭配著吃;細嚼慢嚥,充分咀嚼,有利於牙齒和牙齦堅固;咀嚼時閉上嘴,不發出“吧唧”的聲響。用餐過程中,不要一邊含著食物一邊說話;如果想說話,則將口中食物吃乾淨再開口。幼兒一手扶碗,一手拿餐具,碗的位置相當於胸口的高度,不低頭去夠碗,不用肘部撐著桌子,不趴在桌子上進餐;餐具不插在米飯上,不敲打餐具發出聲響。

進餐後

用餐結束時,要將嘴裡的食物嚥下再離開飯桌。進餐之後請孩子擦拭桌面,並簡單地收拾自己的餐具,將餐具送到指定位置,飯後漱口或用餐巾紙擦嘴。餐後半小時不做劇烈運動。

在家可以這樣做


在家畢竟不同於幼兒園,孩子會自由放鬆一些,不過必要的規則禮儀也不可少。建議在家中除了延續幼兒園的進餐習慣外,家長還應配合做到如下幾方面。

提供適宜的餐具。適合的餐具有助於幼兒獨立進食。塑料筷子易折斷、易滑落,可以為幼兒準備竹筷或木質的筷子,長度一般以孩子手寬的三倍、粗細以適合抓握為宜。且最好是四方形狀、前端有紋理的筷子,使用起來不易滑落,更方便孩子夾起食物;選擇輕便、不易碎、易拿且底較寬較深的碗。

進餐時間規律。每餐之間少吃零食、甜食、高熱量食品。有的家長怕幼兒餓著,本著吃一口是一口的想法,在非進餐時間以各種零食補充,幼兒攝入這些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後,引起血糖增高,大腦中飽食中樞興奮,攝人中樞受到抑制,會覺得沒食慾。有的家長還將零食作為吃飯的獎勵,幼兒腦中只想著零食,哪還能好好吃飯?因此,吃飯的時間最好固定,讓幼兒在每次進餐前產生“飢餓感”。建議兩餐間隔不少於3.5小時,準時開飯。

進餐時速度適宜。不要狼吞虎嚥,也不要磨蹭拖沓。對於吃飯比較費勁的幼兒,家長不要一次盛很多飯,鼓勵他多吃一點,但不勉強,一碗吃完不夠還可以再添。這樣幼兒也會為自己小小的進步而有成就感。幼兒的食慾不是每一餐都很好,有時吃得少一些也正常。

營造進餐好氛圍。進餐前和進餐時,家長不批評或嘮叨幼兒,儘量讓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並能專心進餐。家長吃飯時不要一邊看電視、報紙或書籍,專心吃飯,給幼兒做好榜樣,同時可以與幼兒進行愉快對話。在進餐中交談,應談論與餐桌食品相關的話題,可以讚揚飯菜的美味,不要強調哪樣食物不好吃,從而影響幼兒對飯菜的感受。

進餐後,在家裡可以刷牙或漱口,3歲以下的幼兒飯後喝一口水,以達到清潔口腔預防齲齒的目的。

相信有了幼兒園與家庭的相互配合,利用好幼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幼兒會吃得更開心、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