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何以為家》裡面提出的“窮人”不要生孩子的觀點嗎?

湘江畔的痴者


不是不要生孩子,是不要生太多,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撐。

我看了這個電影給我觸動很大,贊恩一家都生活在貧民窟,家裡有四五個孩子但都沒有身份,以至於年僅11歲的妹妹因為懷孕大出血而不被醫院收治最後不幸離世,劇中的父母看起來是很愚昧又自私的,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或者說為了補貼家裡就把未成年的女兒嫁給雜貨店老闆,讓我很震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冷血父母,但是在法庭媽媽說的那一番話又不無道理,沒有經歷過這些苦難誰都沒有資格指責父母的權利,他們從一出生就沒有被眷顧過,只想著怎麼讓一群孩子活下去,哪怕方式並不被接受,但是也是自私的,孩子們沒有辦法選擇要不要出生在這個世界的權利,沒有人問過他們願不願意這樣活在這個世界上,受盡折磨受盡苦難以至於他們從來不知道人生還有另外的活法,當贊恩得知媽媽再次懷孕那種深深的憤怒與無奈讓我難以釋懷,他不願意再出生的孩子過著和他一樣的日子。





山巔一朵小花花


看到這個題目,禁不住想說兩句,我和我愛人月工資合一塊有一萬左右,有一男孩13歲,在一個小城市,有車有房生活自己感覺還算可以吧。但自從去年生育政策放開家裡又添一千金後,生活確實亂了許多(其中些許心酸不細說了),給沒生二胎之前沒法比了。其實有關部門生育政策傾斜二胎一點,我們這些部分小老百姓還是願意要二胎的,比如給男女雙方產假多加兩月,小孩上幼兒園便宜點等等,現在倒好,男方沒產假,奶粉和幼兒用品天價,幼兒園上不起,唉!不多說了,養兒難,把兒養好更難,願我小棉襖永遠健康快樂😊


瀟瀟暮雨80604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讀完《那不勒斯的螢火》之後一度問過自己。

到底貧窮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裡面有這樣一段描寫,愛德華多在街上撿回一隻貓。他不敢放到家裡,只能把它藏在房頂。有一天回家看見這隻貓,正在貪婪的偷吃用來做晚餐的牛排。一股憤怒,他把貓扔下五樓。他把牛排從新清洗,然後用紙包好。正在這時他媽媽進來,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一直沉默,除了真相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他撲倒在母親腳下,嚎啕大哭。他以為,母親會教訓他。可是母親卻抱著他,說她覺得很抱歉,母親以為是他啃了那塊牛肉。他母親把咬碎的那些牛肉留給了自己。

當我看著我母親狼吐虎咽的吃著那塊兒肉的時候,我決定我永遠都不要再貧窮。

到底要不要,再我們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還要不要生孩子的問題。

後來的愛德華多,進入銀行。有了家庭,收入還算可以。過著自己以為不錯的生活。戰戰兢兢的一輩子。他有兄弟姐妹,有孩子,有妻子,有父親需要照顧。但他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想這個問題。他努力的為孩子提供一個不錯的成長環境。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並打算為他安排一生。

到現在我沒有答案。不管有沒有,愛才是最暖的避風港。何況還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呢。


曼妙靈


我當然同意了。

人家精英有優質教育有資源人脈,培養出的孩子不是經商就是從政,都是進入上流社會,或者家裡有十幾套房出租,子孫後代衣食無憂錦衣玉食,這種當然要多生了,給孩子創造了有錢就有自由的一生。

反觀窮人,你本來就是一個窮人,生孩子從小就是留守兒童放養,無良好教育、無優秀的智商基因遺傳,沒有眼界和興趣愛好,將來長大了大概率不是掃大街 就是農民工,生活過的窮困潦倒入不敷出,因為沒錢住只好出租房地下室、吃的外賣盒飯,出門擠公交地鐵擠成相片人,貧窮家庭百事衰,家裡經常鬧得雞飛狗跳的,你說他一輩子能幸福嗎?你把他生下來這不是害他嗎? 甚至害了後代三代,你說你泉下能心安嗎?

所以不要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有人養老,為了那點動物本能就不負責任的把孩子生下來,你把他生下來,你就得對他負責任,負不起這個責任,你就不要生!


李小榮9


我不贊同! 舊社會的窮人知道吧?他們的孩子少嗎?農村裡四五個孩子的家庭隨處可見,那時社會不管你養老,也沒有任何贊助,大孩子管小的,一層一層並不給家庭增加負擔,而且尊老愛幼,生活和諧,孩子長大後,都搶著養老長輩,有孝心的家庭也受到社會尊重,不像今天輪流拋棄老人!

所以說,問題不在孩子多少,在於社會教育,社會風氣,道德風尚的普及!當今的國家有義務教育,還有各項贊助大學生政策,幫助困難家庭措施,無法跟舊社會比! 孩子多不是壞事,正如過去的老農民說的,孩子多如同地多,這一塊不豐收那一塊就豐收了!


滿都拉圖46242307


1.法庭上的那個男孩,狀告他父母的罪名是大意:他們生了我。

2.這部電影並不是只表達了貧窮不能生孩子的思想。而是表達了父母從精神上的層面,對孩子的生活以及未來,是要有一個怎樣的對待.

3.一位貧窮的家庭生下孩子,你愛他嗎?你會為她將來打算嗎?你真的會願意去為你的孩子謀劃嗎?真的要一個健康以及正確的人格,讓他來面對這個世界嗎?我看了這部電影,但這部電影恰恰和這些都相反。

4.電影中最讓我深刻的就是他爸法庭這句話:我也是這樣過來的(眼中含著淚)。但是我沒有去同情他以及理解他,反而覺得拿自己不堪、失敗的生活,去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再去過一遍。

5.有一句話永遠都是對的,即使父母去狡辯,也依然是空白無力:如果一個孩子去怨怪父母,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的問題。








you歪


這個要看在哪裡吧?如果社會階層已經固化,那窮人就別生了,你的孩子只會延續你貧苦的一生!我們國家現在還算是好吧,起碼留給上進的窮人家的孩子一條上升通道的,比如清華北大向貧困地區的傾斜招生計劃,以及我國超級低廉的大學學費,和各種獎學金,補助制度,我記得我們讀大學時各種醫療費都是報銷的!而且,以我們國家這種情況,不存在像黎巴嫩那種,連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的狀況,你就算男的送外賣,女的做保姆,一個月1萬的收入也是有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再者,不一定窮人的孩子就都不優秀,怎麼說除了遺傳還有變異呢?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種子,未來有無限可能!


夏天summer807


從人性角度來說,人人生而平等,生育權是天賦人權,不以財產多少劃分。但是,這些都是空洞的口號,即使是美國這種天天把人權掛在嘴邊的國家,真正人人平等也是做不到的,貧民區的黑人和比爾蓋茨不可能平等。生孩子也是這樣,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很大,任何人無權不讓別人生育,除了計劃生育幹部。孩子是無辜的,每個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擁有這個年紀應該有的東西,而你的孩子卻一無所有,你的心裡不難過嗎?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是有道理的,現代家庭中,絕大多數矛盾說到底還是因為錢,沒有經濟基礎,每天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就都成了矛盾的導火索。

不排除窮開心的家庭,也不否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這是極個別的現象,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成朱重八。所以,沒有經濟基礎的家庭,孩子是不幸的,這種輸在起跑線上的不幸會影響一生。

然而現實中,窮人的家庭更熱衷於生育,實行計劃生育很多年,一些邊遠貧困地區依然是孩子成群,這多少有些投機思想,那些地方養育孩子的成本極低,幾身衣服大的穿完小的穿,現在再窮,吃飯也不是問題了,新中國不會餓死人,孩子散養,跟著大的在村裡瘋跑,不像城市的孩子,早教,淘氣堡,各種興趣班,攝影。散養的孩子一分錢不用花。到年齡有義務教育,長大了出去打工,孩子越多,回報越大,這裡面萬一有一個混出來呢?像王寶強那樣,父母就成上流社會的人了,孩子多了幾率肯定就大。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只不過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關鍵是看所處的環境,如果在貧困地區,大家都差不多,也就無所謂了,誰也別笑話誰,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反而無憂無慮,開心快活。最要命的是城市裡的窮人,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這種家庭的孩子才是最不幸的。


想要熊貓898


我不但不贊同,還要堅決反對!窮人不能生孩子,這是混賬邏輯,更是一種對所謂窮人的歧視。窮富不是不可變的,窮人更應該生孩子,孩子是窮人的全部希望。沒有孩子只能更窮,晚年生活更加悽慘。

舊中國,窮人特別多,吃不上飯者多的是,改革開放以前,窮人也有很多,現在的非洲,也有很多窮人,那這些人就不生孩子了?該生還是要生的。沒有人,國家怎麼保衛,怎麼發展壯大?當兵的,衝鋒陷陣的,更多的是窮人子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出英才。有時候,窮卻是一種優勢。朱元璋討飯出身,卻打下了萬里江山。曹雪芹晚年窮困潦倒,卻寫出不朽名著《紅樓夢》。如今也有很多窮出身的人或身居高位,或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做貢獻。

倒是出現了一些與上述謬論相反的情形,一些比較發達的地方,一些有錢人,卻不願意生孩子,只是追求個人享受,成了丁克。他們也是窮人,窮於無後。


馬老師13056


都再說,窮人生孩子得權利,為了國家為了社會怎麼怎麼。我就想說,為什麼沒有人在孩子得角度上考慮問題?螻蟻一般得一生是孩子想要得麼?

有個紀錄片,記錄了三個孩子得人生,第一個因為家庭差,即便知道學習才能改變,卻最終因為家裡沒錢,16歲嫁人生子,人生一眼看到頭。第二個孩子家庭一般,但是父母還是努力讓其讀書,最後混得一箇中產。最後一個小孩家庭富裕,父母給她所有她想要得,隨她愛好,她輟學,出國。最後選擇畫畫,成為一家藝術公司得CEO。

就這三個範本,第一個孩子和第三個孩子之間得差距簡直隔了一個銀河系。如果明知道自己得人生已經如螻蟻一般,為什麼還要讓一個無辜得生命來承受這一切?不是自私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